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中国省际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与变动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DEA三阶段模型和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中国1987-2008年28个省市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和分解,分析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差异和变动趋势,并利用Kernel密度分布法进行了要素投入和全要素生产率的经济差距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环境因素确实对效率测度存在较大影响,DEA三阶段模型增强了效率评价的科学性和省市间的可比性;技术效率是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主要因素,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存在较大的空间差异,但呈缩小趋势;要素的空间均匀分布对缩小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起到较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效率变动情况,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方法,分别从全国及区域2个层面做了考察。研究结果显示:就全国而言,我国铁路运输业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的平均值为1.04,其中,技术进步发挥了主导作用,技术效率起到微弱的调和作用;就区域而言,各区域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大致呈现出一致的变动趋势,但东、中部地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略高西部和东北部地区。此外,这4个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增加的大部分原因在于技术进步,而中、西部地区除受到技术进步的影响之外,还受到技术效率调和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份高校2004—2010年人文社科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情况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呈下降趋势,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同时下降,只有纯技术效率轻微上涨但影响微弱;全要素生产率和技术进步率的变动趋势高度一致,两者具有同步性;省份对比看,不同省份高校人文社科研究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指标差异显著.区域对比看,东部地区高校人文社科全要素生产率高于西部和中部地区.  相似文献   

4.
基于2003-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使用DEA-Malmquist模型测算了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并实证检验了智能化对于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Malmquist测算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在研究期内年均增长8.2%,且技术进步贡献了主要的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西部地区增长最快,其次是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实证结果表明:智能化显著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智能化是通过促进技术进步增长的方式实现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智能化对制造业技术效率没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智能化显著促进了中西部地区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且对西部地区促进作用更大,但对东部地区没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绿色增长视角创新研发方向的约束,将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纳入工业企业研发创新绩效评估框架中,运用方向性距离函数和Malmquist-Luenberger生产率指数测度2005—2011年我国30个省级区域的工业企业研发创新相对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研究发现:考察期内工业企业研发效率偏低,均值为0.553;研发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为3.6%,由研发创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等因素所致;将研发效率与研发全要素生产率指数相结合,按竞争力强弱和进步节奏快慢将30个省级区域分为4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基于DEA的中国茶业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采用DEA分析了2002-2007年我国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变动、规模效率、纯技术效率的变动,认为我国茶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波动中上升的趋势,其中技术进步是主要因素,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的变动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较小,各个茶类都存在一定的技术进步,但绿茶和紧压茶的规模效率有所恶化,同时不同茶区的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存在明显的差异,最终在研究基础上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当今时代土地短缺,如何提高现有耕地的粮食生产效率已成为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在以1998-2007年的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采用基于非参数的Malmquist生产率指数来度量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变化的基础上,研究了政府对农业财政支出、人力资本、自然灾害以及城市化水平、产业结构变动等因素对中国粮食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及技术效率三者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财政支出、产业结构变动显著地促进了中国粮食生产率的增长、自然灾害对粮食生产率提高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人力资本并不直接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而是通过影响技术效率进而影响粮食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8.
王琴梅  罗瑞 《软科学》2023,(1):58-68
在准确界定核心概念、深入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影响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机理的基础上,从物流业技术创新、结构优化、绿色高效、开放合作和环境共享5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测度中国26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2003—2019年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并实证分析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对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程度。结果显示:(1)我国264个城市的物流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总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东部最高,中西部次之,东北最低且增长较慢。(2)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回归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内生性分析后,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能显著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3)进一步检验发现,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可以通过技术进步和要素配置效率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据此提出,进一步促进物流业高质量发展以提升区域全要素生产率、助力“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形成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运用Global 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评价2009-2016年全国30个省级行政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化情况,基于泰尔指数和变异系数分析其区域差异及形成原因,并结合GML指数的分解指数探讨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因素.结果 表明,研究期间中部与西部地区交通运输业碳排放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下降趋势,并导致全国全要素生产率总体水平降低;全国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区域差异主要来源于四大经济区域内部差异,且西部和东北地区内部差异的贡献率较大;虽然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主要因素存在差异,但各地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均受到技术发展的限制.  相似文献   

