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网络名人又被称为"网络意见领袖",具有影响力大、传播力强、活跃度高的三个基本特征。网络名人在互联网舆论形成、议题走向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网络名人为互联网注入了理性思考,并在建言献策、稳定舆情、加强监督、慈善公益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传递了互联网世界的正能量。因此,要充分利用网络名人的影响力、传播力,主动沟通交流,凝聚社会共识,团结网络名人共同推动中国互联网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
新媒体背景下,舆论传播的质与量都发生了变化,特别是全民法制意识的提升和监督问责意识的增强,网络舆论场的舆论诉求取向,从娱乐、骂人转向政策纠偏、民事索赔和刑事问责,越来越具有公共性和专业性。网络舆论与政府部门间的冲突之所以频现,恰恰是因为网络舆论的道德力量和法律力量。网络舆情传播事件如何处置,作为司法体系的实践者和捍卫者,正确而恰当地使用好法律的授权,才能保障大多数人的长久利益。  相似文献   

3.
崔波涛 《东南传播》2014,(8):116-118
"微议程"这一概念对当下的议程设置理论研究和舆论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网络社会的来临使得公众舆论参与的方式发生变革,微议程极易引发强大的网络舆论。网络社会为微议程提供技术条件,激发公众公共参与的热情;微议程的议题具有公共性、冲突性、反常性等特点;从网络舆论的视角出发,阐述微议程形成的条件、动力及议题呈现特点,进而反思公众舆论参与方式的变革,为传统议程设置理论研究提供新视角,也为媒体和政府部门关注网络社群及个体的意见,进行舆论引导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4.
郑曦 《报刊之友》2013,(3):31-32
摘要:网络舆论是指以网络为平台,网民借此发表对公共事务态度和意见的舆论形式。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类社会危机事件都借助于网络舆论迅速传播,这对政府处理危机事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对通过对“钱云会”事件截止2011年1月3日发展的两个阶段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的危机处理进行梳理和分析,得出“钱云会”事件中政府部门对网络舆论危机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并相应给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5.
互联网时代,网络舆论在我国的社会监督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依靠科技发展提供的快捷平台,成为社会监督的新形势。尤其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网络舆论的"双刃剑"效果愈发凸显,它既可能为事件当事人解除公关危机,也可能将事件的隐患扩大化,演化为公众事件。本文集中探讨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现状和问题,寻求可行性解决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主流媒体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总体发挥了正能量传播的积极作用,然而,以各级政府为主导的政务传播和以社交媒体为主导的网络舆论之间存在一些明显的“冲突点”。特别是地方政府部门对专业媒体的批评监督报道回应不足,部分网民对政府舆情回应、政府信息披露提出质疑和不信任,不利于充分实现主流舆论引导的影响力和公信力。  相似文献   

7.
姜玮 《青年记者》2007,(20):77-77
今年6月初,一个网络帖子掀起了从网络到传统媒体的舆论风暴,风暴中心的"山西黑砖窑"成为社会舆论的焦点。在舆论压力下,存在10年之久的社会问题迅速得到了整治。"黑砖窑"事件再次显示了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的监督作用,那么,舆论何以迅速形成狂潮?在网络舆论日渐成熟并逐渐趋向主流的今天,从网络单条信息到舆论形成再到政府作为三者是如何互动的?  相似文献   

8.
2013年是互联网舆论格局和生态治理出现巨变的一年。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坚持正确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唱响网上主旋律"等战略任务。2013年以来,打击网络谣言、政府信息公开等相继引发热烈讨论。2013年8月1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在"网络名人社会责任论坛"上  相似文献   

9.
李昌奎案件的再审是司法机关在"接受人民的监督"特别是网络舆论监督的强力推动下才实现的,网络舆论监督又一次成为促进司法公正的助推因素。李案的监督呈现了监督时机的适时性、监督内容的集中性及监督策略的析理性特征,确保舆论监督的大方向始终不偏离二审改判死缓是否体现罪责刑相适应的要害问题,尽量避免因监督的"越位"可能引发的传媒和司法关系紧张。作为网络舆论监督典型案例,李昌奎案件的再审凸显出网络舆论才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构筑公共领域"第三个因素"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0.
郭亮 《新闻知识》2013,(9):30-32
网络舆论监督是公民监督权利的一种表达方式。它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表达观点,形成舆论,实现监督。其目的是传递社会"正能量",对现实中的国家和社会事务产生影响,为改革和发展纠偏护航。网络舆论监督信息如不加以有效引导,极易好事变坏,放大不良信息的恶劣影响,恶化社会舆论环境。可以从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制度建设,发挥主流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开展网络媒体素质教育,建立网络舆论监督发言人制度四个方面入手加强网络舆论监督的运用与疏导。  相似文献   

