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构建了一个以受教育年限法为基础,同时考虑知识的累积效应的人力资本测度模型,对我国人力资本与FD I外溢效应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与FD I之间存在稳定的长期均衡关系,FD I通过外溢效应有效地促进了我国人力资本成长;同时我国人力资本的积累对吸引FD I具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FD I与人力资本之间相互促进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2.
运用随机前沿分析模型,估算江浙沪地区25个城市的技术效率值及FD I对该地区技术效率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江浙沪地区城市之间的技术效率水平呈不平衡状态,最大值苏州与最小值衢州之间的差异达到60.72%;整体技术效率水平以年均2.17%的速度下降,部分城市也出现相似的趋势;FD I对该地区效率水平的提升有显著作用,FD I每增长1个百分点,技术效率将增长0.17567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根据1982—2008年的数据,研究了生产性服务贸易进口对我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行了协整和格兰杰因果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FD I、保险、商务服务进口提高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通讯服务进口抑制了制造业国际竞争力,且保险、通讯、商务服务进口、生产性服务FD I是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格兰杰原因,因此扩大保险和商业服务开放度,吸引生产性服务FD I对提高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靳娜  傅强 《软科学》2011,25(6):140-144
通过引入人力资本增长率、知识溢出、技术吸收能力以及技术差距等参数,建立了三部门FD I多参数溢出效应内生增长模型,讨论了各种经济因素对FD I溢出效应的影响,并通过数值模拟分析了系统的动态转移过程。研究表明:外商人力资本增长率高于东道国人力资本增长率时,FD I的引入才能促进东道国的经济增长率,而且只有在此种情况下,知识溢出才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起推动作用,反之,知识溢出对经济增长起阻碍作用;吸收能力和技术差距对稳态增长率不产生影响,但在动态转移过程中,经济增长率随吸收能力的提高而提高,而经济增长率随技术差距的扩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5.
伴随FD I大量涌入,FD I技术溢出效应越来越成为经济学家研究的焦点。已有的研究指出,“溢出源”的强弱、“溢出渠道”的通畅程度以及“吸收能力”的大小等决定FD I技术溢出效应的大小,而东道国人力资本水平对这三个环节都起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回顾该领域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今后的研究提出展望。  相似文献   

6.
FDI对促进我国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外商直接投资(FDI)通常被认为是先进技术转移和扩散的重要渠道,而近年来对于FD I是否能促进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正日益成为学者们和产业界争论的焦点。本文运用全国各地区的数据分析了FDI对促进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FD I的流入对国内企业的技术外溢效应并非普遍认为的那样显著,FDI对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是有限的,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增强原创性的科技能力无显著影响。加大国内研发投入,增强国内企业技术创新的源动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技术吸收能力,营造技术创新的良好环境才是提高区域创新能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28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分析外商投资的技术溢出和人力资本的技术吸纳间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人力资本存量的高低不仅决定着经济增长的速度,也将直接影响着对FD I投资区所带来的技术吸纳能力,进而影响着区域经济追赶战略的实施。  相似文献   

8.
在一个三阶段内生博弈模型基础上分析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行为与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研究结果表明,在人力资本的作用下,跨国公司的技术转移水平与距离之间存在非线性的关系,不过内资企业的技术吸收部分总是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少,FD I技术溢出存在集聚效应特征。此外,东道国较低的人力资本水平会限制FD I的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9.
方健雯  朱学新  张斌 《软科学》2008,22(2):113-115
以2000~2005年度江苏、浙江和上海三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对该地区创新的驱动因素作了一个量化分析,结果表明政府科技支出、FD I、全社会R&D投入以及企业科技经费支出对科技创新的影响显著。通过对三省市科技创新效率的比较分析,提出了如何提高科技创新效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境管制对FDI区位分布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建民  陈果 《中国软科学》2008,(1):102-107,124
基于国际要素流动模型分析表明,严格的环境管制将降低外资进入某地区的可能性,而松散的环境管制将有利于外资的进入。采用Panel Data模型对1999—2004年我国28个省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环境管制对我国FD I的区位分布具有显著性影响,且对东部地区的影响高于中西部地区,这表明在外资区域投向引导时必须强化环境保护的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11.
汪曲  杜紫嫣 《软科学》2012,26(8):87-92,117
实证检验了1995~2009年我国28个省区的人力资本、制度因素对知识溢出和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省际溢出、国际贸易溢出、FDI溢出和ODI溢出都是影响地区TFP及其分解变量的重要因素。人力资本对地区TFP及相关变量具有直接和间接的双重作用,人力资本对技术溢出具有"同化器"作用,这些作用在不同制度环境下将呈现出显著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变迁分析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利用外商直接投资增加就业是我国政府外资政策的直接目标之一。但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在中国的外商直接投资由劳动密集型加工行业向资本和技术密集行业发展,直接增加就业的作用明显弱化,导致就业效应发生了变迁。本文通过对就业效应的两个时期划分,分析了就业效应发生变迁的原因,并对效果进行了评价,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单纯从人力资本存量的角度,研究FDI在东道国的经济增长效应,不足以完全揭示东道国人力资本对FDI技术外溢效应的影响。文章利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所包含各省份的面板数据,从人力资本分布结构和内部结构的角度,较为系统的分析了人力资本结构对FDI技术外溢效应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检验结果表明,FDI对区域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鲜明的人力资本结构特征。人力资本结构较为合理,将有助于区域从FDI中获益。  相似文献   

