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三年级是学生刚刚接触习作的起始阶段。教师可引导学生从身边的生活中积累素材,习前指导,积累习作素材;寓乐于学,丰富习作素材;关注情感,挖掘习作素材,激发学生写作兴趣,逐渐做到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2.
“变化”是北师大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主题内容,围绕这个主题进行习作训练,目的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的变化,记录身边的变化,进而激发学生更好地融人社会,关心社会的发展,培养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为了突破“写具体、表真情”的难点,避免习作空洞、缺乏真情实感,课前让学生通过“探寻成长足迹”“搜集成长资料”等实践活动,积累写作素材,[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好的作文立意需要好的作文素材去支撑,而学生所缺乏的正是这些信手拈来的素材。好的素材来源于哪里呢?一、见微知著,小处落笔文章中出现的身边事、身边人可使文章亲切、真实,更具说服力。鲁迅先生的《灯下漫笔》要批  相似文献   

4.
《会变的线条》是人美版小学美术第三册的内容,是继第二册《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内容之后的线条系列课之一。通过对一年级下学期《我们身边的线条》一课的学习,二年级的学生对各种线条已  相似文献   

5.
赵娜 《小学语文》2008,(7):87-89
《这样做不好》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口语交际的内容。文中有两幅图:第一幅图是几个小男孩在草地上踢足球,一位大姐姐正劝他们不要在草地上踢足球;第二幅图是一位阿姨在洗萝卜,水龙头开着,盆里的水正哗哗地往外流,一位小朋友在劝说她“这样做不好”。这两幅图主题鲜明,贴近儿童生活实际,是对一年级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的好素材。  相似文献   

6.
<正>一、教材分析1、地位与作用数学学习相对来说是比较枯燥与抽象,如何让数学学习变得生动形象,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在于学习素材.学习素材应来源于自然、社会与科学中的现象和问题,应具有现实性和趣味性,并且能够反映和体现数学内容的本质.在华东师大版七年级下册"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中,"打折销售"问题,是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好素材.本节课让学生经历"问题情  相似文献   

7.
正设计意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是人教版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二课的内容.这课主要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列强侵华罪行和太平天国运动.本课教学设计意在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体现历史的现实感,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就在身边,身边处处是历史的痕迹,历史对现实有着深刻的影响.本课内容将与几年前热议的法国佳士得拍卖行拍卖我国圆明兔首鼠  相似文献   

8.
训练内容提供素材,想象作文:有一天,右手痒痒,请左手帮忙搔痒,左手没帮。过了一会儿,一只蚊子叮在左手手背上,左手也请右手帮忙……要求学生以此为内容,写一篇自命题作文。训练目的1.以实际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为素材,展开合理想象,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小学教学参考·训练重、难点听音后能展开合理的想象,进行新颖的构思。训练准备1.录音机、录音带。2.录相机或投影仪。适应年级:五、六年级。训练过程一、谜语激趣,导入新课1.播录音带《听谜语》。十个小兄弟,天天不分离,样…  相似文献   

9.
设计理念 观察能解决作文“源”的问题,是教会学生去读好“大自然”这一本书的主要手段,正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生活中并不缺少素材,缺少的是发现素材的眼睛。三年级的学生作文,正从观察日记向命题作文过渡。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周围的事物,掌握一定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事物的兴趣。[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张瑛 《江苏教育》2007,(20):22-22
我一直担任低年级教学,很少接触写作教学。今年,学校突然安排我教三年级语文。看到学生写作时无从下笔,眉头皱成一个个疙瘩,我整日苦思冥想“如何让学生消除这种作文障碍”。我想日记选材灵活,可以写家庭、学校、社会生活,也可以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让学生用身边的素材,是诱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好办法。学生在轻松、  相似文献   

11.
我认真看了湘版《科学》教材三年级上册、三年级下册;电子文稿四年级上册、四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五年级下册;六年级上册、六年级下册。个人认为,这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1.编写理念新颖。本套教材在编写理念上,体现了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教材以人为本,注重探究过程,主张让学生自己去探究,自行获取科学知识,符合课改精神。2.内容贴近生活。本套教材在单元、课题和活动的内容安排上,注意从儿童原有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从生活中来,即按学生对事物的接触及熟悉程度,从身边的事物与现象入手,创设问题情境,展开活动,而后又发展性地迁移到生活中。…  相似文献   

12.
小学生进入三年级,语文写作内容从看图写话转变为习作,很多学生往往不知道要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对习作产生了畏难心理。如何让学生“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我认为,随文小练笔不失为一种好的训练方法,它能让学生学习一些写作方法,随时发现素材并及时用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培养勤于动笔的良好习惯,从而逐步提高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3.
朱秋芳 《小学生》2013,(6):54-54
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作文能力也是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内容,但作文教学却又是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之一。目前许多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也写不出好的作文来,特别是三年级学生的起步作文,从一二年级的写话突然跳到作文,无论是从字数或者内容都有了很大的提高,造成许多学生都不能适应,产生了恐惧心理。好多语文教师受传统语文教学思想的影响,不能根据三年级学生的实际心理特点去安排写作内容,总希望在最短时间内就能让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明显的提升。所以,他们不去引导学生进行作文素材  相似文献   

14.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除一位数,长方形的周长和可能性等.编排特点主要是:选择丰富的现实素材;结合解决问题学计算;重视估算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教学中,要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作文素材的积累是作文的源头活水。通过对身边一位五年级学生作文情况进行访谈,发现作文素材的积累成为制约该学生作文的重要原因。鉴于这种现象对该学生进一步进行调查发现———写作本质失真,人文关怀缺失;生活空间闭塞,直接体验缺乏;观察能力薄弱,直接感受欠缺;阅读积累欠缺,资料记忆不够四大原因成为素材积累的巨大阻碍。针对这种现象,从理论深入实践,提出以下解决问题的途径:树立正确的作文观,回归本真;扩展闭塞的生活空间,丰富体验;培养敏锐的观察能力,锻炼思维;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积累灵感。  相似文献   

16.
冀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主要内容包括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除一位数,长方形的周长和可能性等.编排特点主要是:选择丰富的现实素材;结合解决问题学计算;重视估算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等.教学中,要找准新旧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教材:《我就是你的眼睛》选自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艺术(山东美术出版社)二年级下册第八单元“触摸光明”中的第一课题教材内容:一、体验盲童的感受,为盲童寻找触摸世界的眼睛。二、体验各种材料的质感,应用不同的材料表现画面内容。学生分析:一、由于盲童在学生身边很少  相似文献   

18.
陈秀艳 《考试周刊》2012,(32):46-46
三年级学生刚刚学写整段作文,不懂写作方法,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三年级的作文指导尤为重要。小学语文老师应该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为学生引好路。  相似文献   

19.
一、活动的误区苏教版三年级语文教材里有篇要求写春天的习作,为此,学校组织学生郊外踏青,强化学生的视听体验。有两位老师分别作了这样的安排。老师一:同学们,为了写好这次春游的习作,学校特地组织大家到郊外踏青。大家要做个有心人,注意观察周围的景物,积累好必要的素材,还可以做一些笔记, 不要等到写作文时没有话说。(来到郊外,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事物,并要求学生用准确优美的语言表述出来。)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倡导“积极主动、勇于探索的学习方法;注重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等,这些新理念的核心就是“改善教与学的方式”.因此,探究式教学便成为新课程教师追求的一种主流教学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有时为没有合适的探究素材所困惑,其实探究的素材就在我们身边.在教学的各种课型或各个环节中,只要我们认真挖掘,一定能搜索到好的探究素材.下面举例谈谈探索素材的搜集和探究教学的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