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中国就业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且在不断增长。这一基本国情决定了历届政府始终需要优先重点解决三个基本发展问题:第一是吃饭问题,为占世界21%的人口提供粮食与食品需求,保证粮食与食品安全;第二是就业问题,为占世界26%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包括正规和非正规就业,固定与临时就业,全时与部分时间就业等多种灵……  相似文献   

2.
为了发展国民经济,改善人民的物质生活解决12.1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合理地保护利用现在的耕地资源。针对我国人口年增1600万.耕地减少600万亩,人需粮食逐年增长的实际提出了相当之对策,保持2000年实行5000亿千克粮食生产目标。  相似文献   

3.
淮安市环境资源状况与农业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淮安市土地资源、气候资源独特,大力推进科技进步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是解决资源问题的根本出路,其基本对策为:划定基本农田保护区;保护土地资源不受污染;建立和完善三元种植业结构与粮食节约型畜牧业生产体系;加强土地、水等农业资源的保护、管理和可持续使用,协调农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民以食为天”,粮食这个永恒的主题,历来是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要砝码。纵观古今中外, 有粮则安、无粮则乱。对于拥有十一亿人口的泱泱大国来说,如何解决吃饭问题,没有比粮食生产更引人注目的了。然而,就在我们拼命大抓粮食生产的同时,也就在我们的餐桌上,在生产、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上粮食却被无情地浪费着。  相似文献   

5.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而且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饥饿问题不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政治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有12.45亿人口,吃饭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中国政府对粮食始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年粮食已达到5000亿公斤的目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粮食生产现状,分析了粮食生产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  相似文献   

6.
<正>中国农民,作为一个阶级集团来说,恐怕自古以来就是全世界最大的。中国人口,近代号称四亿,其中农民大约占有百分之八十以上,总有三亿数千万人,占中国人口中的绝对多数。人多力量大,作用也就大,如此众多的中国农民就成为关系到中国历史命运的重要力量。他们是社会生存物资的主要生产者。当他们得以解决吃饭问题时,就可以从事正常生产,就会出现太平盛世;当他们无以为生时,社会动荡,生产破坏,他们就要起来造反,其  相似文献   

7.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源.吃饭问题不仅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历来是国家稳定和社会发展的永恒主题.饥饿问题不仅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而且是一个世界政治问题.中国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大国,有12.45亿人口,吃饭问题显得更为重要,中国政府始终作为头等大事来抓,近几年粮食虽然已达到5000亿公斤的目标,但同时也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文章回顾了国内外粮食生产现状,分析了粮食的发展阶段和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了相应对策,对试图探讨的中国粮食的研究者起一个抛砖引玉之作用.  相似文献   

8.
一“绿色革命”的概念大概出自于本世纪60年代的印度。由于大规模地推广优良品种,改变耕作方式,使旧的农业生产方式得以彻底改观,粮食总产大幅度提升,从而在根本上解决了世界第二人口大国———印度几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而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中国伴随着80年代...  相似文献   

9.
太空农业     
“太空农业”有两个含义:一是说将来在宇宙飞船或太空站中发展农业,采用太空种植技术种植蔬菜、粮食等,以解决宇航员的吃饭问题,基本上实现自给自足。二是指将粮食和蔬菜种子放到航天器进行“航天旅行”一段时间,让它们经受轻微重力环境和宇宙射线的影响后再拿回地面播种,使植物抗病、高产。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多,地球上可利用耕地面积的减少,粮食高产稳产成为解决人类吃饭问题的有效途径。但想获得一个能稳定遗传的新品种,用常规育种方法需要7~8代才能实现,但如果选择去太空“旅行”,种子变异后遗传很快就能稳定。据报道:1997年…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是一个粮食生产和消费的大国,也是一个粮食贸易大国。我国政府历来十分重视粮食问题,始终把发展粮食和农业生产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高一《思想政治》第四课(人教版新教材)对此作了这样的论述:“我国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教师教学用书》(人教版)在“教学重点和难点”部分进一步指出:“农业问题主要是粮食问题,解决12亿人口的吃饭问题是国家的头等大事,……无农不稳、无粮则乱,我们应该始终把粮食生产摆在农业的首位。”所以,通常对粮食问题的教学要紧扣…  相似文献   

