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7 毫秒
1.
论科技伦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伦理和道德的概念和特点 研究学问,弄清概念极为重要.现在很多伦理道德方面的著作把伦理和道德混为一谈,认为伦理学是道德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既然如此,直接称为“道德学”岂不更准确明了?又有望文生义者认为,伦理指如同玉石的纹理一般和谐有序的人际关系.然而古今中外讨论的伦理问题,远远超出人际关系,也不一定都属于道德范畴,例如科技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是伦理关系,而不是人际关系或道德关系.蔡元培先生认为,伦理学有别于“示人以实行道德之规范”的修身书,它“以研究学理为的,各民族之特性及条教,皆为研究之资料,参伍而贯通之,以  相似文献   

2.
卢鹤绂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物理学家、教育家、国际知名学者,一生从事科学研究和大学教育,成绩斐然,被翊为“中国核能之父”。他十分重视理论的创新与科学的社会实践,认为“一个科学家要有新的突破、新的发现”,“理论预言指导实践是当代重大技术发展的特征”,“科学是没有国界的,科学精神也是没有国界的”。他勇于创新、注重实践、献身科学、热爱和平的科学精神对于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科学研究工作不仅要考虑物质文明,还要考虑精神文明。科学道德和优良学风就是科学技术领域中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迅速地发展我国的科学事业,我们不仅要重视一般生活的精神文明,更要努力建设科学技术领域的精神文明。科学道德和优良学风并不是新问题,这是科研工作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科学道德也可以看成是一种职业道德或社会道德在科学工作中的具体化,反映的是科学家、科研管理和后勤人员所熟悉的问题。解放后三十多年来,我国的科学事业蓬勃发展,科学人员激  相似文献   

4.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科学在造福人类的同时,亦给人类带来了种种困境和危机。现代科学的异化所造成的,已经不仅仅是科学自身的危机,而是包括自然、人和社会的全局性危机。科学共同体作为科学发展的主体,其伦理使命在于:以合理的道德诉求规约现代科学的发展,促进科学精神与伦理精神的融合、人——自然——社会的整体和谐以及人类自由的实现,从而超越“科学危机”,实现科学与社会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5.
本文是布什于1945年6月公开发表的答复美国最高当局的信件。在这封信中,他提请人们要一如既往地重视曾为战争胜利所进行的科学研究及其开发成果,并且预言,这些“科学情报”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由于科学文献的巨额涌现,布什主张要大力开发“干印术”、缩微胶片等技术和措施,并且在信中描述了他所设想的“Memex”装置,对科学情报的管理与应用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6.
道德的黄金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经常听到这样的议论:社会转型时期,旧的伦理规范已经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而新的规范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因此,就难免存在道德紊乱的现象。这种议论多了,便影响到许多对伦理问题缺乏深入思考的人们,以为今天一些不符合道德标准的行为是因为标准过时了。其实仔细推敲起来,这种说法是站不住脚的。因为自古及今,道德的一些基本原则并没有发生变化,譬如说不许无故杀人,要讲信义,不许偷盗等等,而“道德黄金律”是一条普遍的道德法则。  相似文献   

7.
科学研究有禁区,没有禁区科学研究就可能失控。科学研究及其成果的应用是负载价值的,应该对科学研究进行伦理评价和价值导入。科学研究的基本的、最终的价值判断不是取决于“为科学而科学”的理想,而是取决于科学是否对人类有益。  相似文献   

8.
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与法律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龚旭 《中国科学基金》2002,16(4):231-234
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发展引发的伦理和法律问题正日益受到全世界的普遍关 注与重视。如何在国际社会公认的准则框架下,深入探讨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和法律 问题,以促进我国生命科学健康发展,并使科学技术服务于人类的根本福祉,是生命科学家 、社会科学家、人文学者共同关心的问题。根据最近举行的以“我国生命科学研究中的伦理 问题”为主题的香山科学会议,本文对主要报告与发言、共识与建议作了综述。  相似文献   

9.
韩彩英 《科学学研究》2011,29(11):1753-1760
 无论是从历史的还是从现实的角度看,科学和技术都有相互统一的方面,但二者并不是同一的。统一性并不等于同一性或者同质性。科学与技术的关系问题是确定科学伦理的论域和科学伦理学的学科理论取向的根本前提。而领域间的价值追求差异决定了领域间在伦理道德的理性功能定位和理论取向上的不同。在“科学技术”活动之序列各个片断或环节上,伦理道德考量的重点是应当有所区别的。辩证地把握“科学技术”活动普遍性、一般性道德原则和伦理准则,并与特定片断或环节的领域性、具体性道德原则和伦理准则的整合性的综合建构,是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张泽 《科学中国人》2008,(3):128-128
科学靠积累,任何一项科学发现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需要在发现的基础上不断发现。只有长期的积累,才能在一个领域作出一定的成绩。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科学方法对于创新非常重要。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从事科学研究完全是出于一种不可遏制的想要探索大自然奥秘的愿望,别无其他动机。”  相似文献   

