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袁振国 《上海教育》2014,(31):62-63
我们经常会听到这样的对话: "你是做什么工作的?" "教书的。" "教什么?" "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等等)。"教师是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吗?不是,教师不是教数学(或者化学、语文),而是教人学数学,教人学化学、学语文,归根结底,教书是教人。  相似文献   

2.
任会凤 《考试周刊》2012,(56):34-34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托尔斯泰曾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变学生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积极的"我要学",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1.提高教师自身的语文素养,激发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3.
刘晨强 《考试周刊》2011,(10):49-50
教学二十余年来,常有学生问我:怎样学好语文,怎样提高作文成绩?我总是不厌其烦地回答:"去读书吧,多读,反复读。"这看似简单的回答,实则蕴涵着深刻的道理,它道出了学语文的真谛。诵读是学语文的有效手段,在语文学习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其他学习方法不可替代的。  相似文献   

4.
以前我常用"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勉励学生勤奋学习。可是今天我却茫然了,这语文教学该教给孩子们什么呢?是该教给学生知识?还是该教给学生能力?陈大荣主任的一句话"现已提倡学海无涯乐作舟"让我豁然开朗。我想说:"我们该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心境,让所有的孩子都能发自内心地说:‘我喜欢学习语文。’"让孩子们快乐学语文,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教学中,我尝试了几种方  相似文献   

5.
纵观今天的语文教学,老师教得快乐吗?学生学的快乐吗?从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斯宾塞的"愉快教学"提出至今,真正落到实处的又有几人?如何让语文课堂充满快乐?对此,本文将从小学语文教师工作的乐趣,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的喜悦及快乐课堂带来的享受来阐述语文教师如何才能快乐行走于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6.
今天我不讲如何"学好"语文,而想谈谈如何"学不好"语文——也就是谈谈学语文忌怕什么。因为早有专家明言: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谁还不会"生活"?你看那些贩夫走卒即便识不了几个字,可哪个不是语言生动传神,讲起小道消息江湖传闻来活灵活现夺人心魄?可一到学堂里,几本书一念,几个先生一教,有些人却连话都不会说了。学校能“诲人”,也能“毁人“啊!  相似文献   

7.
在语文教学中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自身素质,就必须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学生独立地获取知识的能力和勇于探究的创新精神,也就是让学生"自主学习",形成"爱学"、"会学"、"主动学"的现代学法。那么,怎样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施"自主学习"呢?我认为有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8.
刘新巧 《宁夏教育》2011,(7):140-140
站上三尺讲台,教师就是一道风景。这道风景吸引着学生步入知识的殿堂,去领略"书中乾坤大,笔下天地宽"的意趣。语文是什么?新课程标准说: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窦桂梅说:"站在学生面前,我就是语文。"那么,作为语文教师,怎样才能教好语文?  相似文献   

9.
列夫·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兴趣。"可见,语文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要在"趣"字上做文章。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对事物的一种向往、迷恋和积极探索的心理倾向,是学习的情感动力,是求知欲的源泉。有了兴趣,学生就会积极主动地寻幽探胜;有了兴趣,学生就有了探究新问题、学习新知识的动力。正如于漪老师说的:"如果一个老师有能力把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那他就成功了一半。"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不失时机地点燃学生学习的兴趣之火,变被动消极的"要我学"为主动热情的"我要学",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怎样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呢?实践表明,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刘洁 《教师》2011,(2):9-9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叶圣陶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不仅要教好书,而且要育好人。而在实际语文教学中,经常出现以下现象:教师很注重知识的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做人方面的引领。可以设想:如果只注重情感因素,而不注重道德观念的培养,学生的心理会健康吗?这个社会能和谐吗?  相似文献   

11.
如果问我:一节好课的评判标准是什么?我觉得顺学而导、开放灵动、言意兼得是评判一节好课的重要标准。 语文与其他课程有着本质的区别:其他课程只要获取语言所表达的确切内容和准确含义即可,得"意"可以忘"言"。而语文课程则不行,必须要让学生既要得"意",更要得“言”。  相似文献   

12.
何谓"一体两面"?先来看看何谓"语文"这一概念?叶圣陶先生曾经对"语文"给出了描述是:"口头为‘语’,书面为‘文’,文本于语,不可偏指,故合言之。"不论口语还是书面语,  相似文献   

13.
"语用"作为新课改背景下的教学亮点之一,对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有着重要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如何用好教材,正视学情,直面文本,奏响"语用",习得语言呢?  相似文献   

14.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语文教学不单是认识活动,同时也是情感活动。古人云:"志不强者智不达。"(《墨子·修身》)志者,感情也。没有感情,或者求知欲望不强烈,要掌握一定的知识是很难的。知识传递伴随着浓烈的感情,学生才乐于接受、理解、记忆和运用。文章不是无情物,师生俱是有情人。因而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调动情感,激起共鸣,从而使学生乐学语文,这成了语文教学改革中的一个重要篇章。那么怎么才能做到调动情感呢?下面将结合笔者平时教学实践来谈。  相似文献   

15.
张毅 《西藏教育》2011,(11):16-17
于漪认为:"学语言不只是学雕虫小技,而是学语文,学做人,教学生学语文,伴随着语言文字的读、写、听、说训练,须进行认知教育、情感教育和人格教育",这就要求语文教学更应关注人。要实现"教书育人"的双重目标,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关爱生命存在的价值,对青少年进行"生命与爱"教育。  相似文献   

16.
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教好语文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下面就我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谈些浅见。
  1.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的研究也证明:兴趣是学习积极性的最现实、最稳定的因素,尤其是对正在成长发展的孩子而言,兴趣更是他们从事学习的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兴趣能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激越的情感和勇于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努力去获得广泛的知识。兴趣决定学生的自信,由此可见,学生要想学好语文课,就必须培养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在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要求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爱学""乐学""会学",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17.
郭趁心 《现代语文》2014,(11):131-132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那么,什么才是语文教学的"活水"呢?本人认为,它就是课外阅读。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仅仅满足于课堂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源源不断的活水注入学生的心田,让语文学习之花常开。叶圣陶先生说:"阅读是写作的基础。"于漪老师说:"在语文教学中,阅读最为基本。"  相似文献   

18.
叶圣陶曾经说过:"阅读教学总得读。"张天若先生也说:"阅读教学,第一是读,第二是读,第三还是读。"可见,在语文教学中,读是多么的重要!当下,我们一直在追求课改,强调打造高效课堂。那么在语文教学中,究竟我们还要不要"读",如何"读"呢?"读"会不会影响课堂的高效呢?其实,叶圣陶老先生早就说过:"教师教语文,无非是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  相似文献   

19.
薄春节 《考试周刊》2011,(31):44-45
在办公室里,我经常会听到语文老师这样问:"你今天布置什么家庭作业?"布置语文家庭作业确实是一件让语文老师头痛的事。  相似文献   

20.
宁强 《基础教育研究》2011,(13):37+39-37,39
时下的中学语文教学,特别是高中的语文教学,处在一个颇为尴尬的境地。对学习语文的态度和感情,大部分学生是"爱你真是不容易",淡漠,无所谓,以至于厌倦。一些语文老师,教学中多用"填鸭法"教学,教法单一,课堂乏味,使得学生学起来兴味索然。作为一个语文老师,如何让我们的课堂精彩起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