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始终与时代同行从《东方之子》看人物节目成功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朝夕 《传媒》2004,(9):52-53
10年前,中央电视台一批不甘平庸,怀有理想的年轻人决心闯出一片天地,在清晨一个不为人注意的时段里让《东方时空》这个崭新的栏目在中国电视界争得了一席之地.当时的《东方时空》之所以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东方时空》独特的电视理念--真诚面对观众.其中的子栏目《东方之子》关注时代变革、社会进程中人的命运起伏,关注新闻事件中的人物,通过与人物的对话进入人的内心深处,向观众呈现一个个个体的独特经历、心灵感受,从而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发展、时代的变迁.  相似文献   

2.
生命的追寻──记《东方时空·生活生间》制片人陈虻沈欣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两年多以来,受到了广大电视观众的关注和喜爱,收视率不断上升,现已成为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这个栏目中专门“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的《生活空间》,格外受到老百姓的青睐。不少观众...  相似文献   

3.
(一)中央电视合《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栏目制片人制模式特征:栏目设立总制片人制和子栏目制版人制。突出表现在:1.用人上除核心成员是台内业务骨干之外,记者编辑绝大部分向社会公开招聘;2.经费上,采用承包制,“以栏目养栏目”;3.制片人在人才的选用、选题的确立和经费支配中有一定的实权;4.栏目内部竞争和约束机制较强;5.栏目影响大、知名度高。(二)广东电视台的“周末版”栏目制片人制模式特征:栏目实行频道总监负责下的栏目制片人制。具体反映在:1.用人上以自内现有人员为主,很少聘用外面的社会人员;2经费上一…  相似文献   

4.
90年代初,中央电视台首次推出了大型新闻杂志型栏目《东方时空》,不久另一个以深度报道为主的新闻评论性栏目《焦点访谈》又与观众见面,从此《东方时空》和《焦点访谈》成为中央电视台家喻户晓的名牌栏目。于是全国各个省级.市级电视台也纷纷效仿,不同版本的“焦点”式新闻节目应运而生,并且入气颇旺。但是时至今日,《东方时空》。  相似文献   

5.
王卓慧 《视听界》2002,(2):30-31
2001年11月5日,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时空》再次改版。与上年11月27日倍受关注的大改版不同,此次改版可以说是悄无声息……《东方时空》是于1993年5月1日7点整隆重登场。它以20分钟的新闻为先导,同时推出“东方之子”、“东方时空金曲  相似文献   

6.
1999年1月2日这一天可以载入中国的电视发展史。因为正是在这一天.中央电视台的《今日说法》节目正式开播了。全国的电视观众只要在每天中午12点40分准时打开电视机,就能听到那句著名的栏目口号:“情理道理明辨法理,谁是谁非法断是非”。《今日说法》节目开播的当年,收视率就进入中央电视台前10名;到2002年,《今日说法》收视率进入中央电视台前4名并荣获这一年度中央电视台各栏目  相似文献   

7.
武新宏 《新闻界》2007,(1):40-40,42
在娱乐节目大行其道的传播环境下,《百家讲坛》作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的一档“学术性”较强的栏目,受到了广大受众的普遍青睐,收视率稳步上升,成为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收视率最高的品牌栏目。而这个结果,并不是一开始就有的。  相似文献   

8.
杨鹏 《新闻界》2001,(3):54-54
2000年11年27日,新版电视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早间时段强力推出。同已播放7年多的旧版《东方时空》相比,新版本无论是从播出时间到栏目设置,还是从主持人到制作、播出方式,都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在保持原有优势的情况下有不少大胆的创新。这里,笔者拟就新版《东方时空》作简要的评析。历次全国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早晨远非黄金时段,然而这次《东方时空》改版,最引人注目的地方却是这一早间节目由原来的40分钟增加到150分钟,在中央电视台全天节目构成中的份量显著增强。这一步,相较于《东方时空》初次开播之际…  相似文献   

9.
一目了然     
《声屏世界》2003,(10):55-55
央视启动“阳光政策”推行栏目管理公开制度8月13日,中央电视台在经过一年试点运行的基础上,正式全面推行栏目管理公开制度。此举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各项管理工作向着更加系统、更加科学、更加完善的方向进一步全面推进。央视制片人制历经十年,为推动电视事业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也有一些栏目在内部管理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节目创作和栏目的发展。从去年8月份开始,中央电视台率先在《今日说法》《生活》等12个栏目和节目组,开展《中央电视台栏目管理公开制度》试点工作,将栏目在内部管理活动中涉及人员、经费、节目…  相似文献   

