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园近两年经常开展的一项家园共育活动叫“嘉宾有约”——老师有计划、有目的地邀请本班幼儿家长做嘉宾,和老师共同组织教学游戏。这样做可以充分利用家长职业、阅历与专长等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 有的老师会问:“家长工作都很忙,他们愿意来园参加这样的活动吗?”“家长不是老师,孩子听他们的话吗?他们会组织孩子吗?”这些问题我们是这样解决的  相似文献   

2.
当我问几个学生“你认为合格家长应该是怎样的”时,他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说:“现在没有几个家长合格,整天就知道让孩子学呀学。”“作为孩子,你谈谈对合格家长的看法?”我进一步征求学生的意见。于是学生们便提出了几条建议值得我们做家长的思考。不打孩子。孩子希望能在自己犯错误特别是考试没考好时,家长能与孩子一起找错误,而不是打一顿,来个“皮带炒肉丝”。有一名同学说他数学考了62分,老师要家长签字,几个同学一起回家时,一路上他都不吭声,问他原因,说是今晚要挨打了。另一名同学给他出主意说:“你就装作头痛恶心,上次我就这样,结果…  相似文献   

3.
Q宁波读者小雨来电问:我的孩子交友能力弱,不会和小朋友相处,经常玩不到一起去。我该怎么帮助他学会结交小伙伴呢?主持:每个孩子的性格虽然不同,比如有的活泼,有的沉静,但他们都有交友的“欲望”。因此,帮助孩子结交小伙伴,对促进孩子的身心发展,是大有好处的。下面我们看看杭州市学军小学的部分家长都是怎样说的吧。A观点1让孩子自己选择,家长从中引导。我经常要求孩子多和那些老实的小孩子做朋友,因为和这些孩子玩,我们可以放心一些,不必过分害怕什么石头砸伤了脑袋之类的事情。有一次,他遇到了一个胳膊粗、力气大,喜欢恶作剧的大孩子,儿…  相似文献   

4.
孩子犯了错误,家长会怎样做呢?一般来讲,家长都会尽力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可是,当家长认为孩子的错误可能带来不利影响时,他们往往会试图给自己的孩子开脱。有的家长甚至变得蛮不讲理!这样的情况一旦出现,老师怎么处理呢?笔者认为可从以下两个层面思考:看准家长蛮横的出发点,对症下药孩子犯了错误,家长的注意力往往首先集中于“孩子怎么样”。出于“爱子心切”,家长可能不配合老师对孩子的处理,甚至蛮横地以一种强势对待老师。作为老师,我们要能理解家长保护孩子的这种心情,同时要摸清家长的心思,“对症下药”。班上一位女同学A偷拿了…  相似文献   

5.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  相似文献   

6.
要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单靠幼儿园是不够的,家长也要积极参与,以形成合力,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为此,我经常给家长布置“任务”。如在开展有关汽车的主题活动时,我会请家长帮助孩子查找有关资料,共同完成小制作,等等。不料,有些家长对此提出了意见。有的说:“我们工作忙,顾不了孩子这么多事。”有的说:“有些知识我们也不懂,所以有些事我们也完成不了。”有的说:“有些事超过了孩子的能力,不得不由我们包办。”面对家长的意见,我感到困惑:难道我的做法错了?怎样利用家长资源才能既不给家长增添负担,又能有效促进孩子发展?对此您有好的建议和做法吗?  相似文献   

7.
有的家长说:“老师不喜欢我的孩子。” 有的老师说:“家长不管,不配合。” 其实,哪位老师不希望自己的学生获得好成绩。哪位家长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材。 家长和老师的这种误解,往往源于没有很好地沟通。依据时空的变化,家长与老师在教育孩子上扮演着不同角色,他们需要在交流中相互理解和支持。 本栏目将陆续发表老师与家长的心语,在家长与老师间架起一座桥梁。  相似文献   

