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华武术世人赞誉,少林武功遐尔闻名。拂尘历史,北少林寺座落在河南嵩山,南少林寺座落于何处,迄今却仍然是一个难解的迷。近年来,武术界的仁人志士、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对此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结果众说不一:有说在福建泉州,有说在福建莆田,还有的说在福建福清……昌沧先生对此有出人意料的见解。  相似文献   

2.
南少林寺究竟存在与否,曾是一大悬案,南少林寺在福建何处的传说,又众口异词,莆田、泉州都在传说之列。而福清发现了南少林寺遗址确是事实。1996年11月15日,应福建省福清市少林寺重修委员会、福清市少林寺研究会和福清市政协文史委员会的邀请,我与来自北京、河南、辽宁、湖北、江苏、广东、福建、台湾以及新加坡等地的史学界、考古学界、宗教界、体育界、新闻界人士及当地有关领导一起考察了福清南少林寺遗址,并出席了福清南少林寺遗址发掘研究成果报告会。  相似文献   

3.
采用历史学、社会学、民俗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方法,对清廷火烧少林寺一说重新进行探讨,认为:清廷并未火烧北少林寺即河南嵩山少林寺,也没有火烧福建南少林寺(福清少林寺、泉州少林寺、莆田少林寺)."火烧少林寺"传说缘起于明清鼎革、民族矛盾尖锐的特殊历史时期,与众多历史事件有关,是反清组织借用附会少林盛名,制造反清舆论,为达到反清复明目的而产生的.  相似文献   

4.
嵩山少林寺是少林武术的重要发祥地,驰名中外。但在我国究竟有多少应少林寺,说法不一。根据正史、野史、史料和小说的记载,共有11座。经笔者考证:真实的少林寺有嵩山、莆田、蓟州、和林、长安、太原和洛阳7座;假托的少林寺有山东和台湾2座;待考的少林寺有泉州和福建2座。本文就待考的两座少林寺做些分析。一、泉州少林寺。通称“东禅少林寺”。在未确定“莆田少林寺”之前,武术界一直将此寺院视为南少林寺的遗址,这是历史的误会。据《中华武术辞典》泉州少林寺条:“唐广明元年(公元880年)在福建省泉州市东门外有座佛教禅…  相似文献   

5.
李萍 《中华武术》2006,(10):46-46
我初到泉州的一大早就跑到南少林寺观看将在这里举行的“以武会友,泉州国际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的预演。于9月5日开始的国际旅游武术文化交流活动就要在南少林寺拉开阵势,福建泉州的武术爱好者将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武术同仁一起同场习武研文。“这次以武会友的旅游文化交流与以往单纯的武术表演形式不同,来自世界各地的拳友与游客可以更真切地感受到南少林武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弘扬重振泉州南少林精神。”南少林寺住持释常定如是说。  相似文献   

6.
张国泰 《精武》2010,(8):13-13
据吾师邓奕宗师口述,本门拳术是至善禅师在火烧南少林寺后逃至岭南,为逃避清兵追捕而藏匿于戏班红船当小工,因缘际会下,戏班主窦华宝及大花脸锦(新锦)获授本门拳术,为纪念本门拳术源自福建南少林寺“永春大殿”中内,故名为“永春拳”。  相似文献   

7.
少林寺白衣殿内的巨幅壁画——拳谱,彩绘于清代中期。画面总面积达100多平方米,是少林寺现存30多幅壁画中唯一反映少林武术的实物资料。壁画笔法工细,没有多余的艺术加工,极为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少林寺众僧练拳演武的各种姿态,尽现了少林拳118手基础套路。《少林寺建寺一千五百周年》邮票第三图“众僧徒习武”即取材于此壁画。 拳谱壁画的绘制,有着一段历史故事。相传,清朝初年,福建莆田南少林寺僧人参予了反清复明的政治  相似文献   

8.
“北有少林、南有武当”,是自清初以来在武林中流传的共识。“北有少林”,不是说少林寺是少林拳术的发源地,“南有武当”,也不是说武当派拳术均发源于武当,而是指两类不同风格、特点、内涵流派的武术体系,“少林”与“武当”已成了这两类武术体系的代号。  相似文献   

9.
莆田少林寺揭秘林德荣引言中国历史上有两座少林寺,一在中州,一在闽中。在中州的就是河南嵩山少林寺。这座建于北魏太和十九年间的禅宗祖庭,早已举世闻名。可是位于闽中的少林寺(通称南少林寺)在哪里?却渺如烟云,成为海内外史学界、武术界、宗教界的专家、学者探索...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功力拳,南少林拳秘传的一种,属中国拳的南方派系,传说来自福建南少林寺,由南少林的崇功禅师综合各家拳功精髓所创。崇功禅师当年凭靠其深厚功力击败过许多高手,雄冠一时。后南少林被焚后,功力拳流入民间,历经多代,传至陈家鼎师傅。  相似文献   

