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常凤 《出版广角》2018,(3):87-89
《瓦尔登湖》是美国自然文学作家亨利·大卫·梭罗的传世之作,被公认为最受读者欢迎的非虚构作品.这部小说详细地描述了梭罗在瓦尔登湖生活的26个月,他身体力行地证明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崇尚与呵护之心.同时,《瓦尔登湖》所体现的崇尚物质简朴、精神富足、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态度,对处于现实浮华社会中的人们来说具有深刻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2.
1845年7月4日,美国独立日的当天,28岁的亨利·戴维·梭罗,毅然离开了喧嚣的城市,搬进了离波士顿不远的一个小湖——瓦尔登湖畔的一栋他亲手盖起来的小木屋里,宣告了他个人的生活与精神上的“独立”。小木屋里只有寥寥可数的几件家具。他在湖边种豆、打猎、伐木、收获,也在湖边倾听、观察、沉思和梦想……他在宁静的瓦尔登湖畔独立生活了两年半的时间,当他认为他已达到了他的那个简化生活、回归自然的实验的目的时,他就走出了林子,重新回到了城市。以后他又花了几年的时间整理那些笔记。9年后,即1854年,他的《瓦尔登湖》出版问世。 这本书是梭罗的人生哲学和文学才华的集中体现,真正  相似文献   

3.
在自然造化和人类杰作之间--读梭罗的《瓦尔登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梭罗以瓦尔登湖畔为基地,默默地实践着爱默生关于"人与字宙保持着最原始的关系"的理论.他的<瓦尔登湖>以其独特的思想、个性赢得了举世的瞩目.在自然中,他寻求的是一种孩童般、牧歌式的浪漫和愉悦;寻求一种外在简朴、内心富有的生活方式;他预见到工业文明与自然之间的矛盾,唤醒人们融入自然、保护自然的意识.  相似文献   

4.
城市的胜利     
如果你热爱自然的话,就远离瓦尔登湖,到拥挤的波士顿市中心定居哈佛大学经济学家Edward L.Glaeser今年出版了一本新书《城市的凯旋》,引起了从《经济学人》到《纽约时报》等严肃国际媒体的广泛注意。他在《波士顿环球报》上也发表了文章,题为《如果你热爱自然,就搬到城里来》。正是在这篇文章中,他把我们心目中的环境主义先知梭罗描绘为一个罪恶昭彰的环境破坏者(梭罗的一次野炊,就烧毁了300英亩的森林!),解构了瓦尔登湖的神话。  相似文献   

5.
万仞 《四川档案》2014,(6):29-29
<正>"这不是我的梦,用于装饰一行诗;我不能更接近上帝和天堂,甚于我之生活在瓦尔登。我是它的圆石岸,漂浮而过的风;在我掌中的一握,是它的水,它的沙,而它的最深邃避隐处,高高地躺在我的思想中"。这是美国著名作家梭罗散文集《瓦尔登湖》中第11篇《湖》中的一首诗,描绘了瓦尔登湖如梦如幻的神奇之美。1845年7月4日,梭罗带着一把斧子,来到了离他家不远的瓦尔登湖畔,自建房屋,开荒种地,看书写作,过着最简  相似文献   

6.
《瓦尔登湖》是美国作家梭罗的代表作,在美国及世界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该书能成为一部经典作品,与美国十九世纪的历史文化语境以及梭罗个人的生命历程直接相关,具体可概括为四个因素:一是超验主义运动,该书是超验主义的核心文本;二是自然文学写作,该书是美国自然主义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并具有深远的生态学意义;三是乌托邦社团运动,该书是对个体乌托邦的成功书写,宣扬了一种独特的生活哲学,契合了美国人的伊甸梦想;四是废奴运动,梭罗的"英雄"角色及其身后的文化地位也对该书的经典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正01梭罗的《瓦尔登湖》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02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马佐夫兄弟》"永远这样,一辈子都手拉着手!乌拉,卡拉马佐夫!"郭立亚再次欢呼,孩子们也跟着他再次欢呼。  相似文献   

8.
梭罗的《瓦尔登湖》 使我们视而不见的光亮,对于我们就是黑暗。当我们清醒时。曙光才会破晓。来日方长,太阳只是颗启明星。  相似文献   

9.
雷怀 《新闻世界》2008,(2):46-46
老布什有记日记的习惯——把他的所闻、所见、所思、所想倾诉在一台录音机上,然后再整理成日记。《乔治H.W.布什的中国日记》一书将于今年5月出版,而美国《新闻周刊》提前刊出了其中部分章节。让外界得以解读当时的“红色中国”给美国前总统布什、以及他的家人留下什么样的印象。下面是布什日记的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0.
凌翔 《军事记者》2008,(10):48-49
我一直不知道别人是怎样将文章写得活灵活现的,是怎样将不容易让读者感兴趣的那类文章写得引人人胜的。前不久,看了美国著名作家梭罗的《瓦尔登湖》一书,我似乎豁然开朗起来。  相似文献   

11.
在中美关系即将进入21世纪之际,如何更准确、更深入地评价美国两百多年来的文学成就,这是参加全国美国文学研究会第八届年会的各位专家学者甚为关注的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副所长赵一凡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对此进行了分析,他先概括地叙述了美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认为从“五月花”号到17世纪为美国社会的童年期,爱默生、梭罗时代为少年期,内战结束到二战结束为青年期,杜鲁门时代到布什时代为壮年期,而如今的美国已开始了其漫长的衰老过程,据此他认为当前中美关系正进入转折时期,一方面是美国实力下降,另一方面是中国日渐繁荣上升,在中国知识界出现反美情绪的同时,美国人对  相似文献   

