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7 毫秒
1.
网络口碑信息特征对受众再传播意愿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雪梅  赖胜强  朱敏 《情报杂志》2012,31(4):133-137,121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口碑信息正成为人们信息获取和传播的重要渠道,对消费者决策中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而网络口碑的强大影响力依赖于信息的不断传播,受众的再传播行为研究就凸显其重要性.从网络口碑信息特征视角,通过行为实验法研究网络口碑的正负性、情绪性对受众信息再传播意愿的影响.结论发现,受众对负向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比正向口碑更高,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意愿高于事实型网络口碑,同时产品卷入度对情绪型网络口碑的再传播影响具有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意义】旨在从企业创造内容视角出发,探讨企业微博内容对网络口碑与企业品牌认可度的影响,扩 展企业微博内容的相关研究,并为企业提高微博管理水平提出具体的思路。【方法/过程】构建企业微博、网络口碑 以及企业认可度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收集企业新浪微博相关数据来进行定量分析,探究企业微博内容的信息特 征对微博用户的口碑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网络口碑对企业品牌认可度的作用。【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企业微博的 发布频率对用户口碑传播有直接影响,其中,用户转发行为受微博发布频率影响最为显著,并且微博粉丝数对口碑 有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微博用户的转发、点赞行为对其品牌认可度影响不显著,只有评论行为对企业的品牌认 可度起作用。  相似文献   

3.
陈君  何梦婷 《情报科学》2017,35(11):126-131
【目的/意义】界定及区分虚拟社区即时网络口碑传播和持续网络口碑传播行为,从动机视角切入研究三 类动机(内在,外在,社会性)对两种网络口碑传播意愿(即时/持续)的影响效果,对完善网络口碑传播行为研究具 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以冲动行为理论、动机理论、自我决定理论构建相应研究模型,使用307份有效消费体验 社交分享平台用户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研究模型的有效性。【结果/结论】不同类别动机对两种类型的网络 口碑传播意愿存在不同的影响效果。在网络口碑动机因素中,内在动机因素可同时促进即时网络口传与持续网络 口传意愿的发生,外在动机因素只对持续网络口传意愿有正向促进作用,而社会动机因素是虚拟社区内进行即时 口传的主导因素,研究模型具有充足的解释力。依据研究结果本文提出促进两种网络口碑传播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社交媒体环境下用户泛娱乐化阅读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涵  钟蕾  叶阳 《情报科学》2018,36(10):116-121
【目的/意义】通过探究用户泛娱乐化阅读影响因素,对社会化阅读泛娱乐化现象的成因进行揭示,从而为 推进全民阅读过程中精品阅读传播提供可行策略。【方法/过程】本文以社会临场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引入 富社交临场感、沉浸临场感和亲密临场感 3个变量,构建了用户泛娱乐化阅读影响因素模型,通过问卷调查进行实 证研究,并利用 Smart PLS 2.0对模型进行检验。【结果/结论】研究结果表明富社交临场感、沉浸临场感、亲密临场感 均通过主观规范和自我展示影响用户泛娱乐化的阅读意愿,并借鉴其影响机理提出优秀文化内容的传播策略:借 力富社交,助推二次传播;超越文本,打造沉浸体验;利用归属感,整合社群传播。  相似文献   