11.
如何解决我国粮食安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安全已成为各国共同关心的问题,面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与挑战,我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应充分利用本国的各种资源来解决。在控制人口增长的基础上,大力发展粮食生产,重心应放在有效地制止耕地减少、提高土地生产能力上。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入城市。种地的人少了,吃粮的人却多了许多;人们辛勤耕种得到的粮食还要用在畜牧业、养殖业、酿造业和其他工业上,还要分出土地用以种棉花、果树、蔬菜和油料等经济作物;同时还要有大量的土地用来建住宅、工厂、学校等。这样,吃饭问题、建设用地问题将会越来越突出。另外,我国土地肥力下降,环境污染也日益严重。解决上述问题的出路何在?  相似文献   

13.
“造粮工程”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20世纪以来,全球人口不断增加,而耕地不断减少。联合国计划开发署署长,著名学者布朗先生曾向世界发表公告:全世界年消耗粮食总量为12亿吨。这些粮食等于在赤道铺出一条宽16.8米、厚1.8米的环球公路。而人口的不断增加,使这条“公路”每年延长1000千米。科学家预测,人类赖以生存的土地每人大约需要0.4公顷,目前地球可耕地为32亿公顷,依此类推,地球人口极限为80亿。为了解决人类未来的吃饭问题,科学家一直在紧锣密鼓地进行“造粮工程”的研究,他们除了用现代生物技术培育农作物新品…  相似文献   

14.
土地是重要的生产要素,作为传统农业大国,土地历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特殊的地位。自1978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我国用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占世界20%的人口,成功解决了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这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了不起的成就。但同时面临的问题是,在人多地少的国情下,不可避免地出现农民承包土地规模偏小、土地碎化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出路就在加快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15.
张存威 《红领巾》2004,(5):37-39
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第一次“人口革命“期间所推行的人口政策是鼓励多生多育,这种错误的社会政策导致人口急剧膨胀;其理论根源在于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革命加生产即能解决吃饭问题“观点的误读和片面理解.  相似文献   

16.
粮食安全是国家头等重要的大事。《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要高度重视保护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建设稳定的粮食生产基地,建立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粮食安全体系,确保粮食供求基本平衡。”可以说,在我国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农业是基础,而粮食是基础的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改革开放20余年来,我国的粮食生产连续登上了3500亿公斤、4000亿公斤、4500亿公斤和5000亿公斤数个新台阶。今天,我们成功地解决了吃饭问题,而且还大幅度提高了城乡居民的食物消费水平和营养质…  相似文献   

17.
李春来  贾成 《科技文萃》2001,(9):113-114
为了解决人口增长与粮食供求之间的矛盾,科学家们正在探寻各种解决途径。生物技术专家们已经证明,植物在光合作用过程中,经过电子传递不仅能生产碳水化合物,而且能生产蛋白质、脂肪、淀粉、葡萄糖、维生素等物质;同时发现有10多种酶参与其中的催化活动。经过实验,已成功地用一种金属络合物催化二氧化碳,使其变成极简单的有机化合物。尽管这仅仅是开始,但毕竟是人类在人工合成粮食的征程中迈出了第一步。  相似文献   

18.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当他每天端起饭碗的时候,常常会想到中国,想到世界,想到整个地球人的吃饭问题。他就是著名的水稻专家、首届中国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袁隆平爷爷。在西方,袁爷爷研究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被认为是中国继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因为这一水稻的诞生,不仅解决了中国十多亿人口吃饭问题,而且解决了21世纪全球面临的世界性饥饿难题。从6岁立志学农,到考取西南农学院;从挑战科学权威,到寻求杂交稻种;从初步取得成功,到成为“亚洲首富”(袁隆平品牌价值1008.9亿),科学的道路上铺满了袁爷爷不懈追求的脚印。他把解决人类  相似文献   

19.
古希腊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技术的进步促进了人口的增长,而人口的快速发展又导致对粮食和土地的压力,造成了城邦公民比例的失调,海外殖民由此成为城邦存在和发展的首要途径。  相似文献   

20.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又是基础的基础。近几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形势大好,重要的一条是加强了农业这个基础,农业连续六、七年取得大丰收,解决了十亿人的吃饭问题。所以,有些农民对种粮食不感兴趣,有些人片面强调“无工不富”,忽视了粮食生产,特别是农业基本建设。陈云同志提出:“对于粮食生产,我们还是要抓紧抓好,”这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