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科学课中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更有利于师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养成。有效的课堂就是让预设和生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预设是生成的基石,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而生成则是预设的升华。在科学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在预设的基础上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宗旨,运用合理的方法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使科学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2.
预设是生成的基础,没有预设就没有生成;而生成则是预设的升华,正确处理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更有利于师生探究活动的开展,有利于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有效的课堂就是让预设和生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在预设的基础上关注课堂中的生成资源,本着一切为学生的宗旨,运用合理的方法将预设与生成进行有效整合,使语文课堂焕发生机。  相似文献   

3.
<正>问题的提出叶澜教授曾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是预设与生成的矛盾统一体,课堂教学既要有预设又要有生成.没有生成,课堂就是封闭僵死的操练;没有预设,课堂就是胡乱无序的盲动.数学课堂的教学预设无论怎样完美,实际的价值都必  相似文献   

4.
"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风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固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过程。"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这也是新课标所倡导的一个重要理念。那么,如何有效地激活"生成",让数学教学涌动生命的灵性,让每一节数学课都能演绎丰富的课堂精彩?下面,我将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体会。一、点击开放预设,激活精彩生成"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尽管生成是"无法预约的美丽",但是生成只青睐于有准备的课堂,开放预设仍是一张预约精彩的"请柬"。  相似文献   

5.
徐亚娟 《现代语文》2008,(10):70-71
一切教学都是预设与生成的统一体。“预设”是相对于“灌输”的一种行为准备,“生成”是相对于“接受”的一个思考活动过程,两者是相互依存的,如果没有高质量的预设,就不可能有十分精彩的生成。反之,如果不重视生成,那么预设必然是僵化的。因此,在实践中,教师要正确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首先,教师要树立“生本意识”,把培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作为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  相似文献   

6.
<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要做好课前的一切准备,预设教学中可能出现的生成,既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又要从课题的导入、过程的展开、练习的设计等方面进行预设,这样在课堂上我们才能做到收放自如,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一、"未雨绸缪"——课堂预设要充分成功的预设是为了精彩的生成。课堂教学是千变万化  相似文献   

7.
黄鹏 《湖北教育》2006,(1):62-62
在课堂上,如果教师完全按照事先预设的教学模式去教学,那课堂就成了一部“表演剧”。其实,课堂是动态生成的,即使教师课前准备非常充分,也难以预料课堂上会出现什么情况。所有这一切,都时刻在挑战教师的智慧,要求教师必须根据变化了的情形不断地调整自己  相似文献   

8.
正课堂教学既需要预设,也需要生成,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的两翼。预设是对教学过程的前瞻性准备,生成是对过程情境变化的灵活顺应;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生成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性和封闭性,生成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两者具有互补性。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学习的逻辑和效率,又要注重生命体验的过程和质量。课堂的精彩有时尽在预设之中,然而更多的精彩却出现在预设之外,预设与生成同样能成就精彩课堂。  相似文献   

9.
课堂教学不是简单的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成长的生命历程。课堂教学的动态生成,是新课程倡导的重要教学理念。那么,如何更好地让思想品德课堂超越预设,在动态生成中呈现出蓬勃的生命活力呢?一、精心预设是促进课堂动态生成的"敲门砖"生成与预设是矛盾统一体。教师精心预设,准备得越充分(根据课程标准及学情),就越能更好地捕捉、利用生成性动态资源。教师要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教育智慧,利用课堂上动态生成的各种教学资源,调整教学流程,动态处理课堂,  相似文献   

10.
预设和生成是讲好课的两个重要因素,二者缺一不可.课堂是动态的课堂,课堂教学中需要预设,但决不能仅仅依靠预设,要随时审时度势,预设根据课堂的变化而变化.课堂教学中要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把预设与生成有机地结合起来是一种教学艺术.为了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生成、建构、创造有价值的学习经验,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尝试着在从语言到提问,情境都必须要有预设,其次加上课堂教学中的灵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教学是一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教学预设是课前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生成却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教学现场之中、存在于当下的教学情境和此时此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中的不定因素.……  相似文献   

