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6 毫秒
1.
德国道德心理学家乔治.林德在继承科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理论的基础上,建立了"道德行为与发展双面理论"。这种理论坚持,道德包括情感和认知两个方面,二者存在着复杂关系;开发应用了可同时测量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的"道德判断测验",将道德发展理论向前推进了一步。  相似文献   

2.
陶彦平 《成才之路》2011,(25):15-15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是人类文明的传承者,人类智能的开发者。教师在从事崇高而神圣的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形成了比较稳固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规则,调节着教师与学生、教师集体及社会的相互关系。这种教师职业道德是全体教师顺利地进行教育工作,履行崇高职责的重要保证。然而,作为一名当代教师应具备怎样的职业道德呢?  相似文献   

3.
陶宏善 《考试周刊》2012,(50):20-21
贯彻落实《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首先应该解决高校教师人人都应该加强学习、修养这样一个认同问题。"知识越多越反动"是荒谬的,"有了知识道德就高尚了"是幼稚可笑的。还原教师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正确认识自身,有助于教师增强学习、践行《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4.
凌锋 《地理教育》2014,(9):12-13
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的生成性往往不确定,常常会出现与教师认知不同的"学生观点"。如果在课堂上生成出乎教师意料之外的"问题"或者"答案",就需要教师运用自身的专业素养,抓住瞬息万变的生成信息,采用科学合理的应对策略,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5.
"文化自觉"的命题,是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最早提出的。教师的"文化自觉"是指教师的"职业认同"和"自主发展"意识。从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角度看,"文化自觉"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即道德自觉、理论自觉、专业自觉、实践自觉和思维自觉。这"五个自觉",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需求,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化发展的行动基础。  相似文献   

6.
教师道德发展的几个境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专业发展中的教师职业道德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运动变化的过程,发展的程度和水平体现为几个不同的境界。长期以来我们多重视外部规定性的、非自我的、被动遵守的规范道德,这只是教师道德发展的基础境界。拷问良心道德是追寻内在自觉和生成的责任道德,是教师道德发展的提高境界;体验幸福道德是关注教师主体体验和专业成长的道德,是教师道德发展的更高境界。  相似文献   

7.
"开大会、听报告"以及泛政治化、泛道德化和运动化的师德建设,脱离教师实际生活和真实教育场景,很难引起教师内心的共鸣。师德建设必须回到教师立场,回归教育本真。作为师德建设重要路径的师德培训,应当遵循教师职业发展与道德发展的规律,聚焦课程建设,整体架构,常态实施。师德培训课程必须着眼于教师的"关系圈",植根于开放的、真实的教育现场中,以问题为中心,以案例为载体,以价值澄清为指向,构建基于问题解决的互动式培训模式,凸显教师的"主体性",使师德培训从"模化"走向"鲜活",从"培训"走向"研修",从"外加"走向"内生"。坚持从"人"出发,从"人"的现实关系和发展需求出发。师德培训课程实施,将推动师德建设从"理想"回归"现实",进而推动师德从"现实"再向"理想"进发。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说:"一个学校能否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教育的目标是"德才并重,以德为主"。具体的归位,就是依靠自己良好的职业道德去影响每一位学生。要说何为良好的职业道德,在我看来,道德的好坏并无严格的法律依据,它随人们的思想观念体现于非正式的舆论之中。所谓的明善恶、秉正义、知荣辱等都是人们意象中的代名词。所以我说,道德立于心、工作成于手。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现身说法、以身示范,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在师德中体现自我价值,实现良好的教育目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良好的职业道德是教师职业活动最基本的要求,教师是学生增长知识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教师队伍师德师风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素质教育的顺利实施,直接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实现,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未来。教师工作在教育战线的最前沿,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者,推进素质教育需要不断更新教育思想和理念,与时俱进认真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拥有和保持健康的心理素质和高尚的人格素质,更重要的是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因此,现阶段大力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已成为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9.
"生成"是新课程下的教学资源,是动态的,具有"突发性"。当我们面对让教师不可预见的生成信息的时候,就要求我们教师有一双"慧眼",对生成资源合理或利用,或甄别,或"修枝剪叶",或放大,或缩小……但不管如何,教师在面对生成资源的时候都必须"引领、归本、升华",这才是我们面对生成资源的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职业道德和教师的教育目标无时不在提醒着我们"教书育人,培养出好人才",而不是高分低能甚至是高分低德的人才。可见,学生的道德教育势在必行,新的德育方式势在必行。在传统的德育方式已经不适应多元化的校园的现状下,我认为德育的关键是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在语文课堂上促进道德发展。一、培养学生的道德判断力何谓道德判断力?我认为它是学生对各种道德现象及其价值所表现出来的选择、识别、取舍、整合的高级认识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滑坡来源于无法有效认同其职业道德。基于教师职业道德认同建构机制的行动反思型德育模式,赋予教师充分的话语权确保教师的主体地位,阻滞教师职业道德的虚假型内化保障利益充分表达,促进自律性道德升华道德情操和合理认知唤醒对话交流,并以职业幸福感强化体悟,这将有助于教师不断内化德育规范和规则,由他律走向自律,并逐步达到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道德行为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小学教师课堂行为的观察,发现在课堂中教师道德失范情况普遍,在对教师失范行为后果进行分析后发现,教师的道德失范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在人格品性诸方面的发展。关注学生人格养成,需从教师职业道德谈起。  相似文献   

