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图书馆藏清抄本《平凉府志》,孤本传世。《中国地方志联合目录》著录此书是乾隆抄本,光绪增抄。笔者目验原抄本,认为此抄本《平凉府志》实际上是一部抄撮之作,直接把《(乾隆)甘肃通志》中平凉府的相关内容撮抄出来,编为一书。其成书年代也并非是乾隆时期,至少应在同治之后。  相似文献   

2.
《经义杂记》是清代学者臧琳的重要著作。臧琳生前,斯人斯书均寂寂无闻。直到嘉庆初元,其玄孙臧庸始出其书,一时宿儒皆以为立论精该,并将其目为常州考据学派发轫之作。《经义杂记》虽缺乏系统编次,但持论中允,征引丰富,重视版本和校勘,对后学确有一定启发。然而,此书的可靠性值得怀疑。书前阎若璩序疑为伪托之作,而《杂记》中的许多经说,亦被学者疑为臧庸增益羼错诸家而成。尤其是从杨方达为臧琳所作《家传》等相关文献来看,基本可确定《经义杂记》曾经由臧庸润饰,已非原貌。  相似文献   

3.
《时要字样》为敦煌残卷,凡存三个写卷,即斯6208号、斯5731号和斯6117号。斯6208号计三页,分为两个部分,前一部分为分类抄录事物名称的字书残页,后一部分即本书残页,首行题"新商略古今字样撮其时要并引正俗释下卷第□(三)",所有皆去声字;斯5731号共两页、39行,前14行为去声字,后25行为人声字,入声字前题"时要字样卷下第四"。《时要字样》与《新商略古今字样撮其时要并引正俗释》系同书异名,而斯5731号与斯6208号为同一个抄卷断  相似文献   

4.
同朱自清先生的《背影》、《欧游杂记》、《伦敦杂记》等散文集相比,他那本受杨振声先生鼓励而写的《经典常谈》声誉要小得多。但声誉小,并不是说没有生命力;我们看看自它初版之后的出版情形,也许可以称它为“慢热型”的经典。1942年8月重庆国民图书出  相似文献   

5.
《西京杂记》非葛洪伪托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宏武 《图书馆杂志》2005,24(11):68-75
葛洪《西京杂记跋》所言真实可信。《西京杂记》一书,确系刘歆草创,经后汉三国时期的漫长流传,至葛洪始编集成书。其文本内容虽然已非刘氏之旧,但此书作为补遗之作的史料价值,决不可轻易否认;前人关于《西京杂记》系葛洪伪托的论断,也根本不能成立。葛洪自觉整理保存汉代逸史的学术功绩,应该得到客观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6.
《曝书杂记》算得上是文献学领域的一种名著了。虽然自二卷本问世至今已有一百三十六年之久,但对这部著作的属性问题,人们的看法却还是有歧异的。近年国家编纂《中国大百科全书》,在《图书馆学·情报学·档案学》卷的文献学分支中,《曝书杂记》是被分编委会定为“校勘学专著”的。这种看法是有所自的,早在百余年前,曾国藩作《海宁州训导钱君墓表》时,就论定钱泰吉的学术工作是“校古书”,并认为他著《曝书杂记》,作用在“以发其(校书工作之)凡”。散文家王拯撰《嘉兴钱先生家传》,也认为他一生的业绩是“勘订于四库名籍几编”,也提到《曝书杂记》,以为著此书  相似文献   

7.
关于《西京杂记》的作者主要有两种观点:其一,为刘歆所撰,葛洪所编集;其二,葛洪所编集,并托名于刘歆。文章赞同第二种观点,对之作了补论:一、葛洪《西京杂记跋》于理不通、疑点重重,不可作为论证《西京杂记》为刘歆撰的依据;二、"辨《尔雅》"条与刘歆的小学观相矛盾,也说明《西京杂记》当为托名于刘歆之所撰。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华读书报》2002年8月21日第12版说哈同藏有《四库全书》全抄本的谬论,从全抄其全书工程之巨大、底本来源之不可能、社会影响之未有等情况,列举大量确凿的证据,证明哈同不可能藏有《四库全书》全抄本。  相似文献   

9.
《聊斋杂记》(以下简称“《杂记》”)与蒲松龄先生所著《聊斋志异》半部原稿(以下简称“《志异》半部原稿”)均藏于辽宁省图书馆。《志异》半部原稿一九五五年已由文学古籍刊行社付诸影印,出版发行,而《杂记》自入藏原东北图书馆(现辽宁省图书馆)至今三十余年中,一直没有引起人们更多的注意。除一些客观原因外,主要是由于三十余年来,《杂记》在真伪问题上始终没有得到充分的肯定或否定。一九八三年一月十六日《人民日报》刊载了刁云肢同志《蒲松龄的一部轶稿聊斋杂记》一文,这是目前第一篇专题介绍《杂记》的文章。作者在肯定《杂记》确为蒲氏“轶著”的前提下,对其内容作了简要介  相似文献   

10.
《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并非如当今学界所认为的皆据原书撰写,而是存在大量抄撮、袭用各省地方艺文志的情况,极易对利用者产生误导.揭示这一点,有利于《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编纂史的研究和更好地使用《续修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相似文献   

