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学语文第十一册《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写道:小女孩冒着风雪、兜着火柴在街上叫卖,可是整整一天,“谁也没有买过她一根火柴”.冻得实在受不了时,她才从整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她冻僵的小手.小女孩出卖的火柴能在墙壁上擦燃吗?  相似文献   

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是一个难点。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往往肤浅而片面,为了让学生透彻而全面地理解句子的深刻含义,应该运用多种方法去引导。《卖火柴的小女孩》(第十一册第11课)一文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现选其中一例,谈谈如何运用多种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句子的含义。 “她敢从成把的火柴里抽出一根来,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她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相似文献   

3.
言语的表述绝大部分不以缩句的形式出现,多是叠加了修饰语的句子,这样,说话人的意思才能表达得清晰、准确、具体、鲜明。在阅读教学中,我事先对重点的修饰词语进行预设,在范读中我故意漏掉该词,从而引起学生的争议。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一课“:她终于抽出了一根。”我读成“她抽出了一根”。此时,课堂立掀波澜,学生议论纷纷,各抒己见。生“:终于”写出了小女孩在擦燃第一根火柴前,是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的。师:那么,小女孩在擦燃第一根火柴前会想些什么呢?生:唉!我还是不回家吧,家里和街上一样冷的。生:真是太冷了,搓搓手,我还是再坚持一下…  相似文献   

4.
《卖火柴的小女孩》板书设计小女孩每次擦火柴都产生了一个幻觉。她擦燃第一根火柴时,感到自己坐在大火炉前面。这时小女孩的美好幻想是得到温暖。而火柴灭后,她面对的悲惨现实是寒冷。擦燃第二根时,由于饥饿,她想得到食物,所以火光里出现了烤鹅。擦燃第三根火柴时,...  相似文献   

5.
小学语文课《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中有一处写到,小女孩坐在墙角里用火柴在墙上擦燃了,眼前就出现了一些美丽的幻景。读到这里,今天的小学生可能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火柴怎么能在墙上擦燃呢?以前,教学这一课时,我都是先向学生介绍火柴发展的历史,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教学非常顺利。最近的一次教学,我一改以前的做法。首先,我鼓励学生将不懂的问题提出来,一个学生问:“我们知道的是火柴必须在火柴盒上使劲划一下才会燃起来,为什么小女孩将火柴在墙上一擦就会燃起来呢?”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对他说:“你这个问题提得很好…  相似文献   

6.
杨玉华 《云南教育》2003,(10):36-36
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讲的是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故事。这个小女孩在临死之前为了暖和身子擦燃了一根根火柴。火柴微弱的亮光,使她产生种种幻象,这些幻象与她饥寒交迫的现实生活形成鲜明的对比。安徒生通过这篇童话,表达了对穷苦人民悲惨遭遇的深切同情。如何把这篇课文教活,让学生动情。我采用“比较式”课型教学。一、同类比较,优化教学环节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比较课文中相关的内容,不仅优化了教学环节,还训练了学生的发现能力。《卖火柴的小女孩》中,作者五次写小女孩美好的幻景:温暖的火…  相似文献   

7.
提问是引导学生读懂课文的常用教学方法,恰当的提问可启发学生积极思考,培养思维能力。笔者就提问的方式,谈几点看法。一、揭示矛盾,引起思索舞台戏剧之所以感人,就在于作者恰到好处地利用了矛盾冲突。教学中如能紧扣课文情节,引导学生逐步揭示矛盾,就能深人理解课文内容。如《卖火柴的小女孩》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小女孩抽出一根火柴,"哧!火柴燃起来了,冒出火焰来了!她把小手拢在火焰上。多么温暖多么明亮的火焰啊!"教师可以用这样的问题来揭示课文内容与生活实际之间的矛盾:"一根火柴发出的光和热真有那么温暖,那么明亮吗?…  相似文献   

8.
晏红 《家教指南》2006,(9):22-23
爸爸从外地出差回来了,5岁的儿子央求爸爸讲一个故事,那就讲《卖火柴的小女孩》吧,儿子一定喜欢这个经典故事。爸爸深情地讲完故事,问儿子:“好不好听?”儿子说:“不好听,什么是火柴?”是啊,儿子从来没有见过火柴,怎么会对“卖火柴的小女孩”的悲惨遭遇产生感动和同情?那就先让儿子认识什么是火柴。可是家里已经多年没有使用火柴了,而且也多年没有注意到哪里还会卖火柴。爸爸想起从饭店带回来的一个打火机,但是它能代替火柴吗?姑且不说打火机不能像故事中所说的火柴一根一根地“在墙上一擦”;而且因为平时不让儿子玩明火、玩火机,现在给他一把打火机,他好奇不已,反而认为卖火柴的小女孩真幸运、真快乐!看来,儿子与“卖火柴的小女孩”无缘相知了!  相似文献   

9.
她冻得发抖,她需要温暖,哪怕有一根火柴的光和热也好。她的一双小手几乎冻僵了。太冷了。她决定划着一根火柴,让它燃烧。“哧!”火柴燃烧了,像一团温暖、光明的火焰,小女孩觉得像坐在火炉旁一样。火烧得那么欢,那么暖,那么美!这是怎么回事呢?当小女孩刚刚伸出她一双脚,打算暖和一下时,火焰忽然熄灭了,火炉也不见了。她坐在那儿,手中只有烧过的火柴。  相似文献   

