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张栋凯  齐佳音 《情报杂志》2015,(3):132-137,149
以味千(中国)"骨汤门"事件为例,采用向量自回归(VAR)、脉冲响应分析等方法,将微博平台上企业突发危机事件网络舆情影响力分为意见领袖舆情影响力、媒体用户舆情影响力、普通用户舆情影响力,实证分析了群体舆情影响力对企业股价的冲击幅度。研究结果表明:在企业突发危机事件期间,群体舆情影响力对企业股价造成了负向冲击;群体舆情影响力越大,对企业股价造成的冲击越大;在舆情发展初期,群体舆情影响力对股价的冲击幅度最大,随着舆情热度减弱,冲击幅度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2.
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系列化呈现"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梳理和归纳近年来网络舆情热点事件,发现某些热点事件由过去零碎化出现而转向系列化呈现.深入考察表明,媒介议程设置、网民共性偏好、自然异常现象、社会变迁压力等推动了事件系列化.而事件系列化呈现推动了政府政策介入和网民认知转变,也带来了网络舆情叠加、固化、危机化及社会恐慌心理等.因此,政府、媒体、网民等需通过行为改进或机制构建等减少或消除事件系列化及由此形成的网络呈现与舆情聚焦.  相似文献   

3.
分析网络舆情事件的热度,研究网络舆情危机的形成机制,构建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的系统动力学模型.采用Vensim PLE软件对模型仿真,验证并分析模型的有效性和灵敏度,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较好地拟合网络舆情事件中热度的形成过程.分析事件作用、网民作用、媒体作用和政府作用等四方面对网络舆情热度的影响,给出了网络舆情危机预警策略与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网络舆情几个基本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和分析主要网络舆情定义的基础上,详细分析了网络舆情的主体、客体、本体和载体,重新界定了舆情和网络舆情的定义,根据网络舆情事件的特点将其划分为单一事件、一连串事件、一组事件和混合事件四类。指出网络舆情的边界应起于网络舆情事件发生,止于舆论形成,或现实世界中占主导地位的针对性行动出现,或舆情消亡。在此基础上重新界定了网络舆情演化过程,将一般意义上单一的演化过程分解为四类演化过程,并分别探讨了其对应的网络舆情事件及演化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5.
王洪华  李锦兰 《现代情报》2014,34(9):153-157
网络舆情的力量可以影响甚至左右政府决策和形象,政府应当高度重视和正确应对。“广东茂名3·30事件”就是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危机的一个典型案例。我们试着就事件本身进行分析与研究,从网络舆情的概念、事件产生的原因、事件经过以及政府在应对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中存在的问题为着眼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6.
网络舆情和环境保护等是诱发企业危机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有关企业污染行为诱发网络舆情危机形成机理的研究成果并不多见.以2011年社会普遍关注的环境污染事件为例,通过实证方法和演化理论对企业行为诱导的媒体报道行为进行了分析,然后对企业行为诱发的网众网络舆情传播行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企业行为导致的环境网络舆情危机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建辉  陈荣  韩邦聚 《现代情报》2013,33(1):171-176
近年来的一系列企业突发性公共事件使得公众对企业网络舆情的关注达到一个新的高度,同时越来越多的企业也开始重视网络舆情的应对。本文采用AHP的方法构建了企业网络舆情的测度模型,并确立了舆情信息危机预警尺度表,能够直观的为企业提供网络舆情的测度。  相似文献   

8.
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形成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已成为社会舆情事件的放大镜.结合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形成过程,分析网络舆情要素元信息,给出网络舆情危机事件形成因素;以2009年十大网络舆情事件之一的"邓玉娇"事件为实例,对其进行因素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给出相应的网络舆情危机预警对策.  相似文献   

9.
微博作为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由于信息量大、传播更迅速,成为网络舆情传播的主要载体。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首先对政府负面网络舆情事件热度进行明确界定与度量,之后通过划分状态空间、构建状态转移矩阵、开展舆情热度趋势预测等步骤建立基于马尔科夫链的政府负面网络舆情热度趋势预测模型。以新浪微博为例,选取2013年度的舆情热点事件“延安城管暴力执法”进行舆情热度实证分析,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而为政府开展网络舆情管理和网络危机公关活动、合理引导舆情事态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赖胜强  唐雪梅 《现代情报》2018,38(10):108-114
[目的]网络舆情爆发容易影响政府公信力造成形象危机,政府应该积极与大众沟通回应舆情。回应策略是政府在舆情事件中应该说什么的问题,现有研究还较缺乏。[方法]基于危机情境沟通策略,通过人民网舆情案例库等收集近年来的典型网络舆情事件64例,采用内容分析对案例中政府采用的回应策略进行分析。[结论]研究发现,政府回应网络舆情符合SCCT理论的匹配规则,但也有创新回应策略以及策略组合方式,策略组合包括从属策略与主回应策略形成的两种类型,具体策略组合方式需要考虑事件类型、回应时间和回应主体身份。  相似文献   

