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交互式教学没有把主体与客体完全对立起来,教师与学生即是主体又是客体。本文认为教学是师生对教学文本的理解以及在师生相互理解中显现,并通过师生与教学文本相互间的视域融合的方式不断创生,是在师生共同欣赏教学文本并在游戏中达成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中的对话,是在新课程背景下出现的相对于传统教学的独白式而言的师生间信息传递与反馈的手段与方式,是师生间借助语言进行的思维的相互转向,是对话主体心灵上的相互回应,也是人与文本、人与人、人与自我的理解和反思。  相似文献   

3.
教学理解源于视域融合。共性知识是视域融合的心智条件系统,个性知识是视域融合的心力动力系统。基于共性与个性知识融合而生成的教学理解系统是解读性、对话性、反思性的教学关系系统。师本间解读、师生间对话以及生生间反思构成了教学理解复杂的表现形式,基于理解的教学设计则是优质教学设计。  相似文献   

4.
郑春江 《成才之路》2013,(28):57-57
对话式教学是新课标所极力倡导的一种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对话式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师生在一种平等、理解、倾听的情境中,以文本为媒介,从各自的理解出发进行的有意义的交流活动,是增进主体之间相互理解,促进其视域逐渐融合的教学过程。对话式教学是在开放与互动中进行的,它具有开放性与互动性。  相似文献   

5.
论交往教学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交往教学是以合理的人性假设为逻辑前提,在平等理念的指引下,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教学文本之间,以语言为主要交往方式,以师生内在的、自觉的共生共长以及文化的理解生成为旨趣的双重建构教育活动。交往教学尊重人的生命并且激发人的生命力量,以主体间性的和谐美作为自己存在的前提、条件及价值追求,依托于文化且创生文化,以生活为源泉且勾画着可能生活,在开放动态的过程中编织着非线性的复杂世界,理论探究、实践观照以及方法论的突破与创新构成了交往教学研究体系的完整图景。  相似文献   

6.
在全球信息化时代,对话、交流、合作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与学习的重要方式。那么,对教学中对话教学的内涵、特征及其所具有的现实意义,我们有必要进行重新认识。对话教学是建立在平等、理解、信任和民主关系下的师生、生生间在思想、情感和精神上发生的交流与沟通,以及师生与文本间开放的、动态的生成过程。对话教学的实践过程,反映出对话教学具有平等民主的师生观、师生合作探究的教育观和师生共同生成的知识观等特征。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就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一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是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欣赏和批判;二  相似文献   

8.
互动教学是立足于师生双方的相互认识、理解、解释的基础上,以教学资源(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资源)为中介的相互作用的教学,是以师生双方的平等对话为前提的教学,是包括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互动的教学,是为了完成教学目标,通过师生对课堂各个要素的调控在教学过程中发生的教与学的相互交流、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教学生态环境和生态形式.……  相似文献   

9.
韩春荣 《成才之路》2014,(26):82-82
教学中的"视域融合"的真正涵义在于师生间通过一问一答的开放性对话模式进行对真理,即文本原义进行探索与获知的一个过程。由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存在着意识和知识的差异,因此,在"视域融合"中要求其各自冲破自身界限的束缚,将各自的视域与他人的视域相融合,从而达到扩大充实自身视域的目的。在教学中,这将有效地促使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获知。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中的对话,使师生之间相互沟通、交往、理解,亦使人与世界、与文本间相互认同、体验。这样,语文教学才真正面向了生活,教会了学生如何选择接纳、理解与宽容。  相似文献   

11.
<正>阅读被看作是读者与文本间的二元理解。读者的阅读经验构成了“读者视域”,文本的语言风格、内容表达、结构形式等构成了“文本视域”。阅读理解的过程就是“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相互交融的过程。[1]阅读的本质是对话,是阅读者裹挟着自身的原始经验,即“读者视域”,体会文本独特的语言风格、表达特质以及结构形式等“文本视域”,形成两者之间的相互交融。[2]但“读者视域”与“文本视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彼此之间存在着诸多非一致性认知,这就形成了阅读过程中的认知冲突,伽  相似文献   

12.
科学、合理的板书是一堂成功的阅读课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现代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板书应是师生双边活动的产物,是师生对文本资料的接触、理解、感悟、拓展的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3.
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对教学文本的阐释,师生双方通过对话,在对教学文本的合作阐释过程中才能有效地理解其意义。但是,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严重制约着教学文本阐释的有效性,出现了将学生客体化、忽视意义生成过程以及漠视学生话语权等实践问题,其根源在于传统的师生关系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要保证教学文本阐释的有效性,就必须采取措施重建师生间的对话关系。  相似文献   

14.
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分享彼此的理解与思考,交流彼此的体验与情感,从而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形成"师生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和师生共同发展。动态生成,几乎是每堂数学课都要经历的过程,它是教学中最灵动、最有活力的环节。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把数学课堂还给学生,教师与学生都是课程内容的开发者,教学的过程是持续生成教学内容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语文阅读教学依赖文本语境、生活语境和教学语境进行。启发式教学要提高效能,只有在多元语境中重视生成价值,把握对话契机,关注异质反馈和联系生活世界,才能为师生提供更为开阔的认知视域和话语空间,促使学生将被动认识的习惯转化为自主求知的意识和能力,实现师生共同创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6.
程玮 《高教探索》2013,(1):77-82,109
教学文化是教育文化的核心,其内涵阐明了教学文化建构主体的文化自主性并以文化自觉的精神实践交互生成集体学习的价值理念,它是以集体文化的生成过程和融合结果为基质,在交往学习场域中以学习共同体的方式、生成互文性的特质来呈现教育生活的文化样态,而这种教学文化生活形态的形塑根植于教学文化建构过程中教学主体间及文本借助于对话、交往和理解达到视域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语言是教学交往的媒介,语言只有转化为直接性的言语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交往,教学交往中的言语是指言语主体围绕一定的目标在相互言说中表现存在的事件与意义的生成,是主体通过自身的言语行为展示自我生命的过程。教师、学生与课程文本之间的共时性言语、历时性言语与自我反思性言语对话构成了教学交往的诠释路径系统。在不同言语路径中必须处理好教师、学生对课程文本的理解,师生之间的关系以及师生个体的自我反思等问题,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促进教学交往的全面展开与教学意义的不断生成。  相似文献   

18.
教学是师生基于文本和多元活动,建立意义场域的过程。以意义阐释和创生为指向的教学内蕴着意义的理解。教学理解是教师在坚守"创生"和"人本"的立场下看待教学意义的思维方式。教师的教学理解包括对课程文本、学生和自身的理解。为了提升教师的教学理解,应采取优化教学思维、增加理解力等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对话”成了教育教学中的热门话题,许多专家、学者撰文阐述,给教育教学研究和实践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给阅读教学带来了生机。阅读教学实质是一种以选用的文本为中心话题,以人格的平等为前提,以心灵的交流为核心,以教师的机智为关键的一种课堂对话。简言之,阅读教学就是教学生如何学会以文本为中介跟作者展开对话的一种对话。一、选用的文本,阅读教学对话的话题1.文本,阅读的对象。文本凝聚着作者对生活的理解,承载着作者对人生的感悟,蕴涵着作者对艺术的追求,值得师生反复品读玩味。其他读者的解读赏析文章只能是师生解读原作的一…  相似文献   

20.
互文性,是关于文本建构和文本解读过程中当前文本和其他文本关系的理论。互文性理论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能提升教师解读文本的能力,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积极性,改善师生被动交流的局面,提升师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我心性,给大学语文教学注入生命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