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观察笑气吸入分娩镇痛的疗效和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对60例镇痛组的产妇在分娩过程中给予吸入50%笑气与50%氧气混合气体实施分娩镇痛,另在同时期选择60例对照组产妇除不给笑气外,其他产科处理措施与镇痛组相同,观察两组产妇冬疼痛程度、SPO2、产程时间、产后出血、新生儿出生时Apgar评分及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结果:镇痛组疼痛评分明显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镇痛组的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明显缩短,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总产程、SPO2、新生儿脐血血气分析和产后出血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笑气吸入分娩镇痛活跃期和第二产程时间缩短,对母儿无不良影响,在产科镇痛方面也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我国即将全面脱贫的大背景下,本文基于2018年国内10个贫困县4939户家庭教育状况的实地调查数据,从家庭资本视角探析贫困地区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因素对子女受基础教育不同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文化资本和经济资本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有显著影响,其中家庭经济资本比文化资本的影响更大,而家庭文化资本的影响随着子女受教育阶段的提升而增大;家庭经济资本中的家庭人均收入及家庭文化资本中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在子女受基础教育各阶段家庭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因素;在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人均收入和家庭教育承受度是影响贫困地区居民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个最主要的因素;家庭人均收入、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户和父母教育观念等对子女就读小学阶段的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均存在显著影响,而且贫困家庭在子女就读小学阶段时额外增加的校外教育支出,使其家庭教育承受度和教育期望均明显降低;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初中阶段家庭人均教育支出的两大显著性因素,但家庭教育承受度、建档立卡家庭、父母教育观念和父母教育期望这四个因素对家庭教育支出的影响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高中时期,仅有家庭人均收入和父母受教育程度两个因素对家庭人均教育支出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影响,而其他因素的影响不显著。本文认为,在我国全面脱贫之后,国家仍需继续加大为贫困地区尤其是贫困家庭的子女提供优质教育资源和良好教育机会的力度,而学生家长也要有意识、有目的地不断提升家庭文化资本,以切实降低家庭贫困代际传递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本调查以西安高校1000名大学毕业班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他们入伍动机的研究,发现1.大学应届毕业生中愿意选择军事职业的占36.4%,二本院校的大学生高于一本院校的大学生;2.大学生是否愿意选择部队作为职业与家庭子女数、生源地、英语四级是否过关、家庭收入、父母职业与父母的文化程度相关.尤其与家庭子女数、英语四级是否过关、家庭收入、父亲的职业与文化程度显著相关;3.影响大学生军事择业的因素有4个个人、家庭、社会影响与传媒以及社会关系影响,其中,个人因素作用最大.在外界影响因素中,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共同起作用.针对结果,本文提出1.注重宣传,加强军地联系;2.加强高校军事职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4.
通过选取典型新型城镇化地区开展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意愿调查,运用二值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转移劳动力职业培训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家庭纯收入、工种职位、培训成本、培训对预期收入的影响、城镇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素养要求等六个因素对其职业能力培训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性别、文化程度、婚育状况、外出务工年限与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的意愿无显著关系.从影响程度上看,培训对收入影响是影响农村转移劳动力职业能力培训意愿的最主要因素,其次为城镇化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素养要求、工种职位、培训成本、家庭纯收入、年龄.  相似文献   

5.
正越来越多的孕妈妈期待能够自然分娩。然而,即使知道分娩疼痛也许没有影视剧里演得那么夸张,但问问身边妈妈们的各种经历,孕妈妈们还是会惴惴不安,甚至不寒而栗……阵痛到底有多痛?如何才能有效止痛呢?大多数自然分娩的妈妈们都会对阵痛过程记忆深刻,但是,每个人对疼痛的感受程度及忍耐性差异较大,因此,所采用的分娩镇痛方法也就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6.
笔者以利益最大化理论和理性行为理论为基础,在以往意愿研究的基础上开展行为研究,认为农民的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对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都有一定影响。笔者对采自长春市郊区的数据进行了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采用多元Logit概率模型进行回归分析。笔者认为,农民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务农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份额、农民对新技术的认知程度、对农业技术给自身帮助的认知程度、政府支持程度、家庭承包耕地面积以及家庭人口数量等是农民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1045例剖宫产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近年来我院剖宫产率的变化及影响因素,为降低剖宫产率提供资料。方法:对2000.1~2005.12月期间在我院分娩行剖宫产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剖宫产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社会因素及医源因素是影响剖宫产率增高的主要因素。结论:剖宫产指征已超过单纯的医学指征范围,孕产妇及家属的主观意愿,医源因素、社会因素都影响着对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正> 根据我们对全省28个市、县的2400农户连续五年的跟踪调查表明: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户收入差距在拉大,文化素质低的农户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在对2400个农户劳动力文化素质调查中,1987年家庭主要劳动力文化程度为小学以下(含小学)的农户占28.5%。这部分农户自实行家庭承包以后,适应不了以户为单位发展商品生产,因此,家庭收入增长速度缓慢。其中家庭主要劳动力为文盲半文盲的农户实际收入水平在下降,他们与有较高文化素质的农户间的差距逐步拉大。1983年家庭主要劳力为文盲半文盲农户人均收入为371.89元,而主要劳力是高中文化程度的农户人均收入为418.55  相似文献   

