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音乐艺术与人才培养这一古老的命题,一直是人们探讨的问题。从孔子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育人思想,到亚里斯多德的“艺术净化”论,从席勤的游戏冲动”育人学说,到日本大学学者铃木先生的音乐艺术育人体系,我们不难看出音乐和其它艺术在教育中占有何等重要的位置。一、音乐育人的特性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声响的艺术,它是乐音的有序排列和组合,是旋律、节奏、速度等诸种音乐语言刺激人大脑,赏乐者经  相似文献   

2.
陆玉 《广西教育》2014,(9):126-126
音乐是一门听觉的艺术。音乐以其优美的旋律作用于人的大脑,并通过丘脑和边缘系统的调适来影响人的情绪,进而产生一种“美”的律动与幻觉。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抓住音乐的这一特点,使儿童的音乐启蒙在“听”的环境中开始。  相似文献   

3.
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挖掘人自身潜能。以完善和全面提高人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的教育活动。音乐,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4.
音乐是一种声音的艺术。它运用音响、节奏和旋律来塑造艺术形象,表达人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音乐在激发人的情感方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人们之所以把音乐称为心灵的直接语言,就是因为音乐容易引起人们感情的共鸣。在音乐教学中,音乐欣赏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  相似文献   

5.
古往今来,就音乐艺术的领域而言,最有表现力、最能打动人心的是旋律。一首歌曲,那怕它曾经很流行,由于岁月的冲涮,人们可能记不住它的歌词了,但是旋律却不会被遗忘;一首乐曲的和声配器无论如何丰富,色彩如何鲜明,但人们首先注意的还是它的旋律,不妨说,旋律是音乐的灵魂。旋律是千变万化的,能够适应人们的各种心态,透澈淋漓地泄露人们感情的秘密,把人们的品格提升到崇高的境界,使人们得到最动人的审美享受。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流派的旋律风格都有明显的不同,具有非常鲜明的历史特点,听“巴罗克”时期巴哈的音乐和听古典主义时期贝多芬的音  相似文献   

6.
本通过对建筑与音乐这一艺术百花园中的姊妹艺术的比较分析,阐释了建筑中的音乐美,使人们在凝望建筑时品味到音乐乐章的旋律、节奏。  相似文献   

7.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听,是人们感知音乐、欣赏音乐最直接、最常用的方式。在音乐教学中,加强“听”的训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正确地感知和理解音乐,主动地参与音乐实践,从而增强音乐素养和才能。一、常规训练中培养学生听的注意力建立良好的课堂常规,是低年级音乐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通过设计简短而不同的音乐旋律短句代替口头指令,如“请起立”、“请坐下”、“准备活动”、“放松练习”等,用以调节课堂节奏,有效引导学生开展音乐活动。要熟悉这些短小而旋律各异的“指令”,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只有集中注意力才会“不出岔”。…  相似文献   

8.
造型艺术中,旋律的实质是什么?对艺术作品有何积极作用?这些问题人们似乎很少提及,其实,艺术家的实践已积累了很多经验,作品中也得到过成功的发挥。音乐中旋律有确定的意义和完整的理论,发挥得也最充分。那一个个高低强弱、快慢不同的音符组成优美柔和或热情奔放的的乐曲,使人陶醉、欢乐、激动,这就是旋律的力量。空间造型艺术,尽管在十八世纪末歌德就有“建筑是无声的音乐”之赞叹,尔后人们更有将造型艺术喻作“无声的音乐”或“凝固的音乐”,却仅是道出了这么样一  相似文献   

9.
徐辉 《文教资料》2006,(10):136-137
柴科夫斯基是俄国民族音乐家,“世界性”的作曲家。音乐是他生命和灵魂的支柱,作品是他精神、生活以及艺术追求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个民族艺术家,是最民族的“民族主义”者,他将民族主义深刻地渗透在他的作品中,使我们感受到音乐中的民族性因素——那就是在他音乐中的俄罗斯民族“魂”!同时,在音乐创作中,柴科夫斯基又是一个世界主义者。他被意大利歌剧、法国芭蕾舞、德国的交响乐和歌曲所吸引,把这些素材都吸收到他作为一个俄罗斯人而继承来的民间旋律中,并在这种混合物上打上了个性鲜明的印记。一、民族主义19世纪人们评价音乐家的标准已从…  相似文献   

10.
任何艺术都是表现人类情感的,而音乐作为最具情感的艺术,在培养人的高尚情感及审美趣味方面自然起着别的艺术所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以它婉转悠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采的音色、立体交叉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织体,严密完美地交织在一起;以它特有的方式撼动人们的心灵,对人们复杂的内心世界产生直接的感应作用。德国作曲家瓦格纳说:“心灵的器官是音乐,心灵的艺术意识语言是音乐。”当我们接触一部音乐作品时,我们正感受着作曲家的灵魂,或许我们不知道引发作曲家产生这种情感的事由,我们却直接触摸到了他的情感。  相似文献   

11.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李岚清曾经说过:"音乐教育主要不是技术教育,而是情感教育"。黑格尔在他的《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是情感的表现,只有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音乐作为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音乐课程标准》),它通过音乐音响直接呼唤、激发人们的情感,使人们在情感体验过程中,达到愉悦身心、发展思维、塑造人格的目的。因此,充分发掘音乐中的情感因素,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这是实施审美教育的必由途径。音乐作品中,旋律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也是一种反映人们内心感受的艺术语言。一段优美的旋律,常由规模不同、形态不一的旋律波状组成,随着感情的变化,时而平缓流畅,时而跌宕奔放,来感染听众,引起共  相似文献   

