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郑井敏 《中小学电教》2012,(11):140-140
角色是戏剧专用名词,也称“脚色”。指剧中人物及由演员扮演的舞台人物形象。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我们学生扮演的角色是学生,老师扮演着老师的角色,都是真实本色演员出演。然而同一个角色演多了,自然就枯燥无趣又单调,  相似文献   

2.
讲台曾经是只属于老师的舞台。老师在台上手舞足蹈、发号施令,学生在下面洗耳恭听,静观其变,长此以往,学生就形成了一群只会听老师讲话、只会看老师表演的观众了。他们没有自己的主见,不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不能获取学习的方法,不能亲自获得表演的快感,也就不能对老师所传授的知识留下深刻的印象了,更不用说活学活用了。因此,我们可以把讲台让给学生,让学生也来过把当演员的瘾,老师则由演员转变为导演,组织和指导学生上讲台进行各种各样的表演,如表演课文内容、演讲、辩论、朗诵、发言、竞赛、做手工、搞小发明小制作、表演文艺节目等,…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教学只是老师的教,忽视了学生的学。学生作为舞台上的配角只是跟着老师跑,而真正的有意义的教学应该是,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舞台是老师的,更是学生的。学生的学习要快乐的,要有交流,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甚至是师生之间。我们的教学立足于素质教育的主阵地——课堂,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力,克服了部分学生的以自我为中心和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使学生快乐地学习,老师幸福地讲课。  相似文献   

4.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那么关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则是小学数学课堂的生命线。在新一轮课改大潮中,如何把学生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地调动出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展现学生的个性,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已经成为每一位教师所必须思考的重要课题。一、亲切微笑。把风趣幽默带入课堂微笑是最美丽的天使,微笑的魅力是无穷的。学生大多不喜欢呆板、面无笑容的老师。有人把教师比作演员,走进课堂,就像演员走向舞台,忘掉生活中的喜怒哀乐,将亲切、和蔼、微笑带人课堂,把一股清新的气息带入课堂,让学生因喜欢老师而喜欢其所上的课程。  相似文献   

5.
广大学子渴望有教育智慧、有人格魅力的教师指导学习、伴随成长的愿望越来越强烈。何为魅力教师?魅力何在?教师的魅力包括多个方面,有人格魅力,有学识魅力,有教学魅力等,若把课堂比作一个舞台,学生就是演员,那么老师不仅是演员,更重要的还是一名导演,要把课堂教学这部戏演好,作为演员兼导演的老师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教学魅力。  相似文献   

6.
李勇 《四川教育》2009,(2):44-44
我们的课堂随着各级各类公开课的展示而走入了一个怪圈,上课的老师不像教师更像演员。我们的学生不像学生,说起话来头头是道俨然小大人。我们的课堂不像是课堂,而是一个用于表演的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置身其中的演员,指挥他们行为的是坐在台下的评委或者早就已经洞察评委意思的指导老师。  相似文献   

7.
苗体君  窦春芳 《教育艺术》2007,(8):56-56,55
如果把课堂比成一个舞台的话,老师就是舞台上的演员,学生就是台下的观众,老师教学的好坏完全应该由学生评判,因为出色的演员一定要由观众们来认可.而长时间里决定中国大学教师好坏的却不是听课的学生,评判一位教师教学好坏的是各院系乃至学校的领导们,他们依仗手中操纵着的权力,凭自己的感官决定着每一位教师教学的好坏优劣,只要教师们在领导面前擅长于表演,这位教师就是一位优秀教师,当然这种表演大多体现在对领导阿庾逢迎,请客送礼,投其所好上,与教学法没有丝毫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舞台节奏是戏剧表演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对于舞台节奏的把握和运用,也是舞台演员所要具备的一项基本技能。在舞台上,演员要想演好自己的角色,就需要从内在的心理与外在的表现上把握好相应的节奏,这就需要演员不断的学习与练习,尤其是在艺术教育阶段,就要提高演员在形体上、表情上、心理上等各方面的专业素养,从而从整体上提高演员的舞台节奏把握与表现,让演员提升戏剧表演的专业性,进而提升我国职业院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与专业程度。  相似文献   

9.
一谈到写人的作文,许多老师就自然会想到学生往往只会运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特点,而对于人物的外貌重视不够。作文不论是记事还是写人,总离不开人物的外貌描写。人物在文章里一出现,就像演员在舞台上亮相一样,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外貌特征。果戈理说过:"外形是理解人物的钥匙。"  相似文献   