8.
本期的特别关注,我们与广大读者共同探讨怎样做个合格家长的话题。也许,这也是家长们急切盼望解答的问题。常听到父母们困惑地询问:怎么当好父母?怎样教育好孩子?难道,今天我们真的不会教养孩子了么有一句颇具哲理的话,很值得我们思索:用感情看世界,往往是悲剧;用理智看世界,往往是喜剧。教育子女又何尝不如此。人们常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也是对他们产生终生影响的教师。既然是教师,就应该接受培训,取得“任职资格”。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了孩子,就自然而然地成了“家长”,这种现象在当今社会恐怕并不鲜见。看来,我们需要补上这一课,完成由感情型家长向理智型家长的转变。为此,我们请王宝祥老师撰写了《今天,我们怎样做合格家长》一文,同时配发了几位读者的文章,希望能够对读者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很多家长在孩子小学入学的时候会和老师这样说:“我的孩子很聪明,10以内加减法都会做了,不信你可以考考他!”入学后,这些家长认为孩子再学一年级的数学只不过是炒炒“冷饭”,因此,家长们关注孩子的语文学习会比关注数学多得多。“孩子们真的是会了吗?”我仔细观察刚入学的孩子,发现孩子对数学的感觉分为三类:1.先知先觉型——有的孩子小时候数感就特别好,不用大人怎么费力教,他自然而然就会了;2.不知不觉型——有的孩子教过了他才会,不教绝对不会;3.后知后觉型——有的孩子任凭你怎样启发诱导,他就是不会,等过了一段时期,他才慢慢觉悟。我和…  相似文献   

10.
“今天写字了吗?”“老师布置家庭作业了吗?”如果孩子说:“我们今天折纸了”或者说“我们今天玩游戏了!”家长心中就会埋怨学校,怎么老玩不学呢?有的家长就在家自己花时间教孩子学习。这些父母认为孩子只有从小忙着认字、做算术才是聪明又爱学习的好孩子,将来才有出息。这就出  相似文献   

11.
上小学五六年级的孩子,大人们常常管他们叫“半大孩子”,不要小看这些“半大孩子”,如今的他们,可真是了得。家长拿他们没办法,老师也常感困惑。可你们知道他们的伤心事吗 ?   古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辞强说愁”。可能这种观点早已跟不上时代了。“半大孩子”们的那些“伤心事”可真有一大堆呢。我曾做过的一次调查,使我了解了一些他们内心的“疾苦”。   一、不被尊重   得到尊重,是每个人最基本的心理需求。“半大孩子”自己觉着已是个“大人”了,对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很在意。他们希望家长、老师把他们当成大人看。…  相似文献   

12.
案例1学做“真人”徐欣“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是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一贯奉行的人生准则。陶先生把德育与“教人做人”的整个教育融为一体,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道德是做人的根本”,“要建筑人格长城”,“要学习人生之道”。他还深刻论述了“为人须为真人,毋为假人”的人生真谛。思陶学陶活动能否在幼儿园开展起来?如何学?怎样做?怎样让孩子知道陶爷爷……教师们议论纷纷。有的说:“陶先生的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对我们来讲距离太远,难度太大。”有的说:“学一学,了解了解可以,真正去做未免太难。”还有的说:“对幼儿园的娃娃谈什  相似文献   

13.
“家长助教”是我们在家园共育方面推出的又一新举措,它是让家长根据自己的特点、专长,自愿报名,走进幼儿园,和教师一起组织教育活动,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帮助。我们常说,幼儿园的教育离不开家长的理解、支持和参与。对前两点我们很理解,但为什么幼儿园的教育工作还要家长参与?家长愿意参与吗?怎样参与?我们心存疑惑。通过不断的学习与领会二期课改的精神,我们逐渐认识到家长参与的重要性和价值,体会到家长是幼儿教师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他们也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的“主角”。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我们发现家长们也很乐意参…  相似文献   

14.
潮汕陶瓷     
有一天,崇舟的手上印了一个“奥特曼”的图案,孩子们都围上去观看。正在这时,我的杯子不小心掉在地上,碎了。孩子们闻声都闪开了,只有一个孩子蹲到碎瓷片边上,问我:“老师,杯上的小熊变成两半了。奇怪,这上面的图案是怎样印上去的呀?”其他孩子听了也议论纷纷。有的说:“是画上去的。”有的说:“是用纸印上去的。”“昨天,我用泡泡糖里面送的水贴纸贴在手上,图案就牢牢地留在我的手上了。老师,陶瓷杯上的花纹是不是也是水贴纸印上去的?”孩子们都想了解陶瓷穿花衣的秘密。他们猜想了许多做花衣的材料,如邮票、商业广告纸、水贴纸、报纸、花…  相似文献   

