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与"旧"的辩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尽管是新媒体的崛起催生了大传媒时代的降临,尽管是新的传播理念与方式的诞生改变了传媒行业的基本格局,但大传媒时代也并不全是新媒体的时代.  相似文献   

2.
宋健  谢娟 《新闻传播》2022,(3):10-12
新时代传媒产业生产观念赓续变革,以数字技术革命、大数据技术发展为先导的媒介融合趋势愈益强劲.作为以培育人才、服务产业为要务的高校,构建能够适应新媒体时代发展要求的融合型传媒人才培养理念就显得尤为重要.时代大变迁、行业大变革背景下,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提出了独具特色的"丰"型传媒人才培养体系,其"广学识、精专业、凝特色(...  相似文献   

3.
王芃 《出版广角》2018,(4):64-66
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逐渐成为充满生机与活力、兼具机遇与挑战的新的传媒工具,它的出现催生了一个更加复杂的传媒生态环境.尤其是随着传媒竞争的加剧、传播观念的扭曲以及传播者社会责任感的缺失,新媒体低俗化现象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4.
何昕 《传媒》2015,(20):27-29
现在再提传统电视节目,事实上也是基于一个前提,即传统电视节目与新媒体的合作,没有一个传媒人会把传统电视节目作为一个单品来言说.流行的说法是传媒已经进入新媒体时代.那么,什么是这个时代的定义呢?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 "新媒体是一个不断变化的概念.在今天网络基础上又有延伸,无线移动的问题,还有出现其他新的媒体形态,跟计算机相关的.这都可以说是新媒体."  相似文献   

5.
大数据对社会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传媒行业也受到很大的冲击,不论是内容、还是表现形式,都发生着巨大的变革。通过分析新闻媒体、电影电视、新媒体等在大数据时代的变革表现,指出大数据时代传媒变革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了深刻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随着以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特征的互联网技术的日益成熟,传媒创意传播与营销的内涵、特征和方式也发生了深刻的改变,如何在“互联网+”时代应用新媒体技术进行传媒创意传播与营销的同时,深刻理解传媒创意传播与营销的本质和核心内涵,掌握在“互联网+”时代开展传媒创意传播与营销的主要方式和需要注意的问题,是文章着重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在互联网时代,以更适合网络传播的方式贴近读者,提供服务,进而让自己在舆论阵地占有一席之地,已经成为全媒体时代传媒的共同行动.要想掌握舆论主导权,就要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做出适当调整,与新变化相契合,最终完成转型,才能够取得优异的传播效果.文章先是简述了新媒体背景下传媒的优势,又对传媒面临的现状进行了有效的分析,提出了利用...  相似文献   