11.
作为科学共同体成员的科学家,其道德意识在科学的发展与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科学家“道德世界观”的形成,解决了科学家自身的道德意识与自然世界、义务感与自然冲动之间的冲突,实现了义务与现实、道德与自然的“和谐”。但是,科学家的“道德世界观”只是个体“冲动形态的意识”,无法代替科学共同体组织实体的道德意识和意志行为,因而往往陷入特殊性、个别性以及抽象性的困境中。这一困境的超越必须诉诸于科学共同体的“伦理世界观”。  相似文献   

12.
给出一个完整意义上的信用伦理学意涵,对信用伦理作不同的道德哲学传统历史叙事、穷尽社会信用伦理缺失的道德根源以及显明社会信用伦理现实建构的基本理路都是十分必要的。将“信用”概念释义与使用重新复归到伦理学视野中来,沿着传统的道德思维路向或伦理学方法,透视信用伦理的道德哲学基础,探究社会信用伦理缺失的诱因,找寻信用伦理历史叙事与现实建构的根本途径。在对信用理念作“自在存在”和“自为存在”两种状态的道德形而上学解读的基础上,尝试着型构信用伦理意涵的“自在自为”的道德生态。  相似文献   

13.
科学的责任与道德编辑的话:  与数千年间人类文明历史中逐步形成、发展的“道德”、“伦理”相比,科学、科学家、科学共同体乃至今天的所谓科技界,显得是那么年轻。因为“科学家”的出现不过是文艺复兴以后近300年来的事情,甚至英语中,在19世纪中叶前还查不到“科学家”这个词汇。现在,我们讨论所谓科学道德问题,往往是从传统的人文属性出发,还不能说是准确地表达了科学与技术的本质特征。然而,面对“剽窃”、“作假”等人为的科技工作中出现的不正常现象,社会舆论往往会产生一些道德判断与伦理评价;由此又引发出一系列科学哲…  相似文献   

14.
伦理文化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相当密切关系,是促进精神和谐的重要方面,而这一点正是我们儒家思想长处,正被世界各国所重视。我们也应该积极推进这一工作,至少在道德理论建设、弘扬人道主义伦理精神、塑造社会主义新人以及移风易俗等方面注重吸收儒家伦理思想优秀成果。  相似文献   

15.
科学家寄语     
我认为科学界应遵循科学道德,这与科学精神的要求是一致的。科学研究工作的本质是一种创新的工作,它探讨的是前人不了解和尚未解决的问题。科学精神是一种实践精神,这又与中国共产党所倡导的实事求是的精神是一致的。作为一位农业科技工作者应在科研第一线,了解农村的一些实际,要亲自调查,亲自动手。科学精神还应包括团结、协作精神,科学精神最重要的是要有一种勇往直前、不怕困难甚  相似文献   

16.
科学研究 贵在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医学科学研究的目的和特点出发,试图揭示出“科学研究贵在创新”这一主题。指出了在课题设计中,要有创新构想,要知“旧”、疑“旧”,既要“科学假说”,又要实事求是,也要注意社会需要和条件,选好协作单位。  相似文献   

17.
正我在研究所工作了50年,期间曾在加拿大、英国和德国学习和工作过,也访问过全球上百间大学或研究所。最大的感受是,中华民族有极其优秀的人文精神基因,但是缺乏科学精神的基因。五四运动虽然对科学作了启蒙,但还来不及对科学精神作启蒙。中国科学人身负"科学救国"的十字架,普遍认为科学是具有功利目的的一种事业。进入21世纪,人们对科学强国满怀期望,政府也在大力支持科学研究,焦急地敦促科学家把科学转化为生  相似文献   

18.
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没有一大批将科技成果及时转化为新的生产力的人才,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要得到国家和民族的发展,都是不可能的.重大的科学发现、国际水平的科技成果、科学管理以及众多的技术诀窍等,其本身就是国力强大的一个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骄傲.原子弹、阿波罗登月、电子计算机曾是美国借以炫耀的工具.日本政府在1981年作出“科学立国”的决策,并把这一年当作“科学技术创造之元年”.在1983年“加拿大的明天”讨论会上,代表们一致呼吁要培养“有知识、有适应能力和富于创造精神的一代人”.国际教育界也普遍认为要特别重视培养创造性人才.由此可见,创造性人才问题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本文从创造动力、创造者素质、创造方法以及妨碍创造的个人因素四方面,论述创造才能的开发和培养.  相似文献   

19.
伦理规范与道德传统,总的来说,主要阐述了道德和伦理的含义、范畴、道德与伦理的异同,应用伦理学及其分类,中本文论理渊源与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本文介绍了道德作为社会意识形态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本文通过对丁玲的《我在霞村的时候》与宗璞的《红豆》的再分析,发现革命少女贞贞在精神内部所面临的根本困境,而“情”不自禁的江玫在为革命放弃爱情的过程中其实有着一丝一缕的“不甘”。  相似文献   

20.
前不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在<科学的价值与精神>一文中着重就科学的价值、科学的精神、科学的道德、科学的社会伦理进行了深刻阐述.笔者以为可以从"三个统一"的角度,深刻领会这篇文章的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