10.
风雪暗夜,在一个潮湿的墙脚,卖火柴的小女孩拿出了第一根火柴。她将火柴朝着墙壁上一划——“嘶”,微弱的火光燃起来了,她看见了温暖的火炉。于是,她照老样子划燃了第二根火柴,她看见了香喷喷的烤鹅。  相似文献   

11.
师:小女孩又冷又饿,无人同情,大年夜冻死在墙角里。有同学提出:课文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她死了,为什么两腮通红,嘴上带着微笑?现在请大家带着这两个问题来读第二段,想想小女孩几次擦燃火柴?分别看到什么景物?边读边划出所见景物的句子,回答时先读句子,再说景物。[由一段直奔三段。根据学生提出的难点,进行变序教学。] 生:小女孩共五次擦燃火柴。(读略)分别看到大火炉、烤鹅、圣诞树、奶奶、与奶奶飞走。(教师板书)  相似文献   

12.
童话最富于幻想,幻想就是作者的想像。因此阅读童话要善于想像。《卖火柴的小女孩》中的小女孩四次擦燃火柴,每次都出现幻象,这时,同学们就要用想像来理解,小女孩光着脚,大年夜在街上卖火柴,一整天没有卖掉一根火柴,又不敢回家。她又冷、又饿、又寂寞、又孤独,她渴望温暖、饱餐和亲人,所以产生了以上幻象。这样,我们就能理解幻想的现实基础。幻想是虚构的,拟人化的方法容易给人虚构的感觉。但是,我们阅读时要把童话中的故事当做是真实的,从中领会童话中的基本思想,接受思想教育。同时,我们还应认识童话中的人。童话中的人物有鲜明的个性。虽…  相似文献   

13.
在寒冷的冬夜里,小女孩艾米走了半天,还是卖不出一根火柴,她又冷又饿,忍不住划燃了一根火柴,此刻,她幸福得泪流满面……恶搞课本剧(7) 卖火柴的小女孩@醋溜小鱼 @猪仔~~  相似文献   

14.
寒冷的平安夜,卖火柴的小女孩为自己划燃了一根火柴,于是她"看见"了美味的食品、幸福的生活……一根小小的火柴,点燃了她活下去的勇气。但是火柴毕竟有限,哪怕发出再亮的光,那短短的火柴棒也终究限制了它的光和热,最终化成  相似文献   

15.
一、铺设处自学路线   学生在明确自学目标后,教师要为学生的自学设计路线。让学生循序渐进,向自学目标迈进。如自学《卖火柴的小女孩》, 1.大年夜,天快黑了,又下着大雪,小女孩为什么还在街上卖火柴 ?2小女孩擦燃几次火柴 ?3每次擦燃火柴的原因是什么 ?她看到什么 ?4小女孩看到这些说明什么 ?这就是教师依据教学目标设计的一份“路线图”。   二、放手独立自学   学生在独立自学时,教师要做到“三保证”: (一 )时间保证,要给学生充足的自学时间,一般以绝大多数学生完全成任务为宜。 (二 )保证学生都积极参与自学活动…  相似文献   

16.
一、激情导入 师:在一个冷又黑的大年夜,一个穷苦的小女孩手里拿着一把火柴沿街叫卖。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她擦燃了手中的火柴。那么,在一次次擦燃的火光中她看到了哪些幻景,最后的命运又如何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二、质疑问难 1.先说一说在第一节课的基础上你还读懂了哪些内容?  相似文献   

17.
姥姥把长发绾一个髻,套一个黑色的网,插上簪子。她用手在地上轻轻一拢,黑白夹杂的发丝在她的手心里很柔顺地绕了一个圈儿,扔在纸盒里。 她每天积攒的落发不知道换回了多少火柴。每一根火柴在擦燃的瞬间又等于烧掉了多少根落发呢?我常常猜想,一定是多得数不清吧。  相似文献   

18.
【案例】《卖火柴的小女孩》(义务教材六年制第十二册)师:小女孩共擦了几次火柴,每次分别出现了什么幻觉?生:小女孩共擦了五次火柴。第一次看到了温暖的火炉,第二次看到了喷香的烤鹅,第三次看到了美丽的圣诞树,第四次看到了慈爱的奶奶,最后一次是奶奶把小女孩带走了。师:同学们,如果小女孩再擦一次火柴,她还可能会看见什么?请大家展开合理的想象,给课文添加一段内容,看看谁能成为未来的安徒生。(给学生五分钟动笔准备的时间)生:小女孩又擦着了一根火柴。这一回,她看见了爸爸。爸爸正坐在桌子旁边,享受着美味佳肴。爸爸是那么的温和,他不停地…  相似文献   

19.
当学生读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中小女孩第一次和第二次擦燃火柴这两节时,我问道:“你们读完这两段,发现什么问题了吗?”张云清同学大声说:“我有问题。老师,东西掉下来可以说‘落’,课文里说亮光落在墙上,那儿忽然变得像……亮光不是什么东西,为什么说‘落’?”  相似文献   

20.
奇妙的小屋     
叮叮咚咚的琴声,把我们引进了幼儿园的小屋。这是一间多么奇妙的小屋呀! 在这间小屋里,我们看到了白雪公主和七个小矮人,看到小红帽在给我们讲狼外婆的故事,还看到卖火柴的小女孩在擦最后一根火柴。我们真想、真想给小女孩送许多火柴,让她一辈子也擦不完……在这闻小屋里,七个豆芽兄弟在跳舞。一会儿跟这个跳,一会儿跟那个跳,有时又三四个兄弟手拉手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