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自由体现了人的本质、体现了社会关系的存在、体现了发展,追求自由是人的本质.自由教育是以自由为终极追求、以自由人为教育对象、以自由内容为媒介、以自由形式进行的教育.自由教育能引导与唤醒学生的生命意识,是实现创新、终身教育、自由社会的基础.中国的自由教育目前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2.
自由是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与人的类特性,是人在活动中通过把握现实可能性并将其与人的本质要求相结合而表现出的自觉、自为、自主与自律的状态。认识论、政治学、伦理学和美学意义上的自由各有其具体内容,但它们都是人的完整自由的有机组成部分。努力增进人的自由是教育作为一项育人事业的根本价值诉求。由于自由是包含多方面内容的有机整体,因此,教育增进人的自由需要以培养人的自由能力、提升人的自由权利与义务意识、生成人的自由道德境界和发展人的审美自由等多个方面为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3.
黑格尔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精神的培养。他认为自由是人的本质,但人不是天生就是自由的,要完成自在的自由向自为的自由的飞跃,需要教育对主体的解放,教育是人的精神发展的绝对环节。黑格尔这种侧重精神培养的教育的性质决定了这种教育在内容上强调国家法律和社会伦理规范的灌输,实施这种教育则需要家庭、市民社会以及国家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4.
在马克思主义宏大的科学理论体系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贯穿始终的一根红线,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既是引领人类前进的奋斗目标,又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手段。以人为本集中概括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理论和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涵。纠正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和问题,把科学发展观切实贯彻到生产发展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将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与人民利益的实现相结合,与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相统一。  相似文献   

5.
自由作为人的生命价值的最高体现,从根本上体现了人的审美享受和审美创造的本质要求,具有最高意义上的审美价值。哪里存在人的自由的生命活动,哪里就存在孕育美的情感和想象的土壤,就一定会结出有利于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丰硕的物质之果和精神之果。审美反映旨在从现实中发现一种与人的自由本质发生某种联系的特殊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构成审美反映的起点,经主体的诗性直觉和精神生命的自由创造,最终完成美的感性升华  相似文献   

6.
自由是生命个体所拥有的基本权利,自由权利的获得与运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以自由是人之本性为立场,深度诠释了幼儿自由的本质内涵,论述了幼儿教育活动中自由的应然表现,分析了现实生活中妨碍幼儿自由的因素,最后提出了教育实现幼儿自由的保障条件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发展与自由     
自由是一个复杂的关系体系,从人的自由追求和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来看,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既是社会发展的终极价值,又是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  相似文献   

8.
历代对人性本质的认识层出不穷,但究其本质,自由是贯穿人性始终的。教育作为传承文明、促进社会发展的手段,对于发展人性、培养新一代的个性彰显、充满活力、勇于创新的新人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教育应该具有包容性,培养受教育者认识到自我的存在和需要,引导受教育者追求自由——自由选择、自主学习,形成开放式的、人性化的教育。  相似文献   

9.
自由是人类与社会发展状态紧密相联的一种生存状态,是人的本质力量实现的一种程度标识。自由是指对必然的认识和对客观世界的改造;社会发展状态与人的自由是相辅相成的互动进程;社会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一个人自由全面发展推动社会更快速的发展和进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统一。  相似文献   

10.
自由是人内在本质,教育是实现人的自由的绝对环节。课程作为学校教育系统的核心,必然要致力于人的自由、解放这一终极价值指向。在自由的视域中审视课程改革,新课程在价值理念和具体操作层面都有助于人的自由能力、自由精神、自由人格的培养、提升和塑造。而这种推动和促进作用的实现必须建立在对自由的清晰而通透的理解和把握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1.
"人本质"不是"自由",故而"自由美学"不足为训,应予解构。"人本质"是"自我",从"自我"出发解释"美本质", 建立"自我美学",也许正构成21世纪中国美学发展的正确方向、必然选择和真正希望所在。  相似文献   

