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吴政权的创始人孙坚,吴郡富春人,相传是春秋曼国名将孙武的后代。他与儿子孙策、孙权依靠世家大族的支持,经过几十年的奋斗,终于建立了鼎足一方的东吴政权。一、孙吴政权的创建与世家大旅的支持。南方的土著大姓有吴郡吴人顾、陆、朱、张,吴郡钱塘全氏,吴邵阳羡周氏,丹杨朱氏,会稽之虞、贺等。南渡的北方大放有张昭、周瑜、鲁肃、吕蒙、诸葛瑾等。东汉末年,中原地区成了军阀混战的场所。北方的世家大族带领他们的宗族、宾客和部曲避难南渡后,迫切需要依附于某个强有力的人物,以求在南方站稳脚跟,既可进,也可守、江东以吴郡顾…  相似文献   

2.
概 说东汉末年曹操已掌握政权,至公元220年曹丕做皇帝,汉朝才灭亡,魏国才正式建立。魏国并没有统一中国,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公元265年西晋成立,280年灭了东吴,得到统一。但在第四世纪之初,北方又分裂,公元317年晋朝政府迁往江南成立东晋,而北方则有十六国之乱。公元420年东晋灭亡后便进入南北朝时期,南方由刘  相似文献   

3.
论刘秀     
刘秀率春陵兵参与推翻王莽政权并在昆阳之战中击溃莽军,取得全胜。他在刘Yan被杀后,冷静自若;正确处理各种关系,并乘势削平各地割据势力,建立东汉政权。他在巩固封建政权过程中,采用“柔道”政治,恢复发展生产,整伤风化,使社会安定,出现“中兴”盛世。刘秀是中国历史上名的一代明君。  相似文献   

4.
西汉后期,士人群体迅速分化。向拥戴王莽改制,试图建立安定的社会秩序;逃隐山林,静观时变;四处经营,奋起救世三个方向发展。他们中大部分人受儒家思想影响,崇尚忠孝节义,因此,很少人直接参与绿林赤眉起义军。但社会责任和参政热情促使他们关心社会,奋起救世,其中部分士人投靠刘秀,在东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过程中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大凡读过《后汉书》与《三国志》的都知道东汉、三国时期的人物绝大多数为单名.东汉从光武帝刘秀到汉献帝刘协,皇帝全系单名.三国时曹魏政权的统治者曹操、曹丕、曹芳、曹克是单名;蜀汉政权的刘备、刘禅是单名;东吴政权的孙权、孙亮.孙皓亦为单名.至于众所熟知的三国人物,如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孙坚、孙策、周瑜、鲁肃、黄忠、马超、袁绍、袁  相似文献   

6.
黄武元年(公元222年)孙权称吴王以前是东吴的早期,这个时期的东吴政权可以称为幕府政权,其中央机构主要是幕府,地方机构的特点是多用武将为郡县长官。幕府政权是孙策、孙权迫于当时的形势建立的,它虽然在孙氏稳定江东的过程中起过一定作用,但随着孙氏势力的扩张,幕府中央机构的弊端也日渐突显。直到孙权称吴王以后,孙氏才废除了这套机构,彻底解决了政权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7.
一课堂教学过程这堂课的教学是从复习前节教材《东汉的政治和经济》开始的.教师先讲,公元25年,刘秀建立了东汉政权,定都洛阳.接着提问学生:东汉政权是怎样建立的?这个政权代表什么阶级的利益?东汉田庄的情况怎样?东汉政府为什么要度田?人民为什么要反度田?教师小结说:广大农民反度田的斗争说明,从东汉政权建立起,阶级矛盾就十分尖锐.到东汉中期,相继爆发了羌族人民的武装起义和羌、汉两族人民联合起义.东汉中期以后,由于外戚宦官交替把持政权,把东汉政治推向黑暗腐朽的顶点.东汉末年,终于爆发了黄巾大起义.(由此引入新课,板书课题,按讲授提纲逐一讲解)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受战争影响,苏北地区大片荒芜,教育事业无法开展,苏南地区在孙吴政权的管辖下教育活动自有特色:孙权重视子弟教育,鼓励将领学习文化;孙休注重学校建设,鼓励官吏子弟入学;吴郡地区以大族家庭教育为主的私家教育相当活跃,为东吴以及后来的西晋政权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9.
刘秀生于建平元年(公元前6年)西汉王朝描摇欲坠之秋,卒于中元二年(公元57年)东汉王朝蓬勃向上之时。刘秀亲眼看到了王莽将西汉王朝取而代之,亲身参加了埋葬倒行逆施的新莽政权的农民起义,亲手镇压收编了众多的农民起义军并翦灭了封建割据势力,亲自制定了确保东汉政权“长治久安”的国策。由于这一历史时期社会各种矛盾交织在一起、各种政治力量同时并存、各个政权频繁交替,刘秀本人的脸谱又在不断地变化着,这就增加了对刘秀评价的困难。在众多的论文和专著中,对东汉政权建立之后、作为开国之君的刘秀,基本上一致肯定他削平群雄、完成统一,促进了东汉初年社会经济的发展,造成封建盛世——“光  相似文献   

