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户外运动以健身、休闲、娱乐和社交的姿态成为现代都市人的“新宠”,而公园排球集合了户外运动和排球运动的特点,在我国一经亮相就受到了广大观众的青睐。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从分析公园排球的诞生和公园排球的特点入手,进行了公园排球在我国推广普及的可行性论证,并相应地提出了公园排球在我国推广普及的策略,使公园排球运动更利于推广普及,满足不同人群对排球运动的需求,让更多的人享受公园排球的快乐。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河南省高校排球人口运动动机进行研究。以河南省高校排球人口运动动机为研究对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河南省高校排球人口的运动现状及动机,借以推动排球运动在河南省的普及推广,落实全民健身的国家战略,促进健康中国建设,共筑全民健康的中国梦。研究发现河南省高校排球人口参与排球运动的主观动机由强到弱依次为:消遣娱乐、强身健体、提高能力等;客观动机由强到弱依次是朋友影响、学校培养、单位(学校)影响等。河南省高校排球人口运动动机的制约因素主要有排球运动场地设施较落后,排球运动项目较少,排球活动的组织形式限制,排球文化精神弘扬力度较缺乏等因素。  相似文献   

3.
浅谈排球运动作为全民健身项目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排球运动的健身作用、可行性、健身方法的创编原则以及各式排球软化项目几方面来说明排球运动作为大众健身娱乐项目在张家港市开展的意义。从排球运动自身的特点和我国对健身项目的要求两方面入手,从而发现了它们的吻合点。  相似文献   

4.
潘世君 《精武》2012,(3):6-7
排球运动因为其易于开展,对场地器材要求少,在我国是一项非常普及的运动项目。排球运动作为我国奥运重点项目,历史上获得过优异的成绩;排球运动作为体育课程的基本科目,在教育的各个阶段都是体育课的重点;排球运动作为群众运动,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的开展。本文在心理学、生理学和社会的角度论述了排球运动具有的健身价值,希望对排球运动的普及和开展。以及有效提高排球运动的健身价值做出经验上的总结和方法上的探讨。  相似文献   

5.
1999年9月11—12日,瑞士洛桑,Leman湖畔,Pierre-deCoubertin露天大型体育场的草地上,50个排球场热闹非凡,公园排球在这里首次正式亮相。公园排球,排球家族的又一新秀,是国际排球1998年日本世界大会通过在世界范围内推广的一种娱乐排球。公园排球主要在室外进行,也可在室内比赛。比赛采用四人制,每球得分制,其球和场地都有不同的规格,以适应不同地区和人群的需要。虽然保留了排球的特点,但公园排球的规则简单、易懂,适合于不同年龄不同性别的人参加,可以作为理想的入门排球采用,当然,…  相似文献   

6.
沙地软式排球运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征宇  高玉花 《体育学刊》2003,10(4):124-126
对沙地软式排球这一新开发项目的活动特点和效果进行研究,探讨沙地软式排球作为全民健身娱乐活动项目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沙地软式排球技术要求低、娱乐性强、易于接近大自然、易于组织,深受大众喜爱,是全民健身的合适项目。沙地软式排球运动的推广,有利于全民健身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对作为一种社会现象的排球运动,从宏观的角度,应用社会学原理对排球运动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分析研究,排球运动主要有健身、健美、娱乐、教育、政治、经济价值等。  相似文献   

8.
浅析软式排球与硬式排球的异同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软式排球和硬式排球在外在形态、技战术特点、竞赛规则和健身价值之间的比较进行分析,得出软式排球较之硬式排球更具有娱乐性和趣味性、可接受性和普及推广性以及健身价值高的结论,以促进软式排球运动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通过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和问卷调查等方法,以太原市政公园的双休日健身人群作为研究对象,对参与双休日公园健身的锻炼人群进行调查,了解双休日公园健身的现状,对其中的若干现状加以分析。结果显示:以公园为中心来说,公园逐渐成为附近社区居民健身锻炼的重要场所;锻炼人群以中老年人为主;多数健身者已经保持了多年“花小钱,强身体”的室外场地健身习惯等。建议:重视引进公园体育的管理与指导型人才;双休日要开展以健身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增加健身器械安置数量及管理与维护。  相似文献   

