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柳永词情论     
诗言志、词言情,是宋代以来形成的普遍意识.那么,特别提出柳永词情来加以讨论,有何必要呢?首先,柳词言情固是历来评论家所共认的事实,然而就此而形成的评价上的分歧之巨大,争论之激烈,古今词人殆无其匹.宋人张端义《贵耳集》引项平斋之言云:“诗当学杜诗,词当学柳词.杜诗、柳词皆无表德,只是直说.”拟柳于杜,可谓推崇备至.张氏复云:“盖词本管弦冶荡之音,而永所作旖旎近情,故使人易入.”认为柳词的魅力全在能达人情,读者易为其感情所动.而张炎《词源·杂论》则以此病柳,曰:“词欲雅而正.志之所之,一为情所役,则失其雅正之音.”张炎作为南宋清空词派的作家与理论家,以雅正清空论词,显然在于以诗救词,故对柳词言情深致不满.至清代,这种争论仍继续.冯煦《蒿庵论词》云:“耆卿词,曲处能直,密处能疏,(?)处能平,状难状之景,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自是北宋巨手.”状景达情云云的称语,也曾是后人评价杜诗的言辞.江顺诒《词学集成》卷五引用陶篁村之言曰:“倚声之作,莫盛于宋,亦莫衰于宋.尝惜秦、黄、周、柳之才,徒以绮语柔情,竞誇艳冶.从而效之者加厉焉.遂使郑卫之音,泛滥于六七百年,而雅奏几乎绝矣.”仍是以雅正绳词,不满于柳秦诸人.这种评价上的分歧  相似文献   

2.
鉴赏古典诗歌的语言,重点应放在用词之妙上。具体地说,应关注如下几个方面:一、活用词语所谓"活用",就是作者改变某些词语的词性。这类词语往往可状难状之景,可达难达之情,甚至可营造出一种意境。例如蒋捷的"流光  相似文献   

3.
反常手法,看似违背情理,实则合乎情理。古诗词中常运用这种手法,以状难状之境.以达难达之情。巧妙运用这种手法,能产生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兹举人教版选修教材《中周古代诗歌散文欣赏》“诗歌之部”的数例予以赏析;  相似文献   

4.
朱声希是秀水朱氏家族最后一位文采斐然的人物。他的诗词有乡野气,而无缙绅气。具体说来,其试帖诗以刻划精确、比附密切为能事,工巧有余而情韵不足。其题画诗冲淡清雅,思亲怀友诗感情真挚,咏物诗细腻委曲,山水纪游诗明秀超逸。其词作嗣续浙西词派的流风余韵,以咏物词占优位,或浓妆淡抹,直写物象,巧言切状,如印之印泥,或借题发挥,由此及彼,抒情言志。其纪游词善于将自然的清远之境运化成清新淡雅之韵。其题画词或侧重对画面的再现,或侧重对画面的升华,呈现出恬静淡雅的风格。  相似文献   

5.
词境指词之意境,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互相交融而成的境界。优秀的词境更像词人画的一幅画,或者搭建的一个舞台。当读者品味词句时,会不由自主地徜徉其间,从而获得人在画中游,身为剧中人的审美享受,因此王国维认为"词以境界为最。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并以此为标准,将辛弃疾尊为两宋词人之翘楚,称"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人间词话》)。而最能体现  相似文献   

6.
《人间词话》(重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卷上1.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①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31]①“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初稿为“不期工而自工”.本则词话末尾[]内的数字,是用于标明手稿上排列的次序:下同.2.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①[32]  相似文献   

7.
朱自清的早期散文曾被誉为“白话美术文的模范”,他善于像画家一样用精雕细刻的笔法绘制一幅幅精美动人意味隽永的画面。画面之中,毫不掩饰自己的情感意趣和性格志向,使难状之声难描之形难绘之景难传之情变得耳闻其声目睹其形身临其景心受其情。赏读朱自清散文名品《绿》,又一次惊诧于作者笔下梅雨潭如此可爱而醉人的“绿”,尤其叹服于作者女性化手法所表现的奇妙神韵,不妨先来分析《绿》中的两个例子。  相似文献   

8.
韩非子为战国法家之集大成者。非善著书,文质并形,严峻周至,论理透辟,读之则著而不去。然省、倒、舛、换之词间或参伍其间,此所以义理难达者也.今举其要以辨之,弃其蔽以正之,明其义矣。一、省词省词者,谓文中之词省略或词组之省略部分也。非子之文,或并文反义省其词,或熟语省其部分。凡此诸类,以祈简练文字之的.其下举例以见之。1、并文或并文反义省词。如:①《有度》载:“权衡县而重益轻,斗石设而多益少。”  相似文献   

9.
“境界”说,是中国近代学者王国维的著名词学理论,在学术界颇有影响,对推动古典诗词的研究有很大的裨益。王国维说,词以有“境界”为最佳,有“境界”方能自成“高格”,自有名句。唐五代和北宋词所以能够“独绝”词坛,原因即在此。而境界说中尤以“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提出为佳,这是对中国古代文学的总结及发展,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一、对“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理解《人间词话》开宗明义便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接着为境界规定了两个基本审美形态:“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  相似文献   

