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这样"钻"     
[案例]语文课上,我们正在学习朱自清的散文《春》,这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文章,学生学得兴趣盎然。突然,一学生站起来说:我认为‘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的‘钻’写得好,因为它把小草写活了。”听了该生的发言,我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为什么说一个‘钻’字就把小草写活了?钻’还可以用哪些字来代替?”话音刚落,学生纷纷发言:生1:长。生2:冒。生3:顶。……我又习惯性地问了一句“:作者为什么用‘钻’,而不用‘长‘’冒’‘顶’等其他的字?”(学生沉思片刻)生1:用上“钻”字,就是把小草当作人来写,把小草写活了。生2:可我觉得用上“冒“”顶”,也是…  相似文献   

2.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交际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因此,我们教师要切实遵循语文教学的规律,把课堂还给学生,把想的空间留给学生,把说的时间还给学生,让学生有话想说,有话可说,有话可写.  相似文献   

3.
汉语是藏族学生学习的第二语言。对于藏族学生来说,他们平时接触的汉语很少,学习汉语存在很多困难。藏族学生汉语教学要有别于汉族学生,应把重点放在读和说上。由于口语具有迅速、便捷、使用广泛等优点,它又是听、读、写的基础,可以说口语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一个环节。正如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所说:“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  相似文献   

4.
叶圣陶先生在1964年12月1日的一封通信中说 :“口头为‘语’ ,书面为‘文’ ,‘文’本于‘语’ ,不可偏指 ,故合言之 ,亦见此学科 ,‘听’、‘说’、‘读’、‘写’宜并重 ,诵习课文 ,练习作文 ,以为读写之事 ,而苟忽于听说 ,不注意训练则读写之成效亦将减损。”从叶老的话里不难领会这样的道理 :“读”“写”不能““脱钩” ,不可“苟忽于‘听说’” ,“听”、“说”、“读”的训练是作文训练的份内之事。我在教学中 ,坚持“听”、“说”、“读”同“写”并重 ,注意克服单一练写的倾向。首先是“听”的训练。注重引导学生注意倾听同…  相似文献   

5.
管大成 《广西教育》2014,(9):51+68-51,6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圣陶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6.
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含伪饰,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这里,我选几个出现在课堂上的细节,谈谈这些细节带给我的一些启示和思考。“他读对了一半”在《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闸、踩、眬”三个字,请一位同学读这三个字时,学生将“闸”读成了“jiá”,薛老师并没有简单的“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这样做的:“这个字念‘jiá’,为什么这么念呢?”“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字甲’。”“他读对了一半‘,闸’里面这…  相似文献   

7.
<正>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可是,从事了多年高年级语文教学,我发现课堂成了老师和个别学生的舞台,更多的学生成了"观摩者",肯举手发言的人寥寥无几。细细思考其中原因,发现:有的是因为学生年龄大了,思想逐渐成熟了,变得有主见了;有的是因为学生胆小害羞,怕  相似文献   

8.
我教《狐狸和乌鸦》一课时,有一个学生对“他刚一张嘴,肉就掉下来了”一句中“他”的用法提出异议,他说:“乌鸦是鸟,应该用‘它’,为什么这里用单人‘他’?”我听后高兴地说:“是啊,为什么这里用‘他’呢?谁能回答?”于是,有好几个同学举起了手,有的说:“这里是把乌鸦当作人来写,所以用‘他’.”有的说:“因为书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 :“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 ,‘说’字最基本 ,说的功夫差不多 ,‘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 ,阐明了口语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见《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语文课程标准》)根据一年级“口语交际”课的内容安排 ,针对一年级学生语言积累不多 ,生活经验少的特点 ,依据新课程改革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体验、感受、情感 ,在课的设计上 ,我遵循实践性与激励性相结合的原则 ,让学生有话想说 ,有话可说 ,有话…  相似文献   

