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所以,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相似文献   

2.
郭洁  哲君 《军事记者》2008,(8):33-34
明代诗论家谢榛在《四溟诗话》中提出:“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意思是文章写作既要重开头,也要重结尾。文章开头要写好已形成共识,但要做到结尾响亮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尤其在新闻写作中,结尾的地位作用经常被忽视。新闻作品中,作为起头的导语部分无疑重要,导语写得好才能抓住读者“眼球”;  相似文献   

3.
“风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文章起头起得好,才能抓住“眼球”;结尾收得好,才能有回味。  相似文献   

4.
消息的结尾     
消息结尾怎样才能好?要紧扣主题,结得干脆,要有特色,或有哲理,或饶情趣,结意有余,引人回味,读者读完消息时有余音绕梁之感。古人作文就很讲究结尾,有“凤头”“豹尾”之说。古代作家论文章的结尾方法,有如下一些说法: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强调,要“首尾圆合,条贯统序”;“绝笔之言,追媵前句之旨”。结尾要紧随文章主体部分,进一步说明文章的中心思想,做到首尾呼应,有条理、有系统。宋代文豪苏东坡有一句名言:“吾文如万斛泉涌,不择地而出。……所可知者,常行于所当行,常止于不可不止。”文章该结尾时就要结住,自然干脆。  相似文献   

5.
写文章要写好“头、肚、尾”。一篇文章头开好了,下面的段落才能写得顺畅,结尾写得好才能给人以启迪和力量。那么,该如何写好文章的首尾呢?元代散文家、戏曲作家乔吉说过:“作乐府亦有法,曰龙头、猪肚、豹尾六字也。”意思是说,写作诗体(乐府),开头要像“龙头”那样漂亮,引人愿看;中间要像“猪肚”那样饱满、实在,读有  相似文献   

6.
大凡好的文章无不讲究开头,也无不重视结尾。因为漂亮的结尾能使文章增添光辉。关于文章结尾,古人有过很多好的看法。有的主张结尾要如“撞钟”,“清音有余”;有的主张要如“豹尾”,“响亮有力”;还有的说应如“临去秋波那一转”,“令人消魂欲绝”,等等,不一而足,这充分说明文章结尾之重要。新闻写作也应如此,美联社特派记者休·A·马利根就说过:“我常常在最后一段下的功夫比在第一段下的功夫大,因为我希望那真正动人的最后一行话将使编辑高抬贵手,不致砍杀我努力的成果。”通常新闻的结尾主要有这样几种写法:  相似文献   

7.
报 刊的通讯报道 ,在写结尾时往往被人忽视 ,以为有无结尾或临到结尾 ,随便勾划几句了事 ,无足轻重。其实不然 ,一个好的结尾 ,能使作品生辉 ,给人留下深刻难忘的印象。我国元代学者陶宗仪曾经说 :“文章应是‘凤头、猪肚、豹尾’。”那么结尾采用何种方法为佳?通讯报道的结构不同 ,结尾方法也各异。我结合平素的实践体会和留心翻阅、浏览各家报刊 ,将结尾的方法做了以下探索归纳 :结尾的感召式即以赞叹、号召、召唤收尾 ,抒发感情 ,提倡人们去学习、行动。如 :“英模们亏了我一个 ,幸福十亿人的精神境界是多么高尚啊!”又如 :“多么好的青…  相似文献   

8.
文章结尾大体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无尾式结尾(没有独立结尾段),一种是有尾式结尾(有独立结尾段)。结尾既要收束全文,又要给读者留下最后的也是深刻的印象,要富有启迪性。写作理论认为,结尾写作最基本的原则是,要自然。这就是说,独立结尾段,有或没有,都应当是自然而然的,不能给人以牵强附会之感。要做到自然,就应顺乎行文气势,顺乎内容运转方向,当止则止,止得恰当。无尾式结尾。其特点是突然煞笔,中断阅读思路,给读者留下奇特而生动的一个“空白”,促使读者去思索领会。这种方式多用于叙述体文种。如消息,是非情节性的叙述体文种,报道新闻事件,传  相似文献   

9.
“凤头、猪肚、豹尾“是元曲作家乔吉写作的六字真言,陶宗仪把它解释为“起要美丽,中要浩荡,结要响亮“.(《南村辍耕录》)其中,开头和结尾尤其值得讲究.……  相似文献   