8.
区域性广电传媒与新媒体的"融合"过程实际上就是广电传媒的"新媒体化"过程,即广电传媒的现代化、数字化过程,同时也是区域性广电传媒跨区域发展的过程.媒介融合时代区域性广电传媒要成为具有竞争力的跨区域现代传媒,仍然有很多问题亟须解决.只有这些问题解决了,区域性广电传媒才能实现真正的跨区域发展. 三个问题 关于政府管理规制统一问题.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广电、电信和互联网的发展,逐渐形成一个大的传媒产业,这为广电传媒联合外界力量走跨区域发展壮大之路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媒体的迅速崛起,传统纸媒的经营模式和运营方法已经不能适应数字时代广大受众对传媒的多样化需求.纵观国际传媒产业中,全球知名传媒企业都不遗余力地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制定了数字时代的发展战略,与新媒体进行合作,寻求新的发展空间.随着传统媒体数字化进程的推进,传媒产业的经营将步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间的合作日趋增多,融合程度不断深入,经营理念不断更新.对于基于传统纸媒起步的传媒企业来说,数字化时代的重要任务无疑是保持受众对媒介产品的忠诚,维护媒介品牌影响力,提升媒介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在媒介融合发展的形势下,传统的电视传媒如何化逆境为顺境,拥有更好的发展前景,已然成为电视传媒者思考的首要问题。媒介融合背景下电视传媒行业的竞争,决不是哪一个要素强势和优势,而必定是全要素的竞争、整体系统的竞争、综合实力的竞争,关系到传媒产业能否做大做强、能否在激烈的传媒产业竞争中脱颖而出。在新媒体时代,吉林电视传媒发展需认清形势,打破自身局限,与新兴媒体合作共赢,走产业发展、集团化资本运营、多元盈利的发展道路,通过不断改革推进,在新媒体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在当今媒介融合背景下,传媒业已呈现出大发展大繁荣态势。媒介融合引领传媒转型,从媒介融合到产业融合,传统媒体发挥出了重要的作用,媒体融合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十八大以来,国家倡导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产业链高效整合,人才汇聚,这无疑将对我国传媒产业发展起到极大推动作用。受当今媒体环境影响,传统媒体人才流动转向新媒体,人才流失较为严重。人才作为重要的竞争优势,对媒体的经营与发展影响重大,培养懂新媒体以及创意传媒人才将对媒介融合时代传统媒体的发展至关重要。本期“传媒大讲坛”首邀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刘宏撰文《新媒体时代下传统媒体人才需求研究》,文章系统论述了新媒体环境下传统媒体的用人机制及用人策略,详细分析了新媒体时代传统媒体的人才需求状况,对传统媒体的人才培养与人才使用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地方党报新媒体的发展路径》是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09CGXW004YBX)的阶段性研究成果,该文以《杭州日报》为例,梳理了《杭州日报》结合新媒体发展的路径与成效,并提出“报、网、屏”互动是地方党报新媒体发展的一条正确道路。本期“传媒大讲坛”栏目选刊的学术成果有望为产业视角下的媒介融合、媒介融合与文化产业价值构建等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阐述新媒体时代的网络广播技术,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优势,提出了新媒体时代广播构建数字化传媒控制系统的重要性,构建音视频卫星转播车系统及实现广播业务模式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发展建立好这些应用,旨在推动新媒体时代广播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大浪潮当中,传媒行业的发展仍旧是现阶段全民获得消息的第一途径,但是随着现在媒体环境的逐步丰富,以及相对的媒体环境的更新发展,传统的纸质传媒受到了一定的压力,怎样发展纸质传媒是我国现阶段新媒体发展的重要问题,不断促进纸质传媒在传媒中发挥重要作用。在本文中我想对以上几个问题做出相应的阐述。让人们在新媒体时代的发展下,更好地重视纸媒新闻编辑的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主持人语:十八大以来,新闻宣传工作取得新进展,媒体融合迈出新步伐,多媒体、全媒体传播推进了传播的新形态,以契合时代传媒为主题的“传媒大讲坛”栏目,着眼于新型传播格局和多元化传播环境,笔谈新媒体时代报刊传媒的发展新动向以及经典传播理论的新解读,以期为我国的新闻传播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2009年年底网易在上海新地标国际金融中心举办了一个传媒论坛:互联网时代的传统媒体.作为新媒体和从传统媒体获益者,网易本意是为传统媒体过冬送温暖,结果却被英美两国的传媒人士大为唱衰.  相似文献   

16.
张立 《传媒》2021,(13):70-72
大众传媒时代的议程设置在人工智能时代有了巨大改变.本文从传媒业演变历史的角度,全面介绍了大众传媒时代议程设置的由来及其功能,又从议程设置进一步介绍了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算法设计原理及其功能.研究认为,新媒体的算法设计是互联网时代影响内容传播的重要因素,应引起传媒从业者和国家相关管理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西方哲学史上的解释学转向推动了语言学的转向,而语言学转向使语言从一种对话和交流工具上升到了人类存在的本体.新媒体时代是一个“无时无刻不传媒”的传媒化生存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里,语言的本体地位被传媒所代替.传媒已经不再是一个外在于我们的用于认识和理解客观世界的工具,而是事物存在和自我发展、自我揭示的领域.我们置身于传媒世界中,理解着包括我们自己在内的一切存在之物.  相似文献   

18.
"媒介融合"是技术理性时代传统传媒产业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因为它极大地改变了传媒产业的生态环境.在当前语境下,强调"媒介融合"就是强调互联网、新媒体对传媒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强调市场化的同时坚持传统传媒产业的责任担当,是传媒产业的立身之本.  相似文献   

19.
刘莉 《新闻前哨》2012,(9):105-106
观众总量增长有限、有线用户接近饱和、观众总体收视水平下降、新媒体的迅速崛起、广告收入成长空间有限,五大因素促成中国电视进入份额竞争时代。2012年上半年是我国传媒业行业动荡时期:传统媒体发展速度减缓,新媒体发展迅猛,视频网站等新媒体对电视这一传统媒体造成较大冲击。 一、传媒产业发展态势1.传媒业区域的"二元结构"更为突出电视传媒行业与地域经济发展息息相关。得益于我国传媒业市场绝对规模的快速增长,各区域的广告收入都有了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各地发展的不均衡,区域差距越来越大。  相似文献   

20.
孙姣娇  郝雯婧 《传媒》2021,(14):88-90
随着新媒体急剧崛起与智媒时代的到来,传媒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转型与变局,媒介形态的革新与聚变对传媒人才能力结构提出新的要求,并持续影响着传媒人才培养的理念、方向、规格、能力等.智媒时代传媒人才的培养应深化和拓展对人工智能的认知,提高智媒内容运营能力,提升内容价值的判断能力,注重媒介素养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