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0 毫秒
1.
研究微博中信息的传播规律对舆论预测与管控、市场营销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当前的信息传播模型大多忽视了不同信息间、不同用户间的个体差异。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选取了影响用户浏览和转发信息行为的特征,采用集成逻辑回归与SVM的二分类算法预测个体行为。预测多个用户对于同一信息的浏览与转发行为构成了本文中的信息传播模型。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预测现实微博网络中的信息传播过程。  相似文献   

2.
微博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燕萍 《情报杂志》2012,(3):77-83,69
分析比较新浪和腾讯微博网站的特点,对其内容变量、转发和评论数以及发博途径进行实证分析;对转发数和评论数、粉丝数、关注数和博文数,分组进行两两比较,利用SPSS统计软件,采用相关分析等方法,统计分析每个微博网站的用户关系和行为特征,研究发现转发数和评论数、粉丝数、关注数和博文数,每组数据两两之间,都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认为影响和制约微博信息传播的基本要素有两点,一是用户本身的人际关系社会网络;二是微博信息。为微博网站的用户行为特征和信息传播机制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健  孙小明 《现代情报》2016,36(9):88-94
为了衡量新浪微博信息传播效果,本文在10个不同话题领域分别选择公众微用户、意见领袖(加“V”)用户以及普通用户共30个决策单元,利用模糊数据包络分析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用户属性、内容属性、媒介属性都对新浪微博信息传播具有影响,而在不同的话题领域影响具有异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旨在从企业创造内容视角出发,探讨企业微博内容对网络口碑与企业品牌认可度的影响,扩 展企业微博内容的相关研究,并为企业提高微博管理水平提出具体的思路。【方法/过程】构建企业微博、网络口碑 以及企业认可度之间的关系模型,通过收集企业新浪微博相关数据来进行定量分析,探究企业微博内容的信息特 征对微博用户的口碑传播效果的影响以及网络口碑对企业品牌认可度的作用。【结果/结论】结果表明企业微博的 发布频率对用户口碑传播有直接影响,其中,用户转发行为受微博发布频率影响最为显著,并且微博粉丝数对口碑 有一定的正向调节作用。微博用户的转发、点赞行为对其品牌认可度影响不显著,只有评论行为对企业的品牌认 可度起作用。  相似文献   