13.
初中教师在专业伦理方面存在着专业认识的多层次性与矛盾性、专业情感的多维性与冲突性、专业行为的不一致性与养成性等问题。这些问题源于教师自身、学校和社会等多方面。从教师自主发展需要的角度提出相应对策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和手段,即以教师发展需要为导向,以学生成长需要为根本,以撰写教育案例为主要形式,以角色认知与反思为切入点。  相似文献   

14.
师德教育实质上是一种品格教育,其模式的要旨在于使教育对象形成某种价值诉求的共识,进而转化为普遍性的道德行动。本文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公众最大公约数的价值诉求表达,与师德教育模式之间有着必然的逻辑联系,应然成为师德教育模式的“一般性价值共识”。而这种价值共识在师德教育模式层面生成的基本逻辑在于:以马克思主义“交往实践”思想为理论原点,积极借鉴西方品格教育的有益成果形成“合正当性”的品格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5.
唐山学院校训"诚信奋斗为人,严谨求真为学",从做人和做学问两个角度,明确阐述了唐山学院师生员工应具备的道德品质和行为准则,是唐山学院人文精神的高度概括和具体体现。校训引导师德建设的方向,决定了师德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终极目标,师德建设是实现和贯彻校训的重要途径和有力保障。校训精神与师德建设最终要通过校风展现出来,而倡导"诚信奋斗和严谨求真"是我院校风建设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摘要: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关键以及体现高职教育职业性的核心内容、是传承我国传统道德品质的需要,是对中小学德育的补充、延伸与提升,也是对高职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从而得出结论:职业道德教育是高职素质教育的关键。通过积极搭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平台,创建一支高素质的“双师”结构教师队伍,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7.
在教师专业化改革的进程之中,人们关注的重心往往放在了知识、技能等领域,对教师专业道德的建设投入力度不够。尤其是高中阶段更容易忽视教师专业道德的培养,提升高中教师专业道德水平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人格的养成离不开对人的“知、情、意、行”这四个因素的共同培育,高校师德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在理念和实践中强化教师的师德认知、培养教师的师德情感、激发教师的师德意志、养成教师的师德行为,以培育教师的优秀人格。制度是培育教师优秀人格的重要保障,制度伦理是高校师德建设的重要资源,依靠道德的制度能够培养有道德的师资。在高校师德建设中引入制度伦理,一方面应充分发挥制度伦理在高校师德建设过程中所具有的规范的功能、协调的功能、整合的功能、评价的功能等正面的调节功用,这些功用也是实现高校师德建设出效果、上水平的重要保障;另一方面因为制度自身的局限性以及制度伦理环境的不够完善,制度伦理在高校师德建设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徐宏博 《辽宁高职学报》2012,14(10):86-87,90
当前高职教师从总体上讲,师资队伍学历层次较高,知识视野开阔,思维活跃,绝大多数教师爱岗敬业,乐于教书育人,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积极向上的追求。但基于一些原因仍存在一些问题,如道德认识片面、道德价值取向趋向功利和实用;缺乏学术诚信,学术腐败现象严重;敬业精神不足,育人意识淡薄等。为此应采取相应对策:要求教师为人师表,严于律己;建立健全师德教育机制,开展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科研能力等。这些相应对策的实施,将转变高职教师师德现状。  相似文献   

20.
职业院校在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还要注重其职业道德的培养,否则我们只能培养出“有,ml的机器”,而不是和谐发展的人。学前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幼儿教师的后备力量,幼儿教师由于其工作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对教师的职业道德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老师,我们应在学科教学中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