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02 毫秒
1.
马红光 《北京档案》2021,(11):59-61
历史上的会馆最早出现于京城,有史可查的第一所会馆是明永乐年间的芜湖会馆.《芜湖县志》载:"京都芜湖会馆在前门外长巷上三条胡同,明永乐间邑人俞谟捐资购屋数椽并基地一块创建."[1]以此为源头,拉开了会馆五百多年的兴衰史.在明清两朝,会馆广泛分布于京城和其他城市.这其中尤属北京的会馆年代久远、数量众多,无论是对北京城市的发展,还是对明清社会结构变迁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些会馆均为同乡所建,"此会馆之设,所以聚一乡一邑之人,使得周旋洽比,缓急相需,无异比里族党之姻睦"[2].在数百年的发展史中,最先出现的是官绅会馆,由其衍生出科举会馆,后又出现商人会馆,它们具有不同的功能.根据功能主义分析范式,组织的功能可以区分为显功能和潜功能,显功能指涉的是为了特殊目的而设定的事项事实上达到了该目的,潜功能指涉的是潜在的未被普遍认识的功能或社会后果.[3]综合显功能和潜功能分析,可以更全面地理解会馆在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影响.本文主要基于北京会馆档案史料和明清笔记等对北京会馆的功能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会馆是科举制度和商业活动的产物.会馆又分行馆、试馆和仪馆.工商业者为联络感情,协调事务,需要建立行业集会之所,于是就有了工商会馆,一般按行业设立,也叫行馆.明清两朝每三年在京举行一次会试,至清光绪三十年(1904年)科举考试废止,应试的举子达130多万人次.  相似文献   

3.
鹿璐 《北京档案》2015,(12):12-15
会馆是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北京的会馆历史悠久,最远可上溯到明朝,而且会馆数量众多,最多时达四百余座.北京的会馆与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这其中比较突出的要数座落在现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中的北京安徽会馆.安徽会馆建于清朝末年,在北京众多的会馆中虽建成时间较晚,但在占地面积、建筑规格等方面堪称京城各省省 会馆是北京特有的人文景观.北京的会馆历史悠久,最远可上溯到明朝,而且会馆数量众多,最多时达四百余座.北京的会馆与北京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紧密相连,这其中比较突出的要数座落在现西城区后孙公园胡同中的北京安徽会馆.安徽会馆建于清朝末年,在北京众多的会馆中虽建成时间较晚,但在占地面积、建筑规格等方面堪称京城各省省馆之冠.不仅如此,安徽会馆还曾经有过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当年康有为、梁启超在此地创办《万国公报》,成立强学会,安徽会馆成为戊戌变法的策源地之一,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4.
于德祥 《北京档案》2015,(11):39-41
何谓会馆?《辞海》中对"会馆"条目的解释为"同籍贯,同行业的人,在京城及各大城市所设立的机构建有馆所,供同乡同行集会、寄寓之用." 北京的会馆见于资料者,较早出于明人刘侗的《帝京景物略》中:"尝考会馆设于都中,古未有也,始 嘉隆间."近人瞿总之又有"推其原始者,或云永乐已有之."这两种说法尚未见到实证,现在能名实相证的建于明代的会馆大都在明万历、天启之后,所建之馆且以外埠行业商馆为多.  相似文献   

5.
走在宣南的大街小巷,当年遍布宣南的会馆,数量之多为全国罕见.宣南的会馆保存了许多重要的历史遗迹,是研究明清历史、士人文化,以及研究中国近代重大变革的历史见证.  相似文献   

6.
城市的历史建筑、遗迹是城市的文化遗产。如何有效地继承并保护好这一珍贵的城市文化遗产,已经成为社会必须面对的课题。公共图书馆是具备多种功能的文化机构,在城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具有重要地位和特殊意义。以福州的大型文化遗产"三坊七巷"为例,阐述了公共图书馆参与城市文化遗产保护的积极意义以及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荟萃八方文化精髓的会馆--会馆的兴盛与衰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馆原亦称"公所",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封建性团体,即中国旧时同省、同府、同县或同行业的人,在京城、省城或大商埠设立的机构,主要还是以馆址的房屋供同乡、同业的人聚会或寄寓."会馆"一词最早见于明代:"会",即机构;"馆",即建筑实体--屋舍.屋舍内设有机构才能称为会馆,即是以省、府、县三级为定位,及由相邻地区合组或同一行业在客居地建起的邸舍内设置机构的通称.  相似文献   

8.
祖晓屹  何昕 《北京档案》2017,(11):47-51
"法国邮政局旧址"(以下简称"旧址")位于北京东交民巷中段路北,是东交民巷旧领事馆区现存代表建筑之一.它与南面的首都宾馆隔路相对,西临北京市政府宿舍,东临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宾馆,门牌号码为"东交民巷19号",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1].  相似文献   

