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2 毫秒
1.
训练后疲劳的消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疲劳是指由于训练过程中机体生理化的改变,从而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这种在一定时间内,引起机体工作能力暂时下降,全身疲劳,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经过调整和适当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以恢复,甚至超过原有运动水平。但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可能发展成为过度性疲劳而引起器官病变。所以,对人体疲劳的这种反映,要能够掌握住,并及时进行调整,才不致影响正常的训练和比赛成绩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在训练中不断增加运动负荷,有意识地打破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使之发生向较高机能水平的转化,在较高运动负荷水平上,获得相对平衡,这个过程称为训练适应。如果运动员运动训练和日常生活的总负荷超过运动员机体的承受能力,则可能导致疲劳及过度疲劳(过度训练)。  相似文献   

3.
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是世界上最复杂的系统,运动训练则是决定复杂系统运动能力的关键环节:训练→疲劳→恢复→训练→再疲劳→再恢复,最后使机体实现超代偿的过程。在这样的循环过程中,训练、疲劳和恢复三个环节一个都不能少,没有疲劳的训练是无意义的训练,同样没有恢复的训练也是无意义甚至有害的训练。1运动性疲劳产生运动性疲劳的主要原因有:运动产生的能量消耗。剧烈运动后,机体内糖元、三磷酸腺苷、磷酸肌酸等能源物质大量消耗,如果不能及时补偿就会导致  相似文献   

4.
日益竞争激烈的竞技体育,给运动员施加的训练负荷越来越大,机体在承受训练负荷的过程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疲劳症状,使人体的生理机能下降,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恢复措施,及时消除除运动后疲劳,将给机体带来一系列的生理、生化改变。本文通过对27名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在超大负荷训练期间出现的疲劳症状及免疫功能A-RFc、ERFc下降。发现中长跑、马拉松运动员在连续负荷训练期间最易出现肾脏、肝脏、脾脏的疲劳症状,单靠自身调节在短时间内恢复到正常水平参加下次训练是很困难的,针对这一问题,我们运用中医理论,在临床上进行了大胆尝试,采用人胎盘组织液在“关元、足三里、三阴交”等穴进行穴位注射,通过临床观察治疗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疲劳”是运动训练和竞赛的一大障碍。它的产生与运动员机体的内外环境稳定性失调有关。为克服身心疲劳 ,应从优化形态、解剖结构 ;提高抗疲劳能力 ;协调神经心理适应性 ;改善营养比例 ,优化机体合理供能 ,以提高运动员的“训练适应”能力 ,使“疲劳”延缓产生 ,并使迅速恢复 ,达到提高训练质量 ,创造优异竞赛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许建成 《游泳》2000,(3):4-7
训练时的运动负荷会使人体的机能和内环境产生一定的变化 ,这种变化的结果是使机体产生一定的疲劳。在训练前后测试一些能反映人体机能和内环境变化的心血管功能和生化指标 ,并结合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可以了解运动员的机能状况和疲劳恢复程度 ,对运动员的下一步训练和机能恢复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鉴于国内外对游泳训练较为系统的心血管功能和生化指标跟踪测试以及与训练负荷相结合的监控文献少有报道 ,所以在这方面进行一番观察和研究有一定意义。1.研究对象 :厦门市体校游泳队主力队员 ,男、女各6人。2.研究内容 :游泳训练是以速度力量为…  相似文献   

7.
在训练中,疲劳的出现是正常现象。训练也必须达到一定的疲劳程度,才能引起机体的剧烈变化,进而产生适应而提高机能能力,取得训练效果。但是,这种疲劳必须得以消除,才能继续运动。否则,将导致疲劳积累而发生过度疲劳,反而影响运动能力的提高。关于疲劳的消除,我只试谈一下,对放松练习的几点看法: 一、放松练习与训练计划制订放松练习,可以使机体由激烈的运动状态,迅速恢复到安静状态。放松练习是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肌组织在激烈的运动后,由于兴奋性还没有完全消除,会保持一段时间的紧张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田径耐力性项目优秀残疾人中长跑运动员在海拔2 366m青海多巴高原训练期间的生理指标进行监控,探讨高原训练对机体血液、疲劳恢复以及运动能力等指标的影响,旨在为田径耐力性项目残疾人运动员开展科学化高原训练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国家残疾人中长跑队男子运动员共10人为研究对象,每周2、周6晨起安静状态抽取肘静脉血5ml.测试指标:血常规、血尿素、血清肌酸激酶、睾酮、皮质醇.结果:经过4周高原训练后,RBC和Hb值保持在较高水平,血清CK、BUN值较训练前显著下降,睾酮和T/C值增加,表明机体血液携氧能力、疲劳恢复水平以及肌肉蛋白合成能力得到改善和增强,运动能力提高.结论:海拔2 366m高原训练对于提高残疾人运动员的机能水平和运动能力具有良好的效果.训练初期机体尚未适应高原低氧环境以及训练负荷安排偏大是造成血象指标和疲劳恢复能力下降的主要原因,应注意调整训练安排.  相似文献   

9.
过度训练是由于一段时期内运动负荷超过了身体可能承受的能力,造成了疲劳的积累而产生的一系列功能障碍及病理改变的结果。青少年运动员和初训者易产生过度训练,如不及时处理会影响运动成绩提高和人体健康。 一、处理  相似文献   

10.
谈谈过度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度训练(全称为过度训练综合症)是体育运动中常见的一种运动性疾患,其临床表现与一般人的神经官能症极为相似。因之有人将运动员的过度训练认为是一种特殊的神经官能症。体育锻炼以后,在一定的时间内,引起机体工作能力下降,全身疲劳,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可能发展成为过度疲劳或过度训练(实际上过度疲劳是早期的过度训练)。一般情况: 过度训练是运动性疾患中的常见病和多发  相似文献   

