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也是最为重要的心理“营养素”是爱。童年时代主要是父母和亲人之爱。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如温暖、关怀、宽容、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和支持等。一个孩子如果长期得不到或很少得到别人尤其是自己亲人的爱,长期处于孤单、寂寞、失望的境  相似文献   

2.
一般人都知道,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充足的营养,如蛋白质、脂肪、糖、无机盐、维生素和水等。事实上,心理“营养”也非常重要,若严重缺乏,则会影响心理健康。那么,人重要的心理健康“营养素”有哪些呢?B.1.5第一,最为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爱。爱能伴随人的一生。爱有十分丰富的内涵,不单指情爱,还包括×3.3关怀、安慰、鼓励、奖赏、赞扬、信任、帮助和支持等。一个人如果长期得不到别人尤其是自己亲人的爱,心理45会出现不平衡,进而产生障碍或疾患。45第二,重要的精神“营养素”是渲泄和疏导。比如,当你心情压抑时,可以去踢足球,遇到不顺心…  相似文献   

3.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孩子是一个教师最基本、最重要的素养。爱孩子的具体表现就是关怀孩子。苏霍姆林斯基说:“要关怀人,就是说对待儿童犹如对待自己的儿子一样。”“教师对儿童的关怀首先表现在善于做到不让他成为坏孩子,防止他走上错误的道路。”“教师的关怀指向哪里?首先指向儿童的脑力劳动。希望儿童的脑力劳动好.意味着要了解他的优点和弱点,懂得他脑力劳动的细微特征。”他还说:  相似文献   

4.
《海外求学》2011,(1):20-21
爱是什么 爱是给予 爱是分享 爱是一路帮助他人。爱是关怀,爱是微笑,爱是将他人当作自己的亲人。  相似文献   

5.
6岁到8岁是儿童思想品德形成与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家庭教育对此阶段的儿童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时代的变迁,家庭教育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文章试图从关怀伦理视角探寻解决家庭教育中儿童“爱”的缺失这一深层次问题,通过关怀伦理建立良性亲子关系,以“真”关怀护航儿童健康幸福成长。  相似文献   

6.
<正>“因材施教”是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创造的一个经典教育原则。“因材”是“施教”的依据和前提,“施教”是“因材”的反馈与结果。“因材”与“施教”之间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其间不可缺少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的理解、尊重和关怀。如何辨别儿童的个性发展水平和未来发展方向,同时遵循儿童成长规律,激发出每一位儿童的发展潜能,是“因材施教”需要回答的一个基本问题。  相似文献   

7.
爱在身边     
每个人的身边有着相同却又不同的爱,说它“相同”,是因为每个人都享受着家人的爱,师长的爱,朋友的爱。说它“不同”,是因为爱存在的方式不同,每个人对爱的领悟不同。浓浓亲人爱父母,是我们一生的亲人,父母是世界上最爱我们的人,可为什么我们还抱怨不停?总说他们不体谅自己,不了解自己,罗罗嗦嗦。其实,这都是爱的表现,只是我们  相似文献   

8.
爱是人的天性:“爱”与“被爱”,如同饮食起居一样是人类的天性,尤其是中小学时期的儿童,初次离开父母、家庭,离开熟悉的环境,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渴望得到关怀爱护。这是爱心培植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如果你有一个家,有爱你的亲人,请好好珍惜你手里还握着的幸福,也请记得为那些失去亲人失去家的孤孩和老人送去一些温馨,让他们知道,他们被关注着,被爱着。“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如果你没有家,没有爱你的亲人,请好好珍惜你的生命,好好经营你的梦想,即使失去了亲人的爱,你和他们仍然是平等的,你要比那些胆怯搭救你的天使更勇敢更坚强。——Lavender  相似文献   

10.
一、“关怀教育”的提出及其要义。关怀这个普通的词,把它和“教育”连在一起,就构成了一种教育的理念和模式,它实际上是指以关爱为主要行为方式,关心他人,关注成长的一种教育。“关怀教育”首先要体现人本思想。就是在教育中要真正体现人的价值、尊严,以人的成长发展为宗旨。第二,始终贯穿“爱”这根红线,关怀是爱,而“教育,说到底是爱”。实际上,“关怀教育”最切近教育的本质,或说,“关怀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最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11.
以《品德与生活》教材为载体,以儿童的实际生活为出发点,尊重儿童思想品德发展规律,从“爱父母”、“爱集体”、“爱同学”、“爱环境”、“守诚信”等各方面,唤醒初入学儿童的道德意识,引导他们过有道德的生活。  相似文献   

