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滨州学院学报》2020,(4):92-96
受疫情影响,高校教育教学活动受到较大冲击,化工作为传统工科专业,如何在特殊时期保证线上教学质量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分析了化工原理课程的在线教学现状,然后从教学资源优化、线上教学实施、教学反馈及评价机制等几个方面,阐述了以在线平台和直播授课相结合的教学形式的线上课程建设,并对目前线上课程存在的问题和潜在优势进行了探讨。针对该课程在线教学进行了探索和实践,目的在于在新的教学形势下保证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2.
文章提出"多元化+1点3线"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设计思路和培育建设平台。通过"多元化"一流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方向和相对课程设置关系研究和"1点3线"的一流专业特色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设研究,探讨在工科院系如何培育和建设设计艺术类产品设计"一流专业"应用型创新人才。  相似文献   

3.
新冠疫情期间,线上教学在各级各类学校响应教育部"停课不停学"号召下发展迅速。为了提高实践性强的高校工科课程的在线教学质量,本文提出了将会议授课(ZOOM)、教学管理(Canvas)和在线仿真(Proteus)等工具相结合的多维互动线上教学法,该方法除了优化教学互动方式与充分利用教学要素外,还增设了"云讨论、云作业、云仿真和云答辩"的考核评价体系。可为新工科背景下实践性课程的线上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新工科"建设呼唤高等工程教育实验平台的改革创新。"校地企"合作共建产业学院,打破了专业学科的人才培养藩篱,构建起跨界与跨学科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平台。通过有效整合多方资源,打造专业交叉融合式的"新工科"人才培养实验平台,构建专业群课程与教学资源的实验平台,搭建以创新创业为核心素养的实践平台,为地方高校培养未来产业和行业发展需要人才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面向交通运输一流学科和相关新工科专业建设,从实验理论教学、实验平台建设、高水平实验师资队伍培育以及实验管理保障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泛理工基础学科实验教学体系"设计思路,探索了基于"新工科"理念深化基础学科实验教学改革的新路。  相似文献   

6.
《实验技术与管理》2020,(1):163-166
为了满足新工科建设对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研发了控制系统综合设计实验平台,构建了自动化专业综合实验。从课程体系、培养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深化"新工科"建设。采用分层次培养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设计流程为依据,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表明,利用综合实验开展"新工科"建设,为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新工科高校的建设需要推动现有工科专业的改革创新,本文基于课程教师组、在线课程、教师"双聘",建立了课程组联合授课的课程教学内容组合新模式,建立了机械类工程训练课堂教学新模式,建立了机械类工程训练课堂考核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在由"新业态"牵引的新工科路径探索中,近期学者们已就其概念的衍生背景、实践意义和人才培养内涵等进行了多视角讨论,而对于新工科倡导推动的工科院校或专业创新路径,如专业设置、知识体系、课程模块与授课方法等尚需进一步研讨。前期研究中,我们着重强调了基于"新业态"的"新工科"落地路径,讨论分析了关注新业态、重构新课程的政策建议,并简略提及CDIO转换平台在其间的价值和作用。本文结合学界前期对新工科的研究分析,通过关注我国院校当前对于新工科实现路径方面的新探索、新思考,尝试通过建构CDIO转换平台的方式,讨论如何在高等教育系统和工程教育过程中通过转换平台来实现新工科建设从理念到行动的转变。  相似文献   

9.
教学视角下的综合性实验是由若干个实验组成的一个实验系统,系统的每一个分支服务于该系统核心目的的达成。"新工科"背景下综合性实验改革可从传统实验的升级改造、强化实验间的系统性逻辑、适当融入"新工科"的"新"、加强和完善实验实践共同体协同共享平台建设等方面展开。结合已有教学设计经验,针对近年来综合性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核多源递进系统反馈设计"的综合性实验设计理论,并结合采矿工程专业核心课程,探讨了以该理论为指导的锚杆支护综合性实验设计。  相似文献   