15.
鲁迅先生说:“孩子的世界,与成人截然不同;倘不先行理解,一味蛮做,便大碍于孩子的发展”家长怎样才能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呢?我觉得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拥有一颗童心——与孩子一起玩 想要走进孩子的世界,我们家长首先得拥有一颗童心,做孩子的玩伴 我的儿子喜欢玩水,常不小心弄湿衣裤,带来许多麻烦,但我并不因此而禁止孩子玩水,而是帮助孩子一起想办法玩,并从中引导儿子发现沉浮等现象,与儿子一起动手制作简易潜水艇,还利用冰箱做结冰实验,引导儿子发现水的三态变化 此外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我园在教育改革的实践中体会到,家长对教改的支持和帮助不仅是搞好幼儿园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且也是使我们课题研究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幼儿教育离不开社会的支持,教改同样需要家长的理解和帮助。比如,我们老师提出培养幼儿独立性的要求时,有相当一部分家长不配合,他们认为只要小孩脑子聪明,手脚笨些不要紧。幼儿园里开展角色游戏,教育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成人的劳动,并要求家长平时注意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有的家长就感到没有必要,甚至有的还来找老师诉“苦”:“孩子  相似文献   

17.
父亲过生日,全家人济济一堂,长幼分成两桌,美酒佳肴很是丰盛。长辈们的一桌已经开宴了,这一桌上其他孩子也已动筷了,只有我的小侄女姗姗端坐着。有人问:“姗姗,怎么不吃呀?”姗姗眨眨眼睛说:“我等姑姑和妈妈呢!”大人们纷纷说:“别等了,你快吃吧!”姗姗说:“不,幼儿园老师说,吃饭的时候要等着和大人一起吃!”我弟媳一听,走过来搡了孩子一把,说:“就是你事儿多!哪来这些毛病!”姗姗委屈得哭了,一边擦眼泪一边说:“老师说,好孩子要懂礼貌……”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我常常听到幼儿园老师诉苦:给小朋友正音,教孩子说普通话,有的家长却说孩子“拿腔做调”,教小朋友  相似文献   

18.
“老师,麻烦您多给乐乐点水喝!”“老师,毅毅上火了,您让他多喝点水。”“老师,筱筱嗓子发炎了,谢谢您让他多喝点水。”……每天晨间接待时,家长们总是千叮咛万嘱咐老师多给孩子喝点水。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有的孩子能够喝一两杯水;有的孩子接了满满一杯水,却只喝一两口。为了让孩子们喝足量的水,我们想了各种办法:创设了喝水记录栏,记录今天喝了几杯水;通过故事、儿歌引导幼儿,让他们知道喝水的重要性,培养喝水习惯等。对于那些不爱喝白开水的幼儿,我们会及时与家长联系,叮嘱家长不能用果汁、饮料代替白开水,请家长配合培养幼儿的喝水习惯。  相似文献   

19.
“我的孩子性格内向,不合群,即使是学习上的困惑,也不敢请教老师。我们做家长的该怎么办?”“我的孩子不知为何特别怕老师。老师,您说我们做家长的如何是好?”这是学校教师在开家长会以及与家长联系过程中常碰到的问题。为师者究竟应该怎样帮助家长正确消除孩子的“惧师”心理?教育孩子的前提是必须了解孩子。那么,孩子惧师原因何在?一是性格的使然。“惧师”的孩子多属于内倾型性格。内倾型孩子一般表现为沉默寡言、消极孤独,常有自卑自责、思想狭隘等倾向。其症结在于社会交往能力存在障碍,而影响他与人交往的主要问题是由于胆…  相似文献   

20.
又到暑假了,很多家长想借此机会给孩子补课吧,应该怎样做?请读——孩子成绩差了,做家长和老师的常常忙着为他们补课,这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事情,但对有些孩子来说,任凭老师怎样叫他天天留下来,面对面地“呕心沥血”,任凭家长怎样软硬兼拖,苦口婆心,实际收效还是那么微小,这是为什么?难道这些孩子真是“朽木不可雕也”吗?不是的。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