10.
一个优秀的演员是深受群众喜爱或追捧的,甚至会出现超级粉丝.他们的经典名曲人人传唱,经久不衰.同样如果一个老师把讲台当作舞台,动用自己各个细胞运用各种方法表演好每四十五分戏,学生会深深陶醉在其中,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高涨,也就能愉快地接受新的知识.  相似文献   

11.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滋生出一股华丽浮躁之气,课堂上花样繁多,唱歌、跳舞、律动、表演……,学生与老师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无所不能。此时此刻,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的课堂还需要一些安静,要真正搞好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学习的主体是谁?毫无疑问是学生。但是学生学习又是教学过程中,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那么,学生在教学还是不是主体?有些老师就犹豫起来。老师要起主导作,老师要讲解教材。于是就把学生应有的地位忘记了。就唱戏的,如果不管听众听不听,自顾自唱戏,陶醉于自己艺术,这叫孤芳自赏,不能叫演出。演出是要让听众欣赏。演戏的主角是演员,但整个演出的主体却是听众。教师演员不同,演员可以孤芳自赏,一个人在家里自唱自乐,不会有哪一个教师在家里自教自乐的,总是和学生在一。教就是为了让学生学。因此,不能忘记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老师仍然要起主导…  相似文献   

13.
薛丽 《河北教育》2006,(1):30-31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英语教学滋生出一股华丽浮躁之气,课堂上花样繁多,唱歌、跳舞、律动、表演……,学生与老师就像舞台上的演员,无所不能。此时此刻,我们应该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的课堂还需要一些安静,要真正搞好课堂教学,必须处理好动与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顾艳娜 《小学生》2013,(8):75-75
音乐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情感,让学生主动参与音乐的活动,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这是至关重要的。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体会到兴趣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强大动力,创设愉快的教学情境是推动学生积极学习的先决条件。所谓情境,我认为是能唤起学生心底情感和听课激情的一个意境和环境。如果把学生比作演员的话,它就是一个供演员发挥想象、施展才能的舞台。教师作为导演,就应千方百计地创设好这个"舞台",因为这个"舞台"的作用实在是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需要老师的激情投入。老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情境去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美,也要让学生跳出时代的限制,站在我们这个时代来观照作品的现实意义。老师必须做到掌握节奏,目标明确。语文课就像一个舞台,老师就像舞台中央的舞者,他(她)引导学生去感知人类灵魂,感化自我灵魂,感受来自精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16.
课堂教学就像一个大舞台,教师和学生都是这个舞台上的演员。上课,就是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演出的结果,其中任何一方的努力,都是不可缺少的。所谓一堂课上好了,就是既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导演、主演)作用,同时也充分发挥了学生(演员)的主观能动作用。这样,在课堂的舞台上,就会呈现出教师教得生动活泼、学生学得津津有味的情景。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得越好,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就越高;学生主观能动性发挥得充分,又会反过来促进教师在更高水平上发挥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使教学过程能够高效率进行的保证,学生的主动探索是学习取得成功…  相似文献   

17.
坦率地说,笔者反对如此一说,即把课堂诠释为一个“舞台”,把老师和学生分别比喻成“导演”和“演员”。“导演”之与“演员”,这一说法看似从某种角度上体现了课堂教学是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基本理念,但难免已滑向“表演秀”的误区。  相似文献   

18.
<正>教室里、讲台上,语文老师们都已习惯了主角的身份,而很多学生也习惯于做一个默默的观众。其实,学生都是天生的演员,只要真正给他们机会,他们也可以成为课堂的主角。为了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成为学习的主人,我常把讲台让出来,使之成为学生们展示自我的舞台,让学生在当老师的过程中,感受到"我的学习我做主"。  相似文献   

19.
语文课需要老师的激情投入.老师不仅仅是引导学生进入教材情境去体会文学作品中的美,也要让学生跳出时代的限制,站在我们这个时代来观照作品的现实意义.老师必须做到掌握节奏,目标明确.语文课就像一个舞台,老师就像舞台中央的舞者,他(她)引导学生去感知人类灵魂,感化自我灵魂,感受来自精神的召唤.  相似文献   

20.
教坛漫步     
一个优秀的教师,就象一个高明的导演,他总是把学生当作演员,反复启发,谆谆诱导,让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就象导演指挥演员演戏一样,使学生在科学的舞台上尽情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无穷的创造性。 而一个蹩脚的教师,则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