12.
在近代英国,自由的探索在三个维度上展开:一是在哲学领域围绕自由和必然的关系,探讨人的主体能力,力图说明人的自由在于认识必然性并遵循必然性规律行事;二是在社会政治领域围绕自由和权利及权力的关系,探究政权合法性与权力的合理使用,力图论证人的自由在于确定权利的合法来源以及权力的合理界限,并对防止权力滥用进行有效的制度安排;三是在经济领域围绕自由和市场的关系,探索国民财富增长、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生产利润的最大化,力图确认人的自由在于实现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与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之间的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3.
社会发展的本质在于人的发展与解放 ,即人的自由个性的充分展开 ,而技术进步是其现实性展开的物质基础。人类早期 ,技术水平极端低下 ,共同体拥有的自由是氏族成员所享有的自由的绝对界限。农业社会由于技术的进步 ,个体自由在社会共同体中得到了相对发展 ,但人的自由发展仍受到极大遏制。产业革命对技术的巨大推动 ,标志着人在社会中自由度的大大增强。后工业时代 ,科学技术对于促进人的自由发展 ,具有更加鲜明的作用 ,技术的历史进步 ,不仅是人类文明的动力学 ,而且也是人类自由的动力学  相似文献   

14.
消极自由有别于积极自由的核心在于,它具有确保个人享有不受外力侵犯而免于奴役地位的防御性功能.这对于市民社会中现代政治文明的发展和个人幸福的实现意义重大.当前学校教育中存在一定程度的学生消极自由遭遇贬损而积极自由过度张扬的现实.学校教育必须从消极自由的路向出发,使其制度建设和职能运转符合权利本位原则、普遍主义原则以及程序正义原则,通过学生消极自由观的形塑以涵养其公民品性.  相似文献   

15.
自由与创造——美术教育的本真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从亚里士多德到罗恩菲德,中国从庄子到宗白华,无论是从哲学的角度、艺术的角度还是教育的角度,都对自由与创造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同时也不乏独到的阐述。基于此,美术教育的目的在从社本、官本走向人本的进程中,有必要对美术教育之本质进行上位的探讨与分析,以此来找寻本真的最佳点,找到人的发展和艺术化生活的教育起点,这个起点最终将指向人对自由与创造的追求中。  相似文献   

16.
西方哲学中自由范畴的核心内涵在于相互紧密联系的两个方面:一是与必然相对,二是强烈的主体自主自为意识。不同于此,中国传统化中的自由精神表现为人在“忘我”中与万物亲和、自然呈现本然样态而体验到的“自在”。这种以“自在”形态表现出来的自由精神,以与自然的亲和倾向和内心超越性体验的实现方式,而与审美有着更内在的相通性。  相似文献   

17.
自由具有正当性,但自由是有限的。在学校教育中,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自由也是有限的。其伦理学依据表现为:自由原则不是人类生活的唯一原则,人类社会中的一些制度对自由起着限制的作用,自由会受到实际条件的限制,“恐惧自由”心理的作用,自由原则的应用有特定的范围。就学生而言,义务教育的强迫性表明儿童自由是有限的,学校对教学秩序的需求,控制了的教育环境,学生一些要求的“无理性”,以及教师布置的作业和组织的活动决定了学生自由的有限性;就教师自由而言,教育的目的和任务,中小学学生身心发展不同阶段的特殊性.教育考试制度和教师特殊的社会角色,决定了教师自由的有限性;就家长而言,在儿童的义务教育问题上家长没有选择的自由,在子女就学的学校选择中不少家长的自由会受到限制。因此,我们对教育领域中的学生、教师和家长的自由问题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弄清楚在哪些地方允许自由,在哪些地方则应当对自由作适当的限制,不能将自由的概念用错地方,“在不应当给予自由的地方给予了自由,而在应当给予自由的地方又往往不给予自由”。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今天已成为教育管理思想的主流,但对"以人为本"思想本质和精神内涵及其指向性指标却甚少探讨。本研究从人性关怀的角度,提出对学术自由的维护、对失败的宽容和对个性的尊重是贯彻以人为理念的核心。  相似文献   

19.
论"学术自由"理念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自由产生于思想自由,其精神实质是一种人性的体现。现代高等教育在学术自由理念支配下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学术自由与学术责任是一对辩证的范畴,学术自由必须承担学术责任。学术自由弘扬批判精神和张扬个性,为创造性提供精神氛围。学术自由体现以人为本,最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0.
追求人与社会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高宗旨.自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既是人的主体性存在的集中体现,也是人类实践活动的最高价值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范畴在于强调人的主体性的物化、对象化,即人的自我实现,这是从最根本、最始源的意义上对自由范畴的界定.只有进入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自由范畴,才能把握住人的自由的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