12.
据报摘,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雷锋日记摘抄之后不久.周恩来总理曾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说读了雷锋的事迹报道和日记很感动.认为日记写得很好。同时,邓颖超告诉吴冷西,总理好像在哪里见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雷锋”的诗作,希望报社认真查实,搞清楚日记中哪些是雷锋自己的话.哪些是他摘录别人的话,别人的话应注明出处。吴冷西很快把电话打到总政宣传部,总政又将电话打到沈阳军区政治部.沈阳军区政治部将核查雷锋日记的任务交给了《前进报》编辑董祖修。  相似文献   

13.
据报摘,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刊载雷锋日记摘抄之后不久.周恩来总理曾让邓颖超打电话给《人民日报》的总编辑吴冷西,说读了雷锋的事迹报道和日记很感动.认为日记写得很好。同时,邓颖超告诉吴冷西,总理好像在哪里见过《唱支山歌给党听》这首“雷锋”的诗作,希望报社认真查实,搞清楚日记中哪些是雷锋自己的话.哪些是他摘录别人的话,别人的话应注明出处。吴冷西很快把电话打到总政宣传部,总政又将电话打到沈阳军区政治部.沈阳军区政治部将核查雷锋日记的任务交给了《前进报》编辑董祖修。  相似文献   

14.
赵允芳 《传媒观察》2005,(10):12-14
人们知道阿来,首先是那部为他赢得国内长篇小说最高奖——“茅盾文学奖”的《尘埃落定》。而目前发行量已经高达40万的《科幻世界》杂志,又让人们认识了作为社长、总编辑的阿来。这篇访谈不和阿来谈文学,因为阿来曾不止一次地说过:“《科幻世界》是我的本职工作,也是事业。”这对一个视写作为生命的作家来说,是很朴实也很有力的一种表达。  相似文献   

15.
名著在图书馆藏书中的比重,是衡量图书馆品质的重要方面之一。但什么是名著?迄今尚无科学而明确的界定。《辞海》中不列“名著”条目,《现代汉语词典》则以“有价值的出名的著作”一语作诠,未免失之过简。美国梭罗认为名著“是人类思想的崇高的记录,它们是唯一预言性的,不朽的作品。”但如果以此为标准,则不少被公认的世界文学名著而并非显示“预言性”的作品,例如梅里美的《卡尔曼》,莫泊桑的《羊脂球》等。就将被排斥在“名著”之外。所以,梭罗的话恐怕仅  相似文献   

16.
191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1866—1944)生前嘱咐“我死后50年才准许发表”的这部《莫斯科日记》,记下了他1935年6月22日到7月22日访问苏联的印象。当时苏联社会由于“大清洗”而处于高度紧张状态,但由于罗曼·罗兰的巨大国际声望,在莫斯科仍受到了高规格的接待,不仅会见许多艺术文化界精英和高级领导人,从卡冈诺维奇、伏罗希洛夫、莫洛托夫直至斯大林,而且在高尔基的别墅里,有机会与春风得意的“克格勃”首领雅加达多次交谈,与当时担任《消息报》主编但很快被贬谪到中亚地区的布哈林有过推心置腹的交流,对当时正经历着深刻悲剧的高尔基也作了近距离的透视。《莫斯科日记》不仅是一个特殊岁月时代风云的纪录,同时也反映和流露了作者对苏联社会生活中阴影与负面的忧患、对人类历史运行进程中矛盾与问题的思考。《莫斯科日记》中译本是从作者妻子玛·帕·罗兰根据法文原稿打印出来的文稿——即原文打字稿的饿译文译出的,日记的打字稿与原稿复印件藏于俄罗斯科学院世界文学研究所。俄译文载1989苏联《文学问题》杂志。——编者  相似文献   

17.
做记者要细心、敏锐。一次,与朋友聊天时听说这样一件事:一位母亲出于关心,自己的孩子而经常翻看女儿日记,一天,母亲却在孩子的日记中读到了孩子留给她的话:“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其实,这不过是朋友随口一说的小事,但我当即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好的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与父母沟通的范例,于是.我对此进行了深入采访,写出《妈妈,请别看我的日记》,刊登在2005年5月31日《唐山晚报》的头版头条。  相似文献   

18.
1845年,有一个叫梭罗的年轻人带着一把斧子,只身来到茂密森林里的瓦尔登湖旁,伐木建造起了一座小木屋,并在这里远离商业社会的喧嚣,孤单而宁静地生活了两  相似文献   

19.
娜拉 《出版参考》2007,(11S):I0008-I0008
叶匿政小档案: 诗人,出版人,文化批评人。现任北京合德堂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总经理。著有诗集《城市书》、《小说馆》等,曾获中国大陆10多种诗歌奖及中国台湾第一届双子星国际新诗奖。编过《孙中山在说》、《日本格调》等书。主编有“华语新经典文库”、“非主流文学典藏”等多种丛书,其中莫言《冰雪美人》、刘索拉《女贞汤》、残雪《五香街》、林贤治《鲁迅的最后十年》等书有较大反响。诗人叶匡政在投身出版业之前,做过装饰业和广告业,他说那种浓重的商业气息让他感到难过和厌烦,而在出版工作中每天可以接触各种类型的文字作品,这令他兴奋而愉快,做到如今,他说出版已经与诗歌一样,不是谋生手段,而是他生命中的必须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弄错出处的名言1.适者生存.首先说过这句话的并不是达尔文,而是赫伯特·斯宾塞(他是在《生物学原理》以及更早一些的著作中这样说的)。2.统治最少的政府是最好的政府。这不是托马斯·杰弗逊说的,而是亨利·戴维·梭罗说的(他是在《不唯命是从的公民》一文中写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