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经典诵读承载着中华文明,是思想智慧的结晶。诵读教学是继承和弘扬经典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初中语文教学肩负着传承经典的使命。经典诵读旨在让学生从经典中汲取营养,获得正能量。教师开展个性化经典诵读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
刘兰英 《现代语文》2009,(9):159-160
大学生经典诵读与经典阅读有着密切的关系,经典阅读的推广是开展高校学生经典诵读活动的前提,经典诵读活动能有效提高学生阅读经典的积极性,两者相辅相成,成为学生学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高人文素质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典是圣人之作,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应该被传承、发扬。但在现今快餐文化横行的社会,小学生经典诵读推广之路漫长而艰辛。教师要让学生明白经典诵读的意义,并通过精选诵读文本、争取社会支持、摆正学生思想的策略,让经典诵读顺利开展,让传统文化得以发扬。  相似文献   

4.
经典诗文是祖国优秀文化的代表,学生有必要进行经典诵读。以故事激兴趣,师生共同诵读,以"改写"促"感悟",以"课内"带"课外",由此,学生爱上了经典诵读。  相似文献   

5.
国学经典处处闪烁着中华文化的思想光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观。它对学生的成长具有固本培元的奠基作用。开展经典诵读,重视传统文化的积淀与传承,是一件功在当下、意泽千秋的大事。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掌握诵读的方法、大致理解经典的思想,使学生爱上诵读、学会诵读,并多多诵读,从而厚实他们的文化底蕴,传承中华的优秀文化。  相似文献   

6.
经典是文化的精粹,是人类文明的积淀,历经岁月河流的淘洗依旧光彩夺目,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要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的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汲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诵读祖国优秀的经典文化,可以让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受到古诗文经典的道德熏陶,接受中国传统美德潜移默化的影响和教育,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道德修养,增强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我校很早就被命名为"中华经典文化诵读试验学校",同时我校每年都有"读书节"。依托这样的平台,学校各个年级、各个班级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诵读经典诗文活动。我们班在这个大环境下,开展了诵读儒家经典书籍《论语》  相似文献   

7.
诵读经典,传承华夏文明;诵读经典,提高德育素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言课程的基本特点。”“认识中华文化的深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所以我们开展经典诗文诵读,提高德育素养,正是让学生在诵读,欣赏、品味中,感受五千年的优秀文化,体味中华经典诗文的独有的内涵美和韵味美,陶冶学生的美好情操,启迪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德育素养。  相似文献   

8.
正经典古诗文是我国优秀历史文化的精华,不仅文体多样,同时还富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对传承我国古代优秀历史文化思想有巨大作用。诵读经典,可以陶冶学生情操,颐养性情,修身养性。对于未经雕琢的小学生来说,经典诵读还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朗读水平、语言水平、理解能力、文学修养、记忆能力等。为此,本文探讨经典诵读的作用及其教学方法,希望对同行教学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一、经典诵读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将经典古诗文诵读  相似文献   

9.
诵读经典,对学生语文素养的提升、健全人格的塑造,有极大的帮助。作为语文教师,我尝试通过促生产生兴趣、名家诵读引路、置身经典海洋、诵读展现精华等途径,引导学生进行经典诵读,用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的底蕴滋养学生的灵魂,让经典融入学生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0.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与根本,组织、引导学生诵读国学经典能够培育我们团结各民族的情感,继承我们的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可以感染学生的情感,对学生的人格熏陶也是有益处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习惯,积淀文化。以下从经典诵读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方案进行了详细分析,试图找到解决目前经典诵读方面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严宝银 《考试周刊》2014,(48):47-47
经典古诗文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璀璨明珠。"开展经典诗文诵读,传承民族优秀文化",既是代代相传、生生不息的历史责任,又是以学强身、修身养性的有效载体。语文教学要承载传承历史优秀文化、建构学生优良品格、提高学生综合修养的重任,就必然回归到积淀丰厚、精深博大的经典文化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认识中华丰博文化,吸收民族文化智慧"、"诵读优秀诗文,提高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重视加强品德修养,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要求。这既是教育战略指向,又是教学战术指导;既是对语文教学本质的回归,又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超越。作者结合小学经典诵读教学的实践,对此提出见解。  相似文献   

12.
《考试周刊》2019,(86):41-42
中国古代诗歌文化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低年级小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则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开端。经典诵读,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诵读教学不仅可以优化课堂教学,提升课堂教学活力。语文课堂中的经典诵读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增加学生的语文感悟,对学生的发展帮助很大。本文结合了我在引导学生参与经典诵读活动中总结出来的一些实践经验,从提升兴趣、文本理解和感悟交流这三个方面就低年级小学生经典诵读推进措施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粗浅看法,希望可以为经典诵读进校园活动尽一份绵薄之力,同时也为我校经典诵读校本教材编撰工作提供理论和经验的支持。  相似文献   

13.
经典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诵读经典在中国教育发展史上具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阐扬发挥了重要作用。对当代播音主持艺术人才培养来说,诵读经典,可以帮助播音主持艺术学生提高文化素养,培育高尚人格,奠定优雅品行。经典教育的具体实施,有必要选择古今中外优秀文化经典,编撰出适合播音主持学生诵读的教本。可以通过摘抄卡片、比赛、编撰歌曲、讲解大义、教师范读等方面推进经典诵读工程。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5.
中华五千年文明留下了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易经》《论语》《孟子》等经典名著可视为重要代表。《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指出,中小学各学科课程都要结合学科特点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在社会教育中,广泛开展吟诵古典诗词、传习传统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普及活动。开展中华文化经典诵读对社会、对学校、对个人都具有重要意义。 站在中华民族振兴的高度讲.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传承优秀文化和弘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对于学校来说,开展中华经典诵读是建设书香校园的重要措施,有利于学校增强文化底蕴,形成和谐进取的工作局面和学校独特的竞争力。对于学生来说,让他们自幼就开始接受优秀文化的熏陶,在诵读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传统教育,可以为他们一生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引导学生诵读经典,与好书相伴,我们教育工作者有着义不容辞的责任。本期我们重点就这一话题展开讨论,并介绍一些地区和学校的典型经验和做法。  相似文献   

16.
中华传统经典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精华,延续着世代相传的古老文明.在教学中开展传统经典诵读的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然要求,能够帮助学生加强文学素质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水平,继而发扬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体现中华传统经典诵读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学生还是成年人,都应该经常诵读国学经典,从国学经典中汲取精神养料来不断提升自身的素养,让传统文化深入内心,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诵读经典可以扩大一个人的思维格局,培养优秀人格;诵读经典,可以提高效率,事半功倍;诵读经典,可以锻炼思维,凝神聚力;诵读经典,可以强健体魄,增进感情。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的文学长河里,国学经典是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是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品。对小学生来说,儿童时期是古诗文等经典诵读的黄金阶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经典诵读活动,不仅能提高教学水平、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而且能使学生在耳濡目染的经典诵读中接受精神的滋养和思想的提升。  相似文献   

19.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实施经典诵读, 是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的有效途径。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结合教学需求,因材施教,并以多媒体技术手段为支撑,不断丰富经典诵读的形式,指导经典诵读的技巧,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随着各种文化思想的涌动,不少学生淡化、漠视了我们厚重的传统文化。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自觉注重传统文化教学。一、扩展阅读范围,诵读国学经典新课标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诵读古代国学经典,接受传统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从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