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产品开发集成创新的过程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产品开发集成创新是在了解顾客需求的基础上,设法把这些市场信息集成化并转化为产品概念,根据这种产品概念来在众多技术选择中挑选出最适合的技术,再通过研究、开发和制造等人员的共同努力,最后转变为满足顾客需求的有形商品。探讨了产品开发的集成创新过程,提出了产品开发集成创新的四阶段模型,并对产品开发集成创新过程中的沟通机制和信息演化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技术集成能力是保证企业技术集成有效实施的核心基础,是集成创新能力的重要构成因素之一,已成为企业自主创新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本研究在对技术集成能力内涵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装备制造业企业为例,结合该行业产品特征,基于信息维、学习维、技术维、组织维四个维度提出技术集成能力由技术监测能力、技术学习能力、技术系统整合能力及组织系统整合能力构成,建立了技术集成能力测度模型,并以黑龙江省装备制造业为例进行实证分析,对此模型加以验证。本研究在推进相关理论研究的同时,为中国装备制造业企业基于自身特点如何有效调整集成创新方式并最终提升其综合竞争优势提供理论借鉴及实践对策。  相似文献   

3.
集成产品开发过程及其概念模型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翟丽 《科研管理》1999,20(1):100-107
改进新产品开发过程的目的在于:缩短产品开发时间,降低产品开发成本,改善各职能部门间的协调,提高组织的学习能力,并保证产品开发过程能全面反映顾客的要求。本文以对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再造(reengineering)为出发点,采用系统化的方法对新产品开发过程进行分析,建立了集成产品开发过程(IPDP,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proces)及其概念模型。全文首先在现有实证分析的基础上,说明新产品开发过程对新产品开发项目的成功具有深远的影响。其次,对现有的产品开发过程模型,如结构化过程模型(包括部门阶段模型、活动阶段模型、决策阶段模型)、权变模型和信息模型进行比较分析。第三,具体分析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第四,建立集成产品开发过程的概念模型。最后,论述了如何在集成产品开发过程中实现技术与市场的集成。  相似文献   

4.
集成产品创新开发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罗桦摈  逄涛 《中国软科学》2002,(12):104-108
集成产品开发(IntegratedProductDevelopment,以下简称IPD)是一种关于产品开发的理念、思想和方法论,其核心思想是“市场导向,组织创新”,通过策略、组织、资源配置、流程、IT工具等管理要素的整合,建立面向市场和客户需求的、跨部门参与的集成产品开发流程,从而进行系统的、平衡的、高效的、有价值的组织创新,以缩短产品开发周期,降低产品生命周期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和客户价值。本文结合我国企业产品开发的特点和典型问题,从产品开发战略、产品开发组织、产品开发流程和IT工具四个方面简要介绍了思捷达IPD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
叙述集成产品开发(IPD)流程与集成能力成熟度模型(CMMI)2级各自的特点和耦合性,给出适合雷达类嵌入式集成系统的IPD和CMMI2整合方案,并描述基于IPD的产品开发与基于CMMI2的工程过程结合在嵌入式集成系统中实施产品开发流程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基于技术集成的企业技术能力成长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在技术体系膨胀和需求变化加速的背景下,技术集成为企业技术能力成长提供了新途径。分析了基于技术集成的技术能力成长过程;对技术集成过程中企业的建构能力、技术监测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的成长机制进行了研究,表明技术集成有助于企业在利用外部技术源的同时,掌握产品开发主动权,促进自主技术能力的成长;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于技术集成的技术能力成长模型。  相似文献   

7.
集成创新的要素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慕玲  路风 《中国软科学》2003,(11):105-111
目前许多学者对集成创新的理解和讨论都过多地集中在"集成"上,即技术知识的供给方面,而忽略了技术知识的需求方面。通过对产生集成创新概念的理论背景和一个中国企业集成创新实践的分析,本文说明,集成创新的关键并非是各种供给要素的集成或融合,而是以把握需求环节为起点,通过开放的产品建构和企业互动模式来集成各种各样的技术资源,以获得更好的产品开发绩效和更快的生产率提高。因此,对集成创新的分析重点应该是技术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匹配,而不是创新的各个供给要素之间的匹配。  相似文献   

8.
复杂产品(系统)创新存在技术能力学习路径选择问题。通过借鉴Lyapounov函数有关复杂产品(系统)的稳定性描述,对产品开发与技术能力的协同机理、产品开发与技术引进的关系等进行了研究,提出产品开发需求是复杂产品(系统)创新的基础、技术引进必须服务产品开发这个中心、产品序列升级过程就是技术能力成长过程;通过对我国核电工程的协同分析,指出现阶段需把握好产品开发与组织适应性、技术先进性及知识管理的平衡关系,并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保持技术能力提高途径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9.
拥有丰富的产品开发经验(PDE)是否能帮助国际化的企业提升创新绩效呢?一方面,动态能力理论认为企业积累产品开发经验可以在对外直接投资过程中发挥作用进而提高创新绩效。另一方面,路径依赖理论表明企业的PDE是针对国内市场的,经验的积累可能会限制它们利用国际化机会从事创新的能力。基于这样的“母国能力悖论”本研究提出竞争性假设,通过对2002-2012年间80家企业400个样本观测值的实证分析,证实了在中国情境下产品开发经验的深度负向调节国际扩张与创新绩效关系,我们的发现支持了路径依赖效应的假说。  相似文献   