10.
结尾在通讯中的作用,也是非常重要的. 怎样结好尾?清代沈祥龙在《论词随笔》中写道:“结有数法:或拍合,或宕开,或醒明本旨,或转入别意,或就眼前指点,或于题外借形.”通讯的结尾方法,自然不止上述这些.但是不管那种方法,它都要求结得深刻、有力,都要求“有余不尽”,“余味无穷”.阿·托尔斯泰在谈到结尾时说,应该使读者感到有一种那样的力量,读过之后还想把作品翻过来再读一遍。我想:通讯的结尾,如果能够达到阿·托尔斯泰所说的要求,就算是好的结尾了.  相似文献   

11.
新闻言论的结尾总的要求是要精彩,要简短有力,干净利落,要前后呼应,不落俗套。尤其要注意与文章所提出的论点相一致。其具体方法可归纳如下几种:1.结论式结尾。这种结尾的方法是比较正统的写法,其特点往往是从理论原则上对全文进行总结和概括。如《人民日报》1994年6月2日在“人民论坛”专栏里发表的《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结尾段就这样写道:孟子说:“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美德。在今天,我们理应让这种传统美德更加发扬光大,谱写出更多更美的护幼之歌,助幼之歌。这个结论是对全文的总结,也是对全篇文章的高度概括,应该说是写得相当精彩的。2.解决问题式结尾,这种结尾一般不是理论和原则上的总结,而是阐述较为具体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或意见,如1984年5月19日《法制日报》的微型论坛中发表的《查查享受“三陪者”》,结尾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小说是发展中的概念。在发展过程中,小说的结构出现了多种类型和形态。小说在刚刚萌生和逐渐成熟、成型阶段,其结构形式主要是叙事结构(即情节结构);如:“框架结构”(鲁迅的《故乡》、列夫·托尔斯泰的《哈吉穆拉特》、邓友梅的《在悬崖上》等)、“螺旋式结构”(司汤达的《伐尼娜·伐尼尼》等)、“楼梯式结构”(鲁迅的《祝福》等)、“翻板式结构”(莫泊桑的《项链》、契诃夫的《变色龙》等)等等,笔者已在另一篇文章(见本刊1985年第2  相似文献   

13.
所谓“猪肚”,是对文章主体部分容量大、条理清的一个形象化比喻。元人乔梦符曾对文章的开头、中段、结尾,作了这样的生动表述:“作乐府亦有法:曰凤头、猪肚、豹尾六字是也。”就是说,文章的开头要像“凤头”那样精致、俊秀,引人入胜;中段要像“猪肚”那样充实、丰满,九曲回肠;结尾要像“豹尾”那样刚劲有力,久久难忘。  相似文献   

14.
俗话说得好:“编筐编篓,难在收口;描龙画凤,重在点睛。”结尾是整个文章写作构思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发展的自然结果。好的结尾,可以帮助作者达到预期的写作目的;反之,会影响到文章的表达效果。那么,究竟如何结尾才好?这要从文章的实际需要出发,根据不同的内容确定结尾方法。这里介绍和赏析几种结尾方式: 首尾呼应,结构严谨。这种呼应式的结尾方法,不仅能照应全文,勾联全篇,使首尾联成一气,结构更加完整严密,而且能有力地凸现主题,加深读者的印象。毛主席1930年1月撰写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这篇著作,便是首尾呼应、结构严谨的典范。该文一开头就严肃指出有些人对革命形势“缺少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短篇小说的写作,讲究开头结尾“砍两刀”:开头要“抓”人,引人入胜;结尾要“留”人,让人回味。而新闻的写作导语的“刀法”通常比较讲究,结尾则“砍”得少见“功夫”,可谓“头”重“脚”轻。应该说,这是新闻写作的一个缺憾。笔者以为。一篇新闻要想写好,也应注意“砍两刀”。这样,可使新闻更趋完美,更能“抓”人、“留”人。 下面,从《人民日报》等报新闻报道中精选导语结尾几例,分别予以赏析。  相似文献   