11.
莆田──南派拳种的发祥地嘉荣莆田素有“文献名邦”和“海滨邹鲁”之称。但莆田也武杰辈出。莆田武杰之多、武风之盛,与蜚声海内外的南少林寺在莆田有密切的关系。经全国历史、武术、宗教、考古界的专家论证:莆田不仅有闻名海内外的南少林寺,而且也是我国东南沿海武术...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分析,以及赴实地考证后认为,镇国东禅寺不是泉州(南)少林寺;泉州少林寺论据不足。  相似文献   

13.
福清市东张镇少林村的少林寺就是历史上记载的福建少林寺.该寺起置年代最迟在唐文宗(837年)之前,毁于明中叶(1489年)之前,与河南嵩山少林寺有着渊源关系.该寺所在地新宁里,在不同历史时期曾隶属过泉州、莆田、福清管辖,所以前人研究中提出的泉州、莆田、福清有少林寺的说法,也都是可以成立的.  相似文献   

14.
司红玉 《中华武术》2005,(11):44-44
笔者看到一些书籍说少林易筋经是达摩所创,对此我产生怀疑。毕竟,易筋经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健身养生方法,也是少林寺引以为骄傲的地方之一。为什么偏偏由南印度人达摩所创?带着疑问我查阅了大量资料,得出相反的结论.  相似文献   

15.
清朝廷毁少林寺一说广泛流传于民间。久之,武术界不少同仁也有这么认定的。清廷究竟有没有毁少林寺呢?首先我们看看清廷有没有毁北少林寺(嵩山少林寺)。 根据著名体育史学家唐豪先生在《少林拳术秘诀考证》中对清廷毁北少林寺这一问题列表分析:无论从“康、雍、乾三朝登封少林史表”还是“康、乾间少林碑刻诸僧题名表”,或“嘉庆以来少林寺表”均可以看出,北少林寺自康熙至乾隆直至民国十四年前均没有被毁的记载,这期间的数百少林僧中,也无因革命(反清复明)而殉难  相似文献   

16.
李磊  赵文龙 《体育学刊》2012,(2):128-131
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深刻的历史渊源。广东武术的诸多拳种,在吸收少林武术的某些特征以后,进而发展成南拳精品;广东诸多武林豪杰,大多和南北少林寺有不同程度的师承关系;广东诸多武术组织,大多以少林武术精神标榜。更由于少林寺禅宗和广东的南禅宗具有一脉传承关系,佛家拳在广东佛教发达地区也比较流行。总的来看,广东武术和少林武术具有诸多共同点,把广东武术称之为南少林武术也有一定道理。  相似文献   

17.
关于螳螂拳的形成说法多 种,一说是南宋人王朗所创;二说 王朗创拳约为明代;三说是明末 清初人王朗所创;四说是螳螂拳 由明末陕西淳化县人王朗(王文 成)所创……纵观武术史籍,说明 末清初者较多。另外,还有传王朗 字孟熹(1607~1702),山东烟台 栖霞人,系明朝武举,著名的农民 起义领袖。 因起义失败 被清兵追 剿,而后出 家。字通澈, 法号善合, 螳螂拳由他 首创。 相传工 朗幼年好 武,曾到河 南少林寺学 艺,后来,因 清兵火烧了少林寺便回了老家山 东。回山东后他虽苦练武艺,总因 身材矮小与师兄弟交技屡屡失 败,…  相似文献   

18.
易筋经小传     
对武侠迷而言,少林寺易筋经是至高无上的绝学,但易筋经的内容是什么,恐怕知道的人很少。少林寺易筋经的传人说,易筋经其实是一套吐纳功法,可以帮助人体对抗疾病。少林寺功夫有一个庞大的体系,流传下来的拳谱共记载了708种功夫,其中拳术和器械552套,七十二绝技、擒拿、格斗、卸骨、点穴、气功等各类功法156套,目前实际收集到的仅545套。其中,易筋经、铁布衫、二指禅、少林棍、达摩剑、少林错骨擒拿手为国人所耳熟能详。少林易筋经洗髓经的传人延王法师说,易筋经的版本非常复杂,他总共看过几十个版本,少林寺里则有一份手抄本。刚开始时,他和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少林武术有南北之分,长江流域以北多练北少林拳,长江流域以南多练南少林拳,福建是南少 林拳的发祥 地,福建南少 林拳在全国有 重要的地位 和影响力,且 福建南少林拳 拳种繁多,各 流派风格特点 突出,少林地 术犬法又称少 林狗拳,地术 拳是南少林武 术一支流源, 是福建七大 拳种之一。  相似文献   

20.
《精武》2007,(1):66-66
白衣殿壁画在少林寺的白衣殿内。因其中两幅壁画精彩地再现了当年少林寺武僧演武场面而闻名于世。白衣殿壁画主要有六幅。神龛后面东壁北端两幅,描绘了唐初十三僧助秦王李世民的历史故事;南端两幅,描绘了元末少林神僧紧那罗御红巾军的传奇故事;北壁壁画,描绘的是少林寺武僧徒手演武场面;南壁壁画则描绘少林武僧持械演武场面。南、北壁两幅壁画,精确传神地表现了少林武术从拳到棍、刀、枪、剑、戟、链等丰富内容;由于南壁壁画中还展示了许多具体的手法、腿法和身法,白衣殿亦因此被称为“锤谱殿”(“锤谱”即拳谱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