11.
无锡图书馆藏清王一元手稿本《词家玉律》十六卷,未见刊板或抄副,是为仅存孤本。此书是在万树《词律》基础上删改而成的一种词谱,订正《词律》的最早尝试者王一元在此卷首自序与《漫言》中,评陟诸家词谱得失,并略论词鸣名家,则是值得关注的词学资料。民国间罗振常手跋,评论此书得失,也可一读。  相似文献   

12.
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所藏《六书故检字》一书,其撰者本名为归曾祁,而非杏书氏,故该馆馆目及相关的古籍总目应该进行重新著录。此书所依之底本应该是翻刻明本,故可能为《六书故》一书提供一个新的版本;同时,通过此书前所附的缪荃孙跋,又可以为《书目答问》一书的撰者提供一个新的佐证。  相似文献   

13.
庐杂记(上)     
1987年其女许恪儒将其日记、杂记及其劫余的清代档案等捐赠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现将《庐杂记》整理刊布,其中所涉清代典章及史实均有研究参考价值。——刘诺点校同治十四年时宪书余生于光绪元年乙亥,昔岁在厂肆得是年时宪书一册,签题同治十四年。向例十月朔颁行次年之时宪书,穆宗崩于十三年十二月,已在颁历之后。德宗即位,此书遂废。适为余生年,是可宝也,恐人间已无第二本。李光昭报销木植案穆宗时议重修圆明园,有李光昭请报效木植。初云在湖南、湖北、四川等省购留香楠、梓柏等项巨木,价值十数万金,请饬两湖、四川等省起运。又云在天津…  相似文献   

14.
国家图书馆藏《五服图解》一卷,元龚端礼撰。此书框高24.9厘米,宽19.2厘米。每半叶十四行,二十五字,白口,左右双边,原题"元泰定元年(1324)杭州路儒学刻本"。然据相关资料表明,将此书定为泰定元年刻本多有不妥。本文即根据此书中所收录的刻书题跋及有关史料,对此书版刻年代重新考证,恭请方家学者批评指正。龚端礼,字仁夫,元嘉兴(今属浙江)人。龚氏本是宋儒绅之胄,家学渊源深厚。其先祖龚颐正,字养正,本名敦颐。宋李心传《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乙集》卷十三《杂事·龚颐正续集古录》云~①,  相似文献   

15.
萧观音是位很有成就的契丹女诗人,是辽代文学的典型代表。她的诗词因事载体,神用象通。本文在对其诗词进行介绍的同时,也对其因抄《十香词》和作《怀古》而被奸臣耶律乙辛诬陷,卷入"诬后"案所致的悲惨命运结局进行了叙述。  相似文献   

16.
梁元帝萧绎(508-555)字世诚,自号"金楼子",梁武帝第七子,萧统、萧纲之弟。曾任梁朝江州刺史、荆州刺史等职。侯景之乱起,他帅军平定侯景之乱,登上皇位;承圣三年(555)西魏攻破江陵,俘虏并处死萧绎。萧绎颇有才华,著述丰富,诗、文、专著均有传世,《金楼子》就是他企图"立一家之言"的著作。然而,这部萧绎最为看重的著作却备受后人冷落,且残佚不全。本文将对《金楼子》的  相似文献   

17.
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所藏孙承泽《水利书》是目前所知《水利书》的唯一传本。《加拿大多伦多大学东亚图书馆藏中文古籍善本提要》因"此书未见著录",以致误其为伪书,且误认与孙承泽所作《九州山水考》为同一部书。经我们研究发现,此本为孙氏后人所抄,且与《九州山水考》并非一书。《水利书》是孙承泽在水利建设方面一部重要著作,该书的发现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8.
明人周锡珪《唐碑帖跋》自成书以来,未曾刊刻,当时传世者仅有罕见的几种抄本, 《四库全书》归入存目.今存抄本仅上海图书馆和南京图书馆所藏两部.本文对这两个抄本进行考察,认为上海图书馆藏抄本实抄自南京图书馆藏本,且其抄写质量不如南图本.对此书的书学价值进行研究,认为此书对唐代书学的研究尤其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9.
最近发现天启四年(1624)序刊的《福寿丹书》中有《自乐词》四首,与万历丁巳年(1617)序刊的《金瓶梅词话》卷首的四首词基本相同,因此有学者认为《自乐词》是"直接抄录自《金瓶梅词话》刊本",但也有学者"新证"为《金瓶梅词话》抄了《自乐词》,因而《金瓶梅词话》刻印于"1625—1644年之间"(亦即天启五年至明末间)。本文认为,两书之间可能不存在着谁抄谁的问题;假如是一书抄自另一书的话,那也只能是《福寿丹书》抄了《金瓶梅词话》,后者的"新证"难以成立。  相似文献   

20.
张升 《图书馆杂志》2001,20(7):55-57
胡道静先生在《〈四库全书存目丛书〉富有学术价值》一文中指出:《存目丛书》所收的《名公书判清明集》为明张四维辑、盛时选校刻的《永乐大典》辑本,学界一向认为辑《大典》佚书始自清朝的看法是错误的。这一发现,推翻了乾隆以来关于《大典》辑本产生时代的错误认识,对我们研究辑佚学及《永乐大典》均有极为重要的意义。胡先生关于此书的介绍比较简单,而各家目录对此书的著录又颇多矛盾之处,因而有必要对其版本及流传情况作一番梳理,以期引起学界对此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