12.
蒙台梭利基于对儿童的长期研究提出了她独特的儿童观.她认为儿童具有自然发展的心灵胚胎和强大的吸收性心智,在敏感期内的发展最为迅速,并对周围世界充满了爱.从这一儿童观出发,儿童教育应自儿童诞生时起实施,成人最重要的是在尊重儿童本能与自然发展的前提下为儿童创设良好的环境,给予儿童无限的爱和支持,同时注重自身素质的提高.只有这样,学前教育才能充分发挥促进儿童发展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爱需要表达     
从备受呵护 ,童言无忌的幼儿成为现在英姿飒爽的青少年 ,我们每时每刻都在体味着父母亲人的关怀与爱护。如果问你 :“是否爱你的爸爸妈妈 ?”你一定会不假思索地回答 :“当然。”再问 :“那你有没有对他们表示过你的爱呢 ?”或许你会很奇怪 :“这还用表达吗 ?”在你的心里 ,父母对你的爱似乎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开口对他们说“我爱你们”便太肉麻了。然而 ,事实并非如此 ,爱 ,是需要表达的。可惜明白这个道理并不容易 ,就拿我来说吧 ,真正体会到这点也还是在不久以前。新学期的第一天 ,我提着行李返校时 ,一种离家的惆怅包围着我。那种对家的…  相似文献   

14.
在幼儿园,幼儿与老师的联系最为广泛和密切,幼儿和教师的接触也体现得最为敏感和细微,老师的一个眼神、一下手势、一抹微笑都会使幼儿获得温暖和自信,一句关怀、鼓励、赞赏的话会引起幼儿深刻的思考……可见,老师的道德修养,无论就其正面还是负面来看,对幼儿心灵的影响是非常深刻的。当幼儿初次离开熟悉的家庭生活环境和亲人,来到陌生的幼儿园时,常常会出现紧抱亲人不放,甚至对抗、不  相似文献   

15.
不是亲人,胜似亲人。当贾丹“失踪”时,站出来提供帮助的是中国的外交官、中国的留学生以及一些好心的加拿大朋友们。正是有了他们的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关怀,才织就了一个可谓“惊心动魄”的12小时紧急寻亲的感人故事。  相似文献   

16.
同学们对于成熟的标志众说纷芸,莫衷一是,有人说是能用理智战胜感情,有人说遇事能有主见,有人说能从别人的眼中看待自我……而我却认为成熟的标志是善于给予爱。勃朗宁说:“把爱拿走,世界将是一座坟墓。”由此可见,爱对人类是多么的重要,而善于给予爱不仅是一个衡量人格道德的标准,也是判断一个人成熟与否的标志。父爱、母爱,那是亲人无私的关怀,没有她,我们不可能生存、成长和发展。终于有一天你知道赡养和孝敬的含义,你能以受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那么,你可以说有点成熟了,你也可以说我摆掉了一点幼稚了。对党、对国、对社会的爱,是对成熟进一步的感悟。有了这一份感悟,你就会有夏明翰那“砍头不要紧,只要  相似文献   

17.
如果你想对你的亲人、朋友说“我爱你”,你会选择用“我爱你”——我们的母语说,还是用“ILOVE YOU”——标准的绅士或淑女风范来说呢?如果都不能表达你的“敬爱”、“热爱”、“挚爱”之情,  相似文献   

18.
一、确立“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 要切实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就要树立教师眼中有“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观,也就是说教师“心中有儿童”,改革“以教师为中心”的旧观念。以上课为主的集体活动。是缺乏对幼儿主体考虑的教育方法。教师关心幼儿是表达“教育爱”的基本态度,不是父母般的关心,也不是问寒问暖的“关心”,而是文化的关怀、心灵的关怀。教师要通过幼儿的种种外在表现,发现幼儿内心世界的细微变化,理解幼儿,  相似文献   

19.
留守儿童心理现状及对策干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据全国妇联提供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已达2000万人,并还在逐年增加。留守儿童因为长期的情感缺失,普遍存在着自卑、焦躁、疑虑、憎恨等心理,长此以往,他们会在长期的爱的缺失中逐步形成心灵的缺失、人格的缺失、人性的沦丧。因此,他们的心理健康亟需关注和呵护。  相似文献   

20.
农村留守儿童是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和城市化的产物。父母长期不在身边,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最大问题是亲情缺失带来的对关怀的迫切需求。通过对比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情感状况的深入调查了解,分析学生存在问题,发挥学校老师优势,探索“言教.身教、心教”三结合模式,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情感缺失移情于老师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