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在中国近代史上,反洋教斗争是中国人民反帝爱国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1900年爆发的义和团运动,可以说是半个多世纪以来反洋教斗争的总汇合。义和团运动以后,反洋教斗争仍在直隶、四川等省持续了一段时间,辛亥革命前,在大江南北的许多省份也时有发生,但总的趋势是逐渐沉寂下...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教案研究的不断拓展,反洋教运动愈来愈为史学界所瞩目。本文拟将清末的反洋教斗争划分为四个时期来加以考察:一、从鸦片战争以后到中法战争之前;二、从中法战争到甲午战争之前;三、从甲午战争到义和团运动;四、从义和团运动失败到辛亥革命之前。笔者试就清末近七十年反洋教思想的演变,作一浅析,以期见教于学界前辈,谬误之处,尚祈指正。  相似文献   

3.
在近代中国反洋教运动中,湖南人民的斗争占有重要的地位,而在湖南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中,衡州人民的反洋教又占有重要的地位。从鸦片战争前后开始,直到义和团运动时期,衡州人民的反洋教斗争一直没有间断,发生的次数、斗争的规模及其影响都是在湖南乃至南方各省地方所罕见的,但以往史学界对此注意不够。本文仅就1855年、1861至1862年和1900年的衡州人民反洋教斗争,作一概述,并以这三次斗争为例,分析近代衡州人民反洋教斗争的总特点。不妥之处,请读者指正。  相似文献   

4.
民间秘密结社包括秘密会党和秘密教门。当义和团运动被镇压下去以后,中国社会并没有出现像历代农民运动失败后常见的长期沉寂局面,民间秘密结社的反洋教斗争尤其十分引人注目,而且性质和特点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在内容上已经远远超出了反洋教的范围,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义和团运动后民间秘密结社反洋教斗争呈现出的复杂动向。  相似文献   

5.
1900年,南阳地区的反洋教斗争,被帝国主义和清政府所镇压而走向低潮。但是,反帝爱国的革命传统并没有泯灭。继义和团运动后,南阳各地人民又掀起了大规模的反洋教、反洋款的斗争。唐河县罗正杰领导的农民起义即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6.
由廖一中、李德征、张璇如等同志编著的《义和团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1年出版,1983年重印)是近年来研究义和团运动史的新收获,这部专著的特点是把义和团运动放在当时的历史范围内进行考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一充分肯定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义和团运动史》充分肯定了义和团运动的伟大历史功绩,这种肯定并不是浮泛的溢美,而是结合当时的具体历史条件来进行分析.1.从义和团运动兴起的原因来看.著者指出:"甲午战后帝国主义侵略加深,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着重论述了几个帝国主义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各民族、各阶层人民的反洋教为主要形成的反侵略斗争,一浪高过一浪.十九世纪  相似文献   

7.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义和团运动的基本失败,但是中国人民的反洋教斗争并未就此结束。由于产生这些斗争的社会条件依然存在,各地反洋教斗争,特别是会党的反洋教斗争,仍在继续蔓延发展,成为当时农民反帝斗争的主要形式之一。 (一) 会党是19世纪八、九十年代反洋教运动的核心力量,义和团失败后,会党再次承担起反洋教斗争的领导职责。在20世纪初年重新成为反洋教斗争的主力军。当《辛丑条约》墨迹未干,西太后仍龟缩在西安行在的时候,广东兴宁的会党首先揭竿而起。1901年9月23日他们“聚众起事”,将兴宁县坪塘、罗岗、燕坑等地的德国教堂及教士房屋等全行毁坏,继而“攻扑县城”。德国公使照会清政府外务部,要求  相似文献   

8.
直东交界一带民间的汉教信仰由来已久,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和开放性.洋教传入并不断制造与汉教信众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以反洋教为主旨的义和团运动爆发.同时此地受白莲教、八卦教影响较大,这在义和团众的信仰和行为上也有明显烙印;广泛流传于民间的小说、戏曲、评书中的人物也被义和团众奉为神道.这些信仰对义和团运动的发生、发展、壮大等方面起了较大的作用.不可否认由于小农的阶级和时代局限,这些信仰的某些部分也有迷信落后的一面.  相似文献   