9.
会馆发端于中国明代,是一种具有地域性的特殊的社会组织。会馆文化随着明清时期的中国移民去往世界各地,华侨华人会馆对于海外移民而言具有重要意义。东南亚地区是全球华侨华人聚居最为密集的区域,会馆文化作为华侨华人的特色文化亦在东南亚各国地区立足共生。相较于东南亚诸国,越南与中国比邻,因此在地理、历史、文化、政治等各方面都与中国具有独特的联系。自明清时期从中国迁居越南的移民,同样将会馆文化带至当地,伴随着越南的历史更变与社会变迁,越南华侨华人会馆依时而变,延续至今。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以地缘、神缘为基础,是二元合一的结果,会馆的"生"来自于族群群体的意愿、文化与实力,而会馆的"存"则是适应时代背景与社会变化的结果。越南华族会馆的生存机制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0.
在总结分析中国古籍保护历史与现状的基础上,主张从古籍三种基本价值属性出发,有意识地构建中华古籍层级保护体系:在文物价值层面,对古籍实体实施文物级别的原生性保护;在学术价值层面,对古籍内容实施再生性保护;在艺术价值层面,对古籍版刻工艺、修复技术、鉴赏方法等实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并提出了创建"国家古籍文物馆"和"国家古籍版本数据中心"等具体设想.  相似文献   

11.
微雨潇潇,这样的天气在南城的街巷胡同中信步缓行,踏寻当年羁旅京城的文人们的履痕,想象着昔日的诗酒风情,的确是件很惬意的事。北京的南城,文化史迹荟萃之地。虎坊桥路口南便是著名的湖广会馆,西北处则是京华印书局和京报馆的旧址,东行百余米  相似文献   

12.
《北京档案》2020,(5):60-6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北京与全国人民一起众志成城,严防死守,抗击疫情。北京市档案馆作为永久保存对国家和社会具有重要历史价值档案的国家综合档案馆,为全面记录、完整保存、生动展示北京地区疫情防控时期的特殊记忆,为未来留存一段不同寻常的历史,特主办"北京战‘疫’行动"摄影大赛。  相似文献   

13.
悠悠岁月,创造了美,更积淀了美。也许你不知道,在人类记忆的宝库——档案馆里,珍藏着大量中华书画艺术作品。我省各级档案馆都保存着一定数量的书画作品,仅省馆馆藏书画珍品中,就有明清、民国以及当代的,其数量众多,艺术价值极高。浙江是中国画的重镇,省档案馆馆藏书面独树一帜。馆藏珍品中明清时期的书画,充分体现了省馆的收藏档次。"明四家"  相似文献   

14.
陈楚桥  张燕 《今传媒》2016,(2):146-147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大任务.要完成这一重大任务,一项十分重要的也是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加强对优秀传统文化思想价值的挖掘和阐发,维护民族文化基本元素".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特殊表现形式,是各种文化形式发展的基础,任何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应该得以珍视、保护、传承.复州皮影戏距今已有近400年历史,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具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复州皮影戏的保护和发展现状却不容乐观.笔者在调研走访的基础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复州皮影戏的传承和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①自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以来,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  相似文献   

16.
从保护白鹤梁题刻实例着手,分析地方高校图书馆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优势,从立档保存、价值研究、合理利用三个层面探讨地方高校图书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采取的措施,包括对无形文化遗产的有形物化、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精髓、开展非物质物化资料的特色服务等。
  相似文献   

17.
2017年5月10日,国际图联发布关于"图书馆保护文化遗产"的政策声明,呼吁各国决策者:支持将图书馆纳入各国政府保护和维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的目标体系;认识到文献遗产资源是全球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制定具体的计划为其保存提供资金;认识到图书馆是保护文化遗产的重要角  相似文献   

18.
李英 《档案管理》2012,(1):80-82
自从2005年12月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后,全国不少地区都积极申报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此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档案资料,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传承、创新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给档案管理部门带来一定挑战,如何根据非物质文化档案的特点,顺利实现档案建设与管理,已成为研究的一个课题.1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的必要性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是指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有关的那部分档案,即所有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的具有保存价值的各种载体的档案材料,包括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的道具、实物等,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记录和保护过程中形成的文字记载、声像资料等.对于已经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遗产项目,其档案还应包括与"申遗"工作有关的一系列档案文件材料.  相似文献   

19.
李松龄 《北京档案》2012,(4):8-11,52
在北京天安门迤东一箭之遥的南池子大街南口路东,有一座被红墙围绕的雄伟壮观的古建筑物,这就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保存最完整、最古老的明清档案库房—皇史宬. 一、皇史宬建造缘起 (一)皇史宬是皇城宫殿群的重要组成部分 皇史宬座落在今东城区南池子大街136号.明清两朝南池子一带称东苑(又称小南城、南内),因位于紫禁城东南而得名.明朝时这里除建有皇史宬外,还有重华宫、宜春宫、洪庆宫、重质宫等宫苑建筑,与紫禁城等宫廷建筑构成一个整体,周边奇花异草、怪石林立、清雅幽静,是帝王经常来游玩的地方.迨至明朝末期,东苑逐渐荒废.清朝以后,逐步被改建成民居,原来所有明宫殿旧址都已荡然无存,惟独皇史宬屹然尚在,一直保留至今,可谓是当年东苑建筑群中“硕果仅存”的建筑物了.  相似文献   

20.
《兰台世界》2012,(24):3
沈阳"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位于沈阳市和平区十一纬路102号,现为交通银行用房。2003年3月20日被列为辽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17年英国汇丰银行在奉天开设支行。沈阳"英国汇丰银行奉天支行"旧址大楼建于1932年,是由英国人设计,中国的建筑工人施工建起来的。该楼的设施比较现代和齐备,是当时奉天现代式建筑之一,俗称"七节大楼",至今保存完好。1948年沈阳解放后,"英国汇丰银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