5.
薛捷 《科学学研究》2016,(7):1111-1120
设计作为技术和市场之外的第三种创新驱动力已开始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重视,但从顾客感知的视角来探讨产品设计如何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产生影响的经验研究尚不多见。基于"产品设计→顾客感知质量→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的理论模型,通过针对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分别展开调查研究,实证分析结果显示设计驱动力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并不一致,对渐进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除了对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具有直接的正向影响,还通过顾客感知质量对其产生间接作用;对于根本性创新来说,设计的美学维度和功能维度均要完全通过顾客感知质量来间接作用于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此外,设计驱动力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渐进性创新和根本性创新的顾客感知与行为的影响具有一致性,即设计的象征意义维度对于两种创新类型的顾客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均有着直接的正向影响,但对于顾客感知质量的影响都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虚拟现实环境下用户信息接受行为临场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意义] 本文通过对比用户在虚拟现实全景视频和传统2D平面视频所感受到的沉浸倾向、互动度、学习效果等指标,探究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与传统媒介信息接受行为的临场感和信息接受效果。[方法/过程] 本文构建了不同媒介下用户信息接受行为临场感影响因素模型,通过实验方法和调查问卷来获取测量用户沉浸感的数据,并对提出的假设进行验证。[结果/结论] 实验结果表明,用户在虚拟现实环境下进行信息接受行为所感受到的临场感高于通过传统媒介的信息接受行为。此外,本研究还发现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引起用户对信息内容产生兴趣,在用户信息接受过程中,通过虚拟现实技术产生的更强的临场感,可以对用户信息接受行为有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软科学》2018,(1)
选取淘宝网用户评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网购行为执行意向结构中的网购情景线索与目标导向行为反应的关联机制,结果表明:第一,网购认同线索、知觉感知情景线索是最重要的网购者认知情景,它与愉悦感、口碑传播等行为具有高度关联性;第二,网购细节展示度没有与网购行为反应产生直接关联,但其通过认同线索和知觉感知情景线索作用于网购者愉悦感、口碑传播和行为忠诚等行为反应;第三,网购情景线索与行为反应的动态演化中其核心结构并没有产生裂变,所有弱连接是通过网购愉悦感、口碑传播、知觉感知和认同线索等强连接形成复杂的关联网络。最后对所得结果进行讨论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口碑传播逐渐成为各行业,尤其是服务行业现有或潜在消费者购买决策的重要信息来源。本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法,以268个有效样本为研究对象,探究了服务失误背景下,服务补救、品牌依恋对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响应速度、道歉、补救主动性及有形补偿对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意愿均有正向影响效应;品牌依恋与消费者正面口碑传播意愿呈正相关关系;品牌依恋在响应速度、道歉和有形补偿对正面口碑传播意愿的影响关系中起到正向调节作用,而对补救主动性的调节作用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9.
《软科学》2015,(10):110-114
在提出网络口碑传播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影响模型基础上,采用准实验方法分析网络口碑的数量、类型对消费者冲动性购买的影响,以及消费者冲动特质的调节作用,并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实验表明:网络口碑数量越多、越倾向主观评价型口碑,则消费者冲动性购买行为越明显;消费者本身的冲动特质能够加强口碑传播对冲动性购买的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巴斯扩散模型,通过构建品牌信息传播模型,探索分析企业渠道和顾客渠道对品牌信息传播的影响,以及顾客渠道中正/负面口碑分别对品牌正/负面信息传播的影响。结果表明:增强企业渠道和顾客渠道的影响效果皆可加快品牌信息传播的速度,其中企业渠道的影响效果比顾客渠道的更为明显;增强企业渠道的影响效果可提高品牌正面信息的传播效率;此外,顾客渠道可能会增加品牌负面信息传播的机会,提高顾客正面口碑占比将扩大品牌正面信息的传播态势,而降低顾客负面口碑占比则可减少品牌负面信息的传播态势。最后,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管理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王家坤  王新华 《现代情报》2018,38(10):99-107
[目的/意义]文章旨在探究社交网络中的口碑传播规律,为现代企业应对口碑传播提供决策参考,对完善网络传播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本文在经典传播模型的基础上,考虑到口碑的时效性及正、负面口碑的对冲作用,构建一种社交网络口碑传播离散模型,分析口碑的传播规律;随后,通过仿真实验分别研究了网络拓扑结构、初始传播节点的度与比例对传播过程的影响;最后,在企业宣传成本的约束条件下,提出了社交网络中负面口碑传播的最优控制策略。[结果/结论]结果表明,在匀质网络中,企业应优先提高传播正面口碑的人群数量;而在异质网络中,选择具有强影响力的媒体或公众人物传播正面口碑是企业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12.
曹丽  李丹丹  李纯青 《预测》2012,31(4):15-21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数据,检验了顾客满意度对口碑推荐进而对新客户购买决策的影响,模型中同时考虑了产品涉入度和情感承诺的调节作用以及顾客交流特征(口碑传播者的专业性、关系强度、感知风险)对新客户购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顾客满意度对口碑推荐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口碑推荐对新客户购买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品涉入度在顾客满意度和口碑推荐的关系中起着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但情感承诺的调节作用不明显;口碑传播者的专业性以及关系强度对新客户购买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感知风险的影响不显著。同时本文通过计算口碑推荐数量和口碑转换概率从而预测出基于口碑推荐方式获取新顾客数量。  相似文献   

13.
马漫江 《情报探索》2014,(11):36-40
以新浪微博为研究平台,以麦当劳3·15事件为例,通过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负面口碑的传播效果,得到中间中心度排名与粉丝数、微博数显著正相关的结论,即粉丝数越大、发布微博数越多的用户,中间中心性排名就越靠前,在传播路径图中的控制能力愈强、权力愈大,对负面口碑传播的中介作用也愈大。  相似文献   