10.
读前猜想小猪闹闹从来没有伤害过谁,却被告上法庭,这是为什么呢?“砰砰!砰砰!”小猪闹闹开门一看,来的竟是动物王国的黑猫警长。“小猪闹闹,有好多人告你犯了伤害罪,你得去法院受审!”黑猫警长严肃地说。“什么!”闹闹一路申辩,“我从来没有伤害过谁。”闹闹被带到动物王国法庭上。老虎院长喊道:“原告出庭!”小兔、小鸟、小猴、大雁一齐来到法庭上。小鸟说:“闹闹常常挖掉我的眼珠,它把‘鸟’字写成‘乌’字。”小兔说:“他还砍伤我的腿,把‘兔’字写成‘免’字。”小猴说:“它还在我身上搞上一刀,把‘猴’写成‘’字。”大雁说:“它还平白…  相似文献   

11.
叶圣陶先生指出:"在语言文字训练的‘听、说、读、写’四个字中,‘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课堂上积极发言对学生的学习帮助很大。但是,在教学中,我感到学生在课下唧唧喳喳,但在课堂上发言时却害羞、胆怯,甚至沉默无语。尤其是农村的孩子,面对老师提出的问题更是不敢发言,即使回答了也是小小的声音。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在课堂中乐于发言、善于发言,使发言常态化、有效化呢?  相似文献   

12.
在山区,课改的客观环境比较恶劣,课程资源是否真的就无法开发?确实,我们难以走进网络世界,难以拥有丰富的藏书,但我们有教科书,我们有自己的学生,我们有自己的自然风光、风土人情这些都蕴含有丰富的课程资源,本文试图就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谈谈自己的浅见。一、巧妙利用学生的差异,开发语文课程资源语文学习离不开听说读写的训练,每接触一篇新的课文,我们可以引入竞争的手法,组织学生进行朗读比赛。由于学生水平有高有低,参差不齐,读起来效果肯定有不同,这本身就存在着听、说、读方面的资源可开发。如一位老师上《记承天寺夜游》时,请学生点评同学的朗诵“老师,‘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他没有读出停顿,原文在‘日’和‘夜’之间有标点停顿他没有读出来。还有‘念无与为乐者’一句,他也没注意停顿应在‘念’字后面稍微停顿一下。”快嘴小敏说到。“为什么这样处理?”“因为这个‘念’字是领起这个句子的,‘念无与为乐者’是‘念’的理由。所以应该要停顿。”老师请小敏来朗读,然后又有一个学生来点评:“声音清脆,感情丰富,但朗读时有一句的语速还是太快了。”“那句‘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擤荇交横,盖竹柏影也。’这句中‘藻‘荇’之间应稍作停顿,因为藻荇是两种水草,...  相似文献   

13.
作业本发下来了。咪咪打开作业本,发现很多词语都画上了红线,它们是:很白、很黑、很香、很酸……老师还写上了一句批语:你用了那么多的“很”字,“很”字真的太累了。咪咪不明白老师的意思,就去问老师。老师说:“请你读读这些画线的词组,有什么感觉?”咪咪认真地读了两遍,说:“一篇作文里,用的‘很’字太多了,觉得很单调,而且也不形象。”老师说:“如果把‘很白’换成‘雪白’,‘很黑’换成‘漆黑’,‘很香’换成‘香喷喷’,‘很酸’换成‘酸溜溜’再读读看,感觉又怎样?”咪咪按照老师说的方法读了两遍,恍然大悟地说:“老师,换上了您说的这…  相似文献   

14.
听说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培养的四种基本能力,在教学中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听是说的基础,读是写的基础,听说是读写的基础。但语文教学长期存在着重读写、轻听说,特别是轻“听知”能力的现象,造成学生不善“听”,“听不出名堂”。而当今社会日新月异,听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超过了说、读、写。这一点,引起了语文界的重视,制订了具有科学性、系统性的听知能力训练的计划和目标。为了落实这个目标,我们本着“授人以鱼,莫若授人以渔”的思想,结合当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为‘记’而‘听’、为‘说’而‘听’、为‘读,而‘听,、为‘述’而‘听’、为‘问’而‘听’”的课堂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有幸参加"黄河之声"全国小学语文观摩会,聆听了小学语文教学专家于永正老师执教的《谈礼貌》一课。听后感触颇深。这不正是我苦苦追寻地语文课堂吗?课堂上让学生读书,写作。把课堂还给学生,摒弃教师繁琐的对课文的分析,无休止地问。让学生课堂上学会写字,学会读书,学会写作。于永正老师说:"教语文,其实很简单。说简单点两个字‘读'和‘写'说复杂点四个字‘多读'和‘多写'。"已过古稀之年的于老师,在课堂上蹲下身来教学生一笔一画写字,一句一句领读课文,让学生在课堂通过各种方式反复诵读课文,没有对课文进行分析,更没有说教,可是在表演和写作环节,学生却表演得淋漓尽致,写得有声有色,这难道不是读书的收获吗?  相似文献   

