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南方的岸是理想的新岸,曾经被粉碎的个人理想从这里再次扬帆;北方的河是精神之河,直面现实的个人英雄沐浴在奔腾的河水中为理想汲取能量.从《南方的岸》到《北方的河》,都离不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主题,这反映了一代知青抛开历史的武断定位,对个人理想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追寻,然而二者也有不同,同样体现在上述两个主题中.  相似文献   

2.
文章认为,《离骚》与《史记》的文学精神,可以用浪漫与忧患概括之。这两部作品在文学精神上一脉相承,但内涵并不相同。第一部份论浪漫,认为《离骚》的浪漫精神表现为超人间的神奇幻想及神话世界,《史记》则表现为直面人世的英雄理想和英雄世界。第二部分论忧患,认为《离骚》的忧患意识表现为深沉的时代责任感,《史记》则表现为深刻的历史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3.
南方的岸是理想的新岸,曾经被粉碎的个人理想从这里再次扬帆;北方的河是精神之河,直面现实的个人英雄沐浴在奔腾的河水中为理想汲取能量。从《南方的岸》到《北方的河》,都离不开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的主题,这反映了一代知青抛开历史的武断定位,对个人理想的深刻反思和重新追寻,然而二者也有不同,同样体现在上述两个主题中。  相似文献   

4.
鲁迅和米兰.昆德拉是20世纪世界文坛巨匠,《伤逝》与《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表现了对历史记忆的超越和对生命哲学的沉思两个相同的主题,本文通过中西文化语境和具体的历史情境对两部小说进行比较解读,分析了两位作家在历史与生存的悖论中探寻精神出路的异同。  相似文献   

5.
《万寿寺》是《青铜时代》中最长的一篇小说,也是最能体现王小波叙述艺术特点的一篇小说。作者利用碎片式的情节?多重的叙述视角和叙述时间构建出现实与理想的双重世界,揭示出人类生存受压抑?受迫害又无力反抗的困境,表现了他对诗意世界的理想追求及对历史和人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6.
《史学概论》属于历史哲学的范畴。它的任务是对历史和历史学进行哲学思考,为具体的历史研究提供理论与方法,并结合具体的史学实践对所提供的理论与方法不断反思、总结和完善。学习《史学概论》,要与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理论思维的训练与实践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舒婷的《致橡树》与王昌龄的《闺怨》同为写女性如何对待爱情的诗歌,若按照审美范畴划分,应属于悲剧美,只是《闺怨》的悲剧性较明显,而《致橡树》的悲剧性特征却是隐性的。《致橡树》中的男女平等只能作为诗人的理想而存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成为诗的悲剧性根源。同样是悲剧,二者之间的呈现方式有所不同:《致橡树》率真直诉,《闺怨》凄婉幽怨。本文将从审美思维、审美风格、审美追求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比较,并从中窥见现代诗与古典诗某些方面的不同。  相似文献   

8.
《豆棚闲话》中《介之推火封妒妇》《范少伯水葬西施》《首阳山叔齐变节》等小说把过去的定案的历史故事推翻,借由平民百姓之口对故事中为人称颂的理想性正面历史人物和历史事实及观念进行了“反理想”的颠覆——即将儒家理想道德典范放进世俗生活之中,削弱他们身上具有的传奇色彩,这种改写和重构表明了艾衲对正史文献与传统道德权威性与纯洁性的怀疑、颠覆和解构,具有“反理想”性。与传统文人作为叙述主体不同,这样“众声喧哗”的叙述模式具有世俗性,作者借由平民百姓闲谈的形式解构儒家道德典范的形象,借着“俗”的形式表现自己对“雅”的质疑和反思。  相似文献   

9.
孙勇 《考试周刊》2009,(26):189-189
《历史与社会》教学过程中所实施的审美教育即是通过《历史与社会》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等教学过程,使学生感知、理解、鉴赏、评价美,同时进行美的创造,树立正确的审美观点,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崇高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0.
《西厢记》与科举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厢记》与科举文化有着深刻的联系。王实甫在《莺莺传》的“婚”与“仕”的基本文化背景上,改造了西厢故事的基本情节,揭橥了历史的真实,从而突出地展示了科举文化与世族文化的矛盾冲突。科举新人张生最终战胜了顽固的世族势力,充分体现了作者特定的“风月情”与“功名念”相统一的人生理想与团圆之梦。王实甫以他杰出的才华和敏锐的洞察力,使西厢故事以戏剧的形式达到了应该达到的历史深度。仅从其崭新的思想内涵而言,《西厢记》就不愧是一部杰出的喜剧  相似文献   

