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刊记者曾维平)为切实推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使“八荣八耻”内化为大学生的道德追求,成为大学生的自觉行动,努力把大学生培育成为理想远大、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经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团省委研究决定,在全省高校开展“知荣明耻,树当代大学生新形象”主题教育活动。活动要求,全省高校要做到“六个一”:学习一本主题读本,引导大学生深入思考、提高认识;聆听一次专题讲座,引导大学生深入学习、深刻理解;参加一次主题班会,引导大学生相互交流、共同提高;开展一次践行活动,引导大学生亲身体验、身体力行;…  相似文献   

2.
一次学风调查反映出部分大学生道德人格水平及其对教育道德价值的认知不适应优良学风建设 ,对此问题进行了讨论。提出重塑大学生道德人格是建设优良学风的逻辑起点 ,强化教育道德价值认同是“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建设优良学风关键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道德模范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其行为体现了道德准则的要求。运用道德模范力量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有利于防止多元价值观对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消极影响,增强大学生自我良好道德意识,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实效性。在实践中,可以通过“将道德模范事迹学习纳入责任教育专题”、“通过网络媒体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道德模范的光辉形象”、“以道德模范力量带动大学生园区文化建设中的自我教育”等三个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  相似文献   

4.
网络交往条件下大学生的道德人格受到了巨大冲击,这既不利于大学生健康道德人格的形成,也不利于网络的可持续发展。在网络交往条件下培养大学生的健康道德人格,应注意确立“以德立人”的网络道德价值取向,培养“以诚为本”的网络交往道德观,唤醒大学生网络交往的道德文化自觉,充分发挥“慎独”在道德人格培养中的内控机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李戬 《文教资料》2010,(9):168-169
大学生在道德学习的认知学习、情感学习与行为学习方面有着自己独有的特点,以“知”明是非,引导大学生道德认知学习;“情”唤共鸣,激发大学生道德情感学习;“行”重养成,矫正大学生道德行为学习是高校德育策略的有力探索。  相似文献   

6.
关于大学生"网德"建设的伦理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慎独”是我国古代伦理思想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是道德主体的内在道德自律和崇高道德境界,对于克服和消解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不良道德行为,引导大学生建立网络道德规范具有重要价值。借鉴“慎独”伦理精神,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应该在利用网络资源、网络语言、网上交友、网络行为等方面坚持“慎独”。  相似文献   

7.
“善行河北”引领大学生道德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善行河北”活动为大学生道德实践提供了契机。创新了大学生的道德实践模式。提高了大学生对道德教育的认知,提升了大学生的道德情感。培养了大学生的道德信仰。  相似文献   

8.
网络道德是一种自律性道德。从儒家伦理思想中发掘出与网络特点相契合的、具有现代价值的“慎独”思想,治理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不良道德现象,做到“慎习”、“慎言”、“慎友”、“慎行”、“慎微”,对于强化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对湖南省4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从理性认知、“为我”与“为他”、自我与规范、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四个角度分析了当前大学生道德自我发展的现状:调查结果表明:当前大多数大学生对自身的道德状况有比较客观的认识,能够正确处理好“为己”与“为他”的关系,将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维持在一个适度的张力中,形成了比较稳定的主体自律的道德自我,但也有少部分大学生存在道德认知模糊、道德冷漠的现象,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差异过大,出现道德自我同一性危机;有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其道德自我仍属于客体他律型道德自我,不能表现出一贯稳定的道德行为;从性别上看,女生比男生更倾向于高估自己的道德水平,也比男生能更好地协调“为己”与“为他”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在构建和谐社会视域中,探讨了慎独与大学生道德人格成长的相互关系。论证了大学生道德人格养成的路径是从他律走向自律。分析了大学生道德人格的养成过程中慎独的必要性,指出责任和诚信共同构成了全球化背景下和谐社会“慎独”的意义。“慎独”作为有效的道德教育的内化途径,在塑造大学生公民道德人格方面有着独特作用;进而深入分析了慎独的意义就是“人为自己立法”,从道德自律走向自由。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TRSPCL"工作模式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时期的各种变化给大学生带来了一些思想上、认识上的模糊和混乱,加大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难度。面对大学生思想变化的特点和传统思想政治工作模式存在的弊端,我们提出“TRSPCL”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模式,旨在建立一个针对性强,有一定理论依据,具有可操作性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模式。  相似文献   

12.
“两课”教学的加强与改进,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高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和开拓创新精神具有重大意义。在“两课”教学中运用互动式教学.创造师生共同参与的互动交流环境。可达到教学相长、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高校创业教育是高校德育中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学生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内容。随着教育现代化的发展,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校如何适应教育大众化和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加强高校学生创业教育,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创业观,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而宁波帮精神却具有独特的优势,它可以为高校创业教育提供精神支持。  相似文献   

14.
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是把握大学生思想脉搏的重要窗口,是帮助大学生解疑释惑的特殊渠道,是指导大学生内化杜会意识、实现价值认同的主要阵地,是提高大学生认识能力的实践场所。  相似文献   

15.
高校"两课"教师肩负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教育的双重职责,神圣职责的履行须在课堂内外的有机结合上充分体现出来.探讨新形势下"两课"教师在课上和课下育人的途径、方式和方法极具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两课”是高校德育的主要渠道和主阵地,它是一门事关大学生的政治方向性课程,是所有课程的灵魂。本文从“两课”教育教学的重要性出发,探讨了“两课”教师应具备六个方面的特殊素质。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发展趋势、学生的社会情境和人际关系状况相脱离弊病,通过对大学生人际关系特点的中心型、整体型和水圈型三种晕效应模型探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实施模式,提出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过程中应利用好学生人际关系,把握重点,防止均衡用力,同时不遗漏对边缘学生的个体教育措施。  相似文献   

18.
新形势下如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每个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思考的问题.中国传统“刚健有为“思想所包含的自强不息、积极入世、主动进取的精神,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社会责任,正直充盈的独立人格和主动创造精神等,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生存教育是以培养和训练学生社会生存能力为主要目的的教育。对于大学生来说,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占据重要的地位。从生存教育的概念内涵与历史演变可以看出生存教育与德育目标的内在逻辑关系是:生存实践实然性与德育价值目标应然性、个体存在性价值与群体社会性价值、发展性和目标性以及个体梦与中国梦的有机统一。大学生生存教育的德育价值目标实现路径有给予"中国梦"背景下的生存理论与价值引导,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加强校园实践教育,加强校外生存训练教育,广泛开展创业就业教育,继续强化生命教育等。  相似文献   

20.
陶行知德育理论实质上是生活德育论 ,在管理上最突出的是提倡“学生自治”。本文以原始文本为依据 ,结合当代学校德育管理的实际 ,就什么是学生自治、为什么要提倡学生自治、怎样施行学生自治等问题进行分析论述 ,认为在当今继承陶行知这一思想遗产 ,实行学生自治不仅是必要的 ,而且是切实可行的 ,是富有成效的德育教化的重要途径。最后指出学校领导要将学生自治当作“学校里一件重要的事情”来抓 ,学校的德育工作必将出现新局面、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