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臧亚洁 《新疆教育》2013,(12):97-97
古诗词的鉴赏在高中语文的教学中可算作比较难的考题,同时近几年的高考对古诗词的考查已成定局。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如果抓住诗歌的特点,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和方法,就好像给诗歌插上翅膀,就能培养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从新课标下的新理念出发,针对高中诗歌教学的现状,结合近年来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构建了诗歌教学的基本方法。下面来谈谈诗歌鉴赏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
黄雪梅 《广西教育》2009,(28):18-19
古诗词鉴赏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高考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从2002年起,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又改客观题为主观题,学生在鉴赏诗歌时觉得难于读懂诗歌,往往因为把握失当或者表述不准确而失分。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本人认为有针对性的指导最行之有效,即教师应针对学生在古诗词鉴赏中出现的失误来指导。在此,我针对学生古诗词鉴赏中出现的把握不当的几种情况,提出古诗鉴赏指导的几点方法。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来中考诗歌鉴赏题以考查古诗词为主。新大纲明确规定了能背诵理解一定数量的古诗词篇章,人教版新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的数量,引导学生学习和借鉴古代化传统的精华,从而提高语素养:在高考诗歌鉴赏题的导向下,中考诗歌鉴赏题便应运而生。但要求不是很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作的情感等方面是否具有初步的鉴赏能力。近几年中考诗歌鉴赏题主要以填空题、选择题、简答题为主。  相似文献   

4.
黄雪梅 《广西教育》2009,(29):18-19
古诗词鉴赏是每年高考必考的内容。《高考考试大纲》对古诗词鉴赏的要求是: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从2002年起,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又改客观题为主观题,学生在鉴赏诗歌时觉得难于读懂诗歌,往往因为把握失当或者表述不准确而失分。教师如何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本人认为有针对性的指导最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5.
2012年全国各地高考试题中的诗歌鉴赏题可谓摇曳多姿、角度灵活,其命题守正出新、亮点纷呈,在重视文化传承、突出语言能力、渗透课改理念等方面特点突出,引领性强。笔者结合2012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从古诗词鉴赏的六个切入点入手,介绍一些鉴赏古诗词的实用技法。  相似文献   

6.
《考试周刊》2019,(97):37-38
诗歌诗是最古老的文学体裁,承载着中华五千年文明的精粹,是非常珍贵的中国古文化遗产。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具有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的特点,同时它饱含着丰富的思想感情、丰富的想象。古诗词虽然短,只有寥寥的几句话,但足以表情达意,加上古今语言表达以及社会、文化的差异,都导致了诗歌晦涩难懂。以至每每提及诗歌鉴赏,许多学生因看不懂,不知道诗歌在写什么,而讨厌学习诗歌。所以只有解决了"看不懂"的问题,打破诗歌阅读的障碍,才能激发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读懂诗歌是打开诗歌鉴赏之门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7.
高考诗歌鉴赏题,越来越重视对诗歌内容的理解,所以,读懂诗歌是鉴赏的基础。教师结合实例进行解说,介绍了了解作者生活的时代背景和经历遭遇,关注诗歌题目,抓住关键字、词(句)等六种读懂诗歌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古诗词素养。  相似文献   

8.
陈新国 《语文天地》2010,(11):41-43
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国诗歌,源远流长,种类繁多。题材广泛。为了继承文化传统,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诗歌的鉴赏一直是高考重要考题。对古诗词的考查,不是孤立的鉴赏评价,它要求与认读、理解、分析能力综合在一起。考查考生对作品形象的感知和对情感的审美把握。  相似文献   

9.
诗歌鉴赏不但能提高人们的文学审美情趣,而且能培养人们良好的文化涵养。从高考上来看,1993年诗歌鉴赏题出现以来,就深受广大中学教师的好评。2002年高考的诗歌鉴赏题更打破以往的客观选择题的命题方式,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诗歌鉴赏能力。随着题目开放性的加强,以后高考关于诗歌鉴赏的题目,将有可能让学生在言之成理的情形下,自己选择评价的内容和角度,来表达对作品的独到感受和创造性的理解。这种转变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下面就提高中学生诗歌鉴赏能力的问题,根据我平时的做法我发表几点个人的想法。  相似文献   

