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信号停止任务范式,考察不同声音唤醒水平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 和普通儿童反应抑制功能的表现,探讨唤醒水平和行为抑制功能之间的关系,以验证行为 抑制模型和认知能量模型.研究中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15名,普通儿童15名,匹配 年龄、年级、性别和智力水平.结果表明:(1)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反应错误率和抑 制失败率显著高于普通儿童;(2)中、高唤醒水平下,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正确反应的 被试内变异性降低,与普通儿童的表现相当;(3)唤醒水平对两类儿童的抑制失败率没有影 响.唤醒水平没有提高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行为抑制功能,但促进了其一般反应认 知功能,说明能量库缺损并不是比抑制功能更为核心的缺损.  相似文献   

2.
现代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抑制失能是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核心缺损,抑制功能落后不仅可以解释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的分心、冲动和多动,而且还能说明延迟满足能力落后的原因。正是延迟满足能力的落后导致了ADHD自我管理行为的缺损,行为效率降低,和情绪控制的发展性落后。本文根据反应抑制功能落后的特点和延迟满足能力的落后,设计认知-行为训练来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3.
教师如何管理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儿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 (简称ADHD)不仅是导致儿童成绩落后的主要原因之一 ,而且也是破坏课堂纪律主要因素 ,由于教师以面向正常学生传授基础知识为主要任务 ,对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理解和矫正并不擅长 ,经常采用说教和批评的常规方法 ,难以取得成效。教师应辨别注意力障碍 ,运用行为矫正技术来管理这类障碍学生  相似文献   

4.
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儿童期常见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它对儿童的学习、生活、人际关系、社交等多个领域都有很大的负面影响。正确地认识和应对ADHD对儿童的健康发展是十分重要的。本文将从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概念的界定、特征、诊断及应对方法等方面来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对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影响因素的分析,进而探讨对待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应该采取怎样的干预措施,以求改善注意力多动障碍儿童的学习生活状况.  相似文献   

6.
在家长们所知为数不多的教育概念中,"多动症"可谓使用频率最高的词,然而它又是过时的词.多动症是本世纪70年代人们不了解注意力障碍时,对这类儿童出现的运动过多的特征的一种描述,不久就被弃之不用了.因为多动到什么程度才算多动症,为什么有些多动的儿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却又能复述教学内容等问题,多动症理论根本无法解答.80年代以来,人们更强调此症的注意力缺陷方面,用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来标识此症.  相似文献   

7.
"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情绪行为障碍,早在1845年,德国学者霍夫曼对儿童无端躁动不安的行为就作为一种病态加以描述。目前对这类患儿的命名比较公认的有"轻微脑功能失调"、"儿童多动综合征"、"注意缺陷障碍"、"注意力不足多动障碍"、"注意缺陷—多动综合征"等名称。共同的行为  相似文献   

8.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力欠缺多动疾患。主要症状是儿童注意力过于短暂,容易兴奋,活动过多,并伴有学习障碍,品行不良等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它是儿童期最普遍,最复杂的心理行为障碍之一。多动儿出现率占3~15岁儿童的3—10%,已成为广大家长,老师在教育、教学中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尤其是在教育过程中,如何区分多动儿童与好动儿童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9.
早在1845年,德国医生霍夫曼就把儿童“多动”作为一种病态予以描述。国外学者一度认为,儿童的多动表现是大脑受损或功能失调所致,因此命名为轻微脑功能障碍。但是,大量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患儿并无脑功能降碍,而且许多大脑受损的儿童并无多动表现。80年代以后,学者们一致认为,儿童多动症的主要特点是注意力难以集中,因此,美国学者已将儿童多动症正式定名为注意缺损及多动障碍。在国际上,儿童多动症的诊断一度曾过滥。我国在80年代初也出现过儿童多动症“诊断热”,有些地区统计患病率高达15%左右。更有甚者,有的家长和教师也随意把好动的儿童“诊断”为多动症,由此造成家长、教师和问伴对这些孩子态度上的变化,而且也影响到这些孩子的自我评价。这种“贴标签”式的  相似文献   

