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明雪 《学语文》2014,(1):57-58
一直以来。“作文”总是成为师生们咬牙切齿的鸡肋、恨之入骨的伤疤,教师愁不会教,学生恨不会写,可是偏偏在中考、高考中几乎占了半壁江山。没有系统的作文训练教材,“怎么教”一直困扰着一线语文教师。叶圣陶先生曾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作文教学没有现成的教材,那是否可以就地取材呢?翻阅语文课本,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写作的熟练技巧。”要使教材成为例子,教师需要深度解读文本,提高备课要求,善于发现和挖掘例子的样板作用,使语文教学从教课文到教语文。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3.
作文教学是整个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着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所以对于课文的理解,不只是理解字、词、句、段和篇章结构以及中心思想,还要从课文中学到写作方法。再就是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儿童文学修养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学、作文教学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其实就是学以致用。“用”是目的,“学”是途径。他认为教材和教师只起一种辅助和引导的作用,而学生才是应被突出的主体。“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举一反三,练就阅读和写作的技能”。教师的教应该是:“给指点.给讲说,但随时准备少指点,少讲说,最后做到不指点,不讲说。”而我们大多数教师并不能做到这一点,由于要围绕着考试转,所以教师不得不死扣住教材,奉教材如同圣旨,生怕有所误漏。这样教学也不可避免“填鸭”或“变相填鸭”,学生除了被动接受,死记硬背,别无选择。这与叶老的主张和我们今天素质教育的主旨显然相悖。  相似文献   

5.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弹务纲要》,至此,语文开始独立设科。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从1912年起,就从事语文方面的教学、编辑及出版工作。综观叶老在长达60余年的时间里,对语文教学有许多真知灼见,其中“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以下简称“例子说”)就是一个著名的论断。  相似文献   

6.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内地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课文只是载体,就像叶圣陶先生说的只是“例子”,用课文这一载体或“例子”教学生学会语文,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客观上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教学时间主要花费在课文分段解读讨论上。  相似文献   

7.
“我思故我在”.“人的全部尊严在于思想”。思想对于人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的特点,决定着语文教师在塑造人性,培育心灵方面的独特作用。知识学问的传授,人文精神的培育、文化人格的塑造,除了要求语文教师具有渊博的知识外,还要求教师具有深刻的思想。  相似文献   

8.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教师的语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用语既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又可以作为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  相似文献   

10.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认为教师的语言“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可以说,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而所谓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就是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遵循的语文教学规律和审美原则,教师的语言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多次指出,语文教材是开展教学的“例子”和“凭借”。为此,我们必须十分重视钻研教材,充分利用这些经过反复论证和精选的、文质兼美的例子和凭借。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真正读懂并学会写作同类的篇章。然而。只要我们作一番仔细的观察就会发现,在以往和当今的基础阶段语文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很大的误区,那就是有相当数量的中小学语文教师在备课时,并没有把认真钻研教材摆到重要的位置,而是过多地依赖教学参考书。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师的语言表达,是教学艺术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古今中外的著名教育家都很重视教师语言艺术的自觉修养,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往往能触动学生的心灵。下面笔者就语文教师的语言谈点粗浅的看法和体会。  相似文献   

13.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说:“语文课是教师在课堂上用教材作例子,教会学生说话、写话。”这给语文教学提供了很好的导向。语文课上,教师应该教会学生表达,教的应该是语文,而不是课文。那么,怎样用好一篇篇文质兼美、富有思想感情的文本例子呢?我在教学《沉香救母》这篇课文时,努力尝试把课文作为例子,结合低段语文教学目标,充分运用教材,让学生在具体而实在的听、说、读、写的语文实践活动中触摸语文、感悟语文,向“藕花深处”漫溯。  相似文献   

14.
半个世纪以来,语文教学效果不佳。其原因在于语文教学理论指导的错误:“语言说”、“工具说”、“例子说”、“能力说”,皆各有偏颇。难于成立。建议改“语文”为国文。对语文教学作正本清源的全面改革。  相似文献   

15.
“享受语文——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课题,2004年被河北省教育厅确定为河北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资助经费重点课题,该课题主持人是沧州市教研室小学语文教研员和沧州市小语会负责人张东兴,课题的真正实施者则是自称为“沧州语文人”的小学语文教研人员、小学语文教师群体。从立项至今3年多的时间里。沧州市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和教育教学改革以“享受语文”为最高的追求,  相似文献   

16.
“阅读教学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而课外阅读是整个阅读教学的‘半壁江山’。”我想,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应该认可我的这句断言。遗憾的是,目下,我们却丢掉了这“半壁江山”。  相似文献   

17.
创造性地使用语文教材是新课程理论对广大语文教师提出的要求。该文从“创新教育理论”、“接受美学理论”、“比较阅读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叶圣陶先生的教材例子说”、“大语文教学观”等现代教学理论的角度,探讨了创造性使用语文教材的必要性,为语文教学实践中创造性使用教材提供了必要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8.
语言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语言是最基本的教学表达手段。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尤其是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它不仅仅具有一般教学语言的特点,它自身还有很强的示范性。从某种意义上讲,语文教学就是语言教学,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就是语文教师的语言艺术,  相似文献   

19.
有个哲人曾经说过,真理再向前多走一步就是谬误。对于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教材也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许多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误解了这句话,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后,“拓展”满天飞,课程资源到处挖,亟需正本清源。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材也无非是个例子”是针对过去那种满堂灌、唯书至上的教学来说的,是对这种教学的批判和矫正。新课程改革之前,许多教师把教科书视为“圣经”,上课时不敢越雷池半步,结果造成了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笔者参加南京市语言学会与南京晓庄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联合举办的小学语文教学研究高层论坛,听了一堂教学研究课,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下《他得的红圈圈最多》,并参加了课后讨论会。现就教学例文的选择与课文内涵的把握两个方面谈谈个人的一点思考。叶圣陶先生曾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但不是随手取来的文章皆可成为例子,必须是精心挑选或编写的经典例子或文章,因为这个“例子”是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凭借。所以叶圣陶先生又称之为“锁钥”,是“开发无限的库藏——种种的书”的“锁钥”。学生学习时间有限,除学语文之外还得学习其他各方面的文化知识,这就决定了语文课文必须要精选或精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