12.
音乐是反映人类现实生活情感的一种艺术。音乐是用组织音构成的听觉意象,来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一种艺术形式。也是最能即时打动人的艺术形式之一。旋律响起人们往往就会不由自主的投入到音乐的氛围当中。最早的音乐起源于何时已无法考证,但是早在人类还没有产生语言时,就已经知道利用声音的高低、强弱等表达自己的意思和感情。  相似文献   

13.
音乐是艺术的一种,由于它与其他艺术的表现手段和表现方式的不同,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一是听觉艺术;二是时间艺术;三是诉诸情感的表演艺术。音乐教学必须掌握这三个特点,遵循音乐艺术的规律,才能使音乐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音乐是听觉艺术。教学中“发展听觉是最重要的事情”(舒蔓:《论音乐与音乐家》)。一个人的听觉应该具有听辨音高、节奏、力度、音色等基本音乐要素的能力,具有感知这些要素合成的主题、旋律、乐段、乐章等整体性音乐结构的能力,具有体验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和思想意境的能力。教学中应该从培养这些能力入手训练学生的听觉。如训练学生辨别音高的能力,可根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听音记谱练习:低年级学生听记单音和简单的旋律(先是听老师唱  相似文献   

14.
在构成音乐的诸多因素中,如果把节奏喻为音乐的“骨骼”,把旋律喻为音乐的“肌肉”,那么“情”便是音乐的“灵魂”了。艺术对人的培养是从“怡情养性”着手的,它要求“以情动人”,使人产生情绪体验,逐步地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从而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达到音乐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贝多芬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音乐能使人高尚起来”。认为它是人类灵魂的净化剂 ,那么 ,音乐是否对人的思想品德有着感染教化的作用 ?其实 ,这个问题早就被先哲们所认识。中国自古以来的礼乐并重 ,极言“礼乐云者 ,其关天下之兴衰” ,“礼乐教化系天下之根本” ,并在实践中获得“移风易俗 ,莫善于乐”之结论 ,从审美的角度讲 ,音乐是靠它的旋律和节奏感染人 ,提高人们理解音乐的能力 ,培养人们通过音乐形象之美 ,去感受和评价艺术作品之美 ,自然环境之美、社会生活之美 ,继而挖掘与寻找人世间的真善美。不是吗 ?美妙旋律中描绘出的滔滔江河、…  相似文献   

16.
音乐美育是指以音乐艺术为内容和实施手段对学生进行的审美教育,是促进人的心灵净化和个性完美的一种音乐活动。音乐之所以具有美育功能,是由音乐的本质特征所决定的。音乐的物质媒介是音响、节奏、旋律、音色、速度、力度、曲式等,在艺术分类上属于听觉艺术和表情艺术,它能非常强烈地表达人们的情感,让人们的精神得到愉悦和放松。一堂成功的音乐课,不管是欣赏课还是唱歌课,对学生来说,都是一种美的熏陶、享  相似文献   

17.
音乐是一门情感艺术,最能直接表达人的情感。音乐艺术形象通过节奏、旋律为听众的听觉所感受,所以音乐又是听觉艺术。基于音乐的这一基本属性,在小学音乐欣赏教学中,突出唱、听、奏的方法无疑是正确和必要的。但是,我们又不能忽视音乐形象的模糊性和想象性的特点。小学生单靠“听”去感受音乐,得到的音乐形象是不够清晰的,仅以“唱、奏”抒发音乐情感也是不够彻底的。所以我认为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在让学生“听”音乐的基础上还应让学生“看”音乐、“表现”音乐,多元化地欣赏音乐。  相似文献   

18.
歌唱艺术比其它形式的音乐艺术更能表达人的思想感情,更能深刻地打动人心。因为它是音乐旋律和语言结合的艺术。要充分发挥歌唱艺术的感染力,就必须兼顾到歌唱声音的美和吐字、咬字的清晰。加尔希亚认为:“发声法正确同时咬字良好,是两种罕见的优点。”而在我国,“字正腔圆,  相似文献   

19.
谈起节奏,人们都知道它是音乐构成的第一要素。它可以脱离旋律存在,而旋律却离不开节奏。如果一首乐曲,改变了节奏,那么它将面目全非。因此,人们常把节奏说成是“音乐的骨骼”“音乐的生命”。节奏在音乐中有如此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在音乐教学中,众多的音乐教  相似文献   

20.
视唱练耳,是专业音乐学习者的一种基本训练,用以培养学习者按乐谱准确地感知音高与节奏的能力,同时,加深对拍子、音程和调式等感性的认识,使训练者最终能够获得“看到乐谱有音乐,听到音乐有乐谱”的高级音乐感知能力。下面我们从“听”与“唱”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与论述:一、听觉训练人对音乐的认识是由“听”开始的,听觉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听觉训练一般包括音高分辨、节奏模仿与旋律短句记忆三方面内容。1.分辨音高训练这项训练是儿童感知旋律的基础,通过以高低不同的各个音高的分辨,使儿童初步建立旋律的思维意识。在训练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