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作文不仅能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而且能提高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的能力。因此,作文教学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重点,更是聋生语文教学的难点。聋生因其生理、心理诸多因素的制约,视作文为畏途。部分聋生的作文要么语序颠倒,语句混乱;要么千篇一律、千人一面。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聋生的作文写作能力,让聋生的作文"靓"起来呢?一、培养写作兴趣兴趣是创作的动力和源泉。提高聋生自我探求的乐趣,是培养其写作兴趣的关键。我通常选择涉及聋生身边的生活,特别是那些容易提起他们兴趣,引起他们思想共鸣的事情,这能消除聋生对写作的  相似文献   

2.
《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明确指出:"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新课程改革特别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作为重要目标。对于本学段学生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低年级写话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写话的兴趣,调动孩子创造兴趣,点燃写话激情,把写话由"要我写"变成"我要写",让写话逐渐成为学生自己表达的需要,并学习掌握写话的简单方法,为今后的中高年级的作文教学做好准备。  相似文献   

3.
聋生对写作文兴趣不高,甚至讨厌作文,惧怕作文,望“文”生畏.他们写出来的作文语言积淀不够,内容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缺乏生命力和感染力.将多媒体与写作教学进行有机整合,可以激发聋生的写作兴趣,促进聋生写作思维的生成,提高聋生的写作能力,增强聋校写作教学的实效性,让聋生由“苦写”、“怕写”到“爱上写作”、“会写作”.  相似文献   

4.
作文写作是许多学生的难题,但又是任何考试无法逃避的一个题目。本文从激发学生兴趣入手,把"要我写"变成"我要写",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中年级要“学习有顺序地比较细致地观察图画和事物,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写出内容比较具体的片断。”在指导学生把一件事的过程写完整、写具体的片断练习时,我努力从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出发,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解除其心理上的种种束缚,让学生克服作文难的心理障碍,激发作文的兴趣,树立学生作文的信心,从而为到高年级写整篇作文奠定“我能写”的心理基  相似文献   

6.
正写话是作文的前奏,是作文的基础练习。2011版新课标对低年级写话的要求是:"对写话有兴趣,留心周围事物,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我以为"把话写完整"是起步阶段作文的基本要求,教师要让学生带着自己的喜好和想象的翅膀学着连词成句,小步推进,让孩子们觉得写几句自己想说的话是非常有意思的。长此以往,他们也就会在不经意间轻轻松松去完成作文了。那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写话能力呢?现笔者谈谈自己的做法。  相似文献   

7.
《新作文》2007,(13)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把好作文教学这一关,指导好学生作文,也就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主干"。一、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首先要培养他们的写作兴趣,兴趣是学习的动因,我每接过初一新班,第一节课就是说话训练,我首先作自  相似文献   

8.
一、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阶段练习了写简短的记叙文,能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组织材料,所写内容思想健康,中心比较明确.在有重点地观察周围事物时,能抓住事物的主要特点,了解事物之间的某种联系,表达时语句基本通顺.同时初步学会了写板报稿,开始练习修改自己的作文.本期教学,应从学生实情出发,要把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把写作文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还要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经过多年的教学,我深感聋校的作文教学难,学生写作难.能够写出表达顺畅、表意清晰的作文的学生很少,用词不当,语句不通,章法混乱,似乎成了聋生作文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一、激发表达欲望,让学生有话想写 作文教学难,首先难在学生没有原始的,基本的想它、爱它的欲望、冲动和兴趣;其次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觉得没有什么可写。所以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显得尤为重要。作文教学要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将作文表达回归到有趣好玩的活动中,或让学生走进生活,去感受生活,让学生充分参与在活动和生活之中,有了激情,有了感受,有了材料,这样才会变"要我写"为"我要写",想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长期的作文教学的弊端,使多数学生对作文有很重的对抗心理,一提作文就有一种本能的抵触情绪,学生思维处于抑制状态。作文教学要提高质量,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心理开放,使之自觉地去写,愿意去写,怀着兴趣去写。具体做法有: 一、让学生写能够写好的题目和事物作文教学非常要紧的一条是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不能使他们一上作文课就心理紧张,产生“作文难”的心理。要做到这一  相似文献   