5.
微博作为一种社交媒体,具有社交属性和媒体属性,然而学术界和企业界对于微博的属性却存在着争议.本文以新浪微博为研究载体,对微博用户的动机、满意度和使用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微博社交属性和媒体属性的强弱.研究结果表明,社交满意度对使用行为没有显著的影响,媒体满意度对使用行为有正向的影响.因此,微博的媒体属性更强,用户使用微博主要为了获取自己感兴趣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目的/意义】研究微博环境下公共危机事件信息来源和责任归因对于受众行为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价 值和现实意义。【方法/过程】基于社交媒介危机传播理论(SMCC),结合信息传播技术演替理论(ICTs),采用实验法 探讨了信息传播的先后顺序和危机类型对转发意愿和转发效价的影响。【结果/结论】在公共危机事件中,先接受非 官方来源信息的受众会有更强的转发意愿和负面传播效价;不同类型的危机对受众转发意愿有显著差异,但对转 发效价影响不显著;危机信息传播顺序与危机类型会对受众的转发行为产生交互作用,并且危机信息传播顺序对 错误型危机的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 目的/意义】微博转发行为是公众参与监管突发事件网络舆情的重要渠道,科学合理的监管与引导对突发 事件精准预警和快速响应具有重要意义。【方法/过程】针对突发事件的微博转发行为未充分考虑转发者个体差异 的不足,借助UTAUT模型,结合动机理论,引入类型偏好、信源偏好、转发动机三个变量,构建面向突发事件的微博 用户转发行为的影响因素模型。以新浪微博为例,通过设计问卷、分析问卷数据验证构建影响因素模型有效性,对 影响因素模型进行拟合检验。【结果/结论】实证结果表明努力期望、社群影响、信源偏好、感知成本对转发意愿的路 径的CR值均大于1.96,即对转发意愿有正向影响作用;转发意愿对转发行为的路径的CR值大于1.96,即对转发行 为有正向影响作用,从政府部门、相关媒介和公众等方面提出加强微博转发监管的建议。【创新/局限】深入研究了 面向突发事件的微博用户转发行为,但调查对象不够广泛,数据分析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意义】探究政务微博辟谣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为政府引导网络舆情、治理网络危机提供参考 与依据。【方法/过程】运用八爪鱼软件采集影响力靠前的十大新浪政务微博数据,以转发数和评论数为辟谣信息传 播效果的衡量指标,构建辟谣信息内容特征、文本特征对传播效果的回归模型。【结果/结论】结果表明:谣言类型、 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图片数量、是否有@符号对转发数有显著影响;谣言类型、情感程度、辟谣方式、是否为原创、 内容长度对评论数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目的/意义】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微博的普及进一步加速了社会突发事件的传播。转发作为最重要的用户信息行为,在很大程度上预示了网络舆情的发展趋势。但是,鲜有研究关注微博内容中的心理语言使用与转发行为的关系。本研究拓展了心理语言学在社会突发事件情境下的应用领域,为政府或企业应急管理部门有效引导网络舆情提供了实践启示。【方法/过程】本文以九寨沟地震事件为例,基于LIWC文本分析工具研究了微博用户心理过程对于转发行为的影响,通过构建VAR向量自回归模型并进行格兰杰因果检验,确定了微博转发行为的心理语言影响因素,并进一步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对转发行为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结论】根据实证研究的结果,社会过程词和情感历程词对微博用户的转发行为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意义]对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陌生人社交软件的用户群体开展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有助于了解这类用户群体的信息需求和情感需求,进一步丰富社交平台用户行为领域研究的相关理论,对陌生人社交平台未来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过程]采用扎根理论方法,对“Soul”社交APP用户展开调研,利用半结构化访谈采集用户相关数据并对其进行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在确定范畴关系的基础上对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进行实证分析,并对影响因素进行探究。[结果/结论]陌生人社交软件用户的使用行为受到用户情感、用户感知、平台因素、社交因素、情境因素、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六方面的影响,并由此在产品运营角度对陌生人社交平台未来发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翟姗姗  胡畔  吴璇  孙雪莹 《情报科学》2021,39(10):118-125
【目的/意义】从新媒体社交平台中用户行为角度分析造成“信息茧房”的影响因素,探究突破特定内容领 域“信息茧房”困境、提升信息传播力的策略。【方法/过程】本文构建了新媒体社交平台中“信息茧房”现象影响因素 模型,运用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定量化检验新媒体社交平台中“信息茧房”现象产生的多重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 提出突破茧房提高非遗短视频传播力的策略。【结果/结论】选择性接触行为、信息偶遇和主观规范直接正向影响 “信息茧房”感知和“信息茧房”突破意愿;使用时间、使用频率、单次使用时长和关注人数间接正向影响“信息茧房” 感知和“信息茧房”突破意愿。【创新/局限】本文借助于抖音APP为实证平台,融合新媒体社交平台结构属性与资源 内容属性双重特征,针对特定内容领域的信息茧房现象探索影响因素的形成动力与信息传播规律。  相似文献   

12.
熊建英 《情报科学》2021,39(1):41-47
【目的/意义】为有效约束社交网中隐含风险的信息传播,研究一种基于信誉的信息行为动态管理机制。【方 法/过程】通过节点身份认证与历史行为计算节点信誉值,利用敏感词的风险权值计算内容的风险指数后并进行风 险类型分级,综合节点源信誉与内容风险指数提出一种基于社交网节点信誉授权的信息传播控制模型(RBDC)约 束不同类型信息转发权限。【结果/结论】仿真结果表明,相比无限制的信息传播情景,对内容风险与用户信誉进行 细粒度的分类与并构建转发权限映射关系,可以显著限制高风险信息传播速度与传播范围。【创新/局限】在保障社 交网用户属性数据真实与敏感词风险词表有效维护的情况下,通过多源数据融合构建的RBDC信誉授权传播抑制 模型可以实现信息传播动态调整机制,抑制风险信息传播,也有利于促进网络节点的自律。  相似文献   