12.
教学是一种预设与生成的统一.教学预设是课前所作的一切准备工作;生成却是发生在教学过程之中、存在于教学现场之中、存在于当下的教学情境和此时此刻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中的不定因素.……  相似文献   

13.
<正>生成教学能激发生命潜能,促进学生发展,照亮课堂,演绎精彩,彰显教育魅力。因而,教育工作者们都对生成教学给以极大关注,都将其作为教学方式变革的努力新方向。下面,笔者结合教学案例谈谈对生成教学的一些看法。一、精心预设,准备生成教学活动是有计划有目的的活动,具有"预设"和"生成"的双重属性。课前精心预设是教学生成的前提和基础,课堂灵感的引发,学生质疑的导引,意外干扰的应变,现场适时的调节等,均取决于课前预设。  相似文献   

14.
周冰  王桃香 《教育艺术》2009,(11):32-33
叶澜教授说:“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的通道和美丽的图景,而不是一切都必须遵循同定线路而没有激情的行程”。教学不应只是忠实地传递和接受知识的过程.更应是课堂创生与开发的过程。“动态生成”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也展现出课堂的真实性。动态生成的课堂更需要精心的预设.预设与生成是互相矛盾而又互相促进的。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强调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成.使课堂彰显教学机智,充溢创生活力。然而在实践中,一些教师却步入误区。过分注重课堂的生成而忽视了有效的预设,表现在教学无计划,缺乏前瞻性准备;课堂上虽热热闹闹,可学生认识肤浅、思维停留于表层。并未获得实质性的发展。其实,生成与预设既相互对立,又互为条件.有效的预设不仅不会抑制生成。还能为生成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6.
正新课程理念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教师重视监控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生真正进入学习的程度,也就是关注"预设"和"生成"。"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通常指教师的课前准备,也就是备课;"生成"是学生知识技能的达成、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教学的预设是必要的,而生成是必然的,只有预设与生成共舞,方能演绎精彩课堂。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让"预设"与"生成"真正互相融合呢?一、精心预设,为学生智慧生成启航  相似文献   

17.
课改后的语文课堂虽然精彩纷呈,环环紧扣,层次井然,学生在课前的预习、与老师的配合方面都很到位,老师预先设计、调控课堂也很自如,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似乎没有很好展现,学生的课堂问题生成似乎稍显欠缺。针对这种现象,本文主要从教师充分全面的课前准备、教师在课堂预设中要进一步认识教材、教师在课堂预设中要全面认识学生以及教师的教学机智是预设与生成的保证等方面来谈谈自己的一些浅陋看法。  相似文献   

18.
对于教学有效的目标导向来说,无论预设还是生成,都是实现教学有效的手段。课堂教学中让精心预设与动态生成互动共生,共同演绎课堂精彩。本文分析了当前语文课堂教学中预设与生成的一些误区,并以《最后的常春藤叶》为例,来探索如何进行教学的预设与生成。  相似文献   

19.
<正>课堂上的"预设"与"生成"是课程改革的核心概念之一。以人为本的教学观,重视生成性的数学教学课堂的构建,就迫使教学活动既要"预设"又要"生成"。预设就是"防患于未然",是教学的前期准备,教师要在课前把教材读透,对教学重点环节进行必要的提前预设,备好学生,备好教材。生成则是体现在教和学的过程中,是教师在遇到问题后灵活机动地调整教学的结果,虽是"亡羊补牢"但却是教师与学生的思维升华。如何让"预设"和"生成"和睦相处呢?俗  相似文献   

20.
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教学预设。好的预设是一节成功课的前提,但预设不是教学的全部,教学的生命力与真正价值却在预设外生成的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处理好教学"预设"与课堂"生成",解决课堂中根本不可预知的生成性问题,以及如何解决因生成而带来的一系列问题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