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戴謇 《体育师友》2013,(1):66-67
“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批评的教育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教育”。批评是一种手段,最终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意识到错误,并予以改正。如何进行有效批评是关键。  相似文献   

2.
大学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一体化的最后阶段,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是建构主要学习环境下“自主探求、学教互动”能力型教学模式。该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教育理念,它以学生体育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它贯穿于体育教学各个教学环节,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3.
体育教学是通过体育运动对学生进行体育理论、体育技能的教育过程,是实现现行体育目的、任务的手段之一。体育教学主要是体现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过程中,其中学生的“学”是教学过程的主要方面,是体现教学效果的必然结果。既然体育教学取决于学生的“学”,那么就存在着一个学习动机与兴趣在教学活动中的相互关系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即时批评是教师对学生在课堂上的思想,行为上的过错提出责备并帮助改正的一种教育方式,也是师生之间进行交流的重要形式之一,由于体育教学的独特性,我们要经常用批评这种教育手段。当学生在课堂中犯错误时,如何运用批评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呢?我认为在体育课堂教学即时批评中要做到“五要”“五忌”。  相似文献   

5.
赵蕾 《健与美》2023,(9):144-146
基于素质教育背景,在展开教育教学活动中,应该重视体育课程教学设置。通过有效的体育锻炼,能够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和身心健康。而为了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热情,需要从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入手,借助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学习过程中。对此,体育教师要认识到提高学生体育兴趣对于体育教学活动展开的必要性,为学生营造具有较强趣味性的课堂学习环境,有效激发学生的运动动力。  相似文献   

6.
高职体育教学体现“健康第一”的理念,是新时期对体育教育的新要求。从现状及存在问题入手,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实施健康教育八个方面的问题:提高教师水平、营造民主、宽松的教育氛围、挖掘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增强学生学习信心、加强学生承受各种压力锻炼、强化健康心理训练、营造课堂教学心理气氛、把握调控的“时”和“度”等。  相似文献   

7.
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学体育教学活动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如何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顺利完成体育教学任务是应该得到重视的,由于我国大部分中学生对体育不怎么感兴趣,体育教师就经常采用“放养式”教学,本文通过对培养中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进行研究,从中了解了中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特点、体育学习兴趣不高的原因以及得出一些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的方法途径,这些方法将时中学体育教师以后教学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快乐体育”对学生体质影响的面面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生体质健康的下滑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引发了新一轮体育教学改革,我们对现在实施的“快乐体育”进行反思很有必要。我们应该明确:“快乐体育”应当是“针对身体的教育”。学校体育教学应该以完善人的身体为主要目标,提高人的体质,学校体育要真正承载起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提高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9.
<正>课堂上,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有的放矢地采用表扬与批评,是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常用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施校园阳光体育活动开展的有力保障。在体育教学中,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好表扬与批评之间的关系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10.
批评是对学生的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给予的否定的评价。而现代中学体育教学多强调表扬为主,甚至反对批评学生,但是,如果没有适当的批评,那么表扬将变得毫无意义。其实,批评是中学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手段,也是学生学习进步的重要推动力。批评是体育教学艺术的一种,在中学体育教学中出现的哪些问题应该批评?怎样批评?哪些问题又不该批评?  相似文献   

11.
随着教育和经济发展,提高教师的创新意识以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体育教育的核心。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也提出了不同于以往教学大纲的要求,它明确指出体育教学要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关注学生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受益。这些新的要求也对体育教师的教学活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只有对体育教学进行适当的“创新”,才能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  相似文献   

12.
点子下载:下载众人智慧提高教育艺术惩罚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智慧。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虚弱的教育。教育的秘诀是真爱,溺爱不是爱,惩罚可以育人,真爱,让惩罚也可以很美丽!但惩罚不能代替教育,运用惩罚手段不等于提倡惩罚,教师应以罚促教,做到罚之有理、罚之有度、罚之育人。一、惩罚要有情有理实施新课程之前教师被社会和同行所批评最多的就是对学生的惩罚问题,好像一说到“惩罚”两个字,老师马上就成了暴君形象,我们不可否认以前我们在惩戒的手段上是缺乏艺术性,简单、粗暴。可课程改革后我们却对“惩罚”谈之…  相似文献   