14.
刘嘉琪  齐佳音  朱舸 《情报科学》2018,36(8):135-141
【目的/意义】随着企业生成内容(EGC)的兴起,以低成本实现广告信息扩散效果最大化已成为商业界和学 术界关注的焦点。本文将 ELM理论和用户卷入行为研究拓展到社交媒体领域,探究 EGC社会化传播的影响因 素。【方法/过程】以微博为平台,利用泊松回归模型,分别从企业和用户层面,对 EGC沟通内容和用户卷入情感等特 征进行剖析。【结果/结论】企业层面中描述产品或服务细节的信息性内容、致力于培养良好关系的说服性内容,和 用户层面中评论数、点赞数、积极的评论情感、较低的认证者比例会正向促进用户的转发。  相似文献   

15.
以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为基本手段,以大学生群体为代表对顾客口碑传播网络的结构开展研究,发现顾客口碑传播网络是一个密度较低的稀疏的网络,在网络中存在着规模较小的子群。根据对节点中心度的分析,定义了顾客口碑传播网络中的"意见领袖"、子群链结者和积极的口碑传播者3类特殊人物。以对顾客口碑传播网络结构分析的结果为基础,提出了企业开展口碑营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王增民  王晓玲  潘煜 《软科学》2015,(2):116-120,125
探讨网络零售业中服务补救如何通过感知公平的不同维度对顾客补救后满意度和行为意向产生作用。在前人研究的理论成果基础上,建立了感知公平、补救满意度、重购意向、口碑传播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问卷调查法获取数据,并采用结构方程对假设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感知公平的三个维度对顾客满意都有正向影响,感知程序公平对顾客的重购意向和口碑传播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7.
基于企业内部知识整合对双元创新绩效的影响机理,利用1985—2011年中国汽车产业数据,采用负二项回归模型实证研究了知识网络密度对企业双元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和非相关多元度的调节效应.研究表明: 企业的知识网络密度提升对利用式创新绩效具有促进作用,但对探索式创新绩效具有抑制作用;知识基础相关多元度强化了知识网络密度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但对知识网络密度与利用式创新绩效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知识基础非相关多元度强化了知识网络密度对利用式创新绩效的促进作用,同时也强化了知识网络密度对探索式创新绩效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8.
柯云 《现代情报》2016,36(3):22-26
本文以新浪微博平台为数据采集平台, 对微博信息传播的影响因素和效果进行数据分析, 在借鉴信息传播四要素和流行三要素的基础上, 总结出了影响微博信息传播的16个因素。首先通过对“风云人气榜”上随机抓取的320个新浪微博用户数据进行多元线性回归预测, 实证得到粉丝数、工作时间和发布时间对微博信息传递有促进作用, 而活跃度、休息时间和日期对信息传播有阻碍作用;然后利用爬取数据中提取的441 005个转发样本, 通过逻辑回归、朴素贝叶斯和贝叶斯网络的概率模型分析, 实证了社交类型对用户微博转发行为的影响最为显著, 微博社交需求显著高于内容需求, 并且根据ROC曲线得出综合类型对用户微博转发行为的预测最为精准。  相似文献   

19.
张飞相  宗利永 《现代情报》2014,34(10):45-49
兴趣图谱商业应用的优势在于拥有社会化的信息分享、互动传播机制,社会化营销借助兴趣图谱的形式可以实现丰富而高质量口碑分享,获得高质量的品牌传播效果.本文利用社会网络理论分析了口碑传播行动者间的联系网,对基于兴趣图谱的网络口碑传播网络中的行动者角色进行分析,分别从点度中心性、中间中心性和接近中心性3个方面对口碑传播的行动者中心性进行了探讨,对口碑传播中行动者的的权力维度进行划分,并利用归纳出的3个权力维度对样本数据分层聚类,最后提出了相应的传播策略启示及建议.  相似文献   

20.
赵宝春  钟立文 《软科学》2016,(10):131-135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研究伦理判断对非伦理消费行为意愿的影响及伦理情景和直接经验的调节作用。结果显示,在非伦理消费情景下伦理判断显著抑制行为意愿,且作用力因自变量组合不同而异;伦理判断的作用受伦理情景和直接经验调节。与界定模糊情景相比,界定清晰情景下的伦理判断抑制作用更强;但受直接经验影响,伦理判断转而对行为意愿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