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新媒体多元化技术特征在赋予大学生媒介素养和媒介素养教育以鲜明时代性的同时,也使大学生在媒介交往的具体行为过程中面临诸多问题,如媒介认知度不高、媒介行为及目的的"偏向性"、网络道德自律意识淡薄等。为此我们亟须通过多种策略与途径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充分利用新媒介技术与方式进行媒介素养教育;及时系统地开设大学生新媒介素养培育课程;积极建立基于培养大学生新媒介素养的教育实践基地;进一步增强大学生新媒体心理素养教育;建立以社会、家庭和学校为共同体的媒介素养教育立体网络。  相似文献   

2.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网络已经成为社会思潮交锋的前沿阵地。《2011中国互联网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2010学生在互联网使用人群中占30.6%,其中,大学生是主力军。如何针对大学生特点,让新媒体的影响发挥积极作用,引导大学生实施正确的网络舆论行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新媒体技术在迅捷带来海量信息使大学生遨游于网络世界的同时,也提供给大学生各种各样的垃圾信息和负面信息,大学生由于经验阅历的匮乏,对网上的信息难以甄别,会出现各种不理性行为导致网络媒介素养出现偏差,主要表现为过度依赖互联网、过度使用新媒体的娱乐功能和对网络信息甄别能力不足,究其原因主要是大学生自身认知水平存在局限性、学校及家庭媒介素养教育的缺失以及新媒体价值观引导失范。因此,高校应该从开设媒介素养教育课、优化师资力量加强对学生的教育、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引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资源等方面入手提高大学生的网络媒介素养。  相似文献   

4.
黄辉 《青年记者》2012,(18):43-4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己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大学生作为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与行为模式等也深受影响.如何驾驭和把握新媒体的两面性,加强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引导,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的优势为教育和管理服务,是当前高校管理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社会不同群体对待新媒体的态度存在着明显差异,影响着他们的行为习惯、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笔者通过“陕西公众与新媒体关系”问卷调查,分析了陕西社会公众与大学生使用网络等新媒体时在态度、习惯、行为、目的、诉求等方面的差异,初步探讨了这种现象背后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6.
申琦 《国际新闻界》2013,(2):120-129
本文拓展运用"网络信息隐私关注"概念模型,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运用《上海市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调查》的数据,探讨一般网络使用行为中的网络信息隐私关注、网络隐私保护行为的状况及其理论关系。研究发现,当前上海大学生普遍担心自己的网络信息隐私安全,且自认缺乏保护网络信息隐私能力;女大学生比男大学生的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度高,网龄越长的大学生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度越低;但是,网络使用频次越高的大学生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度越高;网络信息隐私关注只对隐私保护行为中的"伪造"类行为产生显著影响;对"保护"和"抑制"类行为的影响不显著;研究需引入"信任"等因素作为中介或调节变量,来检测隐私关注与隐私保护行为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7.
网络新媒体的发展影响着现代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式,也给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挑战。如何通过借用新媒体来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服务,让新媒体得到有效发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已经成为当今思想政治教育者急需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大学生作为博客、播客、微博、SNS社交网站的主要使用群体,其人际交往模式也在不知不觉受到新媒体的影响。当今学生逃课,玩手机等课堂行为失范现象已愈演愈烈。面对这一状况,应从高校管理制度入手,加快高职教学改革,加快更新教师知识体系,加强与学生沟通,积极传播正向价值观,打造为社会发展输送合格人才的高职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9.
随着当今时代网络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在大学生当中的应用越来越普遍.新媒体在大学生中的普及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模式都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教育者和引导者,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有必要正视当前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观念发生的变化.新媒体传播信息的快捷性给当代大学生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但是其中多元化的思想观念也给大学生的思想观念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冲击.本文就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袁媛  韩明明 《今传媒》2016,(11):46-48
手机和网络等新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生存样态,使得传统的代际沟通了发生了一些变化,呈现出一种半虚拟化的样态.通过实证调查和量化统计,探索新媒体背景下当代大学生的代际沟通行为是否存在代际差异、性别差异、城乡差异和家庭收入差异,以及各项维度差异化的程度.调查结果表明,新媒体时代大学生代际沟通存在着较为明显的纵向差异,以及比较细微的横向差异.  相似文献   

