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3 毫秒
1.
初三未央     
初一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初二是不知道却以为自己知道,初三是明明知道却假装不知道。2006年,在这个短命的夏天,我被迫告别初二,成了一名“准初三”。经历了炼狱式补课,我听见初三列车轰轰地奔来,让人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2.
向初三进军     
初二时候,初三似乎还遥不可及,挑灯苦读似乎还是个童话。然而,时间一晃,转眼我就成了准初三生。现在在学校,我们成了老大。第一次知晓自己是准初三生,是在学校特别印制的暑假作业上,上面第一页就写着写给准初三生的知心话。乍一看,心里一惊,一时还不适应这样的称呼。初三,这个原来以为远在天边的梦,终成了近在咫尺。还记得初二快要结束时,我们从初  相似文献   

3.
初三未央     
初一是知道自己不知道,初二是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初三是明明自己知道却假装不知道。2006年,在这个短命的夏天,我被迫挥手告别初二,成了一名"准初三"。经历了要命的炼狱式补课,我听见初三列车轰隆隆地奔来,让人措手不及。  相似文献   

4.
好消息     
从1999年下半年起,《初中生数学学习》将改为半月刊,逢单期为初一学生用(邮发代号36- 74),逢双期为初二初三学生用(邮发代号36-70)。本刊1999年第2期封三上“感谢您,新老朋友”一文中提到,有大量读者来信建议把杂志分为初一、初二、初三三个层次。经过编辑部的努力,从今年下半年起,本刊终于做到能使初一同学有自己的数学刊物了,但初二、初三同学仍需共同拥有一本刊物。  相似文献   

5.
王君 《基础教育研究》2009,(9):17-17,20
初二的时候,一个小姑娘从外校转到了我的班上。这个孩子显得比一般孩子沉默,总是一副心事重重的样子。后来到了初三,她才在一篇日记中详细地记述了在小学时经历的一次“非常事件”,我终于明白了孩子沉默忧郁的原因。这个事件和“早恋”有关。在字里行间,我读出了孩子至今都没有愈合的伤痛。她写道:  相似文献   

6.
作为教师,我们不难发现,中学生从初一到初三在课堂上主动提问或课后提出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低。本人就2003届所教的两个班的学生调查,“没有把握就不举手”者,初一占45.5%,初二占52.3%,初三占78.6%;“知道也不举手”者,初一占12.5%,初二占24.1%,初三占56.8%;数学课堂上提问时,学生从不对教师讲解的观点提出自己的问题或困惑者高达93%,学生越来越不敢提出与老师不同的观点、看法。著名的物理学家杨振宁先生也曾这样描述中国的学生:“如果教师提出一个问题,10个中国学生的答案往往都差不多;而在国外,10个人或许能讲出20种答案。”现在大部分的…  相似文献   

7.
走近权利     
最近,我看到某中学一位同学写给《广东第二课堂》的一封信,他在信中称:他的同学徐某因两次上课打瞌睡,被老师罚站、罚扫地,但徐某没有照老师的话去做,结果,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动手推徐某,还踢了他一脚,最后又以“明天你不用来上课”向徐某下了“逐客令”。第二天,徐某真的没回校上课了。老师可以随意体罚、驱逐学生吗?徐某拒绝罚被扫地,不理会老师的教训的做法正确吗?各方声音带着这两个问题,我采访了身边的一些中学生、教师及家长。“你所在的学校会经常看到这种情况吗?你知道自己在学校的权利吗?”初二学生李某: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对同学的体罚会多一些。我理想中的学校是一个家。老师是家长,对孩子严厉但不乏疼爱。初三学生陈某:以前我是不知道自己有什么权利的,反正就是要听老师的话。现在接触的东西多了,才懂得自己也有权利。初三学生王某:从小爸妈就教我们要听老师的话,我们总觉得老师是对的,所以对罚站、罚扫地、罚抄书这些东西见怪不怪了。“如果你遇到跟徐某一样的情况,会怎么办?会跟老师正面理论吗?”初二学生赵某:我不会。但我也不会把老师‘明天你不用来上课’这句话当真。初二学生王某:我也不会。但我很讨厌和害怕这样的老师。初三学生黎某:如果老师这样...  相似文献   

8.
米琪热线     
《同学》2005,(9)
我是不是患了“青春期烦躁症”米琪:我15岁,刚升初三。整个初二阶段,我觉得自己一直被一股烦躁的情绪所缠绕,老师布置的太多作业嫌烦,妈妈唠叨我的功课嫌烦,爸爸打听家教老师教得咋样嫌烦,甚至和同学讲话,5分钟不到我就冒  相似文献   

9.
梦想主角:scoler,boy,18岁,来自《课·高》论坛。梦想感言:我想做一名程序员,但是我只读到初二,然后就直接读了高三……IT专业的理想学堂(本刊推荐)清华大学系统结构专业、软件与理论专业;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软件质量与测试专业、软件工程与管理专业、计算机游戏设计专业;上海交通大学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国防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网络工程专业等。大家好!我是一名没上过初三、高一、高二的高三生。由于对电脑的极度喜爱,我过早地步入了社会,本来以为,以自己的才智,只需靠自学就能从事自己喜欢的编程工作,但计算机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爱拼才会赢     
“初二的功课比初一的难得多,让我真有点吃不消。同时初二又非常重要。我怎样才能在初二取得好成绩呢?”这是刊登在2004年第8-9期上默默的担忧。默默,看看大家的建议是不是能帮助你?初二年级Sunny Blue 默默,我同你一样刚升入初二,很清楚初二的紧张与压力,希望你能保持平和的心态,不要焦虑和担心。先确定一个目标,并给自己制定一个切实可行的学习计划。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定要循序渐进,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默默,让我们一起进步吧!高一年级刘琦在初中阶段,初二既不同于开始的初一,也不同于紧张的初三。初二增加了新科…  相似文献   