10.
环境管制与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将农业面源污染和碳排放作为"坏产出"指标纳入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中,采用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分析2001—2010年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30个省市区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成分,并探讨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演变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考虑环境因素的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增长趋势,但表现出较大的波动性,其动力主要来源于技术进步;从地区差异来看,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呈现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农村经济发展水平、农业产业结构变动、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对考虑环境因素下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有显著影响,而环境管制影响则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基于规模报酬可变的RD-Malmquist指数模型,对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效率、增长质量、区域差异进行理论探索和实证分析,通过对我国148家文化创意产业上市公司2010-2015年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化进行测算与分解,探索京沪深三大文化创意产业先驱城市和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之间的差异,并试图分析效率差异背后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生产效率、缩减区域差异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2.
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已成为制约河南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在河南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差距上。本文基于对区域经济竞争力的概念界定,建立了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河南省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现状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影响和制约各区域经济竞争力的关键因子,并提出提高区域经济竞争力的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3.
张世俊  邓峰 《科学学研究》2019,37(5):826-832
文章采用2004年-2015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西藏除外),结合空间计量的方法研究了国际R&D溢出对中国经济增长及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从全国整体看,自主创新、对外投资以及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但仅有进口贸易能显著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东部地区自主创新、对外投资、进出口贸易均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而进出口贸易则对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具有积极影响;中部地区自主创新和对外投资会促进该地区经济增长,而外商投资、对外投资以及进口贸易则能提升中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对于西部地区,自主创新和进口贸易能显著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同时进口贸易还能显著提高西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我国各区域应采取不同的对外经济策略。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要素价格-成本权衡-能源效率变化”的逻辑链条,基于成本视角构建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识别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化的影响因素,利用随机核估计法探究中国区域能源效率变化的分布形态与动态演化特征。实证结果表明:较低的技术水平、粗放式的能源利用以及偏离最优要素组合的要素替代成为制约我国区域能源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中国区域能源效率不高集中表现在能源利用效率低下和能源配置效率持续偏低两个层面,且后者逐渐成为影响我国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变动的关键因素;市场化进程加快、节能减排政策实施等使得我国整体能源利用效率和配置效率出现显著跳跃性增长;落后地区能源利用效率追赶领先地区较为困难,而随要素市场化改革,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改善,要素组合引致的配置效率得以提升,领先地区与落后地区之间的差距逐渐缩小,其追赶的可能性进一步加大。可见较技术进步,短期内市场化改革决定的要素配置效率对区域全要素能源生产率指数提升更有效。  相似文献   

15.
环渤海经济圈是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因此技术效率在本区域经济增长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运用DEA方法测度了2001-2005年环渤海七省区市国民经济的技术效率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变动.认为,优化产业布局,改进投入要素比例,加快技术创新和技术追赶,加强合作,突出中心城市的作用,可以促进环渤海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最终带动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考虑非期望产出基础上,运用SBM-GML模型对2008—2018年中国沿海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并进一步研究滩涂养殖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1)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0.90~1.15之间波动,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生产率区域间差异显著,呈现地区不平...  相似文献   

17.
采用2008-2017年中国沿海10个省份的数据,通过SBM-GML模型对海水养殖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度,从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变化和规模技术变化4个方面进行分解,并通过FGLS模型系统地研究其影响因素.结果 表明,我国海水养殖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主要由纯技术变化驱动,规模技术效率变化和...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及其收敛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使用我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1998-2007年的相关数据,借助DEA模型的Malmquist指数分析法,测算了各个省份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的全要素生产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效率,并在该基础上进行了区域全要素生产率的收敛检验.从时间序列来看,我国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呈现整体上升趋势;分区域来看,东中西部的高技术产业政策绩效成阶梯状分布且各区域的政策绩效均绝对收敛.  相似文献   

19.
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是中国实现制造强国战略的必由之路。本文采用双重差分法,以《中国制造2025》政策出台为准自然实验,利用A股上市公司2010-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了智能制造政策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效果及机制。研究发现:(1)智能制造政策能有效促进智能制造领域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2)智能制造政策一方面诱导企业增加无意义或低效率的研发投入,降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另一方面引导企业增加有效发明专利数,进而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3)智能制造政策作用效果在不同所有制性质、不同市场化程度地区的企业中存在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证实了智能制造政策的作用效果,并部分打开其作用机制黑箱,对下一阶段智能制造产业政策的制定与落实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