10.
林路生 《考试周刊》2015,(44):30-31
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不仅是学生参加应试的需要,更是提高学生文化素养的需要。古人在作诗时都是字斟句酌,因此在教授古诗词鉴赏时,教师要教给学生适当的鉴赏方法,把学生带入文本中,带入诗人的世界。作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和高考中常常涉及的内容进行了阐述,即谈谈高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古典诗歌不仅积淀了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蕴含着特有的审美情趣,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瑰宝。只有掌握鉴赏古诗词的方法,才能解读其蕴含的文化密码,理解鉴赏古典诗歌。因此,掌握一些鉴赏策略,对我们深层理解诗歌颇为重要。本文将诗歌内容与相关知识对接,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如何对古典诗歌进行文本阅读鉴赏,达到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新课标改革的实施,不少教师异常关注教学改革,有不少教师将所有的目标和精力都集中在高考语文,在高考语文指挥棒的影响之下,不少教师仅仅从"考什么教什么"的角度出发,导致课堂仅仅是为了考试的课堂。而古诗词鉴赏作为考试中占分比例较小的模块,往往被很多教师所忽视,针对古诗词鉴赏这个"边角",有的教师仅仅通过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必考的课文诗歌,对于教学没有花过多的精力。在我看来,"教育是一场慢的艺术",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适应考试,更要让学生在适应考试的过程中,获得教育带来的价值和收获。古诗词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摇篮中的瑰宝,这些古诗词实则蕴藏着深刻的内涵,展现了中国汉字独特的语言美、音韵美,其中很多的思想价值理念对于后世产生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所以,这个动人的"边角",我在教学时非但没有轻视,更是付之于前所未有的重视,以下是我关于古诗词鉴赏教学的几点教学探索。  相似文献   

13.
杨海岭 《学语文》2012,(1):45-46
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巅峰之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是五千年博大精深文化的积淀。学习古诗词,可以穿越时空和古代圣贤对话,陶冶性情,提高文化素养。课程标准对古诗词的学习有明确的要求:“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初步鉴赏古诗词。体味作品的艺术魅力,是中学语文教学中极为重要的一项内容。当下.很多学生对古诗歌却敬而畏之,鉴赏起来往往无从下手,思绪混乱,赏析的语言不伦不类。在感叹学生文化素养、审美品位下滑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反思我们诗歌鉴赏的复习指导方法:中考是从哪些角度来考查诗歌赏析?我们究竟应该指导学生掌握哪些有关诗歌的知识点?如何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图画美、情感美和哲理美?  相似文献   

14.
2007年全国高考已经尘埃落定,但我们对高考的思考和探索仍将继续。在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与传统文化稍华融为一体的古代诗歌更成为了搭建在我们和传统文化间一座重要的沟通桥梁,对古代诗歌的鉴赏理应得到我们更充分地重视和关注。现就今年高考诗歌鉴赏的部分题型谈一点我的浅见。  相似文献   

15.
古诗词主观性强,范围广,内容多,难以把握,是高考语文复习中的一个重难点。古诗词鉴赏题要求考生全而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生活阅历和市美情趣进入作品,感知诗歌形象,品味诗歌语言,领略诗歌的表达技巧,并用自己的语言加以表达,这需要考生具备扎实的古诗词鉴赏基本知识和分析整合能力。笔者试结合一些高考试题,分类谈淡古诗词鉴赏的技巧和方法。  相似文献   

16.
邵伟 《学语文》2007,(5):29-29
一、一对矛盾古诗词鉴赏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思维过程,其中包含着许多内容,诸如源流与发展、背景与主题、形象与感情、结构与技巧、语言与格律、风格与流派等。而高考大纲对诗歌鉴赏的要求仅有一句话:"能读懂简易古诗文"。如何使学生在应试教育尚占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7.
古代诗歌蕴含丰富的情感和哲理,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因而为激励学生们更好地传承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古代诗歌鉴赏成为语文高考的必考内容.但是,古代诗歌鉴赏题又是高考中能力层级要求较高的题型,学生往往望面生畏.那么,如何应对高考古代诗歌鉴赏题,如何进行古代诗歌的复习呢? 一、读懂诗歌是前提 诗歌内容都看不懂,却谈鉴赏和解题,那是自欺欺人.我觉得,要读懂诗歌,可以向学生强调要具备几个意识:  相似文献   

18.
诗歌鉴赏是高考的必考题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而从历年高考试题分析,诗歌鉴赏可以说是高考语文丢分的一个重灾区。常规的复习方法效率低下,甚至根本无效,也使得许多学生对于诗歌鉴赏类试题可谓谈之色变。本文试从当前高考诗歌鉴赏复习中存在的问题出发,就高考诗歌鉴赏复习的有效策略和方法进行了研究,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诗歌鉴赏能力,促进其高考成绩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自从高考设置诗歌鉴赏题以来,“炼字”就成为古诗词鉴赏命题中的一个常见题型,几乎每年都会在试题中出现。  相似文献   

20.
在解答诗歌鉴赏题的时候,很多学生感到很吃力,苦于无从下手。本文试从联想这种思维方式在古诗词鉴赏中的运用入手,以高考题为例,简要介绍几种答题技巧和方法,希望对即将参加高考的学生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