10.
《赤壁之战》是小语第九册第七单元的课文,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文章讲述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黄盖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  相似文献   

11.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领大军南下,企图吞灭东吴。东吴的周瑜调兵遣将,驻扎赤壁,在南岸同曹兵隔江相抗。  相似文献   

12.
南阳人才在东汉时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南阳人凭借他们的渊博的知识,杰出的才能和优越的政治地位,对东汉政权的建立和巩固,对东汉政治的稳定,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和科学的进步都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促进了东汉一代良好社会风气的形成,而且一直影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  相似文献   

13.
正敦煌,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位于现在甘肃、青海、新疆三省(区)的交汇点,南枕气势雄伟的祁连山,西接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北靠嶙峋蛇曲的北塞山,东峙峰岩突兀的三危山。西汉对敦煌的经营与开发,确立了敦煌在历史上的重要地位。经过东汉与曹魏政权的相继经营,敦煌在较长时期内保持相对稳定,成为丝绸之路上一处重要的商品交易中心和粮食生产基地。中原文化在这里  相似文献   

14.
在古代岭南开发史上,东吴的开发与治理开创了岭南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岭南既是东吴财赋、兵源的重要供应地,也是东吴海外贸易的主要基地,它对东吴政权的稳固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势如破竹     
王荷  光宇 《红领巾》2008,(2):F0003-F0004
三国末年.司马炎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中国的愿望。  相似文献   

16.
董卓之乱使东汉都城洛阳成为废墟,曹魏政权经历三个阶段加以重建。首先,建安后期曹操部下移民洛阳,兴修建始殿;其次,曹丕代汉建魏,定都洛阳,充实户口,兴建殿阁园囿;复次,曹睿大治洛阳宫,再现昔日光彩。由于营建规模和速度超出国力承受限度,激化了社会矛盾,埋下了曹魏政权短命的祸根。  相似文献   

17.
黄武元年(222年)以前,东吴内外战争不断,武官系统是孙氏政权的核心。这个时期孙氏必须在名义上尊奉汉帝,其武官的规格比汉代制度要低得多。这套武官体制在东吴逐步建立和稳固的过程中发挥过重要作用,但是随着孙氏势力在江东的扩张,其弊端也越来越明显。到黄武元年孙权称吴王以后,该体制被废除,孙权基本上采用了汉代的武官制度。  相似文献   

18.
东吴的始祖是孙坚。孙坚死后,其子孙策统一了江东,建立了孙吴政权。公元200年,孙策遇刺身死,其弟孙权继位。东吴的都城本在吴郡(今苏州),公元209年,孙权从苏州迁都至丹徒(今镇江),筑子城名铁瓮城,是镇江有城的开始。后来孙权又迁都至秣陵(今南京)。孙权继位时,年仅15岁。当时东吴形势  相似文献   

19.
白虎观会议与东汉政权苟延汤其领白虎观会议是东汉章帝在京都洛阳白虎观亲自主持召开的一次讨论五经同异的经学会议。这次会议不仅规模大,历时长,而且影响至深。它不仅解决了自西汉末年以来今古文经长期争斗的矛盾,而且对圣人之道、五经大义进行了阐发和升华,在重大问...  相似文献   

20.
正统思想是中国古代史家解释政权合法性和政权更替合理性的重要理论。范晔的正统观念非常强烈,左右着他对东汉历史的认识,如他对东汉前后其它诸多政权贬斥,对东汉衰亡的反思,但着力点在于确立东汉的合法地位。无论体系结构,还是语言,《后汉书》都突出了东汉纲举天下、总揽一代的正统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