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培养小学生的运算能力,不仅要让学生掌握运算的技能,更要让学生经历思维的过程,即理解算理的过程。分数运算的算理和算法,尤其是困扰一线教师的症结,老师经常说不清楚,学生也不好理解。吴正宪老师借用五年级上期的“分数乘法”教学,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探究通则通法、整合提炼算法等环节,让学生在“三探”中运用新的分数单位产生的过程,说明分数计算的算理与整数和小数的计算是一回事儿,即通过计算单位个数的运算,可以解决分数、小数和整数运算的一致性问题,真正理清知识间的连接点与脉络,有效地帮助学生建构知识链接的完整体系。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背景下口算教学与传统的口算教学并不矛盾,如能在把握新课程理念的同时做好适当铺垫,注重算理的直观性,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算理的基础上.再去理解算法多样化并引领学生注意算法策略化,这样学生的数学认识与思维水平就能得到发展。我以一年级上册的“9加几”的口算基础课为例做一些粗浅的探索与说明。  相似文献   

3.
葛小仙 《江苏教育》2007,(18):41-41
对于计算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感叹:计算课没什么好上的,除了算题还是算题,枯燥无味。在平时的听课中我发现:新课程下的许多教师上计算课时过于简单,让学生自主尝试、交流校对后新授就结束,此时学生只是基本会算但不理解算理。听了特级教师王凌二年级“隔位退位减”一课,让我感触很深。王老师在学生会算的情况下仍然继续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4.
“9加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经过多位特级教师的精彩演绎,教学目标其实已经很清晰了,学习重在让学生理解“9加几”的计算算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但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展开,在思维展开过程中理解,在理解中缓缓形成呢?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5.
王娟 《教书育人》2014,(6):60-60
口算,也叫"心算",它不仅是学生进一步学习笔算、估算和简变运算的重要基础,也直接关系到中高年级的数学计算能力的形成,对学生基本的运算能力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一、动手操作,建立知识表象,理解算理 思维是从动手开始的。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看,小学生的数学学习过程是一个逐步从具体到抽象,又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所以,要想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还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要尽可能通过动手操作等直观手段把算理从抽象化为具体,通过一些必要的练习帮助学生类比同化新知,进而明确算理。  相似文献   

6.
“9加几”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版一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本课经过多位特级教师的精彩演绎,教学目标其实已经很清晰了,学习重在让学生理解“9加几”的计算算理,掌握方法,形成技能。但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展开,在思维展开过程中理解,在理解中缓缓形成呢?笔者也进行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是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关键在于对算理的理解和掌握逆向思维过程。教学中一般采用分段讲述的方法,但这容易造成学生“就题论题”、“依样画葫芦”,也影响学生对表述形式不同迫属于同一问题的认识和理解。为充分扩展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一、新课教学抓“整体知识结构”,扩大思路如,把一年级下学期教材第33百例3、例4、例5安排在一节课里,让学生对这类应用题的基本结构有一个整体认识,使学生能从形象思维逐步过渡到初步抽象思维,从典型例题过渡到一般解题规律。例3是“白兔和黑免…  相似文献   

8.
“不仅要掌握算法,还要理解算理”已成为教师计算课教学的共识,但学具操作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的实践有效性还有待增强,教学中教师可以从“厘清算法算理是什么”“设计合适的导学问题”“聚焦关键动作”几个方面入手,凸显直观操作与抽象算理之间的联结,从而帮助学生掌握算法、理解算理。  相似文献   

9.
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 :“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 ,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 ,思维就不能得到发展。”在《小学数学教法研究》第三讲“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中 ,提出了“直观性原则”和“实践性原则” ,这两条原则都强调了学生操作实践的重要性。我们知道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应当有计划地让学生进行观察、操作、实验 ,在多处活动中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 ,并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 ,形成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这才符合教学心理从动作、感知到表象再到抽象符号的认识规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充分积累了感性经验 ,就便于正确地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  相似文献   

10.
抽象性、概括性是数学学科的特点之一,因此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及概括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而要达到这一目标,教学中的“发现法”是行之有效的方法。所谓“发现法”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思维火花和求知欲望,引导他们独立发现问题、掌握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实质就是“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证明”这么一个认识过程,它自然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下面结合幂函数图像教学,谈谈“发现法”的运用。从具体到抽象,熟悉图像的位置关系在教学中经常会发现,学生在同一…  相似文献   

