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巍  汪寅 《教育研究》2015,(2):92-101
镜像神经元是近二十年来神经科学领域内的重要发现,近来国内有学者试图以其为基础建构一个所谓的"镜像教育"方案。然而,通过系统回顾与剖析相关领域的众多争议及其科学性误解,发现该方案不过是神经教育学背景下诞生的一个新"神经神话"。究其根源,教育学领域中科学沙文主义与常识自由主义这对孪生文化之间的内在冲突滋生了此类神话。澄清镜像神经元系统与教育活动之间的精确关系必须建立在系统化的理论与长期谨慎的实验室实验之上。未来的研究亟待重视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确认镜像神经元系统参与了哪些与教育和学习相关的脑神经机制;其次,考察在哪些情境下增强镜像神经元系统的活动有助于教育,在哪些情境下则需要抑制其活动;再次,任何基于镜像神经元的教育都必须警惕盲目的急功近利。  相似文献   

2.
审美教育的核心功能不是一般知识和技能的学习,而是审美情感的培养。镜像神经元理论的出现为感性审美教育的价值提供了理论支撑,也对传统的知识传授型审美教育方式提出了挑战。在小学审美教育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感性体验入手,充分发挥镜像神经元"母思维"的作用,注重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的融合,实现审美教育真正而长远的价值。  相似文献   

3.
镜像神经元是上世纪末脑神经科学的重大发现,它能够使生活和家庭教育中许多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得到科学解释,在家庭教育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围绕镜像神经元出现的一系列理论假定表明,镜像神经元在一定意义上讲就是"教育神经元"。镜像神经元不仅带来了对家庭教育基本原理的重新理解,而且能够引导人们在实践上更好地实施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4.
镜像神经元是上世纪末脑神经科学的重大发现,对理解人类智慧的形成、发展和复杂的社会能力的进化有重要意义,被称作心理学的DNA。镜像神经元具有深刻的教育内涵,它的发现为我国的教育变革与创新带来了许多重要启发。  相似文献   

5.
镜像神经元是二十世纪末科学界的重大发现,震撼了世界很多领域。国际著名神经科学家维莱亚努尔·拉马钱德兰甚至断言:“镜像神经元之于心理学,犹如DNA之于生物学。”镜像神经元理论研究发展迅速,并得到广泛认同,其科研成果层出不穷,探索活动还在深入进行当中。镜像神经元理论适用于很多领域,也适用于各年龄段、各学科的教育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6.
审美情感培养是审美教育的核心功能。镜像神经元理论再次提出了感性教育的基础和作用。在小学审美教育实施过程中,从学生的感性体验入手,通过开设美育课程、艺术教育课程、校园美化与建设等途径,重视各种教育素材的美感传达,寻求感性教育的载体与实施方式,是明确将审美教育与情感教育相融合,实现小学生审美情感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镜像神经元学说是当代西方心理学界所取得的一项里程碑式的理论成果。研究发现,人类大脑皮质中的镜像神经元细胞,具有反映他人的行为,储存行为模式记忆,使人们学会从简单到复杂的模仿等功能。这一发现改变了人们对文化、情感、哲学、语言、模仿能力等问题的看法。这项学术成果在美学领域有巨大的学术价值,它的论域几乎涉及美学研究的所有重要领域,从镜像神经元学说所提供的科学发现出发开展美学研究,其前景十分广阔。  相似文献   

8.
镜像神经元:从个体认知到社会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十年来,一项被誉为可与DNA相媲美的神经科学新发现--镜像神经元(mirror neuron)逐渐成为未来神经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界的"研究宠儿",众多研究发现镜像神经元系统是人类社会认知的重要神经机制.该系统与人类的动作识别、意图理解、语言进化、共情等心理活动密切相关.文章介绍了该系统在个体认知和社会行为过程中的作用与意义,并对当前研究中所遗留的问题和未来研究方向作了反思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罗丹 《教师》2020,(3):105-106
镜像神经元理论认为,人的视觉具有思维能力。个体借助观察,通过模仿掌握间接经验,这对地理课堂教学有很大启发。课堂中让学生"看见"知识和"看见"思维过程非常重要。学生能通过视觉思维的模仿,提高学习效率,同时锻炼地理思维能力。文章尝试根据镜像神经元理论设计不同的课堂板书,利用思维导图式板书实现知识结构化和思维形象化。  相似文献   

10.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以及在此基础上揭示的"具身模仿理论"、心理选择现象,打开了研究人的认知、学习发生机制的一扇新窗口,初步揭示人的学习过程中的信息传递、模仿与理解、分布式认知的产生机制。同时,镜像神经元也对当代网络学习者的认知/学习、学习资源/环境、人际交互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拉康"镜像理论",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重新审视了人类认识世界和自我的途径,主要描述人类通过自我误认而逐渐失去真实自我的过程。本文力求以拉康的"镜像理论"为切入点,通过对电影及其他媒介与"镜子"之间关系的简要分析,总结出媒介作为镜子的三个基本特征:凝视、认同及幻象。  相似文献   