11.
张颖 《新闻爱好者》2010,(1):101-102
近几年,网络世界的“繁荣”给社会带来重大影响。其中,网络舆论的快速发展最值得我们关注。在网络上揭露的种种重大事件、“瞒报”丑闻使地方政府部门开始意识到“纸是包不住火的”。社会现实不再只是单方面丰富网络舆论的内容.反过来.网络舆论正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阵势在网络构筑的公共话语平台上发出自己强有力的声音,并化身为一种可以看得见的力量改变着现实社会。网络舆论与社会现实发生了频繁而具有现实意义的互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阐述了网络舆论产生、形成、传播的场所与环境,归纳了网络舆论场理论的演变过程,力图通过大众传播学中"议程设置"、"舆论波"和"蝴蝶效应"等理论对网络舆论场中舆论的形成、特点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政府和行业相关部门对网络舆论进行监督的相应策略。  相似文献   

13.
作为一种新兴媒体,互联网一面世就以其开放、互动的特征,成为广受关注的社会公共舆论场。网络舆论在现代社会中正日益成为社会舆论的一种表现形式,对社会监督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由于网络舆论是个“自由超市”,面对同一件事物,网友可以自由随意地表述自己的观点。因此,网上舆论就显得纷繁复杂,特别是那些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热点,以及政府和社会对一些重大事件的解决方式与处理结果。  相似文献   

14.
网络时代网络舆论对司法有很大的影响,网络案件舆论也引起了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网络案件舆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引发人们对社会政策的反思或者调整、对司法本身存在问题的监督以及对司法的个案监督三种类型.对于网络案件舆论在监督个案方面价值的评判各方观点不一,本文认为其在对部分案件的法律问题,甚至是事实问题的监督上都有正面的作用.网络案件舆论与其他媒体上的案件舆论相比具有自己的特性.网络案件舆论是复杂的,各种围绕司法案件出现的公众诉求虽然无法仅仅依靠司法机关就得到全部解决,但是,司法机关对网络案件舆论中公众诉求的积极回应却能够对网络舆论进行正面地引导,从而推动良性、和谐的司法舆论生态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关于中国网络舆论发展中几组关系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舆论是多种社会因素复杂互动的结果。研究网络舆论,需要将它放在更宏观的社会环境下,深入地研究它与其他社会因素或社会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结果。在中国网络舆论的发展中,有几组关系是值得深入关注与思考的。从网络舆论与现实民意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并不等于现实民意,但它是观察现实民意的一个重要的参数。从网络舆论与网络暴力的关系看,网络舆论中确实存在着一定的暴力现象,但这种现象是社会舆情的一种反映,不能简单以制止网络暴力为理由来阻止网络自由表达。从网络舆论与司法独立的关系来看,网络舆论不应该干扰司法的独立,但是舆论作为一种监督力量应该有助于推动司法的公正。从网络舆论与传统道德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与全球化进程中受到冲击,表现出了一种自我纠结的困境,这种困境在网络舆论以及网民的行为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6.
网络舆论既是网民表达理性诉求的"公共领域",同时也是以盲动性为特征的"乌合之众"群氓狂欢的舞台。现代社会网络舆论的作用和影响越来越大,越来越需要加强规制。在此时代背景下,考察网络舆论规制现状,我们可以发现其存在着"二重性"特征。这里仅从网络舆论规制的价值取向、网络舆论规制的方式、网络舆论规制的实效三个维度对网络舆论规制的"二重性"问题予以论述。  相似文献   

17.
网络舆论价值的偏离与回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颖 《新闻界》2009,(1):59-61
网络舆论价值存在于网络舆论的效果之中,由于网络的自由和开放使得网络舆论的效果具有双重性.只有有效发挥网络舆论应有的功能使其价值"归位"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政府、媒体和公众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18.
网络舆论监督是互联网发展过程中一种较为积极的正面力量,而网络暴力则成为一种消极表现,虽然网络暴力的本意也是希望通过网络舆论,监督那些有违社会道德和关乎公众利益的事情,但是在监督的过程中,舆论的作用超过了一定的限度,与“监督”的初衷发生了背离,通过虚拟的舆论压力对当事人的现实生活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将网络舆论监督异化为网络暴力。  相似文献   

19.
翟中友 《大观周刊》2012,(38):64-64
网络监督作为一种新的社会监督方式,为我国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机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开展反腐败斗争中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力量。目前,我国网络监督虽呈现出勃勃生机,但也存在网络信息良莠不齐、网络监督缺少制度化的规范和管理等问题。政府应提高和深化对网络监督的认识,重视主流网站舆论的引导作用,积极培育网络社会的自律精神,加强管理调控,推动网络监督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时代,舆论传播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广度影响着受众,名人道德绑架也借由网络舆论甚嚣尘上,乔任梁去世事件从不同角度折射出当前网络舆论中道德绑架的现状,引人深思。本研究从对乔任梁事件案例分析出发,立足于大众传播场模式理论,提出当前网络舆论下名人道德绑架的规避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