14.
FDI、金融市场发展效率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市场是联接FDI技术外溢和经济增长的重要纽带,其效率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FDI技术外溢的效果,进而影响经济增长.通过对理论模型进行分析和实证数据检验,认为受"金融市场发展门槛"的限制,当前我国效率相对低下的金融市场,不能为FDI技术外溢效应的产生提供必要的金融环境支持,FDI主要通过增加资本积累来促进我国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5.
政府研发投入、人力资本知识溢出、国际贸易知识溢出、FDI知识溢出以及产权制度改革对高新技术产业都有很重要的影响.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政府的财政投入和人力资本培育具有积极影响,应该加大政府的科技资源倾斜力度.FDI和国际贸易对高新技术产业绩效也有正面影响,市场化的产权制度改革也是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实际汇率与外商对华直接投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冉茂盛  刘勇  李通 《预测》2005,24(3):37-40
在研究汇率与FDI的关系时,绝大部分的研究得到的一个结论是,东道国的货币贬值有利于FDI的流入,反之,会导致FDI流入的减少。为了检验这一结论在中国是否也成立,本文以中国香港、美国和日本这三个最大的对华投资国(地区)为研究对象,通过使用1984~2002年的年度时间数据,检验了人民币实际汇率变动与它们对华FDI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香港和日本来说,这一结论成立,对于美国来说,汇率的作用则不那么显著。  相似文献   

17.
欧盟东扩对中东欧国家FDI流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耀  李宁 《中国软科学》2004,(11):124-131
2004年5月1日,八个中东欧国家正式成为欧盟成员国。这些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会对本国今后FDI的流入产生何种影响?本文通过对原有文献的回顾以及对现有数据分析后认为:中东欧国家加入欧盟后,可能会迎来FDI流入的第二次高峰,但是增幅规模不会超过在转轨过程中发生的第一次流入高峰。  相似文献   

18.
外国直接投资对于中国技术创新作用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运用我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从1995到2003年的面板数据定量地评估了外国直接投资对我国技术创新(用专利申请量来表征)作用的影响.结论认为:FDI对于中国的技术创新会发挥积极的影响,但前提是要跨越一定的人力资本门槛;FDI对我国外观设计的专利申请量影响程度最大,而对发明专利申请量影响最小,对实用新型的专利申请量影响次之;另外FDI对中国技术创新的影响也存在着明显的区域性特征,FDI对东部地区专利申请量的影响要强于对中部地区的影响,而FDI对于西部地区的专利申请量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吴晓波  黄娟 《科研管理》2007,28(5):18-24,51
本文从技术体制这个新的视角,分析了影响FDI行业内溢出效应以及FDI技术扩散的因素。基于对我国28个制造行业1999年到2002年面板数据的计量统计分析,得到结论:对于FDI总的溢出效应,行业技术机会越少、知识基础越倾向于应用科学、行业的技术轨道流动性越弱,FDI溢出效应越容易发挥;当地企业的吸收能力对FDI溢出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创新独占性和外部知识可获得性对FDI溢出效应的影响在本文的统计结果中并不显著。而技术体制对FDI技术扩散的作用则略有不同:技术机会、创新独占性和技术轨道流动性的反向作用在统计结果中十分显著,其他技术体制因素对FDI技术扩散的影响在本文的统计分析中没有得到体现。这一结论对我国的引资和我国本土企业的技术追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由外资企业的技术或管理类员工离职创业而衍生内资企业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企业衍生导致内外资企业间员工流动和知识转移将成为内资企业实现知识创新的重要环节。以长三角地区FDI嵌入型产业集群中外资企业衍生的内资企业为研究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系统研究了内资企业知识整合机制、知识整合能力与知识转移效果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团队整合机制、个体整合机制和混合整合机制均对知识转移效果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混合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好,团队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次之,个体整合机制的影响效果最差。案例分析结果表明,要提高员工流动途径下内外资企业间知识转移的效果,就必须特别注重多种知识整合机制的综合运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