12.
2010年本刊周岁20、虚岁28。本刊成长经历的三大阶段,恰似中国教育科学研究发展的历史镜像,反映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事业的发展轨迹。改革开放之初,我国教育科学研究事业从零起步,历经翻译、学习、套用、实验、总结与创新等过程。10年后,逐渐呈现出分三个层次推进的态势。一个层次是实践的力量,即教  相似文献   

13.
具身认知之根:从镜像神经元到具身模仿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起于第二代认知科学视域下的具身认知观,认为心智是具身的神经生物现象,人类的认知能力是在身体--大脑活动的基础上实现的.然而,在科学心理学内部,具身认知观缺乏一种普遍认可的神经生理机制以及超越现象的全局性解释理论.当前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成果显示,灵长类大脑中的镜像神经元系统在社会认知(从动作和意图理解到语言进化)的许多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基于这些证据,我们讨论了当前认知科学领域一种对具身认知的全新解释框架--具身模仿论.镜像神经元系统和具身模仿论通过有效地共享他人动作表征、意义与意图,为认知具身化的合理性奠定了基础,并重新赋予"身体"在科学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学前教育应促进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依据拉康的镜像理论,主体的形成需要经历前镜像阶段、镜像阶段与俄狄浦斯阶段,最终形成具有"想像界""象征界"与"真实界"三个层次的主体结构,其实质是个体在与他者交往互动中不断以他者的评价与自我的反思为参照建构完满的理想自我的过程.幼儿教育应重视儿童主体诞生的痛苦方式,关注他者对儿童主体形成的解放力量,超越主客二分的二元思维模式.在建立主体间性中促进儿童自我意识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审美功利所依据的快乐法则,使得我们长期以来一直被审美的愉悦性蒙蔽了,审美不仅是美善的,也是罪恶的。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审美镜像。此镜像依据审美功利愉悦法则以审美图式为参照,一方面将符合自身审镜像的次级图式纳入审美镜像之中,另一方面将不符合的次级图式拒斥于自身审美视阈之外。教师审美镜像的实施机制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引发学生关注、促使学生动机位移、迫使学生异化认同,这三个阶段分别伴随的是教师实施的时空控制、规则控制、审美控制。此过程中,被拒斥在教师审美视阈外的学生便会因不被教师接受和理解而痛苦,使得教育极为不公平和非人性,冷漠而冰凉。  相似文献   

16.
镜像神经元的发现具有重要的教育意义,它提示我们在人类的生命内部有一种先天的教育机制,实施隐藏的不言之教。这种教育机制通过母思维即直觉顿悟思维发挥作用。在课程教学环境中,母思维偏爱"看得见的"知识呈现。因此,在基础教育阶段的教材编制和课堂教学中,应该尽可能借助可以直观的感性材料,来呈现重要的知识。  相似文献   

17.
为改善传统镜像疗法训练形式单一、效率低下、受康复训练师数量限制等缺点,将传统镜像疗法与虚拟现实技术结合,利用虚拟现实的高沉浸感和目的导向,提高镜像疗法效果。基于镜像疗法的上肢手功能康复游戏系统使用5DT数据手套和MPU6050作为数据采集装备,获取健侧手指弯曲度和患侧腕部弯曲度,作为游戏输入控制,在游戏中控制双手的弯曲和移动。利用5DT数据手套和MPU6050实现手部抓握和移动同步,实现镜像治疗效果。将虚拟现实技术应用于镜像治疗,突破了镜像治疗的限制,使患者体位更加舒适,加强了任务导向性,提高了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8.
拉康镜像理论的理论来源及其理论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康的镜像理论以弗洛伊德的无意识理论和索绪尔的语言学理论为主要的理论来源,通过分析二者同拉康镜像理论之间的关系可以理清拉康镜像理论的发展轨迹。拉康的镜像理论有其自身的内部张力,基于对拉康镜像理论的内部分析,能够明确该理论的理论构建。  相似文献   

19.
庄子的"物化"理论是其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其本质上指的是一种物我两忘、万物齐一的思想境界。在我们今人看来,"物化"处理的是人类主体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审美理论。然而,在拉康的哲学思想中,"镜像"理论是其早期思想中一个关键性的环节,主要描述人类通过"镜像"后导致自我误认而逐渐失去真实自我,从而被他者侵凌的过程,而这一过程其实指的即是人与他者或者是外物之间的关系。换言之,二者理论的着眼点都在"物我"关系的阐述层次上,从这一层面出发,比较二者的同异之分,可以对"物化"和"镜像"有更深一层面的阐释。  相似文献   

20.
在对镜像神经元系统的解释时,占主流的现象学径路由于与胡塞尔的现象学不相容而遭受质疑。文章尝试以达尔文的情感理论来分析镜像神经元系统,论证镜像神经元可能为解释物理生物学和心智本体论研究之间的本体论空缺提供神经生物学基础。同时,文末还将论证,在亚个体层面镜像神经元为我们提供解释了主体间性的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