11.
教学需要创新,计算教学不能只有正确率这一衡量标尺,更要把提升学生素养纳入考核范围。本文结合苏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一课,从以“形”思“数”、以“形”助“数”、数形结合三个方面阐述了如何在计算教学中正确处理“数”与“形”的关系,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计算教学的实际意义,发展数学思维。  相似文献   

12.
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一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一年级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儿童的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教学时,不仅教师要运用实物、模型、挂图、幻灯等进行直观演示,还要让学生亲自参与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动手操作学具来达到掌握知  相似文献   

13.
对学生来说,理解算理比掌握计算方法更重要。一年级计算教学中,教师可通过"看算式、讲故事"的方式训练学生的数学思维,通过学生说、编故事来展现他们的思维过程,从而促进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使他们真正懂得算理。  相似文献   

14.
简算是发展学生思维敏捷性、灵活性和创造性的重要载体,是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重要途径。教材从学生认识四则运算开始就逐步渗透一些运算定律、性质,人教版教材到了四年级下册还集中安排了《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单元教学,所以,大部分教师思想上比较重视简算教学,但实际上学生的简算能力、简算意识仍然不强,常常出现:“老师,作业要不要简便运算”的现象。那么,如何增强学生的简算意识,让学生真正体会简算的价值,把简算变成内在需要,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教学中的一些感悟。一、找准理解支点,内化算理算法  相似文献   

15.
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口算比重较大,而口算即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计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让学生在理解算理基础上合理、灵活地掌握口算方法,同时又能使学生各种能力得到发展呢?现以人教社编写的实验教材低年级口算教学为例,来说明在低年级教学中是如何加强口算教学,培养思维能力的。一、加强直观操作,帮助理解算理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动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同时还保留着直观动作思维形式,而数学知识具有抽象性,这样造成了低年级学生思维特点  相似文献   

16.
葛小仙 《新课程研究》2007,(8):50-50,49
对于计算教学很多老师都会感叹:计算课没什么好上的,除了算题还是算题,枯燥无味。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意开有关"计算教学"的公开课,从平时的听课中发现许多教师上计算课时过于简单,让学生自主尝试、交流校对后课就结束了。其实教学计算还有个大问题:学生会算但不理解算理。听了南京特级教师王凌的二年级《隔位退位减》一课后,让人豁然开朗,茅塞顿开。让人感触最深的是王老师在学生会算的情况下是如何帮助学生理解算理从而掌握计算方法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17.
二年级学生升到三年级以后,语文学习常常出现“马鞍形”,学生成绩明显下降。老师觉得学生识字不太巩固,读书理解能力差,作文写不出具体东西,教学上问题不少。究其原因,与原来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抓识字的同时,是否重视读、说等训练有关;就三年级的老师来说,能否按照三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教学规律进行教学,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我们从实践中体会到,接三年级班以后,要认真处理好以下几个问题。一、巩固并发展学生的识字能力,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进入三年级的学生一般来说,语音基础是比较好的,基本上掌握了识字的方法,具  相似文献   

18.
从小学新教材的编排特点看,操作教学是素质教育的需要。人教版《数学》第一册,不但要求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而且辟有“做一做”、“摆一摆”的章节,目的是让学生动手、动脑,因为离开了操作,刚满?周岁的儿童认识图形就有困难。 明确意义,重视操作。从教学的发展功能看,教学在传递知识过程中离不开学生的操作(实践)。在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会形成动手能力,而且还会形成概括模式、分析模式、比较模式的思维逻辑。从小学生的学习特点看,学生的感知离不开观察,而观察离不开操作。儿童年龄越小,越需要观察与操作;新概念、新原理越抽象,越需要观察与操作。如:一年级学生通过操作,就能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从学生的认知过程看,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它既要遵循“实  相似文献   

19.
分数乘法的算理和算法,是长期困扰一线教师的疑难问题,学生不好理解的原因是老师经常说不清楚与透彻。吴正宪老师借用五年级上期的学生教学,通过制造认知冲突、探究通理通法、整合提炼算法等环节,在“三探”中运用新单位产生的过程说明分数计算的算理与整数和小数的计算是一回事儿,分数乘法同样也是计算计数单位的个数,分数、小数和整数的运算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听算是一种凭借思维和听力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训练方式。听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引导小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的听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由于小学低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占优势,因此,听算教学应该从儿童年龄特征和思维特点出发,不仅要运用实物、模型、挂图、幻灯进行直观演示,还要让学生亲自参加探究知识形成的过程,通过动口、动手、动脑达到掌握知识、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目的。下面,结合我校开展听算录音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