11.
热点事件舆情关联现象在网络时代普遍存在。事件通过共同主体、主题或者情绪相互联系,既包括存在于单一热点事件之中的舆情簇,也包括存在于多个热点事件之间的舆情集。研究表明网络热点事件舆情关联是由信息的"眼球经济"效应、媒体的协同过滤和议程设置以及网民的群体记忆等多种因素而促成。舆情关联会促进网民和媒体的事件认知,推动政府治理,但也会造成私人生活的公共化、网民的反向认知、情绪累加和政治冷漠等问题。政府应建立关联舆情数据库以及立体的舆情应对体系,加强媒体管理及网民引导,从而有效地对舆情关联所带来的负面影响进行防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针对同一事件新闻报道与舆情评论既相互依存又偏离的现象,通过话题识别与主题关联分析,探索新闻报道引发的舆情评论在主题内容与时间阶段上的异同,拟为研究以舆情评论表达的舆情事件和以新闻报道表达的社会现实之间的共振与偏离,进而为探究社会舆情传播规律提供参考,为服务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依据。[方法/过程]以拉斯韦尔(5W)模型、LDA主题模型和Python工具为基础,设计研究思路和流程,从腾讯新闻和知乎平台上抓取新闻报道和评论的数据,经过处理加工过后加以分析挖掘。[结果/结论]研究发现:舆情事件主题会一定程度偏离社会现实主题,衍生出更多隐性主题;舆情事件与社会现实的发展走向较一致;此外,社交媒体相较于新闻媒体所衍生的舆情事件主题更多,而两者反映的社会现实主题类似。  相似文献   

13.
崔鹏  张巍  何毅  齐婧 《现代情报》2018,38(2):75
借助危机管理中的生命周期阶段论,研究了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情演化规律,构建了由酝酿阶段、爆发阶段、扩散阶段、反复阶段、消退阶段、长尾阶段构成的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发展生命周期"六阶段"模型。基于该模型,通过对突发公共事件典型案例分析,探究了政府应对能力指标在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情生命周期中的演化态势,为政府提升应对网络舆情的能力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意义]基于4R危机管理理论,从缩减、预备、反应和恢复四个阶段对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的方法手段进行认真的分析和概括。同时,分析了影响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手段有效性的情景要素,为政府处置网络舆情危机提供有益的参考。[方法/过程]在梳理国内外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相关研究成果之上,基于4R理论设计了通用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场景下的应对手段。以丽江政府网络舆情危机事件为例,探讨危机应对手段的具体情景应用。[结果/结论]4R危机管理理论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工具,因其在价值取向、行动目标和周期划分上与政府处置政府网络舆情危机有高度契合,因此将其应用于政府网络舆情危机管理具有适用性。危机的概率、种类、强度是影响政府网络舆情危机应对手段有效性的要素,因此危机应对手段的选用要依据具体的危机情景而定。  相似文献   

15.
社会事件的前卫指标来源于网络, 随着网络技术平台的发展, 使得信息 网络传播更为迅速和广泛,给社会事件的舆情应对带来诸多挑战。 文章以社会事 件网络舆情干预机制为研究对象, 从舆情传播过程的视角 , 提出社会事件网络舆 情干预机制的 4 个阶段, 即舆情干预判断、干预时机、干预措施和干预评价。 此 外, 文章还具体分析了各关键干预环节的技术解决方案, 并给出 舆情干预的政策 建议,为政府及相关部门对舆情的应对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6.
吕朝辉  程子恒 《情报杂志》2021,(1):150-156,164
[目的/意义]遵循网络舆情演化规律开展高质量的信息治理,是有效化解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事件的必然选择,也是对重大疫情防控精准化、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检验。[方法/过程]基于弹簧运动的受力原理,借助系统动力学及营力系统理论建构一种“弹簧”动力模型,用以描述信息压力、信息支持力、信息驱动力、信息阻滞力等内外营力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作用力在网络舆情蓄力生成、反弹加速、异化驱动、减速终结等四个动态演进阶段的各自表征。[结果/结论]重大疫情防控中网络舆情的信息治理策略应从前置端口环节守住信息传播“关口”,从中间过程环节打造数字治理格局,从后置反馈环节强化网络舆情监管。  相似文献   

17.
蒙仁君 《大众科技》2014,(10):200-202
目前,为了推动公民参与,提高公共政策制定的透明度、科学性和民主性,公开征求意见已然成为我国公共部门制定公共政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举措。但是,我国目前在公共政策公开征求意见方面还存在着缺乏统一规范、方式参差不齐、实际效果不佳等问题,应该制定统一规范、加大技术投入、加强宣传互动,以增强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公共政策公开征求意见的实效和质量。  相似文献   

18.
阎宇 《情报科学》2012,(2):268-270
"信息孤岛"问题是电子政务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要面临和解决的棘手问题。舆情是指公众对国家管理活动或行为所持的社会政治态度,网络舆情是舆情在"网络社会"这种特定社会空间中的体现。解决"信息孤岛"问题、提高地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能力,必须从观念层面上全面理解电子政务,从制度层面上加强法制建设,从技术层面加强与IT企业的协作,从安全层面上加强政府信息安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我国对于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现象的研究现状,利用文献计量方法,从国家基金立项情况、期刊资料调查情况入手,进行内容概括和分析,从整体上把握国内网络舆论群体极化的研究动向和存在问题,为网络舆论的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