11.
本文旨在从三个方面探讨傅斯年的"史料学"思想:史料价值的挖掘限度,直接史料与间接史料的关系,方法论的实践。并力图从表述与实践两个层面进行解读,得出我们的一点看法。  相似文献   

12.
孔子对历史人物是兼顾个人道德修养和历史成就这两个标准进行综合评价的.  相似文献   

13.
吴秀明从事历史文学研究已经三十余年,经过了文衣解读、理论建构、文化阐释等不同的研究历程,他总结并建构了历史文学的创作原则和严密完整富有创新的理论体系.中国历史文学研究终于超越了此前那种感悟评点式的评介和研究.有了属于自己宏富而严谨的理论体系。他这种超越自我、不断精进的学术研究理路,不但对历史文学研究作出了独特的学术贡献.也为当下的研究者提供了许多有益的学术启示。  相似文献   

14.
朱理·米什莱是19世纪法国最杰出的浪漫主义史学家。"历史即复活"最集中地体现了他的浪漫主义史学思想。米什莱始终将个人生活与历史视为一体,他一生的主要经历与他独特的史观形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浪漫主义史学强调主体性、富于同情心和想象力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个人数字图书馆的出现和推广,使得图书馆事业发展史翻开了历史的新篇章,为图书馆事业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富有创新价值和历史意义.本文介绍了个人数字图书馆的概念、特征和基本模式,并以360doc个人图书馆为实证,以此窥探当今个人图书馆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苏童的新历史小说不同于传统意义的历史小说,主要体现于其新历史小说的如下特质:一是对传统的历史观念进行质疑、解构;二是以民间生活叙事置换宏大历史叙事,以民间生活作为历史叙述的主体;三是将个人/私人化叙事填充进宏大历史叙事框架内,进行"伪宏大叙事"。以上是苏童新历史小说的独特性,也是其消解与颠覆传统历史叙事的手段。  相似文献   

17.
班固称赞司马迁"有良史之材,"<史记>是"不虚美,不隐恶"的实录之作,同时又批评司马迁"非谊士",<史记>有"史公三失".这种矛盾是由于班固在写作中,因无法摆脱司马迁的影响而产生焦虑,进而"误读"<史记>所致.  相似文献   

18.
李玉《千忠录》演述建文帝逊国事,是清初著名的历史剧。《千忠录》的历史书写具有特色,它在采录史传的同时,也进行了增饰和虚构,所以它的历史叙事呈现出“虚实相生”的特点。在建构历史人物时,《千忠录》并未完全化用史传形象,而是融入了作者的思想,创造出高于历史的艺术典型。在书写历史的过程中,《千忠录》浸润着“寓言性”,一是“厚人伦,美教化”的旨归,二是个人命运与遗民情结的抒发。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思想史研究中,居主导地位的方法是在教育学的抽象层面上展开的,教育史学家的主要兴趣在于记载教育家的生平事迹及所提出的教育思想。这种研究方法的主要缺陷是它的非历史性,它把教育思想从其所在的具体历史语境中分离出来,把教育思想看成是教育家本人思考的结果。洛克、卢梭、夸美纽斯三位教育思想家思想有其不同的历史命运,因此教育思想史应该将教育家的思想置放在特定历史语境中去理解,从而明确一种教育思想是如何被接受、被拒绝又被重新发现的。  相似文献   

20.
“三亲”(亲历、亲见、亲闻)史料是指历史事件亲历者、见证者口述或撰写的亲身经历和见闻的史料,它的特点主要有:史料性、三亲性、统战性、文学性、收藏性。“三亲”史料的撰编过程中,选题要体现“影响力、推动力、史料价值潜力”,撰稿要坚持“真实、翔实、平实”,编纂要力求“把篇幅留给史料、把评论让给读者、把精神传给后人”,“三亲”史料具有“存史、资政、团结、育人”的社会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