13.
马达  卢嘉蓉  朱侯 《情报科学》2023,41(2):60-68
【目的/意义】探究针对微博文本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情绪分类有效方法,研究微博热点事件下用户转发言论的情绪类型与隐私信息传播的关系。【方法/过程】选用BERT、BERT+CNN、BERT+RNN和ERNIE四个深度学习分类模型设置对比实验,在重新构建情绪7分类语料库的基础上验证性能较好的模型。选取4个微博热点案例,从情绪分布、情感词词频、转发时间和转发次数四个方面展开实证分析。【结果/结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用户在传播隐私信息是急速且短暂的,传播时以“愤怒”和“厌恶”等为代表的消极情绪占主导地位,且会因隐私信息主体的不同而产生情绪类型和表达方式上的差异。【创新/局限】研究了用户在传播隐私信息行为时的情绪特征及二者的联系,为保护社交网络用户隐私信息安全提供有价值的理论和现实依据,但所构建的语料库数据量对于训练一个高准确率的深度学习模型而言还不够,且模型对于反话、反讽等文本的识别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探究用户信息行为对谣言传播的影响可以为辟谣工作提供新的思路,但目前现有研究大多基 于传染病模型研究用户信息行为的影响,而基于博弈模型所考虑的用户信息行为又不完整。【方法/过程】为了弥补 这一不足,在原有用户信息行为模型的基础上,引入用户质疑行为,构建考虑质疑效应的用户信息行为博弈模型, 分析辟谣效果达到最佳状态的约束条件并对模型中的参数进行模拟仿真。【结果/结论】结果表明,用户的质疑行为 能够提高辟谣信息的传播效果,但过度质疑会对谣言控制起反作用。最后,根据仿真结果给出提高辟谣信息传播 效果的建议。【创新/局限】本文提出的用户信息行为博弈模型与社会实际更贴近,在今后的研究中,可以考虑引入 真实数据来验证该模型。  相似文献   

15.
The dissemination of misinformation in health emergencies poses serious threats to public health and increases health anxiety. To understa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of the dissemination of misinformation regarding health emergencies, this study creatively draws on social support theory and text mining. It also explores the roles of different types of misinformation, including health advice and caution misinformation and health help-seeking misinformation, and emotional support in affecting individuals’ mis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ehavior on social media and whether such relationships are contingent on misinformation ambiguity and richness. The theoretical model is tested using 12,101 textual data about COVID-19 collected from Sina Weibo, a leading social media platform in China. The empirical results show that health caution and advice, help seeking misinformation, and emotional support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dissemination of misinformation. Furthermore, when the level of ambiguity and richness regarding misinformation is high, the effect of health caution and advice misinformation is strengthened, whereas the effect of health help-seeking misinformation and emotional support is weakened, indicating both dark and bright misinformation ambiguity and richness.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literature on mis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behavior on social media during health emergencies and social support theory and provides implications for practice.  相似文献   

16.
陈艳 《现代情报》2013,33(11):65-68
本文通过文献调研和网站调研发现,在"人人、新浪微博、豆瓣和微信"这4类社交网络上的图书馆用户数量较多,且读者活跃度较高。本文通过分析这4类社交网络的用户体验、搜索效果、信息传播的特点,以期得出"信息——载体"两者的主要匹配关系,为图书馆信息收集和发布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意义]本文从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视角出发,通过信息采纳意向的中介效应针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方法/过程]在计划行为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信息用户采纳行为模型,并通过实证研究对该模型进行检验与分析。[结果/结论]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信息采纳意向在感知有用性、用户期望、信息质量及主观规范对数字图书馆个性化推荐用户信息采纳行为的影响作用中均有中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