10.
从字源学上考察,王国维的"境界说"为词体艺术提供了一种时空终极状态的审美价值判断。它把艺术创作者的情感体验提高到了形而上的终极关怀层面,表达着词体艺术创作者主体心灵所达到的一种终极状态。宋代的词体艺术,以其对词人情性本体意识的高扬而彰显出自身绝对自由的无功利性艺术品质。因此,"境界"说从时空终极状态角度为以宋词为代表的词体艺术之无穷艺术魅力提供了重要注脚。  相似文献   

11.
千古词帝的悲歌——浅析李煜后期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煜后期的词作把人生际遇、国破家亡的深哀巨痛引入词中,拓展了词的主题和题材,"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李煜的词,以沉雄奔放之笔,写故国哀感之情;用浅语白描,抒写生活感受。他的词,无论在内容还是艺术上都达到了高超的境界,为后来的词人们开启了新的风格和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2.
“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人间词话》)王国维对于诗词的境界,给以很高的评价,把它作为衡量作家和作品的标尺,并放在头等重要的地位。认为文学作品只要有境界,就能显示出作家高度的气质和风格;表现出作品高超的艺术水平;从而写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佳句来。他甚至认为五代、北宋之词成就很高的原因,就是因为其有境界,境界美。因此,在《人间词话》中,他较多地、系统地阐述了他的境界说,历来被人们所称道。对于其境界说,在学术界引起了越来越多的人的兴趣。本文只  相似文献   

13.
王国维之《人间词话》,研究其"境界说"内涵者甚多,而研究其提出者很少,从词学史角度对比去研究的就更少了。本文简要对比了"境界说"与"兴趣说"、"神韵说",大致梳理了《人间词话》中典型词家在王国维"境界说"理论背景下的优劣得失,旨在分析"词以境界为最上"问题的提出。  相似文献   

14.
论意境     
<正> 一、意境的孕育时期与概念内涵意境(亦称境界)是开展诗词评论重要纲领和美学原则之一,蕴义精深,涉及知识丰赡,概括言之有二:(一)意境在诗词创作中居有重要位置。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就以有境界而“独绝。”可以说,诗词若乏意境,如人之丧目睛,顿失精神。王国维论姜夔词,说他  相似文献   

15.
词论中的境界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诗论中的境界说在唐代形成, 词境理论的正式确立与形成, 是在晚清常州派陈廷焯, 况周颐的词学理论中。词的境界的确呈现了与诗的境界不同的审美趋向, 而王国维从审美本质入思, 对境界重新构建阐释, 他的境界说将词学批评推上了艺术美学的新层面, 使之成为具有现代美学意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6.
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名篇《绿》,描写的是瑞安仙岩梅雨潭的景象。文章以“绿”为题,可见描写的重点所在。“绿”是一种极其单调的颜色,但作者却把它描绘得丰富多采,构成了一幅幅瑰丽多姿的画面,达到了“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境界。这主要是因为作者是一位高明的画手,他运用神奇变幻的笔触,调制绚丽奇特的色彩,采取新颖别致的手法所致。 一、大量设喻形象逼真 文章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逼真,画面多姿多彩。 在描写梅雨亭时,作者选用了一个新颖奇特的比喻:“这个亭踞在突出的一角的岩石上,上下都空空儿的;仿佛一只苍鹰展关翅浮在天宇中一般(?)”以苍鹰舒展双翅、蹲  相似文献   

17.
教育境界:通向教育圣殿的阶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境界是我国人文科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把它引入教育研究领域为我们打开了一扇重新认识教育的窗户。教育境界的存在是以境界研究教育的本体论基础,境界的可显示性是以境界研究教育的方法论为基础。教育境界的可显示性决定了可以从多角度对境界进行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可把教育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守纪之境、守德之境和审美之境;求生之境、执迷之境、自如之境;困顿之境、平淡之境、合乐之境、自由之境。教师教育境界的提升通过“内美”和“修能”而实现。  相似文献   

18.
辛弃疾是一位伟大的词人,是宋词的大家。他把豪放词推到顶峰,进一步扩大了词的境界,丰富了词的题材。辛词在艺术风格上是千姿百态的。他能气势磅礴,奋发激越,以极雄豪之词,写极沉郁之意;同时他又能摧刚为柔,或悱恻缠绵,或委婉清丽,或秾纤绵密,绚烂多彩。他的词作《青玉案·元夕》和《破阵子·与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便是佐证。本文试以这两首词为例,探讨一下辛在感物之心的内在本质和感心之物的外在遭遇的情况下,感情自然渲泄所做出上述两词是如何矛盾而又统一在辛稼轩一身的。  相似文献   

19.
词气、训诂与音韵——《经传释词》的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词气、训诂与音韵三者关系至为密切,在解读古籍、尤其是解读先秦古籍中的语词时,尤当注意。以王引之《经传释词》为例,评述该书在运用词气、训诂及音韵来解释语词时的得与失。凡其所得,皆在于作者能通词气、明音韵、达训诂,三者统而观之、交互为用,故释词解语,所到冰释;凡其所失,即在于作者不能将三者统筹兼顾而以主观为之,故往往扞格难通。  相似文献   

20.
《人间词话》是近代大学者王国维先生的诗歌理论名作,高中诗词阅读鉴赏也常涉及,像"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人间词话》的中心论题就是"境界说"。作者开篇就提出: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