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网络上出现了很多与“哥、姐”相关的新词语,这些词语通常套用“X+哥(姐)”模式构词。文章试对“X+哥(姐)”的结构和语义特征进行分析,探析“X+哥(姐)”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随着"X货"构式在网络等媒体上的广泛使用,"货"的用法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形成了"X货"词族。新兴"X货"词族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具体表现为:一是"货"在表示"商品"义时用法更加灵活,且指人用法较之以往更为普遍;二是在"货"的附加义方面,指人时原有的贬义成分消失,转为中性义;三是"货"的语义产生了一定程度的泛化,并通过"X货"构式大量构词,形成了"X货"词族,丰富了汉语表达。  相似文献   

3.
王本新 《文教资料》2014,(18):32-33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网络的发展,网络中的语言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些新词新语层出不穷,很多研究者对这些新词新语做了大量研究和探讨。但是,对新事物热衷的同时难免忽视对旧事物的关注,许多旧词也在悄无声息地变化,本文以"X+姐"为例,从其结构类型、语义特征演变、感情色彩三个方面阐述旧词的发展进程,对"X+姐"的普遍性做一些规律性的总结。  相似文献   

4.
网络流行语“X哥”词族以独特的附缀式的结果,既有继承性又有创新性。以言语社区理论视角,流行语“X哥”词族新特点产生的一个外部理据。“X哥”词族组成,是传统的“X哥”词族进一步泛化扩张可进一步解释网络虚拟言语社区人员的构成特点,是网络  相似文献   

5.
动量词是汉语量词重要的一类,"回""次""趟""遭"这四个词是现代汉语中的常用动量词,重点分析这四个常用动量的起源和演变,观察其使用情况,考察其从古代到现代的变化。  相似文献   

6.
砀山方言"zua"具有独特的语法功能,从句法结构上可例释为单独成句、人称代词+"zua"、能愿动词+"zua"等十二种句子格式。总体说来,"zua"字在句法结构中主要作谓语,其后不能跟宾语,"zua"字不具有构词能力,只能独立成词自由运用,"zua"字具有浓厚的色彩意义;而且"zua"与"咋","zua"与"做啥"(干嘛)有着明显的区别,不能混淆使用。  相似文献   

7.
谢迪 《文教资料》2011,(20):20-21
东北方言中有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啦吧唧",这是东北方言中最具特色的语言现象之一。"×啦吧唧"在东北方言中有很强的构词能力,可以产生很多由"×啦吧唧"构成的词。本文以这些词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语法特征、语义特征和语用特征。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潮"族词呈现出了日益增多的趋势。本文运用网络检索的方式在搜集大量"潮"族词的基础之上分析了这一词族的语义内涵及结构搭配并探讨了它的产生原因。  相似文献   

9.
北京话"赶紧"类副词主要包括"赶紧""赶快""赶忙"等三个。它们产生的时间较晚,大约在清中期分别由各自的动补短语虚化而来。其中,"赶紧"还有可能来自于"紧赶紧X"结构的演变。从古至今,"赶紧"类副词的用法并非一成不变,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都发生了一些变化;三者之间也产生了竞争关系。  相似文献   

10.
黄兰兰  黄伟 《现代语文》2009,(12):130-132
“X门”族词进入汉语之后,逐渐脱离其本意,泛化为“具有新闻效应的事件”。从它的生成机制、构词特点和应用来看,“X门”族词及类似词汇丰富了汉语的表达方式。但“X门”族词在广泛使用的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  相似文献   

11.
近几年来,一种新的语言现象"X体"在网络上流行开来,由此产生了一系列"X体"类新词,如凡客体、淘宝体、TVB体、甄嬛体、梨花体、蓝精灵体等。本文就以"X体"类新词为研究对象,从内部构成、语义类型、相关的社会文化心理等角度对其进行分析与探讨。研究结果表明:"X体"类新词在构成上以"2+1"这种双音节语素加类后缀的格式为构成新词的主要形式,其中,"X体"类新词中的"体"有词缀化倾向,这种类词缀的产生,丰富了汉语的构词法。从社会文化心理角度看,"X体"类新词多用来表达人们的负面情感。  相似文献   