10.
化工原理是化工及其相近专业学生学习工科专业课程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系统阐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建设、实施和效果。研究表明,基于云班课平台的化工原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现了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的个性化设计与实施,体现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工科课程教学中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石油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尝试建立一种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实验教学观念,构建了石油工程在线实验教学平台,依托该实验教学平台,改革传统的实验授课及实验考核方式,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并在"采油工程"实验课程中进行了实践,取得了良好的实验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丁洁  徐丰羽  严静 《英语广场》2023,(4):120-124
在“新工科”建设理念下,各大高校积极开展了工科专业的升级改造,尤其以课程体系和资源建设为重。为主动适应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中本科生全英文授课的新要求,全面提升工科人才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本文从课程资源建设角度出发,依托国家一流课程和省级一流课程资源平台,探讨自动化专业全英文课程资源的多元化建设方案和成效,构建线上与线下资源贯通、显性与隐性资源互补的课程资源新生态,为新工科人才培养提供了系统的资源建设方案。  相似文献   

13.
围绕如何突破实验教学时空限制,以及满足高阶性数字电路实验教学需要,建设了数字电路在线实物实验教学平台。依托平台打造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实验模式,开发了系列在线实验教学项目,以DDS信号发生器设计为例介绍在线实物实验教学设计和实验特色;基于平台开发的实验项目已在国内多所高校推广使用,为同类课程信息化建设与教学改革提供了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4.
信息技术正重塑传统教育形态,将逐渐改变高等教育国际合作模式。对计算机微专业在线学习项目“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科大学生的访谈调查发现,随着我国工程科技领域快速发展与影响力的提升,以清华大学为代表的优质工程教育资源和卓越国际化在线教育平台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科大学生产生巨大吸引力。受访者通过该项目在线学习,提升了专业基础知识和综合素质能力,形成了追求卓越的信念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的精神,加深了对多元文化的理解以及与中国的情感联结。中国工程教育应依托开放教育资源共享平台,推出更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世界一流工科在线学习项目,对接发展中国家工程教育需求,进一步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线工程教育的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5.
赵耀  吴鑫盈  孙悦 《教育技术导刊》2021,19(12):152-156
为了解直播授课环境下在线课堂使用多种互动工具平台时师生互动情况,对扬州大学临床医学和文秘专业共629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教师进行线上互动频率选择经常和偶尔的比例分别为48.32%、50.67%,说明教师直播授课互动意识并不强烈,互动形式也较单一,需要提供更高效的直播授课互动策略。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通过在线授课软件共享名师课堂,增强课堂交互性;利用班级学习群、答题卡、授课统计等方式实现精准教学与评价;同时,有梯度的教学设计作为名师课的补充,仿真虚拟实验弥补线上学生实验操作缺憾等策略使线上教学达到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在新工科"理念引导,结构优化,模式创新"理念的倡导下,将虚拟仿真技术与传统物理模型实验相结合,对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专业本科生实验课程进行了教学模式的创新探索。以桩基冲刷实验为例,针对现有物理模型实验中的不足,运用数值计算手段,建设"虚实结合"的实验教学平台,探索"线上线下"的教学新模式。实践表明,建设波流对桩基作用的数值仿真实验有利于夯实理论基础,提升教学内涵,拓展实验教学时间与空间,为学生的创新设计提供实践平台,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8.
针对高校开展线上授课与指导的特殊性,以大学生创新训练电气工程类项目为例,结合线上交流平台和网络教学资源,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及其实施方法进行探索和研究。首先,以关键技术问题为导向,研究双馈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别对反馈模式和前馈模式进行详细说明;其次,基于该培养模式建立以创新思维培养为目标的开放型综合实验平台,实现了基于线上交流的开放型平台和数据测试分析平台的构建;最后,通过建立在线"云沙龙"活动平台,提升了大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高校大学生的线上教育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19.
冶金工程专业综合实验是冶金工程专业本科生的核心课程,是学生理论联系实践、锻炼实践能力、强化创新思维和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为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强化工程意识、增强创新能力,依据课程教学目标,将BOPPPS模式应用到实验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借助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线下实验操作平台和雨课堂等平台,以铁矿石还原性实验为例进行了教学设计。实践证明,此教学设计的实施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改进教学效能、提升个人综合能力,对工科实验类教学改革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文章针对高职工科生这一群体的个性特点,以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冲压模具设计与制作"中的"简单冲裁模设计与制作"教学单元为载体,结合实际授课经验探讨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法与信息技术在高职模具专业核心课中的应用及其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