11.
运动性过度疲劳是中长跑运动员在运动训练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种阻碍运动员健康成长的运动性疾病,它直接影响运动员的身心健康和运动成绩的提高,如不及时调整治疗,不但损害运动员的身心健康,而且会导致运动员终止运动生涯。产生运动性过度疲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运动员在从事中长跑的训练过程中,运动量和运动强度过大,超过机体承受的极限,使机体内能源耗竭,乳酸堆积过多,  相似文献   

12.
Actovegin是由新生6个月内小牛血清经严格超滤制成的一种血液透析物,可以改善组织细胞氧和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使细胞能量代谢趋于理想状态。系统使用Actovegin能使机体运动能力有较大幅度提高。但使用Actovegin的剂量要根据不同的训练要求有所调整。  相似文献   

13.
竞技健美操运动是一项高强度、高频率的竞赛项目,机体在训练过程中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机体极易产生运动疲劳现象。如何有效消除疲劳对运动员训练、竞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多种研究方法,详细分析了运动疲劳产生的机制,调查了大学生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易疲劳部位及自感有效性回复手段,为教练员、大学生运动员在有限的训练条件下,开展科学训练,有效回复运动疲劳,避免运动损伤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庞艳芬 《中华武术》2010,(11):56-57
运动员在训练后必然产生不同程度的疲劳。由于疲劳使机体的运动能力下降,所以,疲劳似乎对身体是不利的,但实际上并不如此。人的体力和运动员的体能是通过疲劳才能提高,没有疲劳的产生就没有训练的效果。大负荷运动训练后产生的疲劳,一般经过72小时或更长一点时间休息就可以消除。  相似文献   

15.
在田径长跑运动训练中,为了使运动员获得更好的成绩,就必须运用大强度、大运动量、长时间的运动训练方法,而训练又给运动员带来了一定的疲劳,经常会出现全身无力,反应迟钝,运动能力下降等身体反应,这是由于长时间从事激烈的大运动量训练所产生的运动性疲劳。1983年在第5届国际运动生化会议上,把运动性疲劳定义为:机体不能将它的机能保持在某一特定水平,或者不能维持某一预定的运动强度。值得注意的是引起运动性疲劳的原因是运动,而不是疾病、药物、环境和营养等因素,运动能力下降是暂时的,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只要通过调整和适当的休息即可使运动能力得到恢复,甚至会超过原有水平。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消除,就会发展成为过度性疲劳,引起身体某些器官的病变而危害人体健康。因此,疲劳的消除和体力的恢复与运动训练有着同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在1988年1月~5月和1991年5月~10月两次任校田径竞走教练员期间,注意了对5名竞走运动员(男2、女3)进行心理训练,受益匪浅。兹将通常采用的一些训练方法和手段简要作一介绍,供同行参考。 1 平时的心理训练 1.1 环境更新法一成不变的训练环境与训练方式,是造成大脑皮层疲劳而导致机体疲劳的重要因素之一。经常改变训练环境,则能有效地延缓  相似文献   

17.
田径训练是属于活动量较大的运动,训练时身体各部位都有不同程度的疲劳反应,机体能力在一段时间内处于暂时下降阶段,所以训练后需要进行必要的保护措施,否则,不但影响机体恢复,而且还往往会诱发其它疾病,从而影响训练。笔者根据自己多年运动员和教练  相似文献   

18.
1.柔道运动训练中的疲劳1.1疲劳的定义学术界对疲劳的定义是:指机体生理过程不能持续其机能在一特定水平上或不能维持预定的运动强度。疲劳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的反应。训练要求的提高会产生疲劳,只有把疲劳和恢复过程作为一个整体,作为运动训练的一个过程,在训练计划中作好安排,从各方面来加速疲劳消除,提高恢复的效果.使训练对身体的影响在新的水平上获得适应性提高,才能更快地完成训练任务。  相似文献   

19.
<正> 运动脉象学认为人体疲劳主要由三种因素造成。一是高强度短时间高密度运动所造成的血液动力性疲劳;其次是小强度长时间运动所造成的能源消耗性疲劳;再者是神经性疲劳。这三者关系相互依赖又相互作用,但也存在单一因素为主的对机体疲劳的作用,决定其造成机体疲劳的原因,主要看人体承受什么性质的运动。一、运动性质及能耗速率大强度高密度的无氧运动会快速造成机体血液动力性疲劳。所谓血液动力即是血液在人体血管内循环流动的动力系统——心泵工作。当其动力不足以推动较多的机体运动所需的血液时,人体运动器官组织细胞的能源和氧气供应就不足,以致运动能力下降造成疲劳。其原因是人体大强  相似文献   

20.
<正> 现阶段,一些中小学的课余运动训练大量地安排在早上(课前)进行,这是不科学的。因为早上训练后,参训学生的机体消耗了大量的能量,血液中的糖元含量(血糖浓度)下降,而吃进食物到被机体吸收使血糖敞度恢复到正常值至少需要两个小时左右。早训练结束到上第一节课之间一个小时或稍多一点的时间里,参训学生要紧张地吃饭(注意:训练后即刻进食也不符合卫生要求),其训练产生的疲劳根本无时间去消除就进入了课堂,在正常情况下,一节课中中学生主动注意的时间为30分钟,小学生为20-25分钟,而机体疲劳和血糖浓度的降低将会使他们在一节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