11.
吕睿  夏江敬 《传媒》2021,(15):85-87
新媒体是以互联网技术、数字技术以及移动通信技术等为基础形成的一种传播媒体形态.随着工业现代化和社会发展,新媒体无时无刻不影响和改变着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本文以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机制为切入点,重点阐述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和带来的挑战,并提出如何使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曹佳音 《新闻世界》2011,(9):259-260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一直是高校学生教育的重点之一,大学生接受新生事物快,受到外界环境影响大,也是新媒体的主要使用和接收者之一。新媒体的出现和发展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面对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发挥新媒体的优势,通过“议程设置”加强导向功能;调动技术热情,增强凝聚功能;利用网络平台,拓展道德实践;利用自主性和互动性优势,形成第一者效果等具体策略,可以化解一些困境,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篇章。  相似文献   

13.
刘鑫 《东南传播》2015,(12):90-92
当今社会,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新媒体的繁荣,而新媒体的日新月异为健康传播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平台和空间。受众有更多的机会从新媒体中获取丰富的健康信息。分析受众使用新媒体的行为偏向有利于新媒体中健康信息的传播,提高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知识水平和健康水平。文章通过调查普通高校大学生利用新媒体接触健康信息的行为,以期获得不同性别、不同健康状况的大学生的行为偏向,探究不同偏向背后的原因,从而为从事健康传播的新媒体平台提供改进建议。调查发现170.47%的大学生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较好。但88.79%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健康状况需要改善;2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选择媒体平台上表现出了不同的偏好;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方面存在显著差异(t=-2.163df=533p<0.05),在社会适应方面存在差异(t=-2.682df=533p<0.05),在接触新媒体中健康信息早晚方面存在着明显差异(t=-2.562df=533p<0.05);4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生活费水平和新媒体健康信息的接触频度呈线性相关。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影响着信息的获取和运用模式。网络信息以其高速便捷、巨容便携、服务综合、互动开放等资源优势成为高校大学生信息获取的新宠儿。由于大学生所具有的信息素养尚处于自发阶段,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生信息素养教育的最佳平台,应当积极应对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新机遇和新挑战,针对高校大学生信息素养的不足,探索信息素养教育的新途径,以行之有效的信息教育策略加快实现信息服务的转型,将大学生培养成为具备较高信息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15.
马树华 《报刊之友》2010,(11):163-165
随着全球化进程和科技的日新月异,互联网已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等各个领域,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中,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和思维方式。《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要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大学生作为重要的互联网用户群体,他们的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观念、行为模式等深受网络的影响。网络是把双刃剑,它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既带来了严峻的求战,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要驾驭和把握网络的两面性,趋利避害,深入分析和把握网络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才能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一方面加强对大学生文明上网行为的引导,别一方面充分利用网络信息技术的优势深入开展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的工作。这是引导大学生文明上网、合理使用网络,并通过网络做好大学生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的基础。也是当前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时代,网络的发展在给人们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问题。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大学生网络安全意识和网络使用技能,对国家建立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高校开展网络安全教育的现状和不足,提出了优化解决路径,有利于高校网络安全教育体系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刘丽 《采.写.编》2021,(7):107-109
新时期,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兴起使得网络话语生态环境更开放、更自由、更个性、更多元,新兴话语形式使人们日常交往行为复杂化,高校作为信息化的前沿阵地,新媒体话语在大学生中的传播力和渗透力更加迅猛,这使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话语体系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本文以"00后"为研究对象分析新媒体语境下高校话语呈现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分析高校思想教育话语体系建设所面临的新困境,并寻求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8.
新媒体技术的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人们处于新媒体语境影响之中,有关大学生婚恋现状的调查佐证了新媒体语境对大学生婚恋观念及行为的影响。在新媒体语境氛围中,大学生婚恋呈现普遍化、多样化、开放化等特征。高校应该通过构建大学生婚恋信息平台、设置意见领袖、提高媒介素养及强化婚恋道德教育等措施,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婚恋观,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进入新媒体时代,人们的媒介接触行为发生了变化,进而影响了人们的行为方式和思维方式。本文通过量化研究的方法,对东西部地区大学生媒介素养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分析不同地区的大学生在媒介接触行为、媒介使用目的、媒介认知水平以及媒介参与度等方面的差异性,为整体提升大学生媒介素养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20.
傅杨 《青年记者》2016,(23):159-160
当前我国高校的安全教育主要是通过讲座、演习、不定期检查等方式进行,教育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可持续性.因此,为了提升安全教育效果,需要创新安全教育机制,丰富安全教育的形式,而新媒体为安全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方法与路径. 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是伴随着信息技术与通信技术发展而出现的,以互联网、通信卫星等为传播媒介,以电脑、手机等为载体.对高校的大学生来讲,新媒体是他们经常使用的信息工具.新媒体环境指的是由新媒体技术、新媒体传播内容、新媒体使用群体所构成的媒体活动氛围,新媒体环境下的安全教育工作表现出了即时性、互动性、网络化等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