9.
作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十堰地区部分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通过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父母的职业、文化程度、对子女的关注程度、家庭居住地及家庭经济状况等因素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有影响,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出结论:家庭背景对大学生的学习动力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学教育》2018,(5):36-45
本文基于江苏、湖北、云南3省12县24所农村学校575名教师的调查数据,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从个体因素、家庭因素、工作因素、学校因素、地区因素以及社会因素等六个方面对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回归结果显示,在教师个体因素中,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个人月收入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在家庭因素中,配偶工作地点、子女就学状况等变量对其流动意愿影响显著;在工作因素中,与领导的关系、晋升机会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在学校因素中,学校地理位置变量对其流动意愿有重要影响;在地区因素中,地区变量对其流动意愿影响显著;在社会因素中,社会压力、教师对自身职业社会地位的评价等变量显著影响农村教师职业流动意愿。  相似文献   

11.
针对高中生职业理想和相关家庭辅导问题,对天津市12所高中2400多名高中生及其家长进行了调查。调查表明:兴趣、与从业者间接触和职业指导是影响高中生形成清晰职业理想的主要因素;家庭辅导和亲子间交流对高中生职业理想形成有显著积极意义;父母对高中生职业理想形成机制认知有所误区,尤其高估了自身引导的影响力;职业指导亦会造成定位趋同等问题。在家庭生涯发展辅导中,父母应帮助孩子理性认知职业,应尊重孩子意愿并积极交流,应开展家长教育提升其辅导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呼和浩特地区低年资护理人员对生物性、物理性、化学性职业暴露的认知现状,为相关部门进行针对性的预防和知识培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随机抽取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180例护士对职业暴露的认知情况(如职业暴露的种类、危害因素、传播途径,危害及暴露后的防护知识),知识需求程度,管理方面意见等内容进行调查。结果:附属医院低年资护士对职业暴露知识掌握不足,职业暴露类别认知36.25%;污染锐气伤的处理流程16.88%;其防护手套使用率手部皮肤破损时55.63%;更换化疗药物时11.83%;防护眼睛使用率16.88%;隔离衣使用率11.83%等。结论:调查显示低年资护理人员对职业暴露知识掌握不足。  相似文献   

13.
中小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以黄山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研究黄山市中小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水平、文化程度和家庭发展阶段对其心理健康水平的影响,发现:黄山市中小学生父母心理健康的阳性检出率占调查总人数的27.11%;文化程度高的家庭的父母心理健康程度高于文化程度低的父母的心理健康;家庭发展阶段也会影响父母的心理健康水平,年级越高,父母心理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14.
独立学院学生有其特殊性,其入校成绩分数不高,学习费用昂贵,大部分学生入校后都有比较大的思想压力。为了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我们进行了新生的scl-90量表的心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科技学院新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全国水平;女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明显低于男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城乡之间差异显著;独生子女心理健康水平明显高于非独生子女;母亲文化程度不同对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有影响;家庭构成、家庭人均关系、家庭年人均收入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皆有影响。  相似文献   

15.
社会资本对农村家庭首代大学生、城市家庭首代大学生和非首代大学生的读研自我效能感存在不同影响.通过文献整理,建构社会资本视野下社交媒体对大学生读研自我效能影响的量表,该量表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人口统计学因素、结构性因素、直接社会关系网络和延伸网络.研究结果发现:年级、父亲职业和父母支持对农村家庭首代大学生的读研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母亲受教育程度对于城市家庭首代大学生的读研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年级、朋友支持和通过在线和社交媒体获得的信息对非首代大学生读研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6.
基于华北地区3所高校的问卷调查,以父母受教育程度为主要指标,分析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调查结果显示,家庭文化资本对子女选择工作单位的性质有显著影响;家长对子女的职业期望和与子女的交流沟通影响子女的就业成功率;相比较而言,权威型家庭子女的就业状况更好;家庭文化资本地位较高的子女对使用社会关系获得就业资格的现象更为包容和认可.  相似文献   

17.
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研究对学习困难儿童的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学习困难与其母亲文化程度、家庭学习环境、父母期望、父母教养方式等因素间存在密切的联系。家庭经济收入、家庭结构、学习材料、父母一致性、父母关系等因素与儿童学习困难并无显著联系。父亲文化程度、父母职业、学习材料、父母督导等因素对儿童的学习有一定的影响 ,但与儿童学习困难问题也并不存在显著联系  相似文献   

18.
目的:考察不同家庭生活背景的大学新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差异,为有针对性地开展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某地方高校新生做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从家居环境(城镇或农村)、子女构成(是否独生子女)、家庭关系状况、家庭收入状况、母亲文化程度、母亲职业类型等家庭背景因素对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做差异研究.结果:家住城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大大高于农村学生(P<0.001);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比非独生子女学生更健康(P<0.001);家庭的人际关系越和谐,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P<0.001);家贫学生在抑郁、焦虑、敌对等方面比家庭收入较高的学生严重(P(0.01);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性与母亲职业类型、母亲文化程度息息相关(P<0.001),母亲职业类型越好、文化程度越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越高.结论: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状况依家庭背景因素的不同而呈现显著差异,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要加强家庭联系,针对差异作出合适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儿童性别角色发展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健康的性别角色对人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生物遗传因素、家庭教养态度、社会文化、认知因素等共同影响着儿童性别角色发展.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415名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被试大学生的家庭背景、自我效能感与学业态度的测量和部分学生的访谈发现:家庭收入差异对学生的学业态度无显著的影响;母亲的学历对学生的学业态度中的内生动机因素有着显著的影响;父母在文化程度、职业上的交互作用对学生的学业态度影响显著;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与学生的学业态度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根据布尔迪厄文化再生产理论,得出如下结论:改变学生学业态度的主要路径在于重视对学生内在学习动机的挖掘,使其充分认识知识的价值,激发其自我效能感;同时也要注重外部因素的影响,即家庭的文化资本的作用,特别是父母的协同参与所起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