16.
赵龙 《师道》2006,(6):38-39
最近,我在海安县实验小学听了全国著名特级教师薛法根《爷爷的芦笛》一课的教学。薛老师的课堂平实而不失精巧,本真而不虚伪,让听者如饮一杯清醇的碧螺春,香在嘴里,留在心间。在此,我选了几个在当时课堂上出现的细节,并谈谈这些细节带给我的启示和思考。“他读对了一半”在《爷爷的芦笛》第一课时的教学中,薛老师在黑板上写了“闸、踩、”,并请了一位学生来读,学生将“闸”读成了“j iá”,薛老师并没有简单地“告诉”学生正确的读音,而是这样做的:“这个字念‘j iá’,为什么这么念呢?”“因为它里面有一个字‘甲’。”“他读对了一半,‘闸…  相似文献   

17.
通过质疑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但质疑毕竟是手段 ,解疑才是目的。因此 ,引导学生通过分析 ,自己从课文中去寻找答案 ,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这样才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在阅读教学中如何让学生自能解疑呢 ?一、引发争论 ,解决疑问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参与争论 ,在学辩中得出结论。如教《草船借箭》一文时 ,有一位学生提出 :“读了课文 ,我认为 10万支箭应该是诸葛亮用计骗来的 ,为什么题目偏用‘借’字 ?”这个问题挺有见地 ,我趁机引导 :“是啊 ,题目为什么要说‘借’呢 ?题目出错了吗 ?现在老师请同意‘…  相似文献   

18.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指出:"在语言文字的训练‘听、说、读、写’四个字中间,‘说’字最基本,说的功夫差不多了,听、读、写三项就容易办了。"叶老以精辟的语言阐述了说话训练的重要性和学习语文的规律。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加强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说话能力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因此,我们要根据学生的特点,选择直观形象的内容,主动地投入到说话训练中去,积极的观察、思考、想象。这样,他们的语言才会如涓涓细流,流出心田。  相似文献   

19.
教学《在炮兵阵地上》时,我正指导学生阅读品味彭总饭桌上的一席话,一学生突然举手发问:“老师,彭总明明说自己‘只错了一句’,为什么却说‘我又说了错话’呢?这个‘又’字不是说明他说的错话不止一句吗?这不是自相矛盾吗?我认为把‘又’拿掉反而好一些。”这一串连珠炮的提问,原来是对“又”字有意见。我正想用三言两语解答,可发现几个学生跃跃欲试,我马上改变了主意:且慢,看他们怎么说。我扫视全班,问:“你们的意见呢?”教室里出现短暂的沉寂之后,一双又一双的手举了起来。一同学说:“我觉得彭总根本没有说什么错  相似文献   

20.
【教学实录】余老师面带笑容走上讲台:“请同学们一起说,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是———”生齐说课题:“夏天也是好天气。”余老师问:“如果有人说夏天不好,那么你读这个标题时,哪个字要读重一点?”生齐答:“‘好’字。”他要求同学们一起试读一遍课题。又问:“如果人们说春天、秋天都是好天气,而你要说夏天也是好天气,那么读这个标题时,应将哪个字的音读得长一点?”生齐答:“‘也’字。”他要求学生再读一次课题。接着,他让学生将上两次读的体会结合起来,重读一次课题(学生将“也”字拖长,“好”字加重齐读课题)。读完课题后,余老师请学生大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