13.
殷鼎 《浙江体育科学》2021,(1):53-57,100
运用文献资料、访谈法等,从专业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二维度,对在全球享有盛誉的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一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经验进行了剖析。研究认为,该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以“会教体育”为核心设置课程,“严进优出”为原则进行管理,“实践现实”为要义开展教学;科学研究以“宽松多元”为宗旨养成研究人才,“实用服务”为理念引领研究行动。这些经验,为我国“一流”体育教育专业建设带来了启示。  相似文献   

14.
陈兵 《体育世界》2014,(6):120-121
目前我国的教育领域急需从原始的“应试教育”向着“素质教育”而转变,这种变革是顺应世界教育的主流而转变,即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身心潜能,高扬人作为主体的性质,进而追求身心智能的全面发展。体育教学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教育改革的道路上,面对着封建式的“重文轻武”观念,所以,对于未来高校体育教学的改革应该以开放式的体育教学为方向,转变其固守的“体育课就是散步遛弯”的教育观念,设计出适合学生且学生喜爱的课堂教育方式并深刻改革体育教学的评价结果。  相似文献   

15.
陈廷凯 《精武》2012,(35):54-54,56
随着苏霍姆林斯基的学习理论以及人本主义的兴起。教育越来越指向于人的成全,21世纪初,我国教育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适时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概念,认为在课堂教学中。应该以学生主体,一切教学活动都应该围绕学生来设计和展开。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它是指向学习的过程和佶果,而教师的教学引领,它是指向学习活动中的教。这是教与学这一双迪活动平衡杆的两端,只有两蔫齐头并进,才能真正保障教学的平衡,这样的教学活:酚效果才能达到最佳。在初中体育教学中践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目标体系,并在动态中形成自我循环,构建完整且具备再生功能的教学内容体系,重视体育新三基,以内容为抓手,注重教法学法,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塑造良好的体育素养,在保证一定量的运掰负荷下,密切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掌握。  相似文献   

16.
赵立 《体育教学》2011,(9):13-14
为什么要举行全国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学生基本功这样的比赛?我不禁想起去年参加教育部全国督导工作的体验。督导中对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专项调查发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从数量和质量上努力满足学校体育卫生工作的需要是一件十分紧要的任务。经深入研究发现,教师特别是新人职的教师,由于高校在学生培养过程中的“过失”,基本功差成为普遍现象。多年来,人们一直认为,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在培养中小学体育师资方面应该起“龙头”作用。当前,我希望,我国体育师资培养应该是一个大循环体系。这个大循环体系应该包括高校、中小学和社会培训等环节。这些环节对于体育教育师资培训各有优缺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是大循环中的一个点。我们发现,高校培养的“高材生”在入职时常常部分出现“即毕业、  相似文献   

17.
大学体育应以“生存教育”为目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体育如何在大学教育中发挥其自身的对人才培养的作用,是大学体育研究的重要课题。运用文献资料的研究方法,分析了大学体育的特点和作用,阐述了大学体育的目的应该围绕着有利于大学生“生存”需求而确定,大学体育应该以“生存教育”为目的。  相似文献   

18.
大学体育教育是学校体育教育一体化的最后阶段,大学体育教学模式是形成终身体育意识的关键时期。该体育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的教育理念,它以学生体育能力发展为培养目标,是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相互作用而建立起来的稳定的教学活动程序,它贯穿于体育教学各个教学环节,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暗示教育是采取暗示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意见,使学生悟出“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的道理。在体育教学中,恰到好处的运用“暗示”方法,会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一、言语暗示。不是直接进行表场或批评,而是用形象的比喻或暗语等把自己的观点巧妙地表达出来。例如,课中发现个别学生随便讲话,做小动作等违纪行为时,教师暂停讲课,示以“我已经知道谁在下面开小差”的暗示,违纪学生就会意识到老师在批评  相似文献   

20.
跳网绳教案     
刘卫峰 《体育教学》2008,(8):119-120
一.指导思想 以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学改革,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为指导。通过跳网绳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激发运动兴趣,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使学生人人享有体育锻炼,人人享受体育快乐。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学习、掌握跳绳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发展个性,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创造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