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程创生"源于教师自觉开发课程的意识觉醒,也是教师教学智慧的结晶。"课程创生"可以理解为教师对课程的再创造,这种创造不单是教师依据个体知识背景、专业素养的课程理解,也不仅指教师基于课程实施情境、教学经验等在教学过程中的主观改造,更是教师作为教学实践者对课程进行批判性思考后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后课改时代"是教师的教学观念自觉而澄明的时代。然而,现实的教育场景中,教师仍然有着僵化的课程理解、淡薄的自主意识、模糊的角色定位等"被动无觉知成长"的教学观念。现象的背后揭示出,教师教学惯习的价值背离、"外围压制"的霸权介入、传统文化的"非主流"浸入成为教师教学观念自觉的阻隔。保障"后课改时代"下教师教学观念自觉生成的有效路径,就是要形成反思性教师文化的的自觉意识、建立"教学研"一体化校本教学制度、增强教师的课程决策力。  相似文献   

3.
张勇 《中学教育》2015,(2):51-59
教师课程理解是教师有效课程实施的先决条件,是课程意义生成的必要条件。教师课程理解可从对自我理解、对学生理解、对文本理解三个维度进行。方法时代的外语教师受制于"方法"的桎梏,外语课程理解存在教师主体迷失、相互理解分离、文本意义虚无的特征。后方法时代课程理解更加注重具体性、实践性和社会性。在国家外语高考政策调整的当下,中学外语教师应从自觉学习、自觉坚守、自觉反思、自觉突破的路径夯实基础,并且从变换站位培育国际理解精神、问题导向发展高阶思维、优化整合实现意义创生的路径形成特色,实现外语课程理解重建。  相似文献   

4.
理解学生的学习正在如何发生、将要如何发生,是教师教学决策、教学设计的根本问题。学习理解体现教师学习观念的建构与教学行动的反思,它具有实践性、层次性、个体性等特征,有利于深化教师的教学理解、知识理解以及自我理解,进而促进其教学反馈与身份建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学习理解应回应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要求,对学习的价值、内容、方式以及评价进行重新认识和定位,并进行相应的教学转化,以促进学生学习活动的结构形态转变。唤醒主体自觉,培养理论思维,加强实践反思,构筑共享文化是促进教师学习理解向教学转化的主要策略。  相似文献   

5.
教师对课程改革的理解和创造性工作是课程改革能否在教学实践层面落实的关键,而教师的课程理解力正是制约教师课程理解的前提因素。尊重教师的实践性知识、提升教师的理论自觉、构建课程共同体等方面努力是促进教师课程理解力生成的可能路径。  相似文献   

6.
在新课程理念及新课标的要求下,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能够将文本课程转化为教师理解的课程,进而转化为课堂课程。  相似文献   

7.
教育理念的转型正引起各学科教学方法的转变,这种转变似乎还没引起师范教育在专业方向、课程设置上的调整和改进,以致"学科课程教学"理论在基础教育中没有得到全面理解和运用,这其中有学科教学历史发展短暂的原因,也有教师个人认识的原因。从专业培养方向来看,只有将"学科课程教学论"落实到师范教育的核心课程地位,才能使教学的科学性成为教师培养的一种自觉。  相似文献   

8.
广东佛山市第九小学引导教师建立文化自觉,努力创造具有精神感召力的课堂文化。通过教师的深刻体验与深度研究(分课型系列教研、典型课例研究等),弘扬"主动发展"的教师文化;通过教师对教材的"二次开发"与实施单元整体结构教学等,促进教师在主动创造中理解课程文化;关注学生的整体生命状态,引导学生的发展需要,自觉解读学生文化。  相似文献   

9.
体育课程规划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课程规划是体育教师群策群力,对体育课程的总体规划。它关系到课程目标、教育目标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是体育教师的核心工作。参与课程规划能最大限度调动和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和主动性,有利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有利于教师更加自觉执行和筹划体育课程教学。  相似文献   

10.
对课程与教师关系的关注和反思,反映了研究者关于课程研究和教师研究的思考深度.受到西方课程理念和课程改革经验的启示,我国对二者关系模式的研究经历了范式转换,即从"分离"转向了"整合"范式.相应的,教师从课程的"工具"和"附庸"角色向"自觉反思"、"理解对话"、"共生"、"抵制"、"教师即课程"关系模式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