10.
史占旗 《传媒》2001,(1):19
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已经改版。 改得如何?我以为,有三个“多”:栏目多、主持人多、时间多。多了好不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好的方面且不论,我只想谈一点不同意见。 先说栏目多。改版后的《东方时空》,栏目可谓洋洋大观、名目繁多。诸如“早新闻”、“时空资  相似文献   

11.
黄强 《新闻窗》2011,(6):73-73
一个电视台,如果没有叫得响的品牌栏目,很难在观众心目中留下深刻印象,观众手中的遥控器也很难锁定你的频道,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品牌栏目就是一个电视台的象征,比如一提到《东方时空》、《焦点访谈》、《新闻直播间》,就知道是中央电视台;一提到《快乐大本营》就知道是湖南卫视,这些品牌栏目为电视台赢得了收视率,  相似文献   

12.
报纸与电视“联姻”6月8日,经济日报《东方时评》专栏正式和读者见面后,立即引起了读者的关注。经济日报《东方时评》是从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节目中衍化出来的。因为新颖别致的《东方时空》节目,许多人来不及收看,经济日报就将《东方时空》中的精彩画面及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东方时空》,你在追求什么?本刊记者罗弘道,鹿敏中央电视台的大型杂志性栏目《东方时空》一出世,就给观众一种耳目一新的视听感受。创办仅一年,它已成为中央电视台声气很大的名牌栏目之一,不仅受到社会、观众的普遍赞赏,也使广播、电视、新闻传播界的朋友们感到它...  相似文献   

14.
一、我国早间电视新闻节目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1991年,随着北京电视台《北京您早》栏目的开播,早间电视新闻节目正式走上了中国电视的舞台。1993年,中央电视台开办早间电视新闻栏目《东方时空》,更是确立了早间电视新闻节目在观众中的地位,无数电视观众从此有了早上打开电视收看电视节目的习惯。自《东方时空》起,我国各  相似文献   

15.
各个电视台基本都有自己的民生新闻栏目,一般在当地收视率都比较高,早期的中央电视台的《东方时空》、后来的《南京零距离》,我省的《新闻夜航》都是民生新闻成功的典范。其影响力、收视率、经济效益都创造了电视媒体的新高。也成为百姓最喜爱的电视栏目。民生新闻在传递大政方针、反映民生民意,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  相似文献   

16.
杨鹏 《新闻知识》2001,(3):11-12
2000年 11月 27日,酝酿已久的新版电视杂志节目《东方时空》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早间时段强力推出。同已播放 7年多而少有变化的旧版《东方时空》相比,新版本无论是从播出时间到栏目设置,还是从主持人到制作、播出方式,都进行了大力度的改革,在保持原有优势的情况下有不少大胆的创新。可以说,它为中国电视杂志这种迅猛发展、逐步成熟的电视传播类型创立了一个新高度,也为早间节目类型的发展指引了一条道路。这里,笔者针对新版《东方时空》栏目作简要的评析。   历次全国电视收视率调查显示,早晨远非黄金时段,然而这次《东方时…  相似文献   

17.
李媛  彭静 《新闻前哨》2003,(7):62-63
电视的竞争日趋激烈,境外媒体纷纷登陆,除了冲击,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电视传播理念及手段,其中最突出的就是电视包装理念。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是较早注意到这个问题并做了成功尝试的栏目。它的广告语“东方时空,真诚面对观众”,《生活空间》“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些具有深厚东方特色、中国特色和较强思想性的包装,如今都已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法制频道的主打栏目《心理访谈》,是为了缓解人们在社会转型期的社会和心理压力而开办的。该栏目以其独特的定位和专业的心理分析,受到了观众的认可,自开播以来收视率持续升高,现已成为该频道收视率仅次于电视剧的栏目。以心理视角解读,实现个体和谐《心理访谈》和以往的一些只是针对心理现象泛泛而谈的电视心理节目不同,不仅仅针对“有心理问题或者心理疾病的人”,而且提倡从心理学的视角解决生活中与大众关系非常密切的一些日常生活难题,比如家庭矛盾、子女教育、上下级关系、婚姻、社会交往等等方面的压力或者迷茫,对于这些十…  相似文献   

19.
2004年9月1日,《东方时空》进行了第5次改版,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它加强了三个子栏目《东方之子》、《百姓故事》和《时空连线》的协同效应。这种协同效应能否取得成功,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三个子栏目的定位是否准确。而《东方之子》作为《东方时空》中开播时间最长的和品牌影响力最大的子栏目,它的定位如果错了,《东方时空》的第5次改版的效果也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根据对9月  相似文献   

20.
“创意策划”是指创造性地设计规划具有崭新思想意义和表现形式的作品。例如当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开播时属于是首创。在创办过程中做到精心策划,着力创意。子栏目“生活空间”经过策划后制片人和编导感到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