16.
人们常把短篇小说称做“开头和结尾的艺术。”先撇开短篇小说的特点,那么这句话就说明了开头结尾的重要。结尾,我们往后再说,这里单讲开头。为什么说开头非常重要呢? 第一,全文的基调要由开头来定。这好比一首乐曲的开头,全曲的调直是它给予的;又好比一幕戏的开头,全剧的情调是由它来定的。鲁迅先生的《药》,开头是。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一上来就制造了黑暗、死寂、沉郁的氛围,为后边的情节奠定了基调。第二,它是全文思路的起点。写文章一定要掌握好起机,起机抓得准,思路便顺顺当当,起机抓  相似文献   

17.
金鸣  金真 《军事记者》2006,(11):15-15
一出好戏,不但应有好的开头,还需有好的结尾,这样才能吸引观众,让人依依不舍。同样,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引人人胜的开头,还应有一个精美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者对其爱不释手。我们知道,写好结尾,能使新闻作品富于严密的逻辑性,给读者以完整、丰满的印象。许多老新闻工作者经过大量的新闻实践后。总结了这样一句话:写新闻要“龙头、猪肚、凤尾”。要使自己的新闻作品的结尾成为凤尾,邪就得善于创新。紧扣事实不空泛笔者认为,新闻结尾应该紧扣新闻事实脉络不空泛,要有点睛之笔,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眼下,我们经常看到有的新闻结尾写的是一套比较原则的话,给人以空泛的感觉。比如,报道某项新制度落实的情况,结尾时有的记者或通讯员喜爱用这样的套话:“推行这项制度后,进一步调动了广大职工的积极性”等等,这就未免流于空泛。新闻要用事实说话。1980年全国好新闻《随县县委书记走访包产户》,其结尾是这样写的:“消息传开,干部社员高兴地说:有县委书记撑腰,我们广开致富门路的胆子更壮了。”县委书记走访并鼓励包产户,解除了干部群众的思想顾虑,这点由老百姓自己说出来,显得亲切、自然和实在。结尾的内容要有事实,但这个事实最好不是一般的具体事实,古人强调“收结恒须紧张”,“收处须有完固之力”。新闻的结尾内容要有所浓缩和集中,主题思想应凝炼和有所升华。获1981年全国好新闻的《短秤一两赔罚一斤》结尾是:“信誉赢得了顾客,黎家肉担经常出现顾客排队购买现象,生意好不兴旺!”写进结尾的这个事实就很有概括力,出色地起到了结题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篇好的新闻作品.除了有个叫得响的开头,还得有一个精采的结尾。这样,才能让读者爱不释手,欣赏你的佳作。写好结尾,能使新闻作品富于严密的逻辑性,给读者以完整、丰满的印象。穆青同志曾在《关于新闻改革的一点设想》一文中,提醒大家:“新闻报道不仅要注意开头,还要注意结尾”。结尾是通常新闻结构中导语、背景、主体、结尾、标题五个组成部分之一。上乘的新闻结尾,不仅可以深化主题,而且还能激发读者的感情,引起思想上的共鸣。要让新闻结尾具有深化主题、强劲有力、含意不尽、耐久回味的效果,应当掌握以下几点。紧扣事实不空…  相似文献   

19.
小小说要有好的开头,也要有好的结尾。好的结尾,常常使读者感觉余味无穷,发人深思。作家冯骥才在《谈创作思维的习惯》一文中说:“我喜欢这样的结尾,把话留下半句,把感情推出去。作品终结时,能将作品的思想推选一层,这一层又完全交给读者去想象。”小小说更应如此。好的小小说都应当“言有尽而意无穷”.这就叫含蓄。含蓄,本是任何样式的文艺作品所共同重视的;然而,由于小小说字数少,就更要发扬这一特点。可以这样说,没有“弦外之音”和“言外之意”,就难于有真正的小小说。结尾浅露的直说,是无法“以小见大”、“以少胜多”的。含蓄的结尾方法,有以下几种: 引起回味,让读者有所得。这类小小说的结尾,就是巧妙地运用省略号,让读者透过那省略号,品  相似文献   

20.
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写文章也有“文贵开头”的说法。但是就文章来说,不仅要有好的开头,而且要有好的结尾。文章结尾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曾经有过不少研究文章结尾的专文,叶圣陶先生在《开头和结尾》一文中,关于文章的结尾,有过形象的譬喻。他说:“在略知文章甘苦的人一定有这么一种经验:找到适当的结尾好象行路的人遇到了一处适合的休息场所,在这里他可以安心歇脚,舒舒服服地停止他的进程。若是找不到适当的结尾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