12.
蔡夏 《学子》2013,(6):50
一、引导学生多观察只有观察才能认识事物。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只有亲身去接触事物,仔细观察事物,才能获得真实的资料,写作时才有话可写,写出的文章才真实生动。因此,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在教写一种水果作文时,我带来一篮水果,有苹果、石榴、橘子、草莓、葡萄等,学生见了马上兴趣来了,"老师这种水果我吃过。""那种水果我吃过……"争先恐后地抢着说,说明学生对水果已有了解,但怎样去写呢?先  相似文献   

13.
<正>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成效和质量是素质教育一面最直观的"镜子"。在作文教学中,教师既要培养学生遣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逐步使学生作文有中心、有条理、有具体内容、有真情实感。那么,如何培养学生写作文的能力呢?一、要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写作文对不少学生来说是件苦差事,而且越是到高年级越觉得头痛,所以要努力变"要我写"为"我要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一方面是因为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作文是现代社会的重要凭证信息的交流方式,另外,也是学生对所学语文的综合运用,是衡量学生语文程度的主要依据。但是大部分产生了厌烦作文的情绪。针对作文潜能生的写作状况,要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首先要树立起学生"要写"的责任感,让他们感受写作是必需的,然后变学生的"怕写"为"敢写",消除学生的畏惧心理,在此基础上促使学生变"厌写"为"爱写"。基于这样的分析和认识,我把对潜能生的作文教学设计成这样的序列:激发兴趣、积累素材、掌握方法、转化技能四环节,低起点、重实效、快强化、环环相扣、循序渐进。  相似文献   

15.
<正>作文难是学生的共同感受,《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在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坚持写日记是最为有效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办法。日记是宝藏,日记也是窗口,日记更是小学生写好作文的金钥匙。一、写日记从兴趣开始,以理解滋润每一块芳草爱幻想,是孩子的天性,从一开始要求学  相似文献   

16.
对于聋生教学来说,作文是一大难题,为了写好作文,我认为聋生作文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通过写日记来积累,引发学生的想象思维,老师要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引导他们从中挖掘合适的写作素材,还要善于引发学生的创作情感。  相似文献   

17.
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之一。不少学生对作文存在着自卑、厌烦、畏难心理,把作文当成一个包袱,消极应付。这种心理,严重影响了作文成绩的提高。需要是动机的源泉,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一件事,先要愿做,有兴趣做,才可能积极去做和认真去做。因此,要提高小学生的作文成绩先要从培养作文兴趣,激发作文动机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  相似文献   

18.
学生作文水平的高低跟学生对作文是否感兴趣成正比。教学生作文最好能从激发学生作文的兴趣入手,化难为易,化苦为乐。让学生明确意义,教学生学会观察社会、观察生活,注重反馈内容的准确性、启发性和针对性,"教师下水"把"要我写"转化为"我要写",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文化素质,也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9.
刘艳茹 《考试周刊》2013,(29):54-54
在写作前要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发现事物的特点,发现生活中的闪光点、美的所在,培养学生敏锐的感悟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蕴含丰富的文章。为消除部分学生存在的对作文畏惧的心理,要注重从培养兴趣入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刚开始写作文,可以适当放宽或降低要求,只要学生能将句子写通顺,意思讲完整,表达有一定的顺序就可以。实践证明,寓乐于写、寓写于乐的形式,符合小学生的实际,能把学生从写作之"苦"、教师从教之"难"中解脱出来。  相似文献   

20.
当前中小学作文教学要用“新课程标准”来指导,应该从哪些方面去做呢?一、培养学生写作兴趣,调动写作积极性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作文教学要从起始年级抓起,通过各种方式和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先学写话,写一句完整的话,再学写几句连贯的话。到中年级先学写片段,逐渐过渡到写一篇作文。要循序渐进,注意采取各种形式让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不断鼓励学生的自信心。2.激活创造思维。鼓励学生展开想象、联想、甚至幻想,以发展学生想象力。写想象的事物要注意引导学生真实地表达自己心中切实要表达的话,把记实与想象结合起来,在记实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