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会议口译作为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跨文化、跨语言脑力活动,其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员的译前准备程度。为了减轻口译现场的压力和负荷,提高口译质量,译员必须进行译前准备。本文从会议内容和译员自身两方面阐述了会议口译准备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会议口译译前准备工作略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议口译是一种高强度、高难度的跨语言、跨文化交际活动,其成败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口译译员的译前准备程度.译前准备有利于译员消除紧张情绪、缓解压力、激活相关图式,从而帮助译员从容、镇静、出色地完成口译任务.译前准备至少应该包括以下5个方面:熟悉口译主题、讲稿准备、术语准备、了解服务对象、装备准备.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国正越来越多地融入国际社会,因此,更需要优秀的会议口译员。本文介绍了会议口译的几种主要形式并通过作者的实践和观察,从口译准备、译员素质、口译笔记、译员礼仪以及职业道德等方面阐述了会议口译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4.
饶斯源 《海外英语》2015,(1):159-160
中国东盟自贸区的建立及中国东盟博览会定期召开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大体现,作为当今最流行的会议口译模式,同声传译运用于各大国际会议中,因此对高质量的同传需求不断增加。如何准备一场会议同传成为各大院校和译员关心的议题。该文从口译前、口译中及口译后三个阶段详细探讨会议口译的准备过程。  相似文献   

5.
口译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译员的口译准备工作。本文从背景、语言、生理、心理、现场这五个方面讨论了译员的译前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6.
公众演讲是译员应该掌握的重要技能,也是会议口译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核心内容,在会议现场的口译活动中,译员具备较好的公众演讲能力可以更加有效地完成工作任务;会议口译教学中训练学生的声音运用与体态语言,对学生有声和无声语言的表达形式提出特定的要求,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并克服自身在公众演讲方面的不足和缺陷,改进学生的口译表达,在增强其口译能力的同时切实提高会议口译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7.
商务陪同口译专业性强,涉及很多专业知识,如果没有充分的译前准备,译员很难胜任工作。商务陪同口译要进行至少五个方面的准备,即任务信息的准备、行业知识的准备、术语的准备、商务礼仪知识的准备、口译工具的准备。  相似文献   

8.
译前准备既是口译的一个重要环节,又是译员必备的基本功。口译译前准备不仅包括短期准备还包括长期准备。根据Daniel Gile提出的认知负荷模型,从洞悉汉英语言差异、掌握口译基本技能、扩展百科(认知)知识、关注非语言手段四个方面,介绍口译学习中学生应该做好哪些译前准备,为口译学生成为一名合格译员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9.
在会议交传过程中,由于时间紧迫,通常需要译员对于所接收信息进行整合。而塞莱斯科维奇口译三角模式并没有将译员对于信息的处理列为口译活动中的重要一步。因此,在此基础上,本文以李克强总理答记者问译员口译记录为案例,探究译员在处理信息的心理过程及策略,试图对上述模式进行补充。  相似文献   

10.
张喆 《文教资料》2012,(20):43-45
虽然多语种国际会议中经常用到接力口译,但是口译界对接力口译的研究却非常匮乏。本文以Grice的合作原则为基础,结合Gile的会议口译互动模式,提出接力口译的互动模式,通过总结分析接力口译训练和实践中出现的问题,探讨接力口译的应对策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枢译员和接力译员在合作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分析口译和口译教学的特点,结合本科院校口译课程设置情况,提出了本科阶段的口译课程应该实行以技能训练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并指出口译是一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口译教学改革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口译教师应该加强自我训练,担当起口译人才培养的重任。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讨图式与礼仪祝辞类口译成效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图式有助于提高礼仪祝辞口译的效果,其中结构图式能减轻译员的记忆负荷,背景知识图式方便于口译员预测下文内容和语言信息,语言图式则使译员的表达更为顺畅。要提高口译效果,学员要建立与激活尽可能多的结构图式、背景知识图式和语言图式。  相似文献   

13.
双语之间快速准确的转换是口译的要旨。二语习得理论中的输出假说能够解释和指导口译中译入语和译出语之间的转换。语言输出自动化能够有效保证口译交际的质量。口译中语言输出自动化的提高贯穿于口译教学和口译实践。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对英语专业本科阶段口译笔记教学方法的一次探索。首先讨论了口译笔记的必要性和传统的口译笔记教学方法,然后结合作者的教学实践提出了笔记模仿教学法,并借用心理学家班杜拉的模仿学习理论,为笔记模仿在口译笔记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同时,通过实验设计,检验笔记模仿在教学中的适用性和有效性。实验结果证明笔记模仿教学法是一种切实有效的训练方法,收到了明显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5.
Mine Güven 《Open Learning》2013,28(2):116-130
This study addresses the need for trained medical interpreters in various local/ethnic languages especially at public health institutions in Turkey, and argues that distance learning would be an effective tool for medical interpreting training, given the particular constraints of the situation. Designed to meet the respective needs of different target groups, two certificate programmes are proposed: a three-month programme for health professionals and a one-year programme for prospective medical interpreters. These certificate programmes involve delivery of the theoretical content by distance mode in addition to face-to-face interpreting practice guided by professional interpreter trainers and experts of the local/ethnic languages concerned.  相似文献   

16.
Verschueren的语用顺应理论提出动态的语境观,认为语言选择是语言使用者有意识地不断调整语言、顺应语境的过程.顺应论的语境顺应现很好地解释了外事口译语境动态发展的特点,有助于指导口译员理解外事语境对译语词义选择及语言结构选择的制约,并能发挥能动性,灵活地选择译语,获得最佳的译语质量和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7.
关联机制在口译记忆中起到信息选择的作用,决定了口译过程中瞬时记忆的关注点、短时记忆的内容以及工作记忆的处理对象和方式。对口译中源语听解和译语输出这两个阶段的分析揭示了口译员的认知语境与关联选择之间呈正比关系。因此,建议口译教学中在充实认知语境、增加长时记忆信息量的基础上,强化听辨推理训练。  相似文献   

18.
论文就法庭口译如何真正为中国法庭所用做了初步探讨。法庭口译研究在中国尚处在起步阶段,很多问题已经得到初步探讨,例如:中国内地法庭口译与香港法庭口译的差距、中国与英美国家法庭口译的差距、法庭口译人才的培养、我国法庭口译面临的危机与挑战。但是少有研究针是对目前中国法庭实际情况的。很多研究对中国法庭口译的实际问题、中国法庭的独特性较少提及。因此,论文针对前人的研究做了归纳和总结,将国内目前已有的法庭口译研究进行了分类,指出了在法庭口译理论研究方面出现的具体问题,并对以后法庭口译研究的侧重点提出了建议,希望能够努力促进中国的法庭口译研究真正为中国的法庭口译实践所用。  相似文献   

19.
汉英口译作为明示-推理交际过程,主要涉及说话者、译员和受话者三方的明示和推理。由于交际各方语言和思维方式不同,译员在口译过程中必须注重汉英语言结构上的差异、译语表达及受话者的需求,以求最好地传递说话者的信息和交际意图,提高口译的质量和听众满意度。因此,口译教师在教学中不但要培养学生中英句子结构快速转换能力,同时也要注意在动态的交际中进行口译教学,而不是单纯依靠口译结果进行学生能力评估。  相似文献   

20.
及时、流畅是同传质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同传活动中,表达策略、听辨理解、等待策略易导致译员较长时间的停顿,通过扩展词库、调整结构、平衡语速等方式可提高同传流畅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