10.
研究选取了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34名,普通儿童36名,采用选择性注意任务,考察在目标刺激的知觉负荷高低两种情况下,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面对不同干扰程度的分心刺激时,对其的过滤能力是否落后。结果发现,注意缺损多动障碍儿童过滤分心刺激的能力是否落后取决于目标刺激的知觉负荷的高低:(1)在低知觉负荷任务中,不相容分心刺激对两组儿童的干扰程度要大于面对中性分心刺激时受到的干扰。但是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组儿童受到的干扰效应要大于普通组儿童,说明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组儿童过滤分心刺激的能力落后,并出现在注意选择的晚期阶段;(2)在高知觉负荷任务中,所有被试都没有因为分心刺激干扰程度的不同而受到不同的影响,即过滤中性分心刺激与不相容分心刺激的模式一样。  相似文献   

11.
儿童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多重评估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分析了单一模式诊断注意力缺损障碍的不足,提出了以诊断、问卷、行为观察、访谈为核心,并遵循特定程序进行的多重评估模式。同时对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矫正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及治疗进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儿童期最为常见的、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障碍之一,对儿童本身、家庭、学校、乃至社会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定义及症状、诊断、病因、发病机制和治疗与干预等几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研究加以分析,以期为诊断和治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是常见的儿童期发展障碍.又称"轻微脑损伤或功能障碍""儿童期运动机能亢奋反应"等,在中国称为"多动症".我国学者何侃调查指出,我国儿童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的发生率为4.31%~5.83%,居于学龄儿童精神障碍发病率的首位[1].  相似文献   

14.
有关注意缺损多动障碍的评估一直存在着生理 -心理学测评和学校心理学的行为评价的不同取向。本文分别介绍了生理 -心理学中对抑制功能的认知加工能力测评的取向和学校心理学中重视适应环境的行为水平的测评取向 ,指出了两种取向的优点和不足。并在整合两个取向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评估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5.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r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注意力缺乏,唤起过度,活动过多,冲动性和延迟满足困难等核心症状,并伴有儿童学习障碍,同伴和亲友交往关系障碍,人格心理健康障碍,品行不良等派生症状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总称。它是儿童期最普遍、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16.
多动症全称为注意缺乏多动障碍(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rity disorder,简称ADHD),是儿童注意力缺乏,唤起过度,活动过多,冲动性和延迟满足困难等核心症状。并伴有儿童学习障碍,同伴和亲友交往关系障碍,人格心理健康障碍,品行不良等派生症状的一系列心理与行为问题的总称。它是儿童期最普遍、最复杂的心理与行为  相似文献   

17.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主要表现为与儿童年龄不相适应的冲动、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行为特征的心理疾病.目前发病原因尚不明确,普遍认为是由遗传与环境多重因素导致,治疗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与心理治疗.  相似文献   

1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一种常见的儿童行为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活动过多和冲动行为。本文基于家庭动力学理论,对ADHD的病因、治疗和干预研究现状以及家庭开展的干预措施进行总结,为今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在家庭治疗和干预方面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李芳 《现代教育》2003,(14):37-37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对于教师来说,最容易出现的一个误区就是将注意力缺损多动障碍(原来也成为多动症)与品行问题或纪律问题混为一谈。两者在表面上很相似,但机制和形成原因是不同的。一般来说注意力障碍是先天的生物学原因导致的,而品行不良则是不良教育环境导致的行为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国内关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工作记忆研究的20篇期刊论文进行了文献计量分析.研究论文总体数量较少,研究方法以实验为主,研究内容主要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与正常儿童工作记忆能力比较研究、不同类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工作记忆能力比较研究以及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工作记忆能力干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注意缺陷多动症儿童的工作记忆存在缺陷,这种缺陷与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脑机制异常有关.不同类型的多动症儿童工作记忆能力受损的程度不同.哌甲酯控释剂能够有效改善和提高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工作记忆能力.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工作记忆的训练研究将会成为日后该领域在我国研究的一大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