11.
面对诱惑     
我是一个中学生,从初一起跑线跑过初二这根中轴线,很快就要触动初三毕业的那根终点线。离终点越近,两旁“景色”开始变得美好起来。这些诱惑有意无意使我放慢脚步,别无他法,只有用自己的意志去战胜它。我每天上学骑车,都要经过繁华的塘西中路。远远地,一股热腾腾的豆浆、馒头、包子的浓香便刺激我的嗅觉,我的脑细胞也不由自主地使我的口腔分泌出无色液体。这个诱惑对于只吃过四分之三面包、三分之一牛奶的我,实在令我抵挡不住。我向餐厅老板要了份早餐,正欲细细慢慢体会其中之美味时,一个念头闪过心头:初三了!!!对!我是初三生!我赶忙把那只…  相似文献   

12.
万老师:您好!我已经是一名初三的学生了,可新学期开始后的一次次考试,我却是一败涂地,败得都望书生畏了。我现在真的感觉自己是个窝囊废,十足的草包。我家在农村,家境本来就不宽裕,哥哥读高中,还有一个妹妹念初二。父母都是农民,赚钱本就艰  相似文献   

13.
“蓝蓝天空,太阳公公,小狗追着小蜜蜂…”暑假呆在家,哼哼歌、上上网蛮好的。看着那么多花花绿绿的网页,你难道就没有想自己也做一个的愿望?——啊?太难了?那好说,干嘛不跟着我一起来“网页制作园地”瞅瞅呢?不是我吹,莫莫米包你一星期学会做网页噢!  相似文献   

14.
看着别人的网页做得那么漂亮,自己不免动心,可是一想到制作一个个不同的网页需要很多时间,又觉得太占时间了。没关系,我向大家介绍一种简单的方法,即利用Dreamweaver提供的模板功能,可以帮你快速制作出成批的网页,而且还方便维护!创建模板1.首先建立一个新文件并命名,如index.htm,然后进行修饰使其满足自己的要求。一般来说,网站标题、导航栏等,在每个网页中都保持不变的内容都应设置在模板文档中(当然了,Dreamweaver也可以从现有的HTML文档创建模板)。2.点击菜单“File”→“SaveasTemplate”,打开如图1所示的对话框。在“SaveAs”文…  相似文献   

15.
通过自学,小学五年级时考出计算机初级证书,初二时顺利通过计算机中级考试,初三毕业时考出初级程序员。1999年和2000年连续两年获得市“东海杯”电脑操作应用竞赛一等奖。最近举行的第三届上海市中小学电脑设计与制作成果暨东芝电脑乐园作品汇报展上获得特等奖。这份履历的主人叫潘俊林。是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高二的学生。  相似文献   

16.
解读初三     
告别初二很快乐,进入初三的心情很复杂:成熟感、紧张感,由心底升腾,好似置身于杀气腾腾的两军阵前,又如在长跑比赛中那最后一段距离的冲刺。刚上初三,第一感觉就是:“我长大了!”时时处处老是感到自己是个大人了,于是收起以前那张娃娃脸,换上自以为深沉严肃的笑容。还像以前  相似文献   

17.
智力大挑战     
各是几年纪 甲、乙、丙三人在操场上不期而遇. 甲说:“嗨!真有趣,咱们三个人我喜欢篮球,你喜欢排球,他喜欢足球;一个读初一,一个读初二,一个读初三.但喜欢篮球的不读初一,喜欢排球的不读初二,喜欢足球的不读初三.” 读初三的听他这么一说,哈哈大笑起来. 你能说出这三个人各读几年级吗?  相似文献   

18.
这一年,我的生活不像世界风云那样变化莫测,但也不像一潭死水那么无动于衷。初二了,我在学校教学楼的三楼,楼上是日夜与书本奋战的初三,楼下是初出茅庐的初一,我被夹在了中间,既恐惧初三的学习重压,又害怕滑到初一的尴尬,面对迷茫的前途,数着剩下的日子,看着身旁的人分流远去。初二时,我惊奇地发现,一些“大菜鸟”已经展翅高飞,我被远远地甩在后面。好友带我去看《哈利·波特与火焰杯》,在看哈利怎样取得三强争霸赛胜利的时候,她笑着告诉我:你应该把自己当作哈利·波特,通过努力取得成功。她说着把她几年前买的《哈利·波特》系列电影送给了…  相似文献   

19.
一、关于“两级分化”产生的时间什么时候产生“两极分化”?有的教师认为是在初一,有的认为在初二。我的看法是:“两极分化”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整个教学过程都存在着“两极分化”,产生的时间因人而异。从我县26所中学的抽样调查,一般的规律是:初一上学期是“两极分化”的潜伏期,初一下学期是“两极分化”的产生期,初二是高峰期,初三有继续扩大的可能性也有缩小的趋势。因为初三学生面临中考,学校领导和科任教师重视,采取措施进行补缺补漏,部分差生的成绩有所回升。二、“两极分化”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天天姐姐:您好!我是一个内向的男孩儿,现在念初中二年级,借《课外语文》“天天谈心”这个栏目,我想向您倾诉自己在生活中的困惑,希望姐姐能够帮我解决。我听每个老师都说:“初二这个学期是我们一个分化的阶段,如果你跟上了,在初三毕业就会更容易考上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