10.
张米尔  田丹 《科学学研究》2008,26(2):322-327
 分析了第三方技术源的特点及作用,研究了利用第三方技术源跨越“追赶陷阱”的机制。研究表明,在企业自身能力成长的基础上,与第三方技术源的合作有助于克服制约产品开发的技术瓶颈,加快中国企业的技术追赶进程,利用第三方技术源开展集成创新正成为跨越“追赶陷阱”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新产品开发是现代企业竞争的核心目标之一。集成创新是我国企业新产品开发的常规性策略。集成创新是在知识管理的平台上展开的。基于国有企业的样本数据,借助于结构方程模型,经验性地研究检验了知识转化、集成创新和新产品竞争力之间的相关性,揭示集成创新模式下知识转化对新产品竞争力的促进机理,发现优势路径和不足之处,提出新产品研发的具体改进策略,为新产品研发能力的培育提供现实性的理论借鉴。研究发现,知识组合化的促进功能较为完备,知识社会化、知识外显化和知识内隐化的功能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12.
杨浩昌  李廉水 《科学学研究》2018,36(10):1889-1895
知识创新的创新主体是高校和科研机构,产品创新的创新主体是企业。要想实现协同创新发展,其关键在于促进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协同发展。运用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和距离协同模型的测度方法,本文分别对2006-2015年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进行了总体、分地区以及分省级的测度分析。结果显示:(1)全国总体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不断提升,但其综合发展程度明显低于其综合协同程度;(2)我国东、中、西部地区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东部地区处于领先,中部地区次之,西部地区最低;(3)各省级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协同发展能力也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且较不均衡。基于上述结论,得出促进我国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启示:一、加强对高技术企业知识与产品创新进行有效组合和匹配,提升其知识与产品创新的发展速度;二、统筹兼顾,实施差异性地区政策;三、集中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3.
刘俊  朱欣民 《软科学》2012,(3):20-23
在提出八大假设的基础上,构建集成创新链模型和开发3C融合产品的集成创新概念模型,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其结果是对集成创新理论的补充,能给国内3C企业开发3C融合产品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智能制造是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智能+”为制造企业转型升级赋能,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智能+”、集成创新、环境动态性和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模型,探索“智能+”对制造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机制。通过问卷调查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智能+”U型影响制造企业创新绩效,“智能+”U型影响集成创新,集成创新正向影响创新绩效。环境动态性正向调节“智能+”与创新绩效之间的U型关系,也正向调节“智能+”与集成创新之间的U型关系。研究结论为中国制造企业向智能制造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15.
刘静  范景明 《科研管理》2019,40(5):35-46
互联网行业已日益成为拉动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快速发展引起广泛关注,但对中国情境下互联网企业创新模式的研究仍较为匮乏。本文以创新价值链理论为分析框架,对腾讯1998-2016年间的产品创新事件进行嵌套式多案例分析,尝试探讨中国互联网企业的创新机制。研究发现:(1)在创意产生阶段,主要存在移植创意和衍生创意两种类型,这两种创意类型通过动态组合和梯度进阶的方式驱动创意集成的演化过程;(2)在创意转化阶段,组织层面的产品经理制和项目层面的小团队模式作为主要的开发模式通过赛马机制和微循环方式驱动敏捷开发;(3)在创意传播阶段,基于中国文化的需求挖掘锁定情感沟通元,并通过快速迭代、持续优化的方式驱动创意传播的进阶式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在产品创新中,企业越来越注重知识的集成化运用,知识集成是提高产品创新绩效的一种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分析了知识集成内涵,探讨了知识集成的三种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部地区发展对国家发展的全局意义重大。当前,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部地区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依靠自主创新,推进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中部地区崛起的关键。实现中部地区崛起,必须紧密围绕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这一主线,建立和完善区域创新体系,大幅度提升中部地区的整体创新能力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为了有效避免产业集群企业之间盲目、无序的竞争以及产品同质化,完善产品布局设计格局,促进产业集群转型升级势在必行。为此,本文从产品结构性能、创新能力、价格以及空间创新密度四大维度构建一种数据驱动的产品布局设计方法。以产业集群数据资源为基础,运用聚类算法和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产品设计决策模型,为产业集群产品的布局设计提供相应的辅助决策。以宁波注塑机产业集群为例,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传统的新产品开发范式逐渐被客户共创范式所替代,但现有文献缺少对客户共创影响产品创新底层逻辑的探讨。为此,本文假设关系才是中小企业创新资源的真正来源,构建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效应模型,研究关系的不同维度——感情、人情和信任——对中小企业新产品创新的影响及其客户共创的中介效应,并利用来自长三角和珠三角275家制造型中小企业的样本数据检验假设。研究结果表明,关系的三个维度不仅会直接促进中小企业的新产品绩效,还会通过客户共创的中介作用产生间接影响;调节客户共创与新产品绩效间的关系会受到动态环境的调节,当环境动态性较高时,客户共创对新产品绩效的作用会有所增强。通过对关系影响创新的作用机理更加细粒度的研究,并挖掘了客户共创的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解释关系资源对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性,并拓展了客户共创理论的研究范畴,也可为中小企业产品创新提供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20.
 探索专用性程度不同的人力资本对突破性创新能力和渐进性创新能力的影响、两种不同的技术创新能力对新产品开发绩效的影响以及专用性程度不同的人力资本在创新能力与绩效之间的调节作用。以我国157家企业为样本,以企业规模、R&D投入、环境的不确定性、需求不确定性和竞争强度作为控制变量,构建理论模型并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人力资本的专用性越强,渐进性产品创新能力而非突破性产品创新能力越强。然而人力资本专用性较弱并不负面影响突破性产品创新能力对新产品绩效的效果,相反,对于渐进性产品创新能力来说,弱专用性人力资本有利于新产品绩效而强专用性人力资本不利于新产品绩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