9.
同治光绪年间活动在直东交界一带的义和拳是民间习武团体,它不扰民,初期亦不抗官,崇义尚和;习拳练武为的是强身健体、保卫身家.当地方官府站在洋教一边,义和拳民无路可走时才抗官.它不反政府、公开活动,因此它不是邪教.在民教冲突中义和拳站在民众一边,与洋教及教民抗衡,最终形成了下层民众反抗帝国主义侵略的义和团运动.史实证明:义和团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遏制了他们瓜分中国的野心.叉和拳是邪教,义和团运动是历史的灾难,引来外辱、造成中国巨大损失的观点与历史事实不符,是对义和团运动的误读.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韩民教关系的比较研究,是一项饶有兴味的研究课题。基督教在中韩两国较大范围的传播,均始于19世纪后半期,而日后在两国的境遇却差异很大,在教会与普通民众彼此间的关系方面,表现尤为迥异。在中国,很长一段时期,民教关系紧张、对峙,各地民众自发的反洋教斗争此起彼伏,时起高潮。近代中国教案,若以1861年贵州发生的反洋教事件为起始,中经1870年的天津教案及1895年福州古田教案,到1908年江西赣州焚毁教堂案止,时间延绵数十年,冲突波及全国各地。而在韩国,民教关系相对和洽,如中国那样激烈的反洋教斗争…  相似文献   

11.
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时空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2009年春夏秋冬4个季节调查资料,分析钦州湾表层海水温度、盐度及pH值的季节变化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钦州湾海水平均温度春季20.4℃,夏季30.1℃,秋季16.0℃,冬季14.6℃,变化特征与气温的季节变化相同,空间分布为夏秋季河口区的水温都略高于湾口区,而春冬季则相反。海水平均盐度春季20.067,夏季17.975,秋季23.864,冬季23.660,表现为秋季〉冬季〉春季〉夏季,各季节空间分布总体表现为河口区低,湾口区高的趋势。海水pH平均值春季7.82,夏季8.11,秋季8.01,冬季8.10,全年空间分布高值区均出现在大风江口外海域。钦州湾海水比较适宜大蚝、对虾、文蛤等广温广盐性品种的海水养殖。  相似文献   

12.
孔子是哲学大师,亦是语言大师。《论语》的巨大影响,在于其思想之精深,亦在于其语言之魅力。孔子的语言观具有几个特点:一是言行一致,二是名实一致,三是文质一致,四是时中的方法,五是老实的态度。孔子的语言具有多方面的美学特征:一是匀称美,二是气势美,三是弹性美,四是睿智美,五是自然美,六是崇高美,七是刚力美,八是人格美,九是无言美。孔子的语言观极具原创性,进而影响其思想;孔子的语言美颇有吸引力,进而传播其思想。其语言的深邃和美相得益彰,凸显孔子思想的伟大。  相似文献   

13.
人文精神在不同时代有不同的内涵 ,数字化时代的人文精神是科学的人文精神 ,是高科技时代人类的精神支柱。数字化时代是人文精神充分彰显的时代 ,主要表现在人的自由时间的大量增加、人的能力的极大提高、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和人的自由个性的全面发展等方面。同时 ,数字化时代又存在人文精神衰变的悖论 ,主要表现为人在自身发展、文化、道德和心理、人类安全等方面面临的一系列新困境。数字化时代科学的人文精神的建构要遵循以下原则 :在人文的视野中构建科学精神 ,以价值理性校正工具理性 ;要实现民族精神、时代精神和全球精神的有机整合 ;在理想的视野中把握现实性 ,实现终极关怀与现实关切的统一 ;在人的社会性发展中完善个体性。  相似文献   

14.
自18世纪中叶到20世纪中叶,北京话旁称代词系统在句法、语义上呈现出了比较明显的发展变化,这种发展变化在三个时期的三部典型的北京话文献《红楼梦》《儿女英雄传》《正红旗下》中得到了充分的反映。就旁称代词系统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由18世纪中叶的"别人、人家、别人家、他人、旁人"阵容切换到了19世纪中叶的"人家、别人、他人、旁人"阵容,并最终切换到了20纪中叶的"别人、人家"阵容,期间的此消彼长、删汰整合昭然。就旁称代词个体而言,历时嬗变的发生轨迹是:1."别人"由18世纪的炙热到19世纪的没落,再到20世纪的重新走强;2".人家"由18世纪的初露锋芒到19世纪的首度大大超越"别人"而一枝独秀,再到20世纪与"别人"的平分天下;3".他人"这个曾经在相当长的时段内的旁称代词家族的宠儿由18世纪的颓势已现到19世纪的英雄末路,直至20世纪的难觅踪影;4.不温不火一路走来的"旁人"由18世纪的衰落到19世纪的走向没落,直至20世纪的淡出我们的视线;5.产生于元代的"别人家"由18世纪的衰弱到19世纪的没落,直至20世纪的只留存在部分方言中而在北京话中彻底消亡。  相似文献   