12.
闵捷 《文教资料》2011,(7):36-39
关于"生生"是否成词的问题,目前学界仍存在诸多质疑。本文运用三个平面理论,语义功能语法理论,对现代汉语副词"生"和重叠形式"生生"的句法功能与语义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发现了"生"的语素化倾向,论述了"生生"属于构词重叠,以及此类单音节副词重叠式在双音化、语法化及词汇化、实际使用频率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由构形重叠向构词重叠转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认知构式语法的角度,以"裸体"一词作为"裸"族词的原型来推导出"X1裸"和"裸X2"的形成受到多重构式的压制,并从自主依存关系的角度来阐释这两种构式的能产性差异。"裸X2"构式的高频使用也使"裸"具有获得现代汉语中词缀化和范畴化功能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穷尽检索《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好hǎo"语素构成的词条97个并参考日常积累语料,从语素组合、语法性类、词素意义等角度研究"好hǎo"语素的构词能力,着重对"好hǎo"语素意义虚化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李艳丹 《文教资料》2012,(32):144-146
文章从词语模的角度,考察了"微X"词,发现"微X"词语模是继承了原有词语模,并在此基础上增加理性义、微变色彩义发展而来的,模槽"X"绝大多数为双音节名词性成分,"微X"词在句子中可充当主语、宾语、定语,少数情况下可充当谓语,"微X"词的大量产生与微博的兴盛、快节奏的生活、个性化的追求、求新心理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面对全球性的现代化大潮,牟宗三致力于为儒学"开出"以科学和民主为主要内容的"新外王"。他认为,就特征来讲,西方哲学是"理性的架构表现",而中国哲学是"理性的运用表现"。为了实现现代化,必须在形上层面由"理性的运用表现"通过"曲通""转出""理性的架构表现",而此"曲通"即是"良知的自我坎陷"。进而,为了在现实层面促进科学与民主,牟宗三提出了"三统并建说",主张通过"肯定""道统"以稳住儒学之传统慧命,"开出""学统"以建立科学知识,"继续""政统"以确立民主政治。在这"三统"当中,面对现时代之需要应以"学统"和"政统"为主,但"学统"和"政统"的根本还在于"道统"之"肯定"。  相似文献   

17.
王丽 《现代语文》2009,(11):141-143
网络语言中新词族“X控”源自于日语“ュン”(con)的音译,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形成一些新的特征,并在网络中迅速流行开来。本丈立足共时和历时两个层面,从构成和功能、语义表达和词的演变发展三个维度来对“X控”词族进行描述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附缀式词族“X控”的演变过程进行一个简单的梳理。  相似文献   

18.
英语被动语态具有词形变化标记和语法特征.我们知道,"be+ed分词"或"get+ed分词"及作为非谓语动词的"-ed分词",往往表示"被"、"由"、"受""为"、"给"、"让"、"为所"等概念.如:The bike was/got stolen yesterday.(这辆自行车昨天被盗)再如:Encou-raged by the teacher,the pupil works even harder.(受到老师后,这个学生更加努力学习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给同源词"句(勾)、钩、笱、痀、軥、朐、伛"补进了一个成员即"绚"(本文约定,把补进成员后的同源词统称为"句"组同源词)。然后从语音、词义(概念意义、义素分析)、字形、语法四方面对"句"组同源词进行分析,试图探求系统、全面研究同源词的思路、路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双音节单位"与不"常附着在表示行为或性质的词或短语后面,表示正反两方面的意义,可用于陈述句或反复问句,由并列连词"与"的一个常用结构"X与不X"派生而来。在语言的经济原则、"不"的指代性、语音节奏、韵律框架作用几方面因素的影响下,经过使用者的重新分析,"与不"逐步完成了它的语法化过程,从"并列连词+表否定意义的后项"这一结构,变成了一个新的双音节单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