10.
软式排球是一新兴项目 ,为促进这一积极有效的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 ,本文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 ,在高校女生排球教学中引入软式排球 ,探索将竞技、娱乐和健身融为一体的软式排球制式 ,以充分体现软排比赛的简易性、趣味性和健身性 ,使软式排球成为终身从事锻炼的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11.
在高校女生中试行软式排球简易规则和制式的教学实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软式排球是一新兴项目,为促进这一积极有效的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本文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高校女生排球教学中引入软式排球,探索将竞技、娱乐和健身融为一体的软式排球规则和制式,以充分体现软排比赛的简易性、趣味性和健身性,使软排成为终身从事锻炼的活动项目,切实使“软排成为全民健身和文化娱乐的基本构成单元”  相似文献   

12.
高校女生软式排球比赛试行4人制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式排球是一新兴项目.为促进这一积极有效的全民健身方法和手段在我国的普及和推广,本文以女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在高校女生排球教学中引入软式排球.探索将竞技、娱乐和健身融为一体的软式排球制式,以充分体现软排比赛的简易性、趣味性和健身性.使软式排球成为终身从事锻炼的活动项目。  相似文献   

13.
排球运动健身方法的创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红律 《山东体育科技》2001,23(3):79-80,46
从排球运动健身方法的特点和分类、创编原则、设计过程、刨编方法以及在教学中运用应注意的事项等方面对排球运动健身方法的创编设计进行了阐释,旨在从健身方法的创编设计领域为促进排球运动的发展开拓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身心发展的角度对人们开展排球健身运动的可行性进行研究。结合排球运动的健身特点 ,对不同年龄阶段及体质状况的人 ,该如何进行排球健身加以阐述  相似文献   

15.
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等科研方法,分析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的价值,同时就当前娱乐排球在全民健身中价值推广受限的原因进行剖析,提出娱乐排球价值推广的思路,使娱乐排球更加的服务于全民健身运动。  相似文献   

16.
张明 《体育世界》2011,(7):45-46
与篮球足球并称的排球运动是一项集竞技、娱乐、健身于一体的运动项目,具有较高的锻炼和健身价值,但近年来,我国排球人口成萎缩趋势,排球运动的后备力量存在明显的不足,西安市中小学体育活动的开展状况也在下滑。为了解其原因,对西安市中小学排球运动开展的现状进行了调查,通过分析得出排球运动开展现状较差,学生的喜爱程度下降,对排球的基本技术动作掌握不够全面。排球运动的自身特点、场地设施的不完善、排球教学手段方法的单一化、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等因素是导致此状况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因素对改变这种现状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7.
软式排球是功能性强的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简单易学、丰富有趣、赛制灵活、健康的优点,属于国民健身运动当中一项适用性强的运动项目。我国对软式排球的运动价值了解并不多,据相关研究表明,只有极少数人会参与软式排球的运动,国内对软式排球理论研究比较多,但热衷于此项运动的人却很少。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快速发展,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也随之增加,本文将基于文化视角对软式排球健身价值展开探讨,理论结合实际,将文化视角下软式排球和全民健身运动联系在一起,找出软式排球文化的特点与内在价值,让人们了解软式排球文化、健身价值及其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对修改软式排球竞赛规则的几点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式排球是国际新兴的体育健身项目,最初只是在意大利、日本等少数国家和地区的青少年和中老年中开展,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规则。国际排联也无法确定正式的软式排球竞赛规则。 1995年软式排球传入我国后,它以安全性、趣味性、易参与的特点,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软式排球已作为学校体育课的教材和全民健身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这就需要运用竞赛杠杆以推动这项运动深入发展,软式排球竞赛规则应运而生。 最早的软式排球规则1988年8月出自日本,1998年我国以此为蓝本,审定出版了我国第一部《软式排球竞赛规则》。 通过北京、…  相似文献   

19.
排球运动的健身娱乐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阿英嘎 《体育学刊》2002,9(3):66-68
就排球运动的健身娱乐功能及其实现的途径进行了探讨,阐述决定排球运动健身功能的几个主要特点、列举了几种排球运动健身娱乐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20.
软式排球是继室内排球、沙滩排球之后又一项既有竞技运动特点,又符合全民健身要求的新兴体育项目。在全国中小学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开展,已被国家教育部列入中小学体育与健康教材,成为校园运动场新的亮点。为了软式排球更好的在大连市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普及和推广,我们以大连市21所中小学作为调查对象;以大连市开发区红梅小学作为实验对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