15.
杜甫诗歌所叙唐代陇蜀荆湘气候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杜甫诗歌具有广义的史学价值。杜甫晚年飘泊诗作的相关描述,较为真实而又全面地反映了唐代陇、蜀、荆、湘沿途城市的气候特征。唐代秦州秋阳杲杲,秋雨迷蒙,秋霜凛冽,秋月凄清,同谷岁暮则雨多雪盛,偶见冬虹;成都四季分明,冷热适中,然时有春旱、夏洪发生;夔州夏秋毒热,巫山雾瘴、云雨、霜雪、雷电变幻莫测;荆州及湖湘东南一带春季早暖,夏季酷热多雨、易发洪水,秋季前热后凉,冬季冷热不均。唐代陇、蜀、荆、湘沿途城市的气候与今天上述各地情况基本相符,杜甫夏秋叹热莫过于夔州与潭州,亦与今天的重庆和长沙同列全国“火炉”城市地位相当。另据杜诗所叙剑门蜀道腊月山花开放,通泉冬季蚊蚋活跃,成都四月黄梅成熟,戎州、泸州六月盛产荔枝,江陵正月嫩荷抽叶、飞燕营巢,潭州正月蜂鸣密林、燕舞江滨,湘潭二月南风蒸地、春热黄昏等情况,唐代陇、蜀、荆、湘一带的年平均气温似应高于今天。  相似文献   

16.
我国高校学报发展创新的制约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高校学报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特殊期刊群.为促进校内外、国内外学术交流.为繁荣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科技进步,以及反映高校教学科研水平和成果展示方面起到了窗口和桥梁的作用。但随着我国学术期刊竞争的日趋激烈及逐步市场化.建设名刊、名栏和独具专题特色的期刊成为学报界的首要课题。这就需要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出发,分析影响高校学报发展创新所面临的困难及制约因素.采取“以专业、地域文化特色或以名人名作带名栏名刊建设”.取主动整合之途.走紧密结合、优势互补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使学报在期刊的竞争中赢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南方的长江流域明以中游的荆楚地区兴起最早。但在秦统一全国的战争中,大批楚移民向东迁徙,造成了汉初下游和上游学术艺一度高于中游。经过汉代的发展,中原人民大量南迁,使中游的学术化逐步赶上了上游和下游。然而三国时的战乱使吴地化发展再次超越中游。西晋末年以后,大批中原士人南迁吴越,更使长江下游成了南方甚至全国的化中心。与此同时,由于上游的巴蜀地区出现了巴氐李氏政权,又距都城建康较远,学术化遂显萧条。相反地,中游的荆襄则在进入南朝以后由于在经济和军事上的地位而日趋重要,这里的化也迅速发展,到南朝齐梁时代,此地的学术化已颇繁荣。但梁末江陵的陷落,却使这里不少地方落入北周的控制之下。陈代的疆域较齐梁已大为缩小,由于王谢刘萧诸族的衰落,学术艺也趋向衰颓。但与此同时,在侯景之乱中,一些人避难广东、福建,却也使那里的学术艺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18.
阴阳是《周易》里面最重要的一对核心命题,是理解《周易》思想的一把钥匙;并且它还是世事万物得以生的根本要素和动力。《周易》里面对生的理解和论述的形上意味比较浓而深刻,整个宇宙的天地人都在一个生机勃勃的大体系中,贯穿在永恒的易理的主题思想里。本文从《周易》最核心的阴阳观念入手,来探讨《周易》里面关于生的易理,分析《周易》关于万物为什么生、如何生以及生的状态和目标等方面的内容,从而揭示出《周易》的贵生思想的人本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19.
公平和效率是各国高等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一般认为公平和效率在理论上和宏观上是可以统一的,并能够得到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然而,从微观和实践层面上分析却往往会发现存在一种矛盾现象,似乎是一个不可调和的两难问题。我国省(市)高等教育发展的公平与效率就是当前急需关注的一个典型的、具体的问题。通过对反映我国1999年和2000年各省(市)高等教育和经济发展状况的多指标进行聚类、相关等统计分析,考察了我国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区域公平和效率的发展变化特征,并通过对二者量化关系的揭示,对我国省(市)20世纪90年代高等教育公平与效率问题进行了实证分析和评估,并对我国未来省(市)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主语的位移现象在日语和汉语中都有出现,但二者是有区别的,汉语主语具有"前移"和"后移"两种情况,而日语主语位移只有"后移"一种情况;从位移定义要素上看,汉日语发生位移的主语都可以原样回到原来的位置而意义不变,并且句子的表达重心在前移成分上;从形式上看,汉日语移动后的主语与陈述部分之间一般有适当停顿,书面上用逗号隔开,口语上有一定的语音停顿,且语句重音在前移部分上,后移部分轻读;在形式标志上,日语中充当主语的词汇或词组一般都要后加"が""は""の""も"等表示主格的助词或副助词,汉语中的主语同谓语的关系主要由语序来决定,主语大都相对固定在句首。但无论是汉语还是日